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即兴伴奏 在民族民间舞中的课堂应用

2022-04-19 05:17王锐
乐器 2022年4期
关键词:民间舞钢琴伴奏旋律

王锐

中国是东方文明古国,地大物博、幅员辽阔,有着丰富的舞蹈文化历史资源,在56个民族中各有各的舞蹈艺术形式。民族民间舞是来源于民间的舞蹈,流传于民间,以广大人民群众为基础,在群众长期的劳作中不断积累和创造,逐渐形成自己特色的一种舞蹈形式。民族民间舞与钢琴伴奏密不可分,相辅相成。好的钢琴伴奏可以为民间舞烘托舞蹈气氛,表现舞蹈思想内涵,展现民族艺术的魅力。在高校舞蹈教学课堂中,钢琴伴奏教师应根据各个民族的风格特点进行选曲和即兴编配,为舞蹈教学提供更有利的支撑。

一、民族民间舞与钢琴伴奏的特点

民族民间舞艺术特征丰富多彩,种类繁多,形象鲜明、情节生动,载歌载舞,自娱与表演相统一。舞蹈不但是艺术形式,它主要来源于生活,反映生活,与各族人民风俗习惯、生产劳动息息相关。大致分为汉族民间舞和少数民族两类。如汉族的《花鼓舞》《秧歌》《龙舞》《丰收歌》、藏族的《锅庄》、蒙古族的《安代》、傣族的《孔雀舞》、苗族的《芦笙舞》、彝族的《跳左脚》等都是很典型的代表性舞蹈。

钢琴作为一门西洋乐器,如何将音色、音域有效地通过声音的表现将舞蹈形象展现得淋漓尽致,就需要在曲目的风格选择和和声的编配技术上细腻地考虑。音乐与舞蹈本来就是一个整体,中西合璧才是最美的艺术享受。

如今在各大高校舞蹈专业课堂教学中常采用的有东北秧歌、藏族舞蹈、羌族舞蹈、彝族舞蹈、维吾尔族舞蹈、朝鲜族舞蹈、蒙古族舞蹈、傣族舞蹈等组合和舞剧训练。让学生在不同舞种中找到各个民族的的风格特点,从而展现每个民族的民族特色,一代代传承下去。一首好的音乐作品,可以调动学生的情绪,带来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将听觉与视觉完美结合,为学生带来丰富的情感体验。

二、民族民间舞和钢琴伴奏的风格把握和处理

民族民间舞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有着较强的故事性和表现力。比如东北秧歌就是反映了东北人民的性格和农村的审美习惯,生活在这里的汉族人民,大多是从事垦荒、开矿、搬运的劳动者,他们性格坚韧、率真、倔强。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保持前倾的动作体态,出脚时踢抬有力,收回时快而扎实,人们称之为“艮劲”。

我们在选择钢琴音乐伴奏时,多以2/4拍欢快、跳跃、律动感较强音乐为主,旋律线条较为平稳。强调第一拍的重拍与出脚时的踢抬一致,第二拍的弱拍正好在收腿时。

藏族舞蹈在课堂中运用较多的主要有堆谐、果谐、锅庄、弦子、屈伸、颤膝、三步一撩等组合训练。藏族在历史上身处游牧和农耕民族,宗教一直贯穿于民族生命的脉络,长期繁重的体力劳动和生活习惯,让藏族人民在日常生活中形成了弯腰弓背的生活体态,在舞蹈中体态特征都带有坐胯、弓腰、曲背的特点。

堆谐是西藏西部地区流传下来的一种民间歌舞,舞者多为男子,一边弹奏六弦琴,一边自弹自唱。我们在选择钢琴音乐伴奏时,多以前奏、间奏、尾声的结构为主。堆谐的节奏感很强,多以2/4拍音乐为主。左手伴奏常用切分节奏音型。前半拍起步,后半拍踏地,形成了强弱错位现象,因其节奏和动作非常灵活,人们又称这种舞蹈为“踢踏舞”。最基本的特点为弱起小节,舞蹈和音乐的节奏重音交错进行,在节奏的组合上灵活多变,配合手上的“甩手”“打手”等动作,让音乐与舞蹈更加融合为一体,非常壮观。

