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唐才子司空曙考略与其诗考异

2022-04-17 01:56郭殿忱
邯郸学院学报 2022年3期
关键词:司空诗题全唐诗

郭殿忱

(北华大学 文学院,吉林 吉林 132013)

中唐诗人司空曙为“大历十才子”之一 ,而名垂文学史册。然相关典籍载其生平事迹过于简略,且有相互抵牾之处。幸有当代学者周绍良、傅璇琮、蒋寅、谭优学诸人,赓续前贤研究业绩,进行了切实的史料梳理、辨析工作,取得了不少可喜的成果。又有中年学者李红霞与贾建钢在逐一校点、注释175 首司空曙诗歌的基础上,对其籍贯、表字、交游与思想,从弘扬乡邦文化角度,予以考证。但仍有需补充,待商榷之处。而今,我不揣浅陋,试略考如次。

一、姓名表字考

司空,西周六卿之一。《尚书·周书》载:“司空掌邦土,居四民,时地利。”孔安国传曰:“冬官,卿。主国空土以居民。士农工商四人,使顺天时,分地利;授之土,能吐生百穀,故谓之土”。[1]235郑樵《通志·氏族略(四)》“以官为氏”称:禹为尧司空,支孙氏焉;……士蒍为晋司空,亦因氏焉。同类尚有司功、司马、司寇、司徒等。司空曙表字有二:一曰文初,见《极玄集》[2]685、《新唐书》[3]5786、《唐诗纪事》(以下省称《纪事》)[4]474等唐宋人著述。一曰文明,见诸同时代人酬唱诗与《唐诗鼓吹》(以下省称《鼓吹》)[5]269、《唐才子传》(以下省称《才子》)[6]683、《唐诗品汇》(以下省称《品汇》)[7]32、《唐诗别裁集》(以下省称《别裁》)[8]377等金、元、明、清人著述。古人名讳与表字是意相连属的。《淮南子·天文训》:“日入于虞渊之氾,曙于蒙谷之浦”。高诱注:“曙,明;浦,涯”[9]45。又,人文之初始,亦如曙光初现。“文初,文明”二表字,皆于“曙”名密切关联,有学者推断:“‘文初’或为晚年所用,所知之人较少,因此文献少见使用”。尚待更有力的佐证。

二、郡望乡贯考

所谓郡望,即郡中的望族大姓,如清河张氏、太原王氏,此乃魏晋时代门第风气之余绪。所谓乡贯,即某人的乡里籍贯,情况比较复杂。以伟大诗人李杜二人为例:李白自称陇西成纪人,是向西凉开国君主李暠靠谱。学界经认真考证,确认其乡贯在今四川绵阳。杜甫自称是晋室驸马都尉、镇南大将军杜预的十三叶孙。但两《唐书》均认定杜甫祖父杜审言为襄州襄阳人,而非《晋书·杜预传》所载:“杜预字元凯,京兆杜陵人也”[10]1025。学界又认定杜甫的乡贯在今河南巩义,是其曾祖杜依风当县令之地,而非襄州襄阳。对此,有学者称:“(郡)望与(乡)贯,宋朝人也有分不清楚的”,遑论今日之读者!所以当代有人建议:户口簿上籍贯应改为出生地,是有一定道理的。说回到司空曙的“望、贯”,我同意李红霞等人的结论:“为洺州广平郡(今河北邯郸永年县),而非幽州范阳郡的广平县”。

三、称谓考

唐代文士间好以“望、贯”(含任职之郡县名)、官职、行第相称呼。《才子》载:“韦皋节度剑南,辟致幕府,授洛阳主簿”[6]683。韦应物《司空主簿琴席》诗,据孙望先生考证:疑于“大历十、十一年间作,时应物在京兆府功曹参军任”[12]117。与司空曙有亲属关系且交往密切的卢纶亦作《洛阳早春忆吉中孚校书、司空曙主簿,因寄清江上人》一诗。考:《新唐书·地理志(二)》河南府河南郡,本洛州,开元元年为府。……县二十。河南,洛阳,(赤。……神龙二年更洛阳曰永昌,唐隆元年复故名)”[3]982。另据上书《百官志(四下)》洛阳主簿官班在从八品下阶或正九品上阶,为下层小吏。

