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背景下新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意义、实践与深化路径

2022-04-08 06:26高霁葳
喀什大学学报 2022年4期
关键词:新疆一带一路大学生

杨 昊,高霁葳

(1.喀什大学文化创意产业研究中心,新疆喀什 844000;2.华中师范大学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湖北武汉 430079)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要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1]在新时代背景下,我国进入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阶段,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国家提出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要求不断深化教育改革,培养体现时代特征、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2]

一、“一带一路”背景下新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意义

(一)发挥区位优势和“纽带”作用,服务国家战略发展

新疆处于中亚大陆腹地,自然资源环境优渥,区位优势明显,是古丝绸之路的对外交流的窗口,也是中西亚文明和世界文明交汇的“十字路口”。“一带一路”是新时代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促成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精神纽带”;现如今,“一带一路”不仅成为经济的主要输送渠道,也是中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同中西亚国家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2030 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命运纽带”;更是“后工业时代”中国技术走出去,体现大国担当造福中亚国家的“技术纽带”;还是中华民族树立文化自信,在后疫情时代开展广泛的文化旅游合作的“文化纽带”。[3]新疆高校应积极发挥区位优势,将自身置于国家战略发展的进程中,发挥高校在“精神纽带”“命运纽带”“技术纽带”“文化纽带”中的作用,以高新技术创新为引领,培养高质量创新创业人才,服务国家战略发展。

(二)抢抓发展契机,融入“一带一路”发展进程

“一带一路”倡议现已历经9 年的发展历程,中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已在世界范围得到广泛响应,沿线国家互联互通,中国以负责任大国的姿态深入推进与世界的深度融合。新疆作为亚欧大陆的交通枢纽,将在国家向西开放的进程中获得更好更快的发展机遇,新冠疫情暴发以来,在全球供应链受到重大冲击的情况下,经由新疆开出的中欧(中亚)班列逆向增长,成为“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大动脉。“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加快建设,乌鲁木齐国际陆港区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喀什、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建设初具规模,“五大中心”建设加快推进,“口岸经济带”规划建设全面启动,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升,加强“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核心区建设,成为新疆经济文化快速增长的历史性契机。2021 年12 月27日,中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书记马兴瑞在乌鲁木齐市调研时指出,要积极服务和融入“一带一路”,以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为驱动,结合新疆实际,因地制宜优化产业布局,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4]

新疆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高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智库,须着力培养适应新形势下的创新创业人才,抢抓历史性发展契机,融入并服务好“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核心区建设。

(三)积极响应人才强区战略,深化新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

新疆在打造“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核心区建设的同时,也面临着高层次人才缺失的现状。《新疆“十四五”规划和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指出,实施人才强区战略,优化产业创新布局,提升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坚持创新驱动发展,积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打造我国内陆开放和沿边开放高地;积极构建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星创天地等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形成多领域、多层级、全方位的创新创业服务体系;设立企业科技创新进步奖,支持企业创建科技创新综合体,推进特色产业技术创新服务,支撑产业转型升级。[5]其中,“就业”一词被提出 了37 次,“人 才”一词被提出64 次,“创新”一词被提出了82 次,“经济”一词被提出了138 次,“发展”被提出了423 次。由此可见,自治区确定了以科技创新为引领,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的发展路径,新疆在就业领域、人才需求、创新和发展的重视程度可见一斑。面对“一带一路”在新时代的新形势、新要求,和新疆未来一个时期的战略布局,对新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进行改革,激发大学生内在动力,发挥新疆各高校人才培养的优势,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进行着重培养,服务新疆经济社会发展;新疆高校要培养好人才,要能留住高素质人才,用好高技术创新人才,实现新疆人才强区战略,成为“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带重要的人才创新增长引擎。

(四)充分发挥政策引导作用,营造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良好氛围

新疆高校应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转变观念,积极作为,进行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新疆近年来大力推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领域改革,出台了诸多政策措施。2015 年12 月,自治区召开“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工作座谈会”;2017 年9 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出台。《方案》提出,力争到2020年,新疆高校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明显增强,形成更加优良的创新创业教育环境;构建集课堂教学、自主学习、实践实训、指导帮扶、文化引领为一体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基本形成高校鼓励创新创业、大学生勇于创新创业、政府激励创新创业教育、社会支持创新创业教育的新格局。[6]2017 年12 月,《自治区支持和鼓励高校科研院所专业技术人员创新创业的实施意见(试行)》,高校和科研院所要发挥人才和技术优势,投身创新创业以确保创新创业工作取得实效,可获得保留人事关系、聘任岗位、工资、社保等多项政策支持;国办发〔2021〕35 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指出,纵深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支撑,大学生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具有重要意义。[7]