果谐又称“圆圈舞”,主要在传统的节日、宗教仪式、休闲时以载歌载舞的形式表演。钢琴伴奏音乐一般由慢歌和快歌两个部分组成,常以2/4和4/4拍音乐交替进行。慢歌的旋律线条起伏较大,常用分解的八分音符和十六分音符跑动织体交替进行为主,快歌的旋律较为规整,多以音程为主。音乐结构由前奏、间奏和结尾组成。前奏常以脚踏节奏或者用简单的口令喊出来,以烘托地域特色。

康谐又称弦子,主要流传于康、卫藏方言区。舞蹈气氛热烈,以巴塘地区最为出名,又称“巴塘弦子”。其舞蹈动作特点连绵不断,重拍向上伸展,弱拍向下弯曲,顺手顺脚,一拍之类完成一个屈伸动作。钢琴伴奏常以2/4、4/4拍音乐为主,多采用羽调式,徵调式、宫调式、商调式旋律。速度较慢或中速,节奏平稳,旋律起伏不大,多以附点八分音符音型为主,左手伴奏织体以分解和弦居多。

維吾尔族是一个舞蹈历史十分悠久的民族,是我国民族舞蹈中最具代表的一个舞种。能歌善舞、自娱自乐、乐观向上是维族人民的生活态度。维族舞蹈一般分为自娱自乐性、民族礼俗性和艺术表演性三种类型。动律特点是挺拔而不僵,微颤而不窜,晃身带摇头,耸肩绕手腕,技巧多旋转,节奏多附点。《送我一只玫瑰花》《青牡丹》《我的愿望》《阿瓦尔古丽》《车夫歌》《犁地歌》都可作为很好地组合音乐伴奏。维族音乐节拍种类繁多,除2/4、3/4、4/4、3/8、6/8拍以外,还有5/8、7/8等混合节拍。音乐既有歌唱性,又有活泼、开朗、幽默的特点。附点和切分是最典型的节奏,适当的休止符,可让音乐动静交替对比,丰富多彩。在旋律的选择上可采用变奏、移调交替出现的手法来发展旋律。在课堂教学中,手鼓是必不可少的一个伴奏乐器,它能帮助学生稳定速度,烘托舞蹈气氛,表现更加活泼愉快的情绪。

三、钢琴伴奏在民族民间舞教学中的作用

(一)烘托舞蹈在教学中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音乐与舞蹈本为一体,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民族民间舞来自生活,源于生活,具有故事性和表现力,通过舞蹈加工展现更高的艺术形式。一首好的钢琴伴奏音乐可以增强舞蹈的艺术表现力,让舞者的肢体展现更有想象力与感染力。学生通过优美的音乐旋律和和声编配,在音乐中找到动作的节奏感和律动感,培养丰富的感知能力。在钢琴的演奏上,教师可通过音色、力度、音域来表现不同的组合特点,适当地加入一些打击乐器的伴奏,可让音乐增添更好的音响效果。通过旋律、节奏变化,让舞蹈动作更有神韵。根据舞蹈动作的标准和各民族的风格特点,创作出适合的音乐作品,让舞蹈与音乐更好地融合。

(二)训练学生的音乐综合能力和帮助学生完成舞蹈动作要领

民族民间舞的教学课堂能够用现场钢琴伴奏的形式,对于舞蹈教学的灵活性起到了很好的支撑作用。舞蹈教师可根据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接受程度制定适合的舞蹈组合动作编排。在现场教学的过程中,随时可根据学生情况来选择适合的音乐旋律。钢琴老师可在音乐节奏、和声、伴奏织体上多花心思,让学生在优美的旋律中配合舞蹈动作,完成每节课的课堂教学要求。钢琴音乐优美,音响效果丰满,悦耳动听的旋律会给学生带来美的听觉享受,一首符合民族特色的音乐会让整个舞蹈锦上添花。不同的拍号、不同的节奏型、不同的调性、不同的伴奏织体都对学生的综合音乐素质有着极为重要的训练目的。在钢琴伴奏过程中,老师可根据舞蹈动作,对学生进行现场讲解和示范示奏。比如《阿里郎》就很适合朝鲜舞的组合音乐,钢琴老师可在力度、节奏的对比上,辅助学生做好舞蹈动作的衔接。不同小节的呼吸可以带动肢体动作的呼吸,旋律的高低起伏可带动学生肢体动作的幅度大小。不同动作彼此之间的衔接技巧非常复杂,就需要学生长时间的训练和不断地聆听音乐合动作。在伴奏的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伴奏部分的节拍与调式调性做出调整与创新,帮助学生把握伴奏和舞蹈动作的处理,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阿里郎》这首作品。