《才子》又载:“未几,迁长林县丞”。卢纶有长题诗《得耿湋司法书,因叙长安故友零落,兵部苗员外发,秘书省李校书端相次倾逝,潞府崔功曹峒、长林司空丞曙俱谪远方,余以摇落之时,对书增叹,因呈河中郑仓曹,畅参军昆季》。有学者从卢纶事迹中推断此诗“作于兴元元年(784)至贞元三年(787)之间,……闻一多先生《唐诗大系》定李端的生卒年为(743-782?)……卒年不确”[13]518。司空曙“迁长林县丞”则得到确认。考:《新唐书·地理志(四)》:“江陵府江陵郡,本荆州南郡,天宝元年更郡名。……县八:江陵,枝江,当阳,长林,(次畿。武德四年于东境置基州,并置章山县。七年州废,以章山隶郢州。郢州废,来属。八年省章山入长林)[3]1028。据上书《百官志(四下)》知长林县丞官班为正八品下阶或从八品下阶。并未见贬谪之实际。所以学者们怀疑洛阳县主簿与长林县丞中间还另有任职。卢纶还有一首题目也不算短的诗《送张调参军侍从归觐荆南,因寄长林司空十四曙》,其中“十四”即以行第相称。所谓“行第”,即其人在同一曾祖兄弟间排行的位置(民间又称“大排行”),如李十二白、杜二甫、高三十五适等。耿湋亦有一首诗作《寻觉公,因寄李二端、司空十四曙》。当代学者岑仲勉著专书《唐人行第录》将上引二诗之题,均列“五画·司空十四曙”条下[14]20。

司空曙还曾任水部郎中。《全唐文》收符载《剑南西川幕府诸公写真赞并序》曰:“戊辰岁,尚书韦公授钺之四年也。……水部司空郎中曙字文初:风仪朗迈,振拔氛嚣;玉气凝润,鹤情超辽。文烛翰苑,德成士标;问望何有?羽仪中朝”[15]7079。考:德宗贞元四年(戊辰)为公元788 年。水部郎中,据《新唐书·百官志(一)》知郎中位列侍郎(副部长)之下,员外郎(处长级)之上的从五品上阶之官员[3]1185。所以到长林县任县丞(最高官班为正八品上阶)为左迁,他也自称“谪吏”。卢纶另有一长题诗《纶与吉侍郎中孚、司空郎中曙、兵部苗员外发、崔补阙峒、耿拾遗湋、李校书端,风尘追游向三十载,数公皆负当时,盛称荣耀。未几俱沉下泉……》可为司空曙曾任郎中之确证。

《才子》又称:“累官左拾遗,终水部郎中(一说为虞部郎中)。”周绍良笺证曰:“司空曙后来由主簿(九品)转拾遗(从八品),大概任职秩满陞转,俱见诸友朋投赠诗中。耿湋《秋晚卧疾寄司空拾遗曙、卢少府纶》,大易《赠司空拾遗》”[6]688。

四、科举考

隋文帝废九品中正制度,改为诸州岁贡三人,是为贡举制。炀帝时置进士等科。唐兴,发展此制度,据《唐摭言》载:“(武德)五年十月,诸州共贡明经一百四十三人,秀才六人,俊士三十九人,进士三十人。(按:后来累计有五十余科目)十一月引见,敕付尚书省考试。十二月,吏部奏考功员外郎申世宁考试,秀才一人,俊士十四人,所试并通,敕放选与理入官;其下第人各赐绢五匹,充归粮,各勤修业”[16]106。就是说:贡举上来的进士可能通过考试及第,也可能落第。具体说到司空曙,同为中唐诗人的姚合在所编《极玄集》中只称其“字文初,广平人。举进士。”未言及第否。最早言其“登进士第”者,是宋代计有功辑撰的《纪事》[4]473,此后误导了明代编选的《品汇》,清代编选的《别裁》《全唐诗》[17]734,直至今人所编的《唐诗选》[18]372。之所以说是误导了连扬州书局修纂《御定全唐诗》在内的饱学之士,因为爬梳寓目之书,实在找不到司空曙于何年及第?知贡举者何人?同年又有哪些人?就连专书《登科记考·附考·进士科》也只引《极玄集》曰:“举进士”[19]1199。《新唐书·卢纶传》载:“大历初,数举进士不入第”。上引《唐摭言》同卷亦载:“高涣者,锴之子也,久举不第。……薛昭俭,昭纬之兄也。咸通末,数举不第。”足证“举进士”不等于“登进士第”。

被列宁赞誉为“十一世纪中国改革家”的王安石,同时也是位彪炳文学史的大文学家。他以独特视角编辑的《唐百家诗选》收录司空曙各体诗25 首。今以之与唐五代人所编《极玄集》《又玄集》《才调集》,宋、金、元人所编《纪事》《万首唐人绝句》(以下省称《万首》)、《鼓吹》《唐音》,明、清人编选的《品汇》《别裁》《全唐诗》比勘,发现异文若干。惜前贤时俊对此多持“述而不作”的观点,只简注某书作某某,而对异文间的是非优劣鲜加按断。而今,试从名物制度变化,历史地理因革,语言文字发展等方面综合考量,努力给出“宜各从长”之结论。