二、新疆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的探索

本文通过对新疆大学、石河子大学、昌吉学院、喀什大学、新疆师范大学、塔里木大学、伊犁师范大学等疆内高校的《2020-2021 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2020 年9 月—2021 年7 月)进行了数据分析,其中新疆师范大学、伊犁师范大学在报告中关于“创新创业教育”板块描述较为简单,无法梳理特色做法;新疆财经大学、新疆医科大学、新疆艺术学院等高校并未对外公示,遂未做样本分析,职业类院校因没有公布年度教学工作汇报,所以没有纳入样本分析范畴①。

(一)新疆大学:围绕地方战略发展需要,构建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培养新时代创新人才

1.实施策略

优化培养模式,坚持面向地方社会经济发展服务。学校围绕自治区重大战略和产业发展需要,不断调整和优化学科专业结构,构建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着力培养服务于新疆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专门人才。依托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激励教师转变教育思想观念,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推动创新人才培养;抓好实践教学环节,夯实学生创新能力基础;搭建各类竞赛平台,助推学生全面发展;以虚拟仿真为契机,推进现代信息技术融入实验教学;借助12 所对口支援兄弟高校,加快创新教育步伐;拓展师生国际视野,培养创新型人才,与国际一流学术机构开展实质性合作,将国际化元素有效融合到教学科研之中。学校不断优化人才培养体系结构,在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中,明确突出对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内容和培养要求,不断加强以实验、实习和创新创业为主体的实践教学体系,不断推进国家理科“基地班”等实验班和大学生创新实验室的建设,支持学生进课题、进实验室、进团队,加强教师的创业教育教学能力建设,大力支持学生各类学科竞赛、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和科技创新活动,发挥各类竞赛的作用,积极鼓励大学生参加各类竞赛,学校不断改革创新,重点遴选了“数学建模”和“电子设计竞赛”两个国家一类竞赛做试点,通过开设通识选修课和集中训练的形式重点培育参赛学生,显著提高了学生参赛成绩和水平,努力培养新时代需求的拔尖创新人才。

2.具体成效

2020-2021 学年,学校大学生创业训练计划国家级项目立项17 项、自治区级项目立项17项;新疆大学学生依托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参加国内各类学科竞赛,获得国家级二等奖1 项、三等奖7 项,自治区级一等奖2 项、二等奖2 项、三等奖1 项,其他级别获奖4 项;完成的实物作品36 件;在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自治区决赛中,新疆大学夺得7 个金奖、13 个银奖、21 个铜奖并荣获优秀组织奖;学科竞赛国家级奖项614 人次、省部级奖项734 人次;文艺、体育竞赛国家级奖项46 人次、省部级奖项61 人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共有1777 名学生参与,自治区级参与学生人数626 人,校级参与学生418 人。新疆大学学生共撰写论文67 篇,其中42 篇论文已正式发表;已获批申请专利38 项。新疆大学拥有创业孵化基地2 个,总体建筑面积6261.72m2,可同时容纳25 家大学生新创企业和70 家大学生创业团队。先后服务入驻大学生新创企业40 余家,在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团队300 余家,平均每年参与创新创业大学生达240 余人,新创企业解决就业人数90 余人,平均每年孵化新创企业3 个。众创空间入驻项目团队及孵化企业在“互联网+”创业大赛中获得的奖项位居自治区高校前列。在大赛组织期间,学校举办了20余场大赛专题培训讲座及创业训练营,培训学生5000 余人次。

(二)石河子大学:制定管理办法,优化项目管理,强化科研育人,搭建双创平台

1.实施策略

制订《石河子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管理办法》,优化项目管理模式,实施校院两级管理,以教师科研课题为基础,以公共基础学科为突破,将教师科研、实践教学、社会实践、学科竞赛、毕业设计贯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全过程,强化科研育人功能,激发学生专业学习兴趣。继续优化创新创业基地(工作室)布局,做好项目遴选、考核、管理、服务工作。学校拥有就业指导专职教师4 人,创新创业教育兼职导师114 人。设立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平台)2 个,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2 个。考核2 个创新创业实践育人基地和12 个创新创业工作室,推动工作室开展创业沙龙、创新创业论坛等创新创业品牌活动,加强创新创业成果展示和交流。加强学科竞赛组织管理工作,引导学生理性参加竞赛,达到以赛促教、以赛促学效果。

