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活动中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策略探索

2022-04-19 16:33刘家明刘慧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2年46期
关键词:良好行为习惯游戏活动自主性

刘家明 刘慧

【摘要】游戏是幼儿在学习、生活中最喜欢的活动,也是幼儿园的重要教育形式。幼儿阶段是幼儿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时期。本文结合笔者的教学工作实际,探索以游戏活动为切入点,借助幼儿喜闻乐见的游戏活动,对幼儿实施有效的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关键词】游戏活动;良好行为习惯;自主性

德国著名的教育家福禄培尔在其著作《人的教育》中强调,“游戏是儿童为了生活的胚芽。”随着我国幼儿园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游戏活动在幼儿园课程中的地位愈加凸显。当前,游戏是幼儿在生活中最喜欢的活动,也是幼儿园的重要教育形式。幼儿阶段是幼儿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时期。我们必须抓住这个关键期,关注幼儿的发展需求和教育的目标追求,并采取实际行动将二者进行科学有效的结合,积极寻找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最优策略。下文结合笔者的教学工作实际,以游戏活动为切入点,利用游戏来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在此基础上促进幼儿更快乐、更健康地发展。

一、高度重视游戏对幼儿的重要作用

著名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认为:“总的来说,小孩子是生来好动的,以游戏为生命的。”在从事多年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我们也深深地感受到,幼儿生来就是比较活泼好动的,喜欢游戏的。幼儿的游戏是作为主体的幼儿的自发、自主的行为,小至几个月的婴儿,就能在床上不停地动来动去,这就是儿童好动好玩的表现形式之一。幼儿教育应充分尊重幼儿的天性,充分发展幼儿好玩的本能,让游戏占据幼儿生活的中心。正如《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要求幼儿园教育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

近十年来,让幼儿游戏的游戏活动在不断增加。在各类游戏活动中,幼儿是主人公,他们在游戏活动中持续发现、拓展和开创自己的世界,不断地确立自我,磨炼技能,锻炼体质,健全人格,发展多元智能,学会人际交际,懂得规则与秩序的重要性,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作为与幼儿朝夕相处的幼儿园教师,仔细观察幼儿游戏的时候就会发现,幼儿是用全身心来投入游戏活动的。实际上对幼儿来说,游戏就是学习,充实的游戏就是有益的学习,就是幼儿成长的最佳途径。因此,幼儿教师务必高度重视,倍加了解幼儿的游戏并熟懂游戏活动对于幼儿成长发展的重要价值,在日常幼儿园教育过程中,认真倾听幼儿的心声,采取游戏活动的方式去教导幼儿,陪伴幼儿逐渐在游戏中成长与进步。我们绝对不能以任何理由藐视幼儿,藐视游戏,藐视游戏在幼儿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二、幼儿园要使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众所周知,人的一生中有许多习惯是在小时候就形成的。洛克的“白板说”认为,人生来就像一张白板,没有一切特性。人的一切思想都是从后天获得的,从经验中获得的。由此可见,在幼儿的发展过程中,后天的生活经历和环境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3-6岁是幼儿成长发展的关键时期,而幼儿园作为幼儿一日生活最主要的承载空间之一,生活习惯和思想观念都受到教师的影响。这就需要教师在幼儿园的日常中注重自己的榜样和示范作用,以身作则,利用这一关键期对幼儿的行为习惯进行培养和规范。孔子云:“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意思就是小时候形成的良好行为习惯就如天生一般牢固。曾经有人采访一位诺贝尔奖科学家:“请问您在哪所大学学到您认为最重要的东西?”这位科学家平静地说:“在幼儿园。”“在幼儿园学到什么?”“学到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吃饭前要洗手;做错事要表示歉意;午饭后要休息;要仔细观察大自然。”这位科学家的回答,直截了当地阐述了幼儿时期养成的良好行为习惯对人一生的重要意义。

进入幼儿园的幼儿正处于人生的初始阶段,而这个阶段是幼儿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时期。陈鹤琴先生说过:“人类的动作十分之八九是习惯,而这种习惯又大部分是在幼年养成的;所以幼年时代,应当特别注重习惯的养成。”在幼儿发展过程中,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主要包括良好的生活、卫生、语言、交往、阅读、锻炼、安全、劳动、情绪管理等,这些行为习惯的养成离不开幼儿教师的悉心培养。幼儿教师应提升自我,充分发挥幼儿群体的作用,仔细观察幼儿,发现幼儿的进步,并及时表扬,让幼儿感受到自己的优点和进步,以此激励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持续发展。