1.过宝庆寺

黄叶前朝寺,无僧寒殿开。池晴龟出暴,松暮鹤飞迴。

古井碑横草,阴廊画杂苔。禅宫亦销歇,尘世转堪哀。[20]112

诗题,《极玄集》作《经废宝光寺》,校记云:“光,原作‘炎’,按《唐诗纪事》卷三〇作‘光’,‘炎’当为‘光’之形误,据改”[2]685。《唐音》作《经废宝庆寺》[21]349。《别裁》从之[8]377。《全唐诗》作《过宝庆寺》,下注:“一作耿湋诗,题作《废宝光寺》”[17]734。按:今本《全唐诗·耿湋卷》重出此诗,题作《废庆宝寺》,下注:“一作司空曙诗”[17]670。按:诗题中的“经、过”二词一义,故曰两可。而举凡两可之字词均应依从早出之书或版本。至于寺名宝光、宝庆或庆宝?已难考定。但从诗所描写的一派衰败景象看,题中“废”字断不可少。另,在《全唐诗》中与耿湋重出,源自宋初李昉等人所编《文苑英华》(以下省称《英华》)卷二三五耿湋《废庆宝寺》[22]1185。

寒殿,“寒”下,《全唐诗》注:“一作‘闲'”。按:“寒殿”更切“废寺”之题,亦更合全诗意境。

暴,上引诸书俱作“曝”,是。“暴”字多音多义,只在晾、晒的意义上同“曝”。故用后者可免生歧义。

暮,《极玄集》《纪事》《唐音》《别裁》《全唐诗》注,皆作“暝”。按:“暮、暝”近义,但一为仄声,一为平声。古人视此诗为五律,而近体诗是要调平仄的。此诗押中古上平声“十灰”韵,为首句仄(叶)起,不入韵(寺)格式。第四句应作○仄仄仄平平。“暮”字合律,“暝”字不合。

飞迴,《唐音》《别裁》均作“飞回”。按:“回”为本字,“迴”为后起字(《说文》无此字)。两字同音同义,只在表示奸邪意义的“奸回”时,不可写作“迴”。

古井,上引诸书与《全唐诗》注,皆作“古砌”。按:当年砌筑的石碑已倒在荒草中。似与“井”字无涉。

销,《极玄集》《别裁》作“消”。按:“消、销”为同源字,在减少与消除的意义上,二字通用。《全唐诗》注:“一作‘衰”。按:在表意程度上“销”字更彻底。

元代方回在专论唐宋人律诗的著作《瀛奎律髓》中评论此诗曰:“此必武宗废寺之后有此诗。”[11]18大误矣!唐武宗“会昌灭佛”时,司空曙、耿湋已辞世。佛教史上“三武一宗”限佛、灭佛主事者: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北周武帝宇文邕均早于唐武宗;只有“一宗”的后周世宗柴荣在其后。佛寺荒废的原因各有不同,不好划一。

2.送柳震归蜀

白日双流静,西看蜀国春。桐花能乳鸟,竹节竞祠神。

蹇步徒相望,先鞭不可亲。知从江仆射,登榻更何人?[20]112

竞,《全唐诗》作“競”。按:“競”不易与“竟”混淆,较规范字“竞”为好。

步,《全唐诗》作“歩”。按:《说文·步部》释“步”:行也。从止,相背(即前后两个脚印——止字)。多一笔的“歩”,为日文中的汉字,义同而音不同。

3.送高胜复谒曹王

江上青枫岸,阴阴万里春。朝辞郢城酒,暮见洞庭人。

兴比乘舟坊,思怀倒屣亲。想君登旧榭,重喜扫芳尘。[20]113

江上,《全唐诗》注作“江水”。按:从事理角度比较,“江水”有岸比“江上”有岸更文从字顺。“上,水”皆仄声,互换于格律无碍。

4.送流人

闻说南中事,悲君重窜身。山村枫子鬼,江庙石郎神。

童稚留荒宅,图弟托故人。青门好风景,为尔一沾巾。[20]113

托,《全唐诗》作“託”。按:1955 年国家公布了《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其中规定“託”为“托”之异体字,一般情况下不再使用。下文所言正异体字,均据此表。

5.题陵云寺

春山古寺绕沧波,石磴盘空鸟道过。百丈金身开翠壁,万龛灯焰隔烟萝。

云生客到侵衣湿,花落僧禅覆地多。不与方袍同结足,下归尘世竟如何?[20]113

诗题,《鼓吹》作《题灵云寺》[5]269。《品汇》从之[7]888。《全唐诗》作《题凌云寺》[17]736,《唐代司空曙刘言史诗歌注释与研究》从之,并注释曰:“在嘉州(今四川中部乐山东)凌云山。唐开元初建,有雨花台、兜率宫、近河台、浮玉亭诸胜。……凿山为弥勒大佛(即今乐山大佛),高三百三十尺,建七层阁以覆之。……此诗大概是司空曙在韦皋幕中贺大佛落成所作”[11]50。按:《舆地纪胜·嘉定府·景物下》载:“大像阁在凌云寺。唐开元中……凿为弥勒大像,踰三百六十尺,建七层阁以覆之。至韦皋时,积十九年而工始备。皋有《大像记》”。[23]3934李红霞等人还据此推断出“司空曙至少在贞元十九年时仍然在世”的结论。[11]217又,该卷《凌云九顶诗山诗》(疑为《凌云寺九顶山诗》之误)收岑参《凌云寺》诗:“寺出飞鸟外,青峰戴朱楼。搏壁跻半空,喜得登上头。始知宇宙阔,下看三江流。天晴见峨眉,如向波上游。”晚于司空曙的薛能亦作一首《凌云寺》诗:“像阁与山齐,何人致石梯?万烟生碧落,—崦露招提”[23]3958。正可见文脉之传承。

