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院校中文课程实现核心素养的途径探索

2022-04-20 06:43张敏
科教创新与实践 2022年5期
关键词:核心素养

张敏

摘要:核心素养在现代教育中的发展已成为教学的中心,只有以核心素养为基础的教学才能引导学生实现科学有效的学习。在中等职业语文教学中,核心素养是教学的基本原则。语文教学应凌驾于核心素养之上,引导学生实现教育目标。中国职业中学教师需要将信息素养融入教学课堂,不断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本文探讨了通过阅读培养提高语言建构能力、发现问题实现认知发展、通过写作培养审美能力、实现文化与现实相结合的四种策略。中职汉语核心素养主要包括语言建设与使用、思维发展与进步、审美与创造力、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方面。教师在教育学生时也应以这四个方面为榜样,引导学生实现汉语教学的目标。教师必须在教学中体现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做到全面的核心素养培养。只有在核心素养的影响下,学生才能提高语言能力,构建自己的学习体系,提高语言学习水平。

关键词:核心素养;中等职业中文教学;口语策略

引言:

在教育改革进入深水区的今天,培养学科核心素养,让学生树立终身发展观,成为新时代学科教学的重要目标。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学科素养的核心本身是不适用的,只有结合具体的课程、教学和评价才能体现其价值和重要性。作为一门文化公共课,如何遵循教学指导方针和人才培养指导方针,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已成为当今中等职业教育需要解决的课题。在此,笔者将从课程实施和课堂教学的角度谈一谈自己的观点。

一、基于核心素养教学中职语文教育的意义

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满足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所需要的角色和关键能力。过去,中等职业学校的汉语教学往往强调学生的成绩和认知能力。提高效率,学生可以将他们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换言之,学生在学习的同时,更应该关注个人未来的发展。在此背景下引入核心素养,在中职语文教学中,从理论实践的角度,让学生学习语言和文字的应用,逐步提高读写能力。吸取教训是不够的。过去,中等职业学校的汉语教育大多是肤浅的,学生按照考试标准学习,学习汉语可以提高写作能力。学生自身能力没有提高,教育目的没有真正实现。因此,以专业素养为基础的中等专业汉语教学是现代教育必不可少的,也是现代教育学生必不可少的。

二、提升中职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

(一)正确实施课程方能落实核心素养培养

早在教育部2008年下发的《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当中就提到,公共基础课的功能定位为培养学生基本的科学文化素养,为学生的专业学习和终身发展服务。语文课本身就在培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从核心素养培养的角度来看,中职语文课程实施应该处理好以下关系。

1.汉语知识、实践能力与学术素养的关系

普通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于2017年公布实施,但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标准尚未公布。考虑到中等职业学校和普通高中都属于高中教育,汉语科目主要素养的定义和表达大致相同。高中语文专业素养主要包括四个要素:语言结构与应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其中中国建筑与应用是其他三个要素的基础。因此,二级专业的汉语结构和应用应根据学科的专业素养来考虑。中等职业学校的汉语教学不再以知识为基础,这并不意味着汉语知识很重要,而是教学中的任何知识都需要学习,如何展示知识,如何完成教学,如何思考。有效提高学生的汉语素养。目前,学科主体素养已成为中职语文课程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用”,注重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结构训练、分类和语言知识。二是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必须掌握汉语知识;利用学习培养学生的价值观.

2.中国文化素养特点与职业教育的关系

鉴于汉语主流素养是重要的课程目标,必须体现职业教育特色以​​及如何体现职业教育特色的问题必须在中等专业汉语中解决。从培养目标来看,中职语文与普通高中语文有很大区别,中职语文应该有自己的特点。应明确中学专业汉语的特点是什么,如何体现其特点。处理好上述两种关系,需要做到以下两点:一是准确认识职业教育的特点。中等职业公共基础课程有利于学生的专业学习,汉语课程应成为职业教育的重中之重。没有语言,任何课程和任何技能的教学都是不可能的。因此,提高學生的汉语学科基础素养,使他们具有所需要的文化意义,既是培养新时代的大国工匠,也是培养学生专业素质的基础。二是表达自然,坚持适当的穿透。先生。陶行知认为,“生活即教育”,他也说过“社会即学校”,即教材不应固守书本知识,而应进一步拓展学习内容。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与行业、行业建立密切的联系,为进入社会打下基础。汉语延寿、专业学习是学习生活与社会生活的结合,为中等职业学校的汉语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因此,只要选择准确,应用有效,就能通过专业学习激发学生对汉语学习的兴趣,找到汉语教学与专业教学的交汇点。