2.具体成效

2020-2021 学年,立项191 项学科竞赛,推动学院品牌学科竞赛建设。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获得高教主赛道中国大陆项目金奖1 项、青年红色之旅赛道金奖1 项,获大赛银奖3 项、铜奖6 项,并且第三次荣获“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全国先进集体奖。另外,1 项项目入选第十四届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年会。

(三)喀什大学:培育创业意识,增强双创能力,提供政策保障

1.实施策略

学校以培育创业意识、树立创业信心、掌握创业技能、提高创业管理水平为出发点,强化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训练,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增强大学生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充分挖掘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相关潜能,不断完善创新创业教学体系。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学校创新创业工作领导小组,健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机制,提供全方位创新创业指导服务,加强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持续开展优质创业课程培训,强化对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团队和教学名师的培育和遴选。修订、完善大学生创新创业方案,提供大学生实训场地、实习见习基地,扩大对创新创业工作的资金投入,建设了一个校级创新创业平台。在《喀什大学关于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实施办法》中,建立大学生创新创业学分转换制度,对获批成立的项目进行资助与帮扶,对获奖学生给予奖励。学校设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成立就业创业指导协会,开展大学生创业就业政策宣传活动,加强对创新创业团队的日常管理工作,为大学生提供创业就业政策咨询,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和“挑战杯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激发学生对创新创业的兴趣和潜能,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创业的能力。

2.具体成效

2020-2021 学年,喀什大学共批获“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76 项,其中国家级4项,自治区级12 项,校级60 项。“挑战杯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推荐的项目获得自治区级三等奖1 项、鼓励奖2 项,第六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推荐的项目获得自治区级二等奖(银奖)1 项、三等奖(铜奖)4 项。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新疆赛区中,喀什大学推荐的项目获得自治区级二等奖(银奖)2 项、三等奖(铜奖)2 项。2020-2021学年,喀什大学学生在全国各类学科竞赛、技能竞赛中屡创佳绩,实现了新的突破,获得学科竞赛国家级奖项55 项,其中特等奖2 项、一等奖6项、二等奖8 项、三等奖21 项、优秀奖18 项;自治区级奖项192 项,其中特等奖2 项、一等奖23项、二等奖63 项、三等奖95 项、优秀奖9 项。

(四)昌吉学院:构建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强化专业教育与双创有机结合

1.实施策略

昌吉学院把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作为人才培养的“关键一公里”,努力构建“专题教育、教学融入、培训引导、训练拉动、竞赛激励、实践锻炼”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一是强化课内创新创业教育的主渠道作用。学院组建创新创业指导教师团队,组织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培训,提升教师教育指导能力。开设创新创业基础、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等通识必修课,结合专业特点开设专业发展与职业道德等专业必修课,在专业课程教学中融入创新创业教育内容,组织创新创业教育主题宣传活动,邀请校外专家和自主创业毕业生举办创新创业专题讲座,提高学生创新创业意识,激发创新创业动力。

二是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创新创业实践。制定《昌吉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管理办法》,规范创新创业的组织管理与实施,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创新创业训练和“互联网+”大赛等活动。助力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成果向实践转化、实现创业梦想,在学生管理办法中规定创业休学的特殊政策,成效突出的给予学分认定。

三是发挥第二课堂创新能力的锻炼培养作用。为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定期组织班级主题团日活动,组织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体育社团活动,比如中文系的“魅力语言四海同音”“中华经典诵读大赛”“三笔字大赛”等比赛;美术系的艺术作品创作展示活动;初等教育学院的书法、剪纸、手工等传统文化作品创作展示活动;体育系的广播体操、跆拳道、球类比赛活动,这些活动丰富了学生校园文化生活,培养了学生创新发展能力。

