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飒”的词化及其语义演变动因

2022-04-08 07:52曹云赵球王光和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2022年5期
关键词:语素形容词主观

曹云,赵球,王光和

(湖北大学文学院,湖北 武汉 430062)

2020年12月初《咬文嚼字》编辑部公布了“2020年十大流行语”,其中“飒”字火爆网络,用来表示“干脆利落”“潇洒清爽”“大方得体”等语义。“飒”在古代汉语中多作为单音节动词或形容词语素使用。现代汉语中,“飒”既可作为性质形容词与其他语素组合搭配成词,例如“飒爽”“飒然”等,也可单独作谓语,或与副词搭配使用。这种由语素发展为词的现象被称为词化。文章主要探讨“飒”词化和语义演变历程。

文章的语料主要来源于北京语言大学BCC语料库、北京大学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CCL语料库以及网络。

一、“飒”的语义构成及其演变过程

(一)“飒”的语义溯源

“飒”字古已有之,《说文》:“飒,翔风也。”形声字,从风,立声,本义为风声。《广雅》:“飒飒,风也。”《晋书·陶渊明传》:“清风飒至。”宋玉《风赋》:“有风飒然而至。”可见,“飒”最早用来形容风声。

随着语言的发展,“飒”在本义的基础上又衍生出更多的词义。主要有以下几种释义:

一是“吹拂”,动词。例如:岑参《秋夕读书幽兴,献兵部李侍郎》:“雨滋苔藓侵阶绿,秋飒梧桐覆井黄。”

二是“迅疾,顿时”。如李白《游谢氏山亭》:“谢公池塘上,春草飒已生。”

三是“衰落,衰老”。如张九龄《登古阳云台》:“庭树日衰飒,风霜未云已。”陆倕《思田赋》:“岁聿忽其云暮,庭草飒以萎黄。”其中“飒”作动词,义为“凋零、衰落”。岑参《岑嘉州诗》“知己犹未极,鬓毛飒已苍”中“飒”为形容词,义为“衰老”。

四是“飞舞”。如鲍昭《飞鹤赋》“飒沓矜。”表示群飞的样子。

五是“风微过”。如《敦煌变文集》:“徐行时若风飒芙蓉。”

六是“清凉的”。如刘向《九叹》:“游清灵之飒戾兮,服云衣之披披。”

古汉语中“飒”多以单音节语素的形式出现在对言结构中,作谓词成分。而现在的流行语“飒”,是其在古代汉语中对言结构格式化结果,是一种语法化现象。

近年来,“飒”成为网络流行语后,多以单音节的形式出现,既可与副词搭配使用,也可单独成词。这一过程可以用逆语法化来解释。逆语法化包括音节语素化、语素单词化、虚词实词化[1]。其中语素单词化是指现代汉语中某一个语素在一定条件下取代了原有词语的意义,具有了词的功能,变为一个词语的演进过程及结果。判断语素单词化有两条标准:其一是语素继承原词的核心意义,其二是语素取得了单说单用的资格,具备词的功能[2]。满足这两个条件后,语素就取代了原有词语的意义和功能,语素单词化得以实现。“飒”字实现词化的过程如下:

一是“飒”与程度副词搭配。例如:

(1)这一类女孩子生活上表现得很飒、很爽,但是精神比较空虚。

(2)超飒!医疗女队员剃掉后脑勺鬓角头发。

在“副词+飒”结构中,“飒”作为性质形容词主要受程度副词“很”“真”“最”“够”和“超”的限制,构成状中结构。这些程度副词强化了说话人的赞叹语气,表示程度比较高,表达评价义,个人主观色彩较浓。“飒”继承了“飒爽”的核心意义,完成了词化的第一步。

二是“飒”单说单用。例如:

(3)有些女生活得清醒,洒脱,通透,越来越飒,她的人生方向是完全掌握在自己手中的。

(4)飒!顶着两个“首位”,她和女儿有个约定。

(5)又靓又飒!入伍一个多月,她们穿上军装,美的不只是颜值!