绕,《品汇》作“遶”。《全唐诗》从之。按:“遶”为“繞”之异体字;“绕”为“繞”的简化规范字。

沧波,《鼓吹》作“烟波”,误。律诗要避字的重复。第四句还有“烟萝”。烟,《品汇》《全唐诗》均作“煙”。按:“烟、煙”今为正异体字。

结足,上引二书均作:“结社”。按:“方袍”,指代僧人的袈裟;结社,此亦指与僧人结成团体。《鼓吹》也作“结足”;其诗后《解评》曰:“首言春山古寺,烟波旋绕。其石磴盘于空际,由鸟道而至寺焉。寺中翠壁之间既开百丈之座,以安金身;烟萝之外,又置万龛之灯,以腾光焰,此皆寺中事也。客到此而云生湿衣,僧坐禅而花落覆地,寺中之景又如此,故有以牵我之情也。所恨者,不能与方袍之徒结足而坐,乃下归于尘世,其究竟当如之何哉!”[5]270可供今日读者参阅。

6.题江陵临沙驿楼

江天清更愁,风柳入江楼。雁惜楚山晚,蝉知秦树秋。

凄凉多独醉,零落半同游。岂复平生意? 苍然兰杜洲。[20]113

凄凉,《全唐诗》作“淒涼”[17]738。按:“淒涼”今为“凄凉”之异体字。

游,《全唐诗》作“遊”。按:古汉语中“遊艺”可以写作“游艺”,“遊览”亦可写作“游览”。“游、遊”今为正异体字,但需强调一点:凡涉水事物,如游泳、江河之上下游,绝不可写作“遊”字。

7.田家

田家喜雨足,邻老相招携。泉溢沟塍坏,麦高桑柘低。

呼儿催放犊,宿客待烹鸡。搔首蓬门下,知将轩冕齐。[20]113

携,《全唐诗》作“攜”[17]738。按:“携、攜”今为正异体字。宿客,《全唐诗》“宿”下注:一作“邀”。按:“宿客”,即留宿的客人。而“邀客”,为邀请来的客人。词义相近,似两可。然“宿”为入声字,“邀”为平声字,虽有“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押韵口诀,但严格讲,此诗押中古上平声“八齐”韵,为首句平起(家)不入韵(足)格式。第六向应作:○仄仄仄平平。“宿”略胜“邀”。

知,《全唐诗》作“如”下注:“一作‘知’。”按:从文义理解,“二词”近义;且均平声,故曰两可。

8.送曲山人衡州

白石先生眉发光,已分甜雪饮红浆。衣中半染烟霞气,语笑兼和药草香。

茅洞玉声流暗水,衡山碧色映朝阳。千年城郭如相问,华表峨峨有夜霜。[20]114

诗题,《又玄集》作《送麯山人往衡山》[2]785。《鼓吹》作《送曲山人归衡州》[5]270;《全唐诗》作《送曲山人之衡州》[17]736。按:诗题中“人”下之脱文,它书所补“往、之”一义,均表“前去”之意。据本诗结末句典出《搜神后记》:传说汉代辽东人丁令威在灵虚山学道成仙,归来化鹤落于华表之上。并歌曰:“有鸟有鸟丁令威,去家千年今始归”云云。知《鼓吹》作“归”为是。

眉发,《又玄集》《全唐诗》均作“眉髮”,极是。简化汉字时以“发”代“髮”,于此行不通也。亟须加注释才行。“发光”已生歧义;《全唐诗》“光”下注“一作‘老’”。如作简化字“发老”,更扞格难通了。

甜雪,《英华》作“绀雪”[22]1167,典出《汉武帝外传》,二者均指西王母所赐仙药。

霞气,“气”下,《全唐诗》注:“一作‘色’”。按:第六句已有“碧色”,“色”不重复为好。

暗水,《又玄集》作“晴水”,大谬不然!疑“暗、晴”形近,而致“手民之误”。

碧色,“色”下,《全唐诗》注:“一作‘气’”。按:以“碧”状色,文从字顺;状气,义难索解。

映,《全唐诗》作“暎”。按:“映、暎”今为正异体字。

峨峨,《全唐诗》作“峩峩”。“峨、峩”亦为正异体字。

夜霜,《鼓吹》作“衣霜”。按:第三句已有“衣巾”一词,“衣”字不宜重复。又,此七律押中古下平声“七阳”韵,为首句仄起(石为入声字)入韵(光)格式。结句应作○仄仄平平仄○仄平,“夜”合律,而“衣”为平声,不合格律。

