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巴经济走廊视野下喀什大学区域国别人才培养体系构建

2022-04-08 06:26潘帅英
喀什大学学报 2022年4期
关键词:国别喀什中巴

潘帅英

(喀什大学 中巴经济走廊研究中心,新疆喀什 844000)

2012 年,为贯彻落实中央领导部署,按照国家教育规划纲要和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提出的服务国家外交战略促进教育对外开放的要求,教育部在部分高校和研究机构启动了区域国别研究基地遴选和培育建设工作,开始以专项工作形式探索区域国别研究发展以及专业研究机构建设的路径。[1]2013 年以来,随着我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以及各部委相关文件的出台,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成为合作交流的重点。伴随“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区域国别研究人才的重要性日益彰显,成为促进我国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五通”的紧缺人才。2018 年教育部留学基金委增设了区域国别研究方向的派出项目。2021年12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颁布了《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专业目录(征求意见稿)》,拟在“交叉学科”门类下新增“区域国别学”一级学科。[2]区域国别研究“是针对某一特定国家或由某种政治文化或地理因素联系起来的数个国家所构成的区域研究。其目的在于通过充分借助对对象国家和区域在语言、文化、政治、经济、地理、历史等方面的研究,把握对象国家和区域的特征”[3]。中巴经济走廊是“一带一路”倡议的旗舰项目,喀什市是中巴经济走廊在国内的起点城市,喀什大学是喀什乃至南疆地区的一所地方性应用型大学,国家民委中巴经济走廊研究中心(喀什大学)获批后,面向中巴经济走廊建设的喀什大学区域国别人才培养迫在眉睫。笔者基于对区域国别人才培养规格和培养模式的思考,从理论上构建区域国别人才培养体系,有助于从学理上分析其必要性和重要意义,为今后区域国别人才培养付诸实践实现理论层面的顶层设计和理念设想。

一、中巴经济走廊建设对区域国别人才的需求及其培养的必要性

中巴经济走廊是“一带一路”倡议下六大经济走廊之一,起着联结和推动中国和巴基斯坦区域互通互联的重要战略意义,起点是新疆喀什市,终点是巴斯斯坦瓜达尔港。中巴经济走廊建设作为“一带一路”倡议下的旗舰项目,有助于深化中巴友谊和建立中巴全天候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有助于中巴两国经济社会互惠互利发展。随着中巴经济走廊建设的实施和推进,为实现中国和巴基斯坦及其中巴经济走廊沿线毗邻国家合作交流的“五通”,区域国别人才成为服务中巴经济走廊建设需求的紧缺人才,培养区域国别人才十分必要。

(一)中巴经济走廊建设对区域国别人才的客观需求

“一带一路”倡议下建设中巴经济走廊,是中巴两国基于自身实际形成的共同发展诉求。[4]建设中巴经济走廊,人才要先行,面向中巴经济走廊建设的区域国别人才是专门针对巴基斯坦及其邻近国家和区域的多元化复合型人才,需要精通巴基斯坦及其邻近国家和区域的官方语言和非通用语言,熟悉其文化、教育、政治、经济、地理、历史、安全等并把握其国家和区域特征,能够专门从事区域国别研究,为中巴经济走廊建设提供智力支持、贡献学术智慧。因此,从面向中亚、南亚的战略高度来看,区域国别人才是中巴经济走廊建设的客观需求,属于“五通”紧缺型人才。

(二)中巴经济走廊建设视野下区域国别人才培养的必要性

区域国别人才成为建设中巴经济走廊的客观需求,这就意味着区域国别人才培养十分必要。中巴经济走廊建设视野下区域国别人才培养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区域国别人才有别于一般意义上的外语类人才,人才培养的内容相较于外语类人才要复杂得多,不仅仅需要掌握沿线国家和地区的语言和语言技能,而且需要具备多种维度的复合型跨学科人才培养理念,需要进行具有针对性的人才培养顶层设计;其次,区域国别人才培养的组织架构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外语类人才,一般意义上的外语类人才基本上都是在外国语学院以培养听说读写译基本语言技能为主导的单一组织架构,而区域国别人才培养需要整合校内外乃至国内外的资源优势优化组合以彰显其地区和区域特色。再次,区域国别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有别于一般意义上的外语类人才培养,需要从研究平台的资助、高端智库的顶层设计和规划以及资源优势互补等诸多方面实现一体化全方位的构建,因此,有必要结合研究平台的优势从学理上论证构建区域国别人才培养体系的合理性。