三、游戏活动在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中发挥积极作用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教育就是培养孩子的习惯。”幼儿园的教育是以游戏为主要的活动形式,其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要求幼儿园教师“引导幼儿在游戏活动中获得身体、认知、语言和社会性等多方面的发展”。在日常幼儿园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我们明显地发现,通过游戏活动这种幼儿特别喜欢的方式,更容易、更快速、更有效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游戏活动在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起到了积极作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培养幼儿的自主意识

细心观察幼儿的游戏活动就会发现,幼儿自觉接受教师的指导诱导。幼儿是以主体的姿态面对游戏,全心全意来投入游戏的。在游戏中,幼儿能与同伴们自主对话,积极互动。幼儿正处于想象力最丰富的阶段,教师通过巧妙创设轻松有趣的游戏环境,并把各种知识技能融入到游戏中,既能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又能让幼儿在游戏中发挥自主性,积极主动地吸纳知识技能,真正做到寓教于乐。例如,在2021年4月7日世界卫生日,我们通过教导幼儿参加防疫儿歌、预防新冠肺炎、洗手兒歌这三个手指游戏,采用鼓励表扬等正面手段,让幼儿在寓教于乐中增强幼儿的卫生健康意识,真正实现了从“有意思”到“有意识”,很好地培养了幼儿的自主意识。

(二)培养幼儿的角色意识

幼儿在参与各类游戏活动尤其是模拟游戏过程中,往往会把自己想象成不同的角色人物来玩游戏。例如,在小班游戏“我来做:爸爸和妈妈”中,幼儿学会了代入角色,在游戏中模仿成“爸爸”“妈妈”,尝试做一些爸爸妈的日常家务、生活行为。独自一人也好,与伙伴一起也好,都玩得开心。幼儿体验着各种游戏的乐趣,通过角色模拟尝试体会不同角色的处境,学会站在对方的立场看自己的世界,注意到在自己的心中隐藏着的他人和另一个自己,并在与同伴的合作和分享中,学会共同合作。这有利于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意识。在游戏中引导幼儿相互关心、相互帮助,也有助于幼儿良好交往习惯的形成,从而有利于幼儿进一步养成和固化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

幼儿园教师在开展的集体游戏活动前都会向幼儿提前介绍游戏需要的材料及规则。教师介绍游戏需使用到哪些活动材料,讲清楚游戏是如何进行的,并要求幼儿和同伴们一起游戏,不争抢游戏材料,乐意与同伴分享或轮流玩,不能随意奔跑、推拉他人,不愿离群体、单独行动,用完玩具材料后要整理好并归还,等等。游戏的规则能帮助幼儿逐步摆脱自我中心意识。通过游戏,幼儿能逐步建立规则意识,并在游戏中通过与同伴交往,促进其社会性的发展。在整个游戏过程中,教师在旁边密切关注、深入观察或者以游戏者身份参与其中,及时引导幼儿在遵守规则的过程中快乐地进行游戏,从而使得幼儿能很好地锻炼身体,在玩乐中亲身体会到规则的重要性,自主建立并维护游戏规则,自觉习得各种行为习惯。

四、游戏活动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策略

(一)坚持分类施策,通过不同“主题游戏”中强化幼儿行为习惯训练

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是一个较为长期的过程。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强调,“应当考虑到儿童天性的差异,并且促进独特的发展。”陈鹤琴先生说:“不断地做,是养成习惯的必要步骤。不断地做,习惯养成了,然后可以持续不断,编写出成绩来。”在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过程中,我们要根据幼儿的各个年龄阶段身心发展的实际情况,结合不同领域、不同类型的行为习惯,如,健康领域的生活与卫生习惯、语言领域的语言行为习惯、社会领域的人际交往行为习惯等,分别对应设计不同主题系列的创造性游戏、有规则游戏,在游戏中有目的、有计划、分阶段地对幼儿的各类良好行为习惯进行持续的游戏训练,让幼儿在游戏中不断地观察、学习、模仿、创造,获得知识和经验,从知到行,逐步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笔者在任教小班的时候,就十分注重在各类游戏活动中培养幼儿不同的行为习惯。在游戏中培养幼儿良好的日常行为及自理能力方面,笔者注重以生动有趣的游戏形式吸引鼓励幼儿练习生活自理的技能。如,在生活区通过投放:系鞋带的娃娃鞋,扣扣子、叠毛巾、剥花生、包饺子等有关生活区的材料,并且在区域游戏活动中引导幼儿通过游戏练习扣扣子、系鞋带、叠毛巾等动作。在轻松快乐的游戏状态下,教师引导幼儿用全副精神去反复练习,让幼儿从中获得进步。当幼儿包好饺子、剥开花生等时,幼儿心里会特别的自豪,从而进一步培养了良好的生活习惯。