“飒”单用时,既可以作谓语,又可以用在“又A又B”中构成并列结构。例(3)中“飒”是形容词,在句中作谓语成分。例(4)中“飒”为形容词,通常后加“!”,表明发生的事情很酷。例(5)中“飒”和“靓”构成并列结构,前后项互相补充,可以易位,表达的是主体的双重特质。

可以看出,“飒”已经具备形容词或动词的某些功能,可以单独成句或者单独充当句法成分,初步实现了词化。

尽管“飒”作为性质形容词已初步实现语素单词化,但其搭配并不如“红”“漂亮”等词自由。BCC语料库中,单字“飒”的使用频次为8 836,而“飒然”“飒飒”“飒爽”“萧飒”的使用频次总和为2 204。可以看出,“飒”一般是作为单音节形容词单独使用,这也是其对言结构用法的一种“复古”。在少数情况下,“飒”也可以作为中心语与其他语素搭配使用,构成附加或并列结构。例如:

(6)此时她横剑立眉、凤目大睁的模样,却也有股说不清的刚健飒然,颇有巾帼不让须眉之气概。

(7)展飒爽英姿,赞巾帼风采——为你心目中的“最美女警”点赞

在“飒+X”中,“X”既可以是语素,也可以是形容词,构成附加结构或联合结构。这一用法也验证了“飒”的词化程度进一步加强。从“飒”的使用频率可以看出,“飒”虽然实现了语素单词化,但仍受到限制,除了单说单用外,只能与最常见的语素或形容词搭配。

(二)“飒”词化后的流行义

现代汉语中,“飒”在词化后有以下流行义:

一是形容某事物很酷,多形容外形或外貌。例如:

(8)够飒——现代第五代TUCSON

(9)超飒的一款发型,让你紧跟潮流。

例(8)表示最新的第五代途胜汽车从外观造型到核心技术都有了质的改变,整体评价既酷又拉风。例(9)指发型非常酷。

二是形容某人潇洒帅气,干净利落,大方得体,指称对象多为女性。例如:

(10)飒!近日陆军航空兵学院在晋南某机场组织10名女飞行员展开了首次单飞训练。

(11)又美又飒!马和帕丽:最美新时代革命军人

例(10)表示航空兵学院的10名女飞行员气质非凡,潇洒帅气。例(11)表示革命女军人大方得体,气场强大。

三是在东北方言中表示“揍”“收拾”。如电视剧《乡村爱情》中大个儿说:“急眼我就飒他!”谢广坤说:“飒什么飒,你飒完飒出事来不得我去给你兜着吗?”

也可表“杀”,义为激动、感叹。例如奥运冠军邓亚萍在赢球后常说“飒”,邓亚萍接受采访时说“飒”来源于“杀”。二者韵母相同,发音刚劲有力,可以鼓舞士气。

二、“飒”流行新义的演化路径及机制

(一)“飒”的语义流变路径

“飒”先由本义“形容风声”引申为“吹拂”“飞舞”“衰落”“迅疾”义,后又隐喻出“揍”“帅气潇洒”“干净利落”“落落大方”等义,兼具动词、形容词词性。其中,动词性义项和形容词性义项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语义联系。“飒”的语义演变具有扩散式和链条式两种路径。

“飒”在古汉语中本义为“形容风声”,经链条式发展引申出“吹拂”“飞舞”之义,如《敦煌变文集》“徐行时若风飒芙蓉”,后引申出“迅疾”之义,如李白《游谢氏山亭》:“谢公池塘上,春草飒已生。”“飒”由“风的动作”衍生出“清凉的”这一义项,如刘向《九叹》:“游清灵之飒戾兮,服云衣之披披。”再引申为“很酷,帅气”义,主要用来形容外形或外貌,后又引申出“干净利落”义。在东北方言中,“飒”衍生出了动词义“揍”“收拾”。

(二)“飒”的语义流变机制

隐喻在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人们的行为、思想所依据的概念系统是基于隐喻而不断发展的。隐喻过程涉及源域和目标域这一对认知概念。隐喻一般是以两个域之间的相互关系经验为基础形成的,因为人们能够感受到两者之间的相似性[3]。隐喻的映射过程是运用已知的源域概念来隐喻抽象的目标概念,然后通过类比的想象机制来实现,前提是二者之间具有一定的相似性。

“飒”的义项之间存在相似性,它们相互关联,相互影响。例如,由“风声”联想到“风本身”的速度,引申出“迅疾”义。再如,语义“清凉的”与流行义“干净利落”发生投射,激发了网民关于“飒”的语义联想。“清凉的”可理解为“干净利落”的上位概念,例如当发型利落,人会感觉到清凉舒适。当今主流文化下女性话题备受关注,隐含核心特征得以凸显,“干净利落”隐喻语义“落落大方”“直爽干练”,多指女性的性格或行为举止等。二者都描述一种清爽形象或状态,由表面形象上升到内涵特征,这个过程实现了从具体到抽象的跨域隐喻。

三、“飒”的流行动因分析

网络热词“飒”的流行,既受内部原因即语言因素的影响,也受外部原因即社会环境的影响。

(一)主观评价义动因

“飒”的语义演变是语言主观化的结果。主观化是指语言为表现这类主观性而采用相应的结构形式或经历相应的演变过程[4]。“飒”的主观化表现在其概说范畴由客观意义变为主观意义,网民便根据自己的主观需要来表达情感认识。经历了主观化的发展,其述谓功能减弱,主观评价功能进一步凸显。元语言评价是指说话人对命题或述题的真实性、合意性和意欲性等态度的评价[5]。“飒”在主观化的驱动作用下具有了评价功能,带有褒义色彩,表示积极的性质义,多出现在新闻文章标题或网络媒体中,呈现标题化趋势。例如:

(12)这群“乘风破浪的姐姐”真飒!