《鼓吹·解评》曰:“首言山人修炼如白石先生而眉发光润。盖有仙药如绛雪、红浆者,获而服之,所以能致此也。若其衣巾则染烟霞之色,笑语则兼药草之香。始且隐曲山而洞出玉声,因流暗水;既乃归衡岳而山增碧色者,为映朝阳也。茅洞借比曲山,末美其得仙道,谓千年之后,化鹤来归,亦当如令威之在华表峨峨高处,而鸣于夜霜之时矣”。可资参阅。

9.立秋日

律变新秋至,萧条自此初。花酣莲报谢,叶在柳呈疏。

澹日非云映,清风似雨余。卷帘凉暗度,迎扇暑先除。

草静多翻燕,波澄乍露鱼。今朝散骑省,作赋兴何如?[20]114

疏,《全唐诗》作“疎”。按:“疏、疎”,今为正异体字。古代“疎”为“疏”的俗字,《说文》只有“疏”字。又,此诗为五言古诗,“疏”与“初、余、除、鱼、如”同押上古“十二鱼部”。

澹日,《纪事》作“淡月”。按:“淡、澹”今为正异体字。唐人赵璘所撰《因话录》载:武宗皇帝庙讳炎,改两火相重。其偏旁言“谈”字已改为‘谭’,‘淡’改为‘澹’”。[24]109

非云,上引书作“多云”。按:“澹日非云映”,是说立秋之后,暑日似火的骄阳不再,并非为云遮蔽所致。而“淡月多云映”,则是说秋月为云彩所遮掩,各有情致,似两可。

卷,《纪事》作“捲”。按:“卷”为本字,“捲”为后起字。

迎扇,《纪事》作“却扇”,是。立秋后暑气消退,扇子也该收藏起来。“迎”字误。

10.咏古寺花

共爱芳菲此树中,千跗万萼裹枝红。迟迟欲去犹回望,覆地无人满寺风。[20]114

诗题,《全唐诗》作《詠古寺花》[17]136。按:“咏,詠”为互换意符的正异体字。《万首》无“咏”字[25]607,欠佳。

萼,《全唐诗》注:“一作‘蕊’。”按:跗,为花萼房;以“蕊”代“萼”,且以千万形容之,表示花朵开得繁茂。

裹,《万首》作“裛”,《全唐诗》注,从之。按:裛,于此语境通“浥”,沾湿之意。与“裹”各表其义,故两可。

11.送魏季羔长沙觐兄

芦荻湘江水,萧萧万里秋。鹤高看迥野,蝉远入中流。

访友多成滞,还家不猒游。惠连有新作,知得从兄酬。[20]114

诗题,《全唐诗》“羔”下,有一“遊”字,题下注:“一本无‘季’字[17]738。按:有无“遊”字无大碍。

还家,《全唐诗》作“携家”。按:此句中的“猒”应作满足之意,不应似《全唐诗》写作“厭(厌)”。故句意为:人虽还家了,但心尚想着去旅游。故“携”字欠佳。

有新作,上书为“仍有作”。按:谢惠连与族兄谢灵运均是名满无下的大文学家。司空曙用此美誉魏季羔兄弟。“有新作”与“仍有作”,从文义看,两可。

12.送曹同椅

青春三十余,众艺尽无如。中散诗传画,将军扇卖书。

楚田晴下雁,江日暖多鱼。惆怅空相送,欢游自此疏。[20]107

诗题,“同”下,《全唐诗》注:“作‘桐’”[17]738。又,司空曙还作有《送曹三同(一作“原”)猗(一作“桐椅”)游山寺》诗。专门研究“行第”的岑仲勉先生称:“又曹三同猗,亦作桐椅或同椅”[14]119。我辈更不知何从也。

青春,“春”下,《全唐诗》注:一作‘山’”。按:与“三十余”相关联,显系指年龄。“山”字误。

卖书,上书作“续书”。按:此句典出《晋书·王羲之传》:“尝在蕺山见一老姥,持六角竹扇卖之。羲之书其扇,各为五字。姥初有愠色,因谓姥曰:‘但言是王右军书,以求百钱邪’。姥如其言,人竞买之。”[10]2100王羲之曾任右军将军,故知:将军题扇卖书(字)为是。“续”字欠佳。

多鱼,《全唐诗》作“遊鱼”。按:应作“游鱼”,“游”还可与结句的“欢遊(应作此字)”之“遊”相区别。

13.云阳馆与韩申卿宿别

故人江海别,几度隔山川。乍见翻疑梦,相悲各问年。

孤灯寒照雨,深竹暗浮烟。更有明朝恨,离杯惜共传。[20]115

诗题中的“申卿”,《唐音》作“绅”[21]349。《品汇》从之[7]571。《别裁》亦从之[8]377。《全唐诗》“绅”下注:“一作‘升卿’”[17]735。岑仲勉《读〈全唐诗〉札记》:“李端有《送韩绅卿》,又《戏赠韩判官绅卿》,此当夺‘卿’字,绅卿,(韩)愈之叔,新(唐书)表七三有‘升卿’,洪氏《韩谱》以为误”[14]235。

