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小学生逃课原因及对策的探析

2022-04-13 15:32陈声瑜
快乐学习报·教育周刊 2022年13期
关键词:中小学生农村

陈声瑜

摘 要:教育招生并轨后,农村中小学生由于自身认识的不足,学生家长对教育投资的热情下降,广大教育工作者工作方法的欠当以及教学内容与当代社会实际的脱节,造成了一部分学生逃课现象的产生。如何防止农村中小学生逃课现象的发生和进一步蔓延,本文从教育理念、教育环境、教育机制等各个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讨和分析。

关键词:农村;中小学生;逃课

在农村特别是偏远山区中小学生逃课现象比较严重,令广大教师及学校管理工作者头痛。部分经常逃课的学生如果按校规处理,达到可以开除好几次的地步。逃课成了学生辍学的先兆,如果不防微杜渐,它将成为学生辍学的直接原因。为什么会出现如此情况呢?怎样去防止这种现象的发生与蔓延?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对学生逃课原因及对策探析如下:

一、学生自身认知不足,造成厌学心理而逃学

我们山区由于师资、办学条件等方面的原因,教学质量本来就不高,实施义务教育后,取消了留级,于是有许多小学毕业生文化基础相当差,可又全部升入中学。进入初中后,学科增多,知识增难,许多学生确实无法接受课程,学不进就丧失了读书学习的兴趣,产生厌学心理。这类同学在课堂上表现为做立不安,上课对他们来说简直就是活受罪,是一种痛苦。所以逃学是他们逃避“痛苦”的一种选择。

另一种情况是本来学习基础还可以,但缺乏理想而厌学。许多中小学生对国家大中专毕业生“双向选择”的就业发誓不理解,对自己将来到底要做什么感到迷茫,总认为自己早晚也得回到农村干农业生产劳动,甚至认为即使大学毕业,也未能跃出“农民”,于是丧失了克服学习困难的信心和决心,得过且过,在学校他们的态度就是混日子,“玩”成了他们的“职业”,逃课对他们来说势所难免。

二、学生家长或监护人没有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产生失望心理而逃学

近几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招生并轨后,大中专取消了国家包分配的体制,实行了“双向选择”的就业方式。农村有许多家长对此改革缺乏正确的认识和理解,认为与其花了钱去上学又不能找到“工作”做,不如趁早回乡劳动或者加入打工队伍去找点钱。新的“读书无用”思想又左右了这批目光短浅的农村人。本来农村学生家长大多数文化素质都比较低,实惠心理特别突出。而在我们贫困山区,一方面经济文化比较落后,农业生产科技含量低;另一方面目前初中编教材偏重于抽象的书本理论知识、实用性不强。家长们亲眼看到一些初、高中的农村青年,与没有读过的人似乎也差不多,甚至有些读书人还染上了好逸恶劳的坏习惯,读书有何用处。以上两种思想的影响导致家长供孩子读书毫无热情,尽义务而已,对其学习也就不闻不问。家长这种不负责任的表现,让那些要求上进的孩子产生焦虑失望的心理,在如此心理的驱使下,逃学是他们无言的反抗抑或不满的表现,而让那些本来就不求上进的学生更找到了滋生的肥沃土壤。

三、教师高压的课堂管理及传统的说教式教学使学生产生逃避心理而逃课

由于我們山区师资队伍及各种教学设施的匮乏,新课程改革的推行进程缓慢,加上教学质量评估机制仍是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为唯一标准,使得教师把工作重心放在怎样提高学生考分上。课堂教学中主要采用“注入式”教学方法的现象普遍存在,“高压”管理课堂就成为其教学意图得以实现的重要手段。在这种课堂上,教师是绝对权威,要求课堂绝对安静,绝对服从。

教师“高压”的课堂管理,会使学生产生诸如怨恨、愤怒、敌意、受挫、窘困、恐惧、焦虑、忧愁、无能、沮丧、冷漠等心理感受。“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死亡。”逃课便是他们“爆发”的初始表现。

四、教师工作方法不当,无意“伤害”学生,造成学生怨恨心理而逃学

中小学生自我意识增强,对事物往往有自己的见地,但分辨是非的能力还只是停留在“初级阶段”,很难透过现象看本质。对教师的一言一行非常敏感,教师一句不经意的批评,都可能造成他(她)心灵的伤害。如果一旦造成伤害,学生往往就会失去了该学科的学习兴趣,对该任课教师充满敌意、怨恨等情绪,自然的反抗就是逃该教师的课。对于个别经常体罚、挖苦、讽刺学生的教师的课,学生就更加难以“整齐”了。