二、中巴经济走廊研究中心(喀什大学)区域国别人才培养的可行性

喀什大学中巴经济走廊研究中心区域国别人才培养的可行性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喀什大学的区位优势和政策优势

喀什大学是一所以培养基础教育师资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为使命的多学科应用型大学。喀什大学坐落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喀什,喀什是中国最西部的一座城市,自古以来就是丝路重镇,素有“五口通八国、一路连欧亚”的美誉,也是中巴经济走廊在国内的起点城市,具有独特的战略意义,在培养中巴经济走廊视野下的区域国别人才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此外,自国家出台政策倾全国之力援建新疆以来,喀什作为新疆第三大城市,得到相关援疆省市的支持和帮助,喀什大学作为喀什市唯一的一所地方性本科院校,是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高校,为全国100所转型发展试点高校之一,一直受惠于援疆省市提供的经济资助、师资支援、智力支持等,在区域人才培养方面享有独特的政策优势。

(二)中巴经济走廊研究中心的平台优势

国家民委中巴经济走廊研究中心(喀什大学)于2020年12 月成立,是国家民委“一带一路”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以“一带一路”和中巴经济走廊研究为主线,致力于整合“一带一路”领域的研究资源,促进“一带一路”国别和区域研究,服务国家战略和外交工作大局,服务对外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旨在建成集科学研究、咨询服务、学术交流和人才培养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创新性、开放性的高水平研究平台、新型高端智库和人才培养基地。中巴经济走廊研究中心将切实发挥喀什大学地处中巴经济走廊起点城市的区位优势,积极开展学术交流与合作,整合校内外、国内外相关人才和智力资源,坚持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并重,注重研究成果的转化和利用,以研究项目为引导,形成特色和优势明显的研究团队,围绕“一带一路”和中巴经济走廊的前瞻性、现实性重大问题开展研究,努力成为国内外“一带一路”和中巴经济走廊研究的重要基地。

从以上学校和科研平台两个方面的优势来看,喀什大学可以为中巴经济走廊研究中心提供政策红利、人才支持,并进一步助力中巴经济走廊建设高质量发展。中巴经济走廊研究中心可以借助喀什大学的区位优势和政策优势开展人才培养和学术交流活动,形成互惠互利、互促互荣的发展局面。由此可知,中巴经济走廊视野下喀什大学区域国别人才培养具有可行性。喀什大学区域国别人才的内核是服务中巴经济走廊建设高质量发展的“五通”人才或经贸、物流、能源等专门类别人才,区域国别人才培养的依托机构是喀什大学和国家民委中巴经济走廊研究中心(喀什大学)。

三、喀什大学区域国别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的理论思考

从上述分析喀什大学区域国别人才培养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从理论上思考如何构建中巴经济走廊视野下喀什大学区域国别人才培养体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学术价值。下面结合区域国别人才培养规格和人才培养模式,对喀什大学区域国别人才培养体系构建展开理论思考。区域国别人才培养规格和培养模式是对培养体系长远规划的体现,培养体系是针对培养规格和培养模式在具体培养细节方面的设计构想。

(一)区域国别人才培养规格

区域国别人才培养规格可从本、硕、博三个阶段来划分,本科阶段的区域国别人才培养规格可分为复合型区域国别通才和复合型区域国别专才;硕士阶段区域国别人才培养规格可分为复合型区域国别研究通才和复合型区域国别研究专才;博士阶段区域国别人才培养规格可分为复合型高层次区域国别研究通才和复合型高层次区域国别研究专才。本科阶段复合型区域国别通才的培养应注意对“通”的能力培养,使其成为熟知巴基斯坦国情或南亚风貌无所不知的通才,而复合型区域国别专才的培养应注意对“专”的能力培养,使其成为熟知巴基斯坦或南亚某一行业的专门人才;研究生阶段复合型区域国别研究通才的培养应注意对“通”的研究能力培养,使其成为研究巴基斯坦国别或南亚地区各个领域的通才,而复合型区域国别研究专才的培养应注意对“专”的研究能力的培养[5],使其成为研究巴基斯坦国别或南亚地区某一行业或某一领域的专门人才;本科阶段和硕、博研究生阶段的人才培养规格可以呈现出人才培养梯队的递进层次,也可以呈现出人才培养的交错进行,允许本科阶段的复合型区域国别人才进行某种程度的学术研究,激励本科阶段的人才走向更高层次的研究型人才。因此,以本硕博一体化区域国别人才培养为长远目标,针对不同阶段的区域国别人才的特点,有必要有针对性地进一步对区域国别人才培养模式展开理论思考。