深竹,《全唐诗》作“湿竹”,是。因竹湿遇见明火而生烟气。于事理更通达。

《别裁》于诗后注评:“三四(句)写久别忽遇之情,五六(句)夜中共宿之景,通体一气,无饾饤之习,尔时已为高格矣”。今人也褒赞此篇一反堆砌饾饤的积习,实为“朴挚真率的词句”[18]372。

14.酬张芬有赦后见赠

紫风朝衔五色书,阳春忽布网罗除。已将心变寒灰后,岂料光生腐草余。

建水风烟收客泪,杜陵花竹梦郊居。劳君故有诗人赠,欲报琼瑶恨不如。[20]115

诗题,《唐音》作《酬张芬赦后见寄》[21]427。按:无“有”字,《别裁》从之[8]481。无大碍。但“见寄”不若“见赠”。第七句“劳君故有诗人赠”,“赠”乃点题之字,不可移易也。又,《全唐诗》题下注:“一作司空图诗”[17]736。按:张芬,字茂宗。曾与司空曙同在西川韦皋幕府中共事。司空图为晚唐人,与张芬难搭界。

忽布,《纪事》作“忽报”[4]473,是。遇赦是喜事,用“报”比“布”贴切多了!

客泪,上书与《全唐诗》均作“客淚”。按:“泪”为会意字,“淚”为形声字,而今“泪、淚”为正异体字。

诗人赠,《唐音》作“诗相赠”,《全唐诗》从之。按:“相”字不仅文从字顺,而且一语双关,表明为酬唱之作。

恨不如,《唐音》作“愧不如”,似更佳。“自愧弗如”乃习用之词语。

15.哭苗员外呈张参军(苗公即参军舅氏)

思君宁家宅,久接竹林期。尝值偷琴处,亲闻比玉时。高人不易合,弱冠早相知。

试艺临诸友,能文即我师。陵寒松未老,先暮槿何衰?【“陵寒”句,思其德之宜寿;“先暮”句,伤其命之独脆也。】

季子生前别,羊昙醉后悲。寿堂乖一恸,奠席阻长辞。因沥殊方泪,遥成墓下诗。[20]115

此诗用典过多,有“吊书袋”之嫌。

宁家,《全唐诗》作“甯家”。典出《晋书·魏舒传》:“字阳元,任城樊人也。少孤,为外家甯氏所养。甯氏起宅,相宅者云:‘当出贵甥’。外祖母以魏氏甥小而慧,意谓应之。舒曰:‘当为外氏成此宅相’,久乃别居。”后果然位列三公。因苗、张为“舅、甥”关系,故以之美喻。宁,繁体作甯。“宁、甯”今为正异体字。

相知,“知”下,《全唐诗》注:“一作‘追’。”按:古代男子二十岁行成人礼加冠。由于身体尚未强壮,故习称“弱冠”。典出《礼记·曲礼上》[1]1232。又,此为五言古诗“期、时、辞、诗”在“之”部;“知”在“支”部,而“追”在“微”部,与其下的“衰、悲”同韵。这既可以理解为“之、微”合韵,又可以理解成由“之”韵换成“微”韵。故知“追”字佳。

陵寒,《全唐诗》作“凌寒”,是。松有凌霜傲雪的品格,古往今来被人礼赞。

殊方,何义门校记作“朱方”。“此用大谢‘落日次朱方’之句,‘殊方’是不知者因下句‘遥’字妄改”[20]299。按:大谢,即南朝宋谢灵运。《文选》卷二十三录其诗《庐陵王墓下作》:“晓月发云阳,落日次朱方”。李善注:“《左氏传》曰:‘吴伐楚,以报朱方之役’。杜预曰:‘朱方,吴也’。《吴地记》曰:‘吴改朱方曰丹徒’。”[26]331。按:丹徒区,今隶属江苏省镇江市。

16.金陵怀古

辇路江枫暗,宫潮野草春。伤心庾开府,老作北朝臣。[20]115

江枫,《唐音》作“江风”[21]494,误。句意为江边的枫树已遮掩住六朝帝王车驾所经过的大道。系兴亡之叹。

宫潮,《万首》作“宫庭”[25]80,是。系接“辇路”而来。《品汇》从之[7]410。《别裁》亦从之,并于诗后注评曰:“庾信聘于北周,遂留之,官开府仪同三司。时陈氏通好,南北之士,各还故国,而周独不遣信,此《哀江南赋》所以作也”[8]623。《唐音》注曰:庾开府,名信,字子山,仕至开府。为文绮丽,盛为都下所称。与徐陵齐名,梁简文帝开文德省,置学士,徐、庾并充其选。”