(13)筑“根”抓“魂”,助红色文创“又红又飒”

说话人从自身的角度出发,依据一定的标准对某一行为、事物或人进行评价。例(12)指7名女警面对严峻的防汛形势,第一时间投身防汛救灾一线。新闻网评价她们不畏艰难,挺身而出,奋勇向前。例(13)指红色文创产品好看好用,不仅深受游客喜爱,更是红色文化的优秀载体,说话人评价其“又红又飒”。

(二)语言内部的经济原则

流行语之所以流行与经济原则密不可分。“飒”字的走红,反映了网民们在短时间内无法快速找到全新的切合形容女性帅气干练的词语,而只能从已有语言中挖掘能够承载更多词义信息的语言形式。单用“飒”赞美各行各业的女性,表达了说话人带有褒义的主观评价,言简意赅,恰到好处,体现了语言的省力原则。例如:

(14)解放压抑的天性,打造春夏最飒形象

(15)飒!西湖女子巡逻队成假期新风景线

例(14)中的“飒”修饰“形象”,表达“奇特炫酷”“潇洒帅气”义。例(15)表示说话人对西湖女子巡逻队的称赞,“飒”表示她们不仅英姿飒爽,而且具有坚守岗位的优秀品质。

“飒”语义丰富,概括性强,具有语境多义性,能够帮助说话者提高交际效率。

(三)客观因素

“飒”的流行,与互联网和大众媒体的发展息息相关。

一是网络快速发展。快节奏的互联网时代,单音节词非常流行。大量的语素或词以单音节的形式单独使用,说话双方可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其意义。另外,网络语言的特点是力求与常规用法有所不同,以此塑造一种个性化的表达范式,吸引读者注意[6]。网民中的青年群体借助便利的网络信息平台不断丰富“飒”的意义,使其在不同的领域中得以运用,满足了网民追求新颖表达方式的需求,其流行义得以广泛传播。

二是社会性别认同多元化。在网络媒体的大力报道与宣传下,“飒”的语义越发丰富,使用频率较高。当代社会,经济迅速发展,思想文化开放,人们非常关注女性话题。不论是火热的综艺节目《乘风破浪的姐姐》,还是热播电视剧《二十不惑》《三十而已》等,都反映了现代女性在不同人生阶段的相似特质,鼓励女性做真实的自己。自立顽强、洒脱豪爽的“飒”女子,成为大众广泛接受并认可的女性形象。“飒”准确且形象地印证了当代社会主流文化对女性话题的关注,也真实反映了现代女性的自我认知与心理变化。

三是社会语用心理求新求异。不断求新是人类普遍的社会心理。人们通过新词语或已有的格式赋予词语新的内容。符合语言使用规律的新词语、新格式,在任何时期都会受到人们的欢迎[7]。随着新事物、新现象不断出现,反映这些新事物、新现象的词语,包括流行语,也会不断变化。年轻人容易接受新鲜事物,也喜欢使用流行语。“飒”能较好地表达“爽”“酷”“帅”等词表达不出的现代社会心理感觉,反映了年轻人喜欢标新立异、渴望与众不同的气质,是年轻人独特、新颖的表达方式。此外,“飒”在形式和内容方面,符合大众的猎奇心理。在“飒”被大量人群接纳之后,其他人群纷纷效仿使用这一网络新词,促使“飒”获得更大范围的传播。

四、结语

古汉语中的“飒”一般不单独使用,多用于对言格式,作形容词或动词语素。而在现在的网络用语中,它逐渐词化,作为谓词可以单说单用。这种语素词汇化的现象,一方面与隐喻机制中客观范畴向主观范畴的过渡密不可分,另一方面与快速发展的网络媒体息息相关。互联网为全民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参与社会的方式和途径,加速了语素词汇化以及语言的传播速度,在此趋势下,这种词化现象或许会越来越多。

猜你喜欢
语素形容词主观
“美好生活”从主观愿望到执政理念的历史性提升
认识形容词
《最低入门等级音节、汉字、词汇表》语素和语素义分析
多义语素识别及教学探讨
——针对对外汉语语素教学构想
加一点儿主观感受的调料
语素的判定、分类及语法单位关系研究述评
因果复合词
刑法主观解释论的提倡
形容词
主观指导与优劣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