依托党史学习教育铸牢新疆青少年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

2022-04-08 06:26马志芹王蓉蓉
喀什大学学报 2022年4期
关键词:党史共同体中华民族

马志芹,王蓉蓉

(喀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新疆 喀什 844000)

“当前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潮交流交融交锋,境外敌对势力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战略一刻也没有放松。”[1]新疆地区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文化环境,长期以来成为“三股势力”渗透、破坏活动的主要目标。少年强则国强,青少年正处于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新疆青少年是境内外敌对势力进行思想渗透的重要对象,他们通过诱骗青少年出国“留学”、运用互联网和智能手机远程渗透、开办地下经文学校等方式进行间接渗透,以此培养自己的支持者。因此必须充分发挥党史“以史鉴今、资政育人”的教育作用,帮助新疆青少年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坚决抵制任何虚无历史、破坏民族团结的错误观点,从而正本清源,培根铸魂,铸牢新疆青少年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一、铸牢新疆青少年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意义

新疆青少年是建设和发展新疆的巨大潜在力量,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他们的成长成才对新疆以及整个国家的发展意义重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强大动力。因此铸牢新疆青少年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实现新疆工作总目标——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迫切要求,同时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战略举措。

(一)是实现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的迫切要求

新疆位于祖国的西部边陲,铸牢新疆各族青少年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成为新疆教育工作的重点内容。当前,我国正处于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阶段,各项事业的顺利发展都离不开一个稳定的国际国内环境,可是暴力恐怖势力甚至有隐秘向外扩张的趋势,主要表现为分裂分子正在想方设法利用各种手段对普通老百姓,尤其是青少年进行思想文化层面的灌输和渗透,妄图利用下一代动摇我们的人民根基,这些都促使我们要不断强化对青少年的民族团结教育,以有效抵制“三股势力”的威胁渗透,为实现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工作总目标保驾护航。

(二)是推动新时代新疆民族团结宣传教育的重要举措

按照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提出“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纳入新疆干部教育、青少年教育、社会教育”[2]的要求,必须在新疆各族青少年中深入开展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帮助其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和宗教观,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根植各族青少年心灵深处,引导青少年将人格追求融入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伟大梦想之中。新疆是多民族聚居的地方,因此在新疆各族人民之间进行民族团结宣传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增强他们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国共产党、中华文化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三)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必然要求

新疆青少年作为祖国未来事业的生力军,能否成为一名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事关祖国未来发展大局。然而,受敌对势力的影响,部分青少年身上存在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冲突、中华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矛盾等问题,如果不及时进行教育引导,很有可能误入歧途走向违法犯罪的道路。因此,铸牢新疆青少年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助于新疆青少年认清个人命运、各民族发展与国家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而树立远大理想,自觉承担起所肩负的历史使命。新疆由于地处西部偏远地区,在发展程度上与东部发达省市有一定的差距,要想缩小差距,需要一代一代新疆人民共同为之奋斗,这就是对新疆青少年深厚的期盼。铸牢新疆各族青少年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在意识形态领域消除民族狭隘意识,帮助青少年树立起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激扬起广大新疆青少年“强国必有我”奋斗的磅礴之力,使他们更有勇气、更有信心建设大美新疆,建设美丽中国,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圆梦接班人,为祖国的发展、新疆的发展贡献力量。

二、党史学习教育对于铸牢新疆青少年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促进作用

党的历史是生动的教科书。当前在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过程中,通过课堂教育、实践养成、文化活动等丰富形式,有助于新疆青少年夯实理论基础、引导社会实践、激发情感共鸣,最终在理论、实践、情感的认同之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一)夯实理论基础,以理论认同支撑民族认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发展、巩固统一的伟大祖国的历史。”[3]党史中蕴含着整个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和发展的历程,从许多历史叙事的学习中能够帮助新疆青少年深入挖掘其中的历史规律,概括并总结出中国共产党的民族理论、民族政策,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坚实的历史支撑和学理支撑。一方面,青少年一般处于中学教育阶段,通过阅读《中学生党课读本》《中共党史青少年读本》《写给青少年的党史》这些书目,不仅可以增加青少年对党史知识的理解,还可以传承并弘扬中国共产党的精神谱系。另一方面,在党史学习教育视域下,新疆共青团开展了“党史小故事承载爱党爱国大道理”活动,不仅让同学们对小故事入脑入心,还启发同学们积极成为一名优秀的共青团员,自觉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了他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