总之,学生逃学有方方面面的原因,作为班主任、教师应深入调查研究,走访学生,掌握学生心理,找到逃课原因,才能“对症下药”。

逃课(旷课)是“未成年人不良行为”中的第一款项,它是一个学生蜕变的第一步,亦是未成年人走向犯罪的危险信号,不容忽视。怎样才能根除这种现象?我认为应做好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正面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人才观

在实行“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今天,强调的是在人的素质全面提高的基础上对个性的发展与张扬。而农村中小学生逃课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对前途的渺茫和无知,特别是招生并轨后,人才的双向选择使他们更加迷茫,甚至感到失望,认为跃“农民”的机会不复存在。这恰好是一种狭隘的前途观,没有正确理解现阶段的就业观、人生观、人才观。因此,正面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人才观就显得尤为重要,这也是解除学生失望心理的一剂良药。

坚持正面教育,多表扬,少批评是培养学生正确人生观和人才观的重要手段。如何培养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人才观呢?通过学校德育讲座、德育报告会以及学生读书看报等课外活动来培养学生以下几种认识。

(上接第页)

(二)借新课程改革之东风,塑造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

在知识经济时代,教育面临最大的挑战不是技术,不是资源,而是教师的素质,然而,农村基础教育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较低,再加上我县财政困难,致使农村初中教师工资偏低,一些稍优秀一点的教师都想法设法离开农村,跳槽到更好的学校去了,造成广大农村教师的基本素质普遍较低,教育理念滞后,教学质量无法得到保证。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解决学生逃课的最根本、最直接的方法之一。因为只有具有高素质的教师,才能给予学生学习的活力,课堂上才能生机盎然,而不会出现“高压”课堂的现象。才会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好老师,才能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才能让学生享受到学习的快乐,从而消除学生的厌学心理。

(三)努力推进素质教育的发展进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中小学生对任何新鲜的事物是敏感的、易接受的,一旦培养起他们的创新意识,就会使他们有无穷的动力和求知欲,他们想不学也不可能了。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求我们面向全体学生,重视全体学生的培养,提高广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减少和避免学生厌学情绪。而“创新”就是素质教育的灵魂,惟有创新,才能开启学生智慧,才能洞穿学生身心;惟有创新,才能拥有先进文化,才能铸就学生成才。

(四)完善教育法制,做到依法治校、依法治教

实施依法治校,首先要求广大教师要学法、懂法、守法,所以,组织教师进行教育法律法规知识的学习是培养和提高教师法律意识的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有些教师仍然抱着“师道尊严”、“打是亲,骂是爱”的陈旧教育观念,对自己的违法违规教育行为不知不觉,完全意识不到现在已经进入法制社会,依法行教是现代教师必备的基本素质。还有些教师根本不认为体罚学生是违法行为,他们还认为,如果不体罚,怎样对犯错误的学生进行教育?殊不知,教师对教育法律法规的无知,使他们抱着教育学生向好的方面发展的美好愿望而做出侵害学生合法权益的违法违规的事情,其结果不但达不到教育目的,而且还给学生带来人身和心灵的伤害,使学生产生怨恨心理,导致他们逃课。

(五)建立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教育,形成教育合力

家庭、社会、学校构成中小学生学习和成长的特定环境,以不同的空间形式和时间占据他们的整个生活。家庭、社会、学校任何一个方面失控,都会导致整个教育出现漏洞,使不良影响得到可乘之机,危害年轻一代的成长。特别是现阶段农村中小学生的隔代教育现象严重,家庭监护人的溺爱,往往易使三者教育不能融为一体而产生合力,相反使学生在其中寻得漏洞而左右逢源,用各种谎言掩盖自己逃学的真相。

因此,家庭、社会、学校除了在时间和空间上相互衔接外,三者还应在教育方向上保持一致,学校一旦发现情况,应及时通知家长。同时,应增强社会各方面人士的责任感,提高家长素质,特别需要帮助家长走出招生并轨后的人才观的误区,使三者教育力量统一起来产生合力。

猜你喜欢
中小学生农村
十八大以来每年超千万人脱贫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上海市金山区朱泾镇中小学生视力状况分析
影响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的要素库及权重分析
陪读现象产生原因及其利弊分析*
浅谈凉山彝区中小学“学困生”的转化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新农村 新一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