(二)整合教学资源,促进语言理解与运用

教师需要有整合意识,针对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实际情况适当增删取舍相关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适合的学习资源,促进学生语言理解能力的发展。

1.筛选内容,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

中职语文教材与普通高中教材相比有比较多的契合点,教师需要对教材内容展开针对性研究,根据学生的学力基础进行取舍,以满足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需要。中职学生的学力基础普遍较低,语文学科基础能力也呈现较大的差异性,教师对此需要有清楚的了解,以便针对学生的学情做出针对性设计,从语言理解和运用角度展开教学设计,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科关键能力。

如教学老舍先生的《我的母亲》一课时,教师先引导学生进行梳理性阅读,理清基本情节,对“母亲”的人物形象展开具体分析,然后借助多媒体课件展示朱德的《我的母亲》和胡适的《我的母亲》等文章片段,要求学生进行对比阅读,找到它们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学生对这些内容比较熟悉,都能主动参与到互动交流环节,从而在深入分析和讨论研究中形成学习共识。为锻炼学生的读写能力,教师随即设计了训练任务:这几篇回忆性散文,其语言有共性特点,情感更为真挚动人。我们在学习这些文章时应着重学习其语言特点,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介绍自己的母亲,通过列举不同的生活案例,将母亲的性格特点充分展示出来。学生接受任务后,开始了互动交流,筛选一些写作素材,并对情感走向展开深度分析,确定写作框架。教师与学生展开直接对话,指导学生读写和思考,选择适合的内容和结构展开具体操作,给学生带来更多的专业性的指导。在课堂展示环节,教师应对学生的读写进行专业讲评,挑选一些优秀习作现场展示,让学生做典型发言,将读写训练推向高潮。

2.创设情境,启发学生的思维

学生对灵动性、开放性、趣味性的学习情境有较大的认同感,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对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基础进行客观分析,找到教学契合点,借助悬疑问题、故事讲述、信息搜集、课堂表演等手段,启发学生的学习思维。学习情境创设有多种方法可以选择,教师要深入学生开展学情调查,从不同角度进行筛选,为学生更好地学习提供帮助。

如林清玄的《好雪片片》,其文字清澈如山泉,散发淡淡的自然气息,思想深邃耐人寻味。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这篇散文时,先利用多媒体展示一组图片,并给学生播放配乐诵读音频材料,让学生展开仿读训练。学生先对文本内容进行梳理性阅读,然后对主要人物形象进行深入分析,对小说情感呈现展开深度探究。为调动学生的学习思维,教师组织学生对“老人”这个人物进行性格分析,将学生带入特定的学习情境之中。学生反复阅读内容后,对人物有了深刻的理解,在分析人物的性格时,都能抓住其主要特征进行解读。这样教学,教师通过结合社会现实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对人物性格进行深入分析,从而让学生在深入阅读之后对人物的理解更加深刻。

(三)在教学过程中开展文化实践

《标准》中明确指出,依据“通识性教育与职教特色相结合”的思路,不断加强职业教育与将来的职业导向的联系。因此,在学科教学中,教师要切实加强与生活、生产的密切联系。语文教学承担着语文核心素养、职业道德素养等培养重任,课外阅读正是这种课堂之外的文化实践。

1. 构建文化背景

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不仅要坚持教材内容,还要“读”,重新整合教学资源,创造专业条件,领悟语言技能培养与专业发展的有机结合,进行综合能力培养。 . , 评论。 “说和写”。组合。例如,在诗歌教学中,教师可以将美学、家国理念融入“阅读、鉴赏、分析”等活动中,将手工艺技能融入“写字”等活动中。绘画“……,理论和政治素养,结合专业技能,协调发展的培养目标是提高学习者的审美领域,扩大他们的文化界限,进一步增加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2.采矿的文化意义