(二)引导社会实践,以实践认同践行民族认同

“社会实践、社会活动以及校内各类学生社团活动是学生的第二课堂,对拓展学生的眼界和能力、充实学生的社会体验和丰富学生的生活十分有益。”[4]在党史学习教育视域下,各地党史学习教育的实践活动也在积极开展。如新疆和布赛尔县组织的“百年党史百人宣讲团”进基层活动、新疆共青团组织的“红领巾心向党”活动、新疆自治区团委青年讲师团“文化润疆青年当先”百场示范宣讲活动等,既有教师参与宣讲,也有发动青少年发放党史宣传册、党史大事件表等活动,同时也有身边的老党员、老红军用亲身经历生动讲述我们党是如何一步一步发展并壮大的。这些党史学习教育中的实践活动,不仅有助于教师夯实专业基础,还可在讲述中加深青少年对党史知识的理解,进而更好地对他们进行教育,也有助于青少年在实践参与的过程中,学习到更多党史知识。天边不如身边,通过身边人讲身边事让广大青年更真切地感受过去那个战争年代的残酷和生活的艰辛,领悟新中国一路走来的不易,强化新疆青少年维护国家统一的自觉意识。

(三)激发情感共鸣,以情感认同强化民族认同

“一点一滴见初心,一枝一叶总关情。”伴随着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深入开展,新疆各部门都积极参与进来,为新疆群众办实事、解难题、做好事。在新疆,有很多的“访惠聚”驻村工作队,他们多措并举推进文化润疆、乡村振兴活动,驻村后将党中央政策与各村具体情况相结合,与群众面对面、心连心,倾听群众心声,用心服务群众。在文化建设方面,比如提勒苏扎可村,“访惠聚”工作队将新疆特色的葡萄长廊进行翻新改造为党史学习教育文化长廊,长廊上两侧内容丰富,既有依次递进的新疆四史,又有平“语”近人的习近平总书记用典及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使新疆青少年在休闲娱乐时就可以接受党史教育,感受党中央对新疆的深厚关切,大大增强新疆青少年的国家认同感。在社区关怀方面,一些新疆青少年在面临高考报志愿时,驻村队员帮助高考学子们选学校、填志愿,解析党的惠民政策;部分家长工作忙没有时间接孩子时,可以直接送到社区学习社,帮助家长解决后顾之忧;面对一些贫困家庭的孩子,社区会主动联系对其进行帮扶。这一件件为民的实事,印证了党史学习教育活动开展的成效,让老百姓感受到了实惠,有助于新疆青少年感党恩、跟党走、听党话,增强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

三、依托党史学习教育铸牢新疆青少年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党的初心使命就是为包括新疆各族人民在内的中国人民谋幸福,为包括新疆各民族在内的中华民族谋复兴。”[3]通过政府支持、学校教育、参观展馆及社区影响等方面合力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结合新疆的实际区情、民情对青少年进行教育,是坚守和践行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的重要途径。

(一)突出学校引导,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往深里引

学校是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主要阵地,对于铸牢各族学生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学是青少年思维发展的重要转折期,学校要抓住党史学习教育的契机,加强学校管理、教师培训、学生参与,通过理论知识的学习掌握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基本内容。

第一,充分利用好中学思想政治课。中学思想政治课不仅是一门学科教育课程,更是一门公民教育课。党史学习教育的目的与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有着高度的一致性,都是在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俗话说“政史不分家”。因此在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融入党史素材,既能够让学生了解历史的来龙去脉,也能够彰显出思政教育的价值引领作用。比如在讲述新人教部编写教材高中思想政治教育必修4——《哲学与文化》第七课“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时,可以结合新疆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举例,再讲述其与中华文化及其他民族文化之间的关系,帮助新疆新少年认识到中华民族与各民族之间的关系就像一个大家庭与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激发新疆青少年的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有助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第二,实行民汉合校、混合编班。“民汉合校指我国少数民族和汉族杂居地区同一学校内部的不同班级或者科系采用少数民族语言和汉语为教学语言的学校教育模式。”[5]民汉合校在促进各民族学生的接触和交往以及加强民族团结教育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新疆是多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民汉合校,鼓励少数民族教师与汉族教师结对子,同堂听课,同步教研,不仅可以提高少数民族教师汉语水平和教学能力,也有助于促进教学任务的高效完成。对学生而言,学校可以组织民汉学生联谊的文化活动,如篮球赛、足球赛等,在活动中相互认识,相互学习,增进新疆青少年的民族认同、文化认同。在学习上,教师在混合编班中可以实行一对一帮扶,既可以增进同学之间的文化、情感的相互交流,又可以在互帮互助下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第三,注重教师的培养。“在学生眼里,老师是‘吐辞为经、举足为法’,一言一行都给学生以极大影响。”[6]因此铸牢青少年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仅要重视对学生的教育,而且要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各级教师的培训之中,让教师加入党史学习教育中去。在理论上,教师要深入研读党史书籍及相关期刊文章,将其与思想政治课本相结合,筑牢理论功底;在行动上,教师在课上互动时要尽可能做到民汉学生平等,对汉族学生和少数民族学生都给予关照,通过细节感染青少年。