17.发渝州却寄韦判官

红烛津亭夜见君,繁弦急管雨纷纷。平明分手空江转,唯有猿声满水云。[20]45

繁弦,《品汇》作:“繁絃”[7]458。按:“弦、絃”为正异体字。又,《全唐诗》“弦”缺最后一画,系避康熙皇帝“玄烨”之嫌名。

雨,《万首》作“两”[24]608,是。上引之书皆从之。“两”指管、弦所奏出的乐曲。

分手,“分”下,《全唐诗》注:“一作“攜”[17]736。按:这是一首赠别诗。“分手”才合全诗意境。

江转,《品汇》作:“江远”。按:“江远”让人想起李白的名句“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而“转”字亦让人联想到岑参的名句“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均是送别的千古绝唱。故“转、远”两可。

唯,《万首》《品汇》皆作“惟”。按:“唯”字本义为答应;“惟”的本义是思考。只有在“唯一”的意义上,二字通用。

猿,《全唐诗》作“猨”。按:“猿、猨”今为正异体字。

满,上书注:“一作‘啸’。”按:诗题中的渝州,即今重庆。航船要在崇山峻岭中穿行,不也让人听到“两岸猿声啼不任吗?

18.送卢彻之太原谒马尚书

榆落雕飞关塞秋,黄云画角见并州。

翩翩羽骑双旌后,上客亲随郭细侯。[20]116

诗题,《万首》无“谒马尚书”四字[25]608。马尚书,即马燧,德宗朝任检校工部尚书,兼太原尹、御史大夫、北都留守、河东节度使(相当大军区司令)。有学者考证,卢彻,曾为吉州刺史,其女嫁于马尚书之子马畅”[11]59。故知有“谒马尚书”为佳。

雕,《品汇》作“鵰”[7]458。《全唐诗》从之[17]736。按:“雕、鵰”为正异体字。

亲随,“亲”下,《全唐诗》注:“一作‘新’。”按:郭细侯,典出《后汉书·郭伋传》:“郭伋字细侯,扶风茂陵人也。……在并州,素结恩德,及后入界,所到县邑,老幼相携,逢迎道路”[27]368。后世以“细侯”指代新任之贤吏。诗中“上客”指卢彻;“细侯”誉比马燧。故知“亲”字佳。又,“侯”,《品汇》作“矦”。按:“矦”为“侯”的本字。见《说文·矢部》释曰:“春飨所射,矦也。天子射熊虎豹,服猛也。诸矦射熊豕虎;大夫射糜,糜,惑也。士射鹿豕,为田除害也”[28]110。

19.秋思呈尹植裴况郑铜

静与懒相偶,年将衰共催。前途欢不集,往事恨空来。

昼景委红叶,月华铺绿苔。沉思更何有?结坐玉琴哀。[20]116

诗题中“裴况”,《全唐诗》作“裵说”[17]735。按:《南部新书》载:“裴说曾佐西川韦皋幕府,善鼓琴,人称妙绝。又,“裵”为“裴”之本字,见《说文·衣部》“臣铉等案:‘《汉书》裵回,用此。今俗作徘徊,非是”[28]172。又,正题无“郑铜”二字,题下注曰:“一本题下有郑洞二字”,郑铜(或洞),待考。

静与,《全唐诗》作“静向”。按:“与”为连词,使“静”和“懒”相遇。从语法角度看,“向”字欠佳。又“懒”,《全唐诗》作“嬾”。按:此字与“奸、佞”等字一样,都是歧视妇女的表现。今已为“懒”的异体字,一般不再使用。

欢(歡的简化字),《全唐诗》作“懽”,是“歡”换了意符的异体字。

不集,“不”下,《全唐诗》注:“一作‘未’。”按:与下句“空来”对仗,“不集”略胜“未集”。

铺绿苔,《全唐诗》作“销绿苔”。按:月光太明亮使苔之绿色遁形。“销”字佳。

结坐,上书作“坐结”。按:此处“坐”字可作“正好”或“适时”解。回答上句之问“何有”?我正为“玉琴”——裴说的琴艺(不遇知音)而愁肠百结。“坐结”佳。

20.峡口送友人

峡口花飞欲尽春,天涯去住泪沾巾。来时万里同为客,今日翻成送故人。[20]116

诗题,《品汇》无“人”字[7]458。《别裁》从之[8]664。有无“人”字无大碍。

峡口,《唐音》题注:“《纲目集览》:春秋邓国西陵即夷陵也,又曰峡口,今峡州是也”[21]553。

沾巾,《才调集》作“霑巾”[2]1049。按:“沾、霑”今为正异体字。

翻,《全唐诗》作“飜”。按:“翻、飜”今亦为正异体字。

诗后,《别裁》注评曰:“客中送客,自难为情,况又‘万里’之远耶?况又‘同为客’耶?”可资参阅。

21.故郭婉仪挽歌【清新而不入尖纤】

一日辞秦镜,千秋别汉宫。岂唯泉路掩,长使月轮空。

苦色凝朝露,悲声切暝风。婉仪余旧德,仍载礼经中。[20]116

《新唐书·百官志二·内官》:“淑仪、德仪、贤仪、顺仪、婉仪、芳仪,各一人,正二品。掌教九御四德,率其属以赞(皇)后礼”[3]1225。又,题后括号中字为何义门之批注。