四是强化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实践教育有机结合。为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大学生的重要回信精神,2020 年,昌吉学院以“红色筑梦点亮人生,青春领航振兴中华”为主题,在全国深度贫困县——柯坪县组织开展了“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同学们走进柯坪县阿恰勒镇中心小学、昌吉学院“访惠聚”的四个村庄开展帮扶工作,提升了当地学生、村民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水平,促进了当地基础教育的发展。

2.具体成效

2020-2021 学年,昌吉学院在大学生“双创”项目中,获国家级立项7 项,自治区级立项21项,校级28 项;在第六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赛中,团队获国家级铜奖1 项、项目获自治区金奖1 项、铜奖2 项。近3 年来学生申报、参与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多项,其中获批国家级大创项目1 项,省部级大创项目8 项,校级大创项目10 项,各类竞赛活动获奖50 余项。

三、深化新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路径

(一)建立大教学资源平台

一是搭建教学资源平台。学校作为教学主体部门搭建一体化大教学资源平台,包括:课程资源平台、校企合作资源平台、创业教育资源平台、竞赛资源平台、国际化资源平台、实验实践资源平台和创新资源平台,整合校内外一切资源,加强新疆各高校之间的联系,形成一体化育人的局面;合理设置平台学分制度管理体系,让学生在参与创新创业、学科竞赛、实习实践的过程中获得能力的提升,掌握创新创业所需的创意、知识和技术,实现个性化发展。截止到2021 年10 月,全国双创课程共有3 万余门,慕课1.1 万余门,教材近4 千余种,国家级一流双创课程156 门,内容丰富,形式新颖,教学质量高。将现有线上教学资源充实到现有课程中,可弥补新疆专业师资不足,教学内容陈旧等问题;借助教育部“慕课西行2.0”计划,引入一流高校慕课资源,运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通过东西部课程共享联盟平台与智慧树等教育平台合作开展在线“同步课堂”异地同上一门课,实现教育援疆和教育公平。

二是构建“双创+”教育体系。创新创业教育就是大学人才培养范式的变革,是要贯穿教育全过程(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2020)。新疆高校双创教育需要在体制机制改革上迈出实质性步伐,设置校党委书记负责的创新创业工作小组,下设创新创业办公室,在创新创业办公室下设专门的创新创业学院、二级学院工作组、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双创产业园),实现各部门齐抓共管、职责明确的组织领导架构,确保双创教育落到实处;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改革,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教育全过程,采取必修+选修的方式纳入学分制管理,制定弹性学年制,设置“普及性教育(大众化教育)+选修课程群(个性化教育)+专业融合双创(专创融合教育)+创新创业学院(专业化教育)+创业实践培训(精英化教育)”五位一体的“双创+”教育体系,探索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创新素养、创业能力,与新疆“一带一路”发展相匹配的创新创业人才,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态势,能够适应“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带国际化需求的创新型、复合型人才。

(二)构建立体化的课程体系

一是开发区域性特色课程体系。2015 年5月,国办印发《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指出完善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健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强化创新创业实践等一整套任务措施。[8]立足新疆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和实际需求,结合“一带一路”核心建设区的需要,有针对性地开发本土化创新创业课程,强化素质培养,加强新疆本土实际案例融入。依托新疆“一带一路”良好的地理区位优势,可以开设“丝绸之路跨境电商案列”“中西亚国家商业发展趋势”等相关特色课程。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的培养,需要落实到每一门具体的课程中,从理论课程素质教育—实验实践课程教学—创新能力拓展教育—创业项目孵化落地,共四个环节实现依次递进的课程体系。着力推进教学方法、手段、内容、评价的改革,构建建立体化的课程体系。

二是建立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层次。创新创业教育需要分层实施、逐步推进,建立立体化课程层次。第一层,面向全体学生的素质普及化教育。创新创业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从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创新精神进行普及化教育,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拓展学生发散性思维,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择业观、创业观;第二层,面向个人能力提升的个性化教育。尊重学生个体差异,遵循学生个性化发展特征、志趣爱好和发展方向,通过个创新创业平台设置有针对性的、个性化的课程体系,在课程设置、教育教学方式、培养模式等方面进行个性化培养,实现高素质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第三层,面向专业融合的专创融合教育。专创融合课程教育,强调以创新创业为基础,以专业课程体系为依托,形成专业课程+创新创业教育的专创融合教育模式。将企业、行业的案例以项目制教学方式引入专业课程教学,引导学生专业结合创新创业思维进行问题解决;第四层,面向创业实践活动的精英化教育。通过学校与企业、政府的三方合作,将新疆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亟须解决的行业痛点、技术难点、发展要点进行梳理,以具体创业项目的方式发布,依托企业带动、政府政策鼓励、城投基金入股、校方师生团队参与创业项目的方式完成。