四、优化钢琴伴奏在民族民间舞的伴奏技巧措施

(一)加强对民族民间舞钢琴伴奏的充分认识

高校钢琴伴奏教师应对舞种的划分有明显的的认知,不断地进行业务培训与学习。切勿把芭蕾基训、古典舞基训、身韵伴奏与民间舞伴奏混为一体。民族民间舞往往是在民间采风过程中获得的,有着不同的舞蹈内容和音乐形式。对于不同类型的舞蹈,应抓住民族特色进行创新和整理,钢琴演奏要全面、准确地把握舞蹈的基本特点。比如汉族舞蹈、维族舞蹈、蒙古族舞蹈、羌族舞蹈,旋律和节奏都是有很大差异的。对于蒙古族舞蹈,热情奔放,节奏欢快,演奏时可带粗狂的方式处理。维族舞蹈细腻灵巧,在弹奏时可加入手鼓节奏的特点,有机结合,体现这类舞蹈的美感。藏族音乐内敛、含蓄,可加入弹唱的形式将快慢不同的步伐动作交替出现,表现藏族独特的艺术表现力。只有不断地提高演奏水平,拓展演奏视野,积极探索,才能将民族民间舞的伴奏做到游刃有余,更加胜任好本职工作。

(二)不断优化舞蹈教学训练模式,注重细节,提高伴奏技巧与风格

为了更好地提升民族民间舞教学课堂的整体水平,更好地发挥钢琴伴奏在课堂中的主观能动作用,就需要对当前高校教学的现状进行客观分析和改革创新。首先,应建立师生互动的教学模式,调动舞蹈教师、钢琴教师、学生三者之间的主观能动性,三者在课前、课后做到有效、积极、合理的沟通,在每节课的现场教学中做到音樂、舞蹈及时处理。

其次,舞蹈教师要与钢琴伴奏老师进行及时沟通和交流,因材施教,找出真正适合学生的舞蹈和音乐,不断地创新和优化,全面提升专业技术技巧。

另外,多加强钢琴伴奏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和交流,创建完善的沟通机制。在教学课堂上,留出钢琴教师讲解音乐的具体讲课环节,及时地发现学生的难点和困惑点,准确地按照舞蹈动作的要求,对音乐进行讲解和处理,让学生把握动作要领,全面提升技术技巧。在日常教学中,钢琴伴奏教师要对工作经验不断总结和积累,有效利用资源进行开发和创新,结合民族民间舞的曲目特点,增强伴奏的适应性、高效性、科学性。例如,在藏族舞蹈的伴奏中,可选择一些高亢、悠扬的曲目作为伴奏音乐,如《青藏高原》《天路》《珠穆朗玛》都是较好的曲目选择。

结语

在艺术领域中,音乐是舞蹈的声音,舞蹈是音乐的形体表现,两者是合为一体的。在民族民间舞的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各专业的积极作用,不断探索二者之间的关系,加强探索与沟通,有效利用钢琴伴奏的作用,全面提高名族民间舞的整体水平,为社会创造出更多的艺术人才。

猜你喜欢
民间舞钢琴伴奏旋律
合唱艺术中钢琴伴奏的运用
地域特色舞蹈在高校课程中推广的思考
论钢琴伴奏对舞蹈教学的重要性
Jay—A Revolutionary Musician
给你的信
合格钢琴伴奏者基本素养的养成与提升
试论新时期中国民间舞蹈的发展现状
中国民间舞教学中情感的重要性
民间舞课程改革与课堂教学方式研究
7月,盛夏的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