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探索

2022-04-16 22:03程晓艳
中学生学习报 2022年16期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核心素养教学

程晓艳

摘要: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需要从教育理念、教学策略、教学实施及教学管理等方面进行改变,但现实中教师们感觉要落实学科核心素养培养难度很大,无从下手。其实,落实核心素养培养与日常教学之间并不矛盾,只要稍微改变一下教学习惯,关注一下教学策略,让素养培养在无形中慢慢渗透,就能将新课程理念在教学中落实。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信息技术;教学

一、用系统论把握基于大单元教学设计的基本要领

一份精心策划的教学设计,可以帮助教师理清思路,明确目标,把握教学进度,是检测教学效果、课后反思迭代的宝贵资源。教学是一个系统性很强的过程,而教学设计就是系统化规划教学过程的成果。当前,素养导向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强调基于大单元、大概念来展开教学,因此,用系统论的观点来设计教学显得尤为重要。基于大单元的教学,首先需要教师对整个单元的架构有清晰的认知,包括对单元的知识图谱、能力框架、项目实施以及作业设计等都需要胸有成竹。用系统论的观点来进行教学设计,通过精心创设的教学系统,从模块、单元出发,在整体与部分、整体与环境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中选择解决问题的优化方案,为学习者提供最有利的教学条件,进而完成教学任务。

而一节课的教学设计,不仅要考虑这节课的各个设计要素——深入透彻地分析教学对象和教学任务、拟定合理明确的教学目标、选择切实有效的教学策略、制订切实可行的教学评价方式,更重要的是要考虑这节课与本单元甚至本模块的关系,明确这节课在整个单元中的作用和价值,从学习者的需要出发确立教学目标,设计学习活动,并以达标度作为评估教学效果的主要依据。

二、将学科核心素养融入教学设计的各个环节

1.理解学科核心素养水平层级要求,明确学科育人价值

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是在充分挖掘信息技术课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的独特育人价值基础上,凝练而成的,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四个学科核心素养,非常明确地界定了学生学习信息技术学科课程后应达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因此,学科核心素养实际上是学科课程的育人总目标,而且是可以分级提升与评测的。

2.把握模块学业要求,确定课时教学目标

在实际教学时,最重要的是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因此在教学设计中,学会制订合理而准确的教学目标,是每位教师的一项基本功。教学设计是一项系统工程,学生基础、教学内容、教学环境等都是需要参考的,但影响因子多了,有时会让人觉得目标很难抓准。基于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可以尝试抓大放小,抓住《课标》中每个模块的“学业要求”。“学业要求”是《课标》制定时,将学科核心素养水平层级、模块知识内容相结合后,给出的各个模块应该达到的教和学的要求。“学业要求”既是日常教学时制订教学目标的依据之一,也是该模块教学评价的依据之一。因此,在确定课时目标时,可以先参考“学业要求”,然后结合本节课的具体教学内容,将最主要的教学目标先明确,再根据学生实际,对目标进行细化,这样就可以兼顾知识与素养的双重要求。

3.灵活实施各类项目,提升学科核心素养水平

真正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最有效的途径之一是实施项目教学。虽然目前已经处于新课标、新教材的“双新”时代,但在实际教学中,由于教学时间有限、学生人数众多、教学环境受限等,教师们还是喜欢采用任务驱动、讲练结合等熟悉的教学方式,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并没有很大的变化。

其实,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修订后,教学模块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学内容增加了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信息系统等很多新技术、新知识。在开展新技术、新知识教学时,可以采用教师指导、学生模仿的方式实施项目教学,这类项目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采用小而精的方式来设计,在课内实施,如搭建小型局域网、对名著进行文本分析并实现可视化、快递装箱问题等。当学生有了一定的知识和技能基础以后,可以尝试从小项目到大项目的逐渐递进,教学可以从教师引导为主的项目教学转为学生活动为主的项目化学习。另外,根据项目工程量的大小、实施的难易程度等,利用课堂教学时间、课外业余时间或法定节假日来具体实施项目,鼓励学生开展跨学科、跨领域的项目,使其体会到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及其发展对社会的影响,将育人目标融入日常学习与生活。

4.利用各类评价手段,促进学科核心素养落实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必须考虑“教-学-评”的一致性,考虑教学目标的达成度,特别是素养的形成情况。《课标》中给出了学科核心素养3级水平标准,体现了学生学习发展的递进性[3],还给出了明确的评价指导:课程评价以学科核心素养的分级体系为依据,利用多元方式跟踪学生的学习过程,采集学习数据,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状况,改进学习,优化教学。在进行单元、课时教学设计的目标评估时,可以参考《课标》中这一理念,用显性的、可测量的评价指标来评判教学目标的实现情况。

过程性评价:观察学生是否认真阅读,及时干预,在合适的时间推动小组讨论;在学生讨论过程中,对学生的技术基础、组织协调能力、理解能力、表达能力进行观察和记录;通过概念图的绘制过程,发现典型的理解误区,确定点评对象;在学习结束后,通过反馈便签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

终结性评价:通过概念图清晰、正確地展示数、数字、数据、信息、知识、智慧、智能之间的关系。

普通高中教育承载着提高国民素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要求,在各学科中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是全体教育工作者的共同责任。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在提升全民信息素养,培养数字人才方面有着独特的价值。教无定法,但教学有方。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只要重视从教学设计开始落实素养培养,就一定能促进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理念的落实。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2] 任友群,黄荣怀.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解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3] 闫寒冰.信息技术必修1数据与计算教师用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19.

猜你喜欢
高中信息技术核心素养教学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高中信息技术探究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
计算教学要做到“五个重视”
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