作者在研读辛弃疾所写的《永玉乐》诗时,在五参中表达了爱国的悲愤,对人民的关心,为国无路,以及深厚的民族正义和英雄理想。 .历史人物。宋宋时期,这个阶段的主要情感是国家的存亡和家庭和民族的感情,所以这一时期诗歌的基调和主旋律主要在这方面。老师们深入挖掘诗词诗词的传统文化内涵,完善主线,让诗歌散文教学的传统回归汉语课堂,加深学生心中的家国情怀。生命的意识和文化的延续。只有深入挖掘文本中的这些传统文化元素,才能发现隐藏在字里行间的人文意义、宋代作家的生平与爱情,以及学生的民族意识和本土意识。

3. 组织文化活动

围绕校园文化资源利益,学校应组织系列讲座等阅读文化活动,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文化的认知和自豪感,提高公众道德文化意识,提高学生文化素养。中华文化的信仰、传承与宣传。精彩的传统文化。

(四)结合实际实现文化传承与理解

中文是一本连接中外文化的教科书。语文课本中大量的古诗词、文言文、现代诗、古代器物摘要、外国名著摘要,无不体现出不同风格的魅力。教师在教学的同时,不仅要让学生感受汉字的魅力,更要让学生领略中外传统文化之美,从而掌握不同文明的世代传承。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文明逐渐融合和渗透,学生在汉语学习中学习到的文化更加多元,学生对外国文化的理解和理解也将更加深入,对外国文化的了解也将更加丰富。立足于文化遗产。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讲历史文化在自己生活中的例子,或者让学生结合课本内容讲讲历史文化在教材中对生活现实的投射。 .无论是本土文化还是外来文化,教师都应该教导学生在不同的文化中找到好的部分,总结和摆脱垃圾,不断丰富他们的文化储备。文化。

(五)有效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方能落实核心素养培养

中等职业学校汉语教学仍面临诸多问题,教材与评价是其中最为关键的问题之一。中职学生的语言基础并不理想,所以对于中职语文教师来说,“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在语文教学中,教学内容存在偏差,无论教学设计多么精巧,教学方法多么創新,教学环境多么热烈,都无法取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同样,未能从教学反馈中发现问题,未能及时发现适当的教学偏差,只会导致盲目、随意的教学,无法保证教学效果。

现在,中等职业学校与中国的思想政治历史一起被列入“国家课程”,编制了理想的教材。因此,改进教学评价方法和评价方法,使教学改革更加深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发展应该是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首先,要编制“文字+数字化”新教材。文字教材应该是汉语课程的主要教材,是教师教学的依据,是学生学习的蓝图。有了这个基础和蓝图,汉语主体的主要素养就有了具体的意义。其次,教材要易于操作、直接有效。中文课程是工具和手册。应以选课教材为主,最好以“风格+主题”为线索划分教学部分。再次,必须注意家庭作业的准备。应打破现有的“单人一题”练习题模式,将其划分为三个独立的模块:预习、复习、扩展编作业、加强教学反馈、及时进行教学批改。最后,准确识别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功能,编制一系列微课,供师生在课前、课中、课后根据需要选择使用。

结论:

综上所述,中职语文教师在教学时应按照核心素养的要求进行课堂教学,以核心素养四要素培养学生。教师可以运用多种阅读技巧来提升学生的语言建构能力;运用创新的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运用写作技巧,提高学生的写作应用水平和审美能力;结合现实理解文化遗产,以文化感知遗产互动。只有培养核心素养四要素,才能提高学生的综合汉语能力,才能应对生活和学习中的挑战,才能实现汉语教育的育人目标。

参考文献:

[1]柴文楷.基于核心素养的中职语文有效教学策略[J].文学教育(下),2019(12).

[2]张艳.基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教学策略研究[D].扬州:扬州大学,2019.

[3]汤莹莹.基于核心素养的中职语文教学渗透传统文化的有效策略——以古诗词教学为例[J].现代职业教育,2019(32).

[4]梁俊玉.基于中职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语文实践教学初探[J].现代职业教育,2019(10).

[5]韩丽琴.探究中职语文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策略[J].好家长,2018(89).

(本文系天府新区航空旅游职业学院2021年校级课题“中职语文课程教学中学生职业素养培育的研究”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核心素养
提升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实践
基于核心素养下的高中生物实验拓展式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
拓展语文外延 提升核心素养
思想教育视域下公民核心素养教育的研究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