(三)搭建多元化育人平台

一是依托新疆各地经济开发区开展产教融合。经济开发区作为国家对外开放的窗口,是政策体制机制创新的示范平台,拥有人才聚集、技术聚集、产业聚集、劳动力聚集等集约化优势,对“一带一路”区域经济发展具有很强的集聚辐射作用。截止到2021 年1 月,新疆有国家级经济开发区9 个、自治区级开发区61 个、海关特殊监管区4 个、边/跨境合作区4 个、国家级高新区3 个、其他国家级2 个[9];除此之外,新疆几乎每个地区、县、市都建立了经济开发区,产业主要集中在能源化工、纺织服装、食品加工、装备制造、建筑、农业等传统产业领域,受制于多重因素影响,在创新型产业方面还存在短板。而目前新疆各地经济开发区总体都远离高校、科研院所等智库机构,产业转型升级创新缺乏必要的科研人才支撑,与各高校未产生实质性的产教融合。新疆各高校应充分利用经济开发区、产业园、科技园等平台,积极打造校企产教融合校外实践基地。在“一带一路”背景下,通过高校对接到各地产业园区、经济开发区、高新区,充分发挥政府的桥梁纽带作用,依托新疆各地产业优势与高校进行深度合作,让高校的学科专业发展直接对接到高新技术和文化创意等创新型头部产业中,优化新疆高校“双创”环境,发挥各级各类“双创”的引领示范作用,聚拢资源、因地制宜开展项目孵化。常年举办如亚布力企业家论坛、中国企业家博鳌论坛、企业家高峰论坛,让企业家在新疆投资布局产业;积极吸纳国内外高层次人才到新疆进行创业,开展大学科技园、大学生创客小微创业小镇、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基地的建设,打造高新技术成果孵化基地,切实推动产业发展,促进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二是推动高校向应用型转型,发展职业本科教育。推动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是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是教育领域人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10]2021 年4 月,习近平总书记对职业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稳步发展职业本科教育。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国家将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随着国家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政策性调整,我国高等教育也在进行方向性调整,以素质教育为主的普通类高校和以职业教育为主的职业类高校正在“合轨”为职业本科教育。不论是高校应用型转型,还是发展职业本科教育,其根本目的是培养适应国家产业发展的高层次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目前新疆现有的30 余所高校中,普通高校还停留在传统的素质教育模式中,应用型转型发展不足;职业类院校技术性较强,而人文素质教育较弱,职业道路发展后劲不足;加上产业、政策、市场趋势等多重因素叠加下,为新疆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拥有综合素质的创新创业类人才还存在许多困难。破除高等教育改革发展中的突出问题,需要新疆各高校主动作为,积极求变、应变;优化教育结构,创新发展思路,主动适应新趋势,积极响应国家政策,按照教育要求大力推进“四新”建设,发展职业本科教育,适应产业转型升级,服务创新创业发展需要。新疆高校需向应用型转型,发展职业本科教育,搭建政府、行业、学校、企业四位一体的多元化育人平台;[11]由政府和学校共同牵头,整合校内外资源,搭建产教融合、科教融合的协同育人机制,才能培养新疆社会发展所需的高素质创新创业人才。

四、结语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主要是要解决“为谁培养人,怎样培养人和培养什么样的人”这一根本问题。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是转变教育观念,承担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是为国家培养既有创新思维,又具有创新能力和创业素养的人。新疆高校需要对自身创新创业教育进行梳理,主动服务于“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和新疆“十四五”期间的发展,对创新创业教育领域进行改革,以技术创新引领、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为人才培养目标重心,打破高校学科、专业与企业的壁垒,积极搭建创新创业平台,拓展大学生知识边界,提高其认知水平,训练其核心素养,培养其创新实践能力,提升其核心竞争力;建立健全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优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为国家战略发展培养高质量创新创业人才。

注释:

①以上数据来源于各高校官网2021-2022 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猜你喜欢
新疆一带一路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新疆多怪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
新疆对外开放山峰
新疆对外开放一类口岸
新疆小巴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