(二)强化综合指导,在持续“对话交流”中培养幼儿的自主性和创造力

幼儿的行为习惯的养成具有体验性。它是在无数次体验中逐渐养成的,这种体验靠的就是不断地实践,在实践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开展群体性游戏活动过程中,幼儿园教师作为游戏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必须随时随地给予认真细致的观察、记录和反思,适时利用游戏中发生的小故事、角色冲突等契机,组织幼儿结合游戏情境进行对话和交流,请幼儿讲述自己的问题,分享自己的实践体验、介绍自己的角色体会,由教师给予适当的综合性、多元性的评价指导,进而培养幼儿良好的规则意识和自主意识,以及独立活动的能力和习惯。值得注意的是,在对幼儿游戏活动进行评价的时候,要以深入细致的观察记录为前提,全面了解幼儿的各种状况,防止片面性,避免只重视行为习惯的约束性评价,而忽略情感、社会性和实际能力的倾向。

笔者任教的小班上,入园之初,一些幼儿收拾玩教具的时间较长且会收得有点乱。这时,我们就组织幼儿一起参与到区域游戏活动中,在活动中通过设置丰富的游戏环节、制订班级活动区域规则及玩具标识等方式,让幼儿积极地参与游戏;并且在收区域前可通过情景、故事等形式,持续给予综合性的指导,及时提醒幼儿“将玩的玩具送回玩具的家里,不然它找不到小伙伴会伤心的;看在地上还没有找到回家的小玩具,我们可以当乐于助人的小雷锋,将玩具送回家”等,通过系列积极的语言暗示和鼓励,诱导幼儿自动地做好玩具的收拾整理,体验乐于助人的乐趣。

(三)促进“家园互动”,在密切配合中养成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在对幼儿参与游戏活动的观察记录中和在引导幼儿在游戏活动自主评价交流中,我们明显地发现,幼儿天性就具有极大的好奇心和好模仿。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养成往往受到教师和家长的影响。教师和家长的以身作则、循循善诱对幼儿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因此,在游戏活动过程中,教师应该尽量成为游戏者,带着所有感受融入游戏,认真明白倾听和理解幼儿,引导幼儿自己主动发现自己的世界,用自身的行为去示范引领幼儿。在评价幼儿行为习惯时,应用积极正面的语言,而不能用消极的评价、禁止性的语言、限制性的惩罚等去强迫幼儿改变某种行为习惯。

幼儿在没入园学习之前,一天到晚最亲近的肯定就是父母。父母的言行举止,是幼儿所习见习闻的。如果父母的行为习惯好,幼儿能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那么,再加上学校对幼儿进一步的教育,自然就相得益彰。因此,教师应该加强与家长的交流沟通,向家长传播先进的教育理念,在对幼儿的教育中发挥家园共育的作用,并注重在游戏活动中引导幼儿回顾反思在家中的日常行为,进而帮助幼儿合理规避不良行为习惯,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促进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并且,在游戏活动后,教师应采取正确的态度,及时与具有不良行为习惯的幼儿家长进行深度沟通,指导家长在日常生活中更加注重自身行为的示范引领,注重用游戏等方式,培养幼儿自立自强的行为习惯,实现家长、教师、幼儿园的有效互动、多向共赢,促进幼儿的健康、快乐成长。

參考文献:

[1]管旅华.《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案例式解读[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2]周梅林.《幼儿园工作规程》(2016版)解读[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3]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幼儿教师专业标准》(试行)解读[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4]单中惠,朱镜人.外国教育经典解读[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

[5]陈秀云,陈一飞.陈鹤琴全集[M].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2018.

[6]樊人利.“游戏精神”:幼儿行为习惯培养新视角[N].人民日报,2015-9-13(2).

[7]铁艳红.游戏活动中培养幼儿良好交往行为习惯策略的研究[J].课程与教学,2015(10):30-31.

责任编辑  罗燕燕

猜你喜欢
良好行为习惯游戏活动自主性
自主性数学课堂中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
无人机自主性分级标准浅析
乐学善悟,让数学复习更有效
刍议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培养中的几个转变
浅议中小学开设书法课的意义
游戏角色对幼儿行为习惯养成的作用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几点做法
农村幼儿园游戏活动开展的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
浅议游戏在小学体育课中的运用
英语学习的自主性及其教学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