(二)区域国别人才培养模式

依据本、硕、博三个阶段区域国别人才着重培养的特点,不同阶段的区域国别人才应采用不同的培养模式。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当今,社会发展日新月异,为培养将来能够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区域国别人才,需要打破学科壁垒的束缚,以模式创新为抓手。[6]本科阶段的区域国别人才培养模式可采用多学科专业融合式培养模式,依托机构主要是喀什大学,在喀什大学设立专门的区域国别系,充分整合学校各学科专业优势师资资源,抽调各学科专业教师讲授区域国别相关课程,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上突出区域国别人才的复合型多学科特点。研究生阶段的区域国别人才可采用多学科交叉培养模式,整合校内外平台资源优势和各类师资优势,充分发挥喀什大学和中巴经济走廊研究中心与国内外同类科研平台或高校科研院所的交流合作,开展联合培养研究生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请进来”和“走出去”两种路径,邀请合作交流平台的优质师资,以及来校工作的援疆教师、支教教师、银龄教师等优质师资资源,通过举办学术讲座、召开学术研讨会等多种学术交流方式,为硕、博阶段的研究生提供学术交流和研讨的平台和机遇,在学术互动和交流中实现学术研究的创新和重大项目的科研攻关和突破。校内师资可以通过“走出去”的路径,去往巴基斯坦高校或科研院所进行访学或进修取经,提升自身科研能力后再返校开展研究生教学,或者输送优秀学生前往巴基斯坦高校或科研院校联合培养。

(三)区域国别人才培养体系

在区域国别人才培养规格和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需要构建贯通式区域国别人才培养体系。区域国别人才培养体系具体体现在培养目标、课程设置、配套教材、师资建设、教学模式、研究方向、学生职业发展与规划等方面。

1.培养目标

针对本、硕、博三个阶段的人才培养规格,区域国别人才的培养目标也应该分阶段制定。从理论上来讲,本科阶段区域国别人才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和/或乌尔都语语言基础和广博的文化知识并熟练运用英语和/或乌尔都语在外事、教育、经贸、文化、科技、军事等部门从事翻译、教学、管理、商务、研究等工作的复合型人才;研究生阶段区域国别人才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和/或乌尔都语语言基础和广博的文化知识并熟练运用英语和/或乌尔都语在外事、教育、经贸、文化、科技、军事等部门从事外交、教学、商务、交流、管理、研究等工作的复合型区域国别研究人才。

2.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是“培养人才的规划,它把达到培养目标所要求的教学科目及其目的、任务、内容、范围、进度和活动方式的总体规划体现出来”[7]。区域国别人才培养要重视立体式多层次多类别的课程设置,本科阶段的区域国别人才培养课程设置时应包括语言类课程和区域国别知识类通识课程及知识类专业课程,语言类课程包括巴基斯坦官方语言英语的必修课和选修课等系列课程和其国语乌尔都语等非通用语种的必修课和选修课等系列课程,区域国别知识类通识课程包括巴基斯坦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医疗、军事、外交等国情概貌类通识课程和专业课程;此外,还要允许学生辅修国际关系、国际贸易、国际商法、财务管理、会计学、新闻传播学等第二专业学位的课程,以便满足本科阶段复合型区域国别通才和专才的知识架构需求。研究生阶段的区域国别人才培养课程设置应包括语言类课程和区域国别研究课程,语言类课程包括英语和乌尔都语的必修课和选修课等系列课程,区域国别研究课程应涵盖国际关系学、人类学、考古学、亚洲研究、历史学、文化学、教育学、经济学等几大板块。

3.配套教材

区域国别学课程教材不同于传统外语专业课程教材,应该围绕区域国别涉及的主题知识内容编写,开发建设适合中巴经济走廊视野下喀什大学区域国别人才培养目标的配套教材,凸显喀什大学中巴经济走廊研究中心区域国别人才培养特色。本科阶段的教材和研究生阶段的教材应该根据不同阶段人才培养目标的不同进行配套研发,可鼓励师资研发并编写适合本校区域国别人才的校本教材。此外,本科阶段的区域国别配套教材还可以借鉴国外高校或科研院所使用的相关教材;研究生阶段的区域国别研究配套教材可借鉴国外知名高校或科研院所使用的相关研究类教材,亦可使用区域国别研究经典成果,如美国布鲁金斯学会(Brookings Institution)、兰德公司(Rand Corporation)等知名智库的研究报告。[8]