礼经,先秦“六经”与汉代“五经”中均有《礼》。唐立“九经”,宋立“十三经”中,《周礼》《仪礼》《礼记》皆在其中,合称“三礼”。

22.送翰林张学士岭南勒圣碑

汉恩天外洽,周颂日边称。文独司空羡,【独,言不独也。】书兼太尉能。

出关逢北雁,度岭逐南鹏。使者翰林客,余春归灞陵。[20]116

诗题后,整理者出校勘记曰:“送”,分类本无[20]299。《本书说明》称:“至于早先的宋刻本,到清嘉庆时只剩下两个残本:一个是藏书家黄丕烈收藏的只有卷一至十一共十一卷;一个顾之逵收藏也经黄丕烈寓目的宋刻分类藏本……简称‘分类本’”。

羡,为“羨”的简化字。《说文·㳄(涎的古字)部》释曰:“贪欲也”[28]180。是个从羊、㳄,㳄亦声的会意兼形声字。通俗点说,即是见到美食羊肉就馋得流口水。待到口水流满了杯盘(器皿)时,就想去偷、去抢,是为“盜”,而今“羨、盜”各减一笔,成了二等羊肉,或让羊排队(羡);成了杯盘中的次品(盗)。汉字中的神韵荡然无存,显系工作中的两处败笔”[29]224。

又,“羡”下括号中字,亦为何义门注评之语。

23.送吉校书东归

少年芸阁吏,罢直暂归休。独与亲知别,行逢江海秋。

听猿看楚岫,随雁到吴洲。处处园林好,何人待子猷?[20]116

吉校书,即吉中孚,与作者同列“大历十才子”之中。芸阁,为秘书省之别称。吉中孚曾任其中的校书郎,为正九品上阶之小吏。

结束句典出《晋书·王羲之传·附传》:“徽之字子猷。性卓荦不羁……时吴中一士大夫家有好竹,欲观之,便出坐舆造竹下,讽啸良久。主人洒扫请坐,徽之不顾。将出,主人乃闭门,徽之便以此赏之,尽欢而去”[10]2103。

24.早春游望

东风春未足,试望秦城曲。青草状寒芜,黄花似秋菊。

壮将欢共去,老与悲相逐。独作游社人,暮过威辇宿。[20]117

结句,典出《晋书·隐逸传》:“董京字威辇,不知何郡人也。初与陇西计吏俱至洛阳。被发而行,逍遥吟咏,常宿白社中。时乞于市,得残碎缯絮,结以自覆,全帛佳棉则不肯受。或见推排骂辱,曾无怒色……后数年,遁去,莫知所之,于其所寝处惟有一石竹子及诗二篇”[10]2427。文中“白社”,即以白茅结庐的居所,后指代隐士所居寒舍。上句“游社人”,指隐居之士。又,读颈联,古今老者多有知音也!

25.秋日趋府上张大夫

重城洞启肃秋烟,共说羊公在镇年。鞞鼓暗惊林叶落,旌旗遥拂雁行偏。

石过桥下书曾受,星降人间梦已传。谪吏何能沐风化?空将歌颂拜车前。[20]117

诗题中的张大夫,《才子》称:“司空曙致张延赏”[6]687。而李红霞等人认为:“张大夫,即张伯仪。……为荆南节度使的时间大约是建中三年至贞元元年之间,此时司空曙被贬为长林县丞,长林为荆州南郡属县”[11]64。《新唐书·张嘉贞传》附:“(张)延赏虽早孤,而博涉经史,通吏治,累拜荆南、剑南西川节度使。”依诗中“羊公在镇”,典出《晋书·羊祜传》以祜为都督荆州诸军事”,与张延赏、张伯仪任职地点均相同。张延赏又曾任德宗朝宰相。这又与“星降”句典出《史记·殷本纪》:“武丁夜梦得圣人,名曰说。以梦所见视群臣百吏,皆非也。于是乃使百工营求之野,得说于傅险中。……举以为相,殷国大治”[30]102暗合。然“石过”句典出《史记·留侯世家》,言张良曾于下邳接受黄石公赠《太公兵法》一事,又符合张伯仪身份。究竟指二张中哪位?有待来哲进一步详考。

猜你喜欢
司空诗题全唐诗
复古与叙记:论韩愈诗歌的制题
司空图《二十四诗品》之冲淡
诗题漫议
司空见“惯”
明诗制题之叙事*
《全唐诗》里的中秋节俗(节选)
徐安贞仕途与诗歌初探
里耶简“司空厌弗令田当坐”文书研究
唐代筝曲的风格及其美学意蕴
基于数据库的唐诗宋词对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