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渗透策略

2022-04-16 19:19吕国民
中学生学习报 2022年16期
关键词:传统文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吕国民

摘要:优秀的传统文化蕴含着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和深厚的文化积淀。它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在加强文化认同、增强文化自信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立足于小学语文教学的角度,分析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渗透策略,以期获得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小学语文;传统文化;课堂教学

引言:在汉语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凸显了其重要性和价值。教师要与时俱进,将传统文化融入日常教学,为学生营造良好的传统文化教学氛围,让汉语教学充满传统文化的光芒。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文化渗透变得越来越重要。因此,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渗透策略的研究具有明显的现实意义。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意义

(一)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我国近年来提倡“留住文化根脉,守住民族之魂”,各学科教师都应转换教育思想,尤其是语文教师,更要将传统文化教育自然渗透于课堂教学中,从根本上坚定学生的文化自信。小学是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关键时期,教师不应被传统教学思想束缚,只重视对课内知识的讲解而忽视课外拓展教学,无法拓宽学生的视野,阻碍他们全面发展。在课上不断渗透传统文化能够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教师能自然强化学生的道德素养,深化他们的人文情怀,学生在课上学习多元化知识,在教师的引导下弘扬传统文化,落实文化传承工作。

(二)落实立德树人的理念

立德树人是新课改形势下全新的教学主张,教师要在讲解课内基础知识的同时自然渗透德育教育,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及生活习惯,实现全面发展。文化教育的展开能够使德育教育更自然,学生在聆听故事、观看资料的同时深化思想道德认知,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提升核心素养。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渗透策略

(一)利用课堂空间,交流讨论文化内涵

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理解和分析能力,会通过个人解读补充传统文化的学习。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应急于解释传统文化部分,而应将学习的主动权赋予学生,让他们在讨论和交流中说明传统文化的意义及其对现实的影响。教师必须信任和尊重学生。对于有争议的内容,他们应该给学生分配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在了解大势的同时,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传统文化对处于思维转变期的学生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为此,教师要引导学生评价传统文化内容,引导学生向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

例如,在《将相和》一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提出以下问题:“同学们,看完这篇文章,请说说,林相如为什么要避开莲破?”在讨论和交流中,同学们逐渐明白了传统文化中的中庸之道: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不要过于咄咄逼人,忍耐。这正是学生所需要的品质。教师要给学生留出一定的讨论和交流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体验到思想成长的满足感。教师利用课堂空间,让学生为自己的优势腾出空间,在自我认识的同化中突出文化的内涵。这样,学生就可以充分吸收文化的养分,用传统文化武装自己,成长为传统文化的坚实继承者。

(二)品析语言文字,引导思维发展

1.再读文本,感受《清明上河图》的魅力

小学语文教学中,在发展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其情感表达能力以及思维能力也可得到显著提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对学生提问:“为什么《清明上河图》能够名扬中外?”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产生疑惑,在此基础上,教师再次要求学生阅读文本内容,在阅读过程中画出所喜欢的语句。学生充分投入在阅读过程中,对文本中描绘画面的传神之处做好标记。教师通过将图文进行有效结合,并指导学生反复阅读,能够使学生深入品位语言的内涵,最后总结出《清明上河图》能够成为名作的原因。

2.品析文字,内化语言

在完成二次阅读后,教师可要求学生回答《清明上河图》名扬中外的原因,并与其他同学分享阅读感受。学生这时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更加深入,教师可引导学生对这一问题作出解答。另外,教师还可指导学生同步阅读,根据视频观看后的感受以及自主阅读所获得的体验进行同步阅读,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读,充分展现出文中所描绘的生动画面。由于《一幅名揚中外的画》篇幅比较长,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注意避免采用精读课文的教学模式,鼓励学生自主阅读,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相互交流,准确指出课文所描绘的与图画内容相对应的部分,并鼓励学生勇敢表达,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三)表达审美体验,理解传统文化

1.展示《清明上河图》,引导学生感受《清明上河图》的魅力

在学生阅读完成后,会对传统文化深有感触,此时,教师可为学生展示出《清明上河图》画卷,学生能够深刻地感受到《清明上河图》画卷的长度、热闹非凡的画面等。很多学生均对画卷和作者予以赞叹,同时感叹我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了民族自豪感。

2.介绍《清明上河图》,丰富语言实践

在指导学生自主阅读,并为学生展示画卷后,学生已获得丰富体验,教师根据教学要求以及学生语言发展需要,为学生创设特定的语境,将学生划分为多个小组,鼓励学生在小组内分享自己对《清明上河图》的理解。学生可选择自己认为最生动的画面,并根据课文描述的内容以及自身理解,为其他同学介绍,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结论:小学生是国家的未来,教师不仅要讲解教材的基础知识,还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将传统文化渗透到课程教学中,既能够丰富课程内容,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他们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同时也能强化学生的人文素养,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教育目标,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文化情感,为他们未来学习与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陈琳.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J].中国教师,2021(S1):61.

[2]王茜.传承经典·培养气质·提升素养——小学语文“经典诵读”教学方法研究[J].中国教师,2021(S1):130.

[3]邢爱.以趣味活动减少小学语文错别字的策略[J].中国教师,2021(S1):158.

[4]景洪春.以汉字文化课程为载体,实现古今生命对接——例谈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优秀传统文化内容的教学[J].小学语文教师,2021(11):22-25.

猜你喜欢
传统文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