4.师资建设

面向建设中巴经济走廊的喀什大学区域国别人才师资队伍结构丰富,既包括本校的博士教授等高层次人才队伍,还可以充分发挥援疆教师、支教教师、银龄教师等非本校的师资人才优势,同时还可以通过“请进来”和“走出去”的方式邀请与喀什大学或中巴经济走廊研究中心建立联系的高校或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或高端智库,或者派本校相关研究方向的教师前往国内外知名高校或科研院所参加访学进修,进一步壮大喀什大学区域国别人才培养的师资队伍,或提升本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水平。无论是本科阶段的师资队伍建设还是研究生阶段的师资队伍建设,均可通过上述途径进行师资质量提升建设。

5.教学模式

区域国别人才培养体系中,本科阶段的区域国别人才教学模式可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线上教学可充分利用线上网络资源和教学平台,让学生充分接触到巴基斯坦或南亚地区的国情概貌、风土人情和人文社会的知识,成为通区域、懂国情、知风俗的复合型人才;研究生阶段的区域国别人才教学模式可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研讨模式,线上教学研讨可充分利用线上网络资源和研讨平台,让研究生尽可能多地接触到巴基斯坦国别研究或南亚区域研究的专家学者,与之建立学术交流对话和合作,在学术研讨中提升区域国别研究,实现科研创新和重大项目的攻关和突破。

6.研究方向

面向服务中巴经济走廊建设的喀什大学区域国别人才培养体系中,区域国别人才的研究方向应该聚焦围绕中巴经济走廊建设展开的相关系列研究。中巴走廊不仅仅一条经济走廊,同时也是一条文化走廊、教育走廊、艺术走廊,因此,区域国别人才培养过程中,无论是本科阶段学生展开的基础研究,还是研究生阶段学生的基础性研究和应用性研究,围绕中巴经济走廊建设,无论是区域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学生还是教师,都可以聚焦中巴走廊展开经济、文化、教育、艺术等系列专题研究,产出与中巴走廊相关的系列成果,为更好服务中巴经济走廊建设和中巴两国友谊提供智力支持和贡献智慧。

7.学生职业发展和规划

区域人才培养体系的最后一环涉及人才培养后学生的职业发展和规划,本科阶段区域国别人才应该走向服务南疆地区、巴基斯坦或南亚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各行各业,包括涉外酒店、涉外旅游、涉外公司或企业、政府外交机构或涉外联络部门等;研究生阶段的区域国别人才除了上述涉外部门外,应该主要走向服务国家外交战略的高校科研部门或战略研究所等。

四、结语

中巴经济走廊是“一带一路”倡议下的旗舰工程,喀什大学地处中巴经济走廊起点城市的战略位置,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同时也具有独特的国家扶持政策优势,中巴经济走廊视野下喀什大学区域国别人才培养既具有必要性也具有可行性,国家民委中巴经济走廊研究中心(喀什大学)获批后,进行了中巴经济走廊高质量发展课题的发布、申报和立项,举办了面向国内外同领域专家学者参与的“慕峰论坛·喀什大学纪念中巴建交70 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首届帕米尔公益论坛,定期发布喀什大学中巴经济走廊每周通讯和学术通讯,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随着中巴经济走廊研究中心科研工作的推进和发展,喀什大学的区位优势和援疆教师、支教教师和银龄教师师资人才资源红利,聚焦巴基斯坦国别和南亚区域研究的区域国别人才培养迫在眉睫,本文基于本、硕、博三个阶段的本硕博一体化培养模式,结合师资和学生均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在不同阶段采用不同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从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配套教材研发、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模式革新、研究方向聚焦和学生职业发展和规划七个方面对中巴经济走廊视野下喀什大学区域国别人才培养体系展开了理论研究,有助于为今后区域国别人才培养先行进行合理规划和总体设计,进一步发挥喀什大学地处喀什的区位优势和政策优势,发挥中巴经济走廊研究中心作为“一带一路”研究平台和人才培养机构的平台优势,更好地为我国边疆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巴经济走廊高质量建设、中巴两国外交和合作交流、中巴两国友谊和发展培养时代需要的区域国别人才,让喀什大学和国家民委中巴经济走廊研究中心(喀什大学)成为中国西部边疆地区专门进行区域国别教学科研互促互惠的发展新高地。

猜你喜欢
国别喀什中巴
喀什城是座大巴扎
你偷走了我的心
——中巴建交七十周年主题推广曲
Message from TCL Pakistan CEO Sunny Yang
中巴纺织贸易投资新方向
“一带一路”高等教育国别比较研究
国别成谜的纪王崮春秋大墓
喀什,鲜艳的名片
中巴建交
帕米尔高原的精灵
2012年8月不锈板(带)分国别(地区)进口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