(二)依托红色课堂,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往心里走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强中华民族大团结,长远和根本的是增强文化认同。”[7]红色课堂是在课堂教学之外的第二课堂,是新疆青少年拓展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途径。

第一,参观党史纪念馆,传承红色基因。党史纪念馆是一种有形的党史文化,其中收藏的历史文物,再加上讲解员的生动解说,相比传统的课堂学习会更具感染力。学校可充分利用新疆地区的红色革命教育资源,利用周末、节假日等课余时间组织青少年参观党史纪念馆。例如参观新疆屯垦历史博物馆,通过对古代屯垦戍边史、兵团建设史及三师发展史的了解,不仅能够使新疆青少年感受党中央对新疆各族人民的关怀,也能够让他们看到戍边战士为建设新疆付出的血与汗,有助于增强新疆青少年的民族忧患意识,从革命前辈中受到鼓舞,做一名立志保卫家乡、守卫祖国的青少年。

第二,观看党史纪录片,感悟家国情怀。我们先辈书写的中华民族史,只有获得各民族同胞的认同,才能真正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建设性资源。学校可以组织青少年观看学习强国中《同心共筑中国梦》政论专题片,从第一集《辉煌历程》中各民族团结一致、奋勇杀敌,实现民族解放到第四集《携手圆梦》各族守边戍边人为了保卫家乡,守护祖国的家国情怀,展现了百年来中国共产党成功探索出一条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使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拥抱在一起,呈现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时代风貌。除此以外,还有《中国新疆之历史印记》《史话新疆》等党史纪录片,通过一件件鲜活的历史事实向我们展现了各族人民如何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凝聚力量、排除万难,最终看到了我们的光明前景。

第三,体验沉浸式课堂,与英雄进行对话。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许多党史学习的沉浸式体验馆逐渐上市,这些沉浸式的体验馆充分利用VR、7D等技术使党史故事可以将当时的场景更直接地还原出来,能够让孩子穿越时空与英雄对话,更真实地将学生带入那个年代,让孩子们在亲身体验中去感悟和成长。同时,要鼓励青少年积极参加学校举办的党史知识竞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征文等活动,在参与中重温党史,通过这种方式创新学习内容和形式,有效的丰富和拓展了学校的思想政治教学。

(三)着眼办好实事,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往实里做

除了学习方面,由于自然环境的限制,新疆青少年与内地青少年交往交流的机会较少,在一些生活习惯方面也有较多差异。这都影响着新疆青少年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认同。

第一,政府要搭建交流交往平台,创造条件增加各地青少年交流交往频次,支持新疆青少年到内地学习生活、工作创业,同时鼓励内地青少年来新疆上学,推动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经常性对话交流。如建立更多内地新疆高中班(简称“内高班”),为新疆青少年创造条件,增进各民族间的理解与包容,增强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同。

第二,加强青少年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普及。语言是人们进行沟通的主要表达方式。当前信息传播速度非常之快,只有学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才能接触更多的信息,与各民族成员共同交流。学校要用好国家统编教材,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作为教师训练的基本功,为学生创设优良的学习环境。学校可以根据民族地区实际情况开设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课程,让同学们阅读党史书籍,提升新疆青少年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发挥辐射带动作用,鼓励学生帮助家长学习普通话,进而带动扩大全社会的语言文字应用范围。

第三,社区要加大宣传力度。青少年大多还是未成年,受家庭教育影响较大。然而现实中却经常出现“5天学校教育+2天社会教育=0”的现象。为发挥社区的宣传教育作用,一方面,社区可以利用文化宣传栏及社区公共环境张贴关于中华文化、中华民族共同体意思的宣传海报或者摆放有关民族团结教育的雕塑,营造良好的团结氛围,在潜移默化中对家长孩子进行民族团结教育;另一方面,社区可以在线上进行宣传,利用微信公众号、微信群、小程序等方式,结合各民族文化,采用图文并茂的方式进行宣传,激发居民阅读的积极性,引导他们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猜你喜欢
党史共同体中华民族
爱的共同体
第一次学党史
中华民族的独立之路
党史告诉我们什么?
百年党史的重要启示
聚焦中华民族之瑰宝“非遗”
党史上的今天
构建和谐共同体 齐抓共管成合力
共同体的战斗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