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2022-04-20 02:17张能
科教创新与实践 2022年5期
关键词:传统文化初中语文教学策略

张能

摘要: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中一颗璀璨的瑰宝,是中华民族精神文明的体现,是连接华夏儿女的重要纽带。因此,将传统文化渗透到初中语文教学中,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增强学生的爱国凝聚力。基于此,本文就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进行了分析和探究。

关键词:初中语文;传统文化;教学策略

初中语文教学渗透传统文化,是引导学生传承中华文明的重要途径。中华上下五千年,蕴含了博大的传统文化与精神,值得每一位炎黄子孙传承与自豪。教育部早在2014年3月26日就发布了《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作为主要任务,并以此为基础逐步落实课程标准修订和课程开发工作。可见,时代发展对未成年人的传统文化教育提出了更加迫切的要求。

一、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现状

(一)教师对传统文化的渗透缺乏正确的认识

很多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鲜少涉及传统文化知识的普及,也没有联系课本进行拓展和详细说明。他们认为升学和考试是初中生学习的首要目标。即使传统文化能给学生带来综合能力的提高、思想意识的提升,教师也不愿在宝贵的教学时间内渗透传统文化,而是讲解能快速提高学生成绩的课本知识。

(二)教师对传统文化的渗透方法单一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当课本里出现了与传统文化相关的知识或内容时,部分语文教师会进一步介绍相关的传统文化知识,在课堂中让学生拓宽眼界和增加知识储备量。但是,这些教师对传统文化的介绍通常采用单一的说课方式,只是一味地说教。如果学生在课堂中不占据主体地位,教师只采取传统的授课方式,那会大大削弱学生的参与感,降低学生的兴趣,造成课堂氛围不活跃,从而影响传统文化的渗透效果,不利于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了解。

(三)教师未融合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内容

部分教师愿意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从课本出发,联系传统文化,以发散学生的思维,为学生进行更多传统文化的教育,这值得鼓励。但从当前的初中语文教学实际情况来看,这些教师跟学生分享的传统知识往往过于艰涩、空泛,与课本联系不强,忽视了学生学习的能力,容易造成学生的注意力从课堂上转移到其他地方,降低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二、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策略

(一)教学理念的改变

语文教学课堂作为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阵地,要有更高的教学站位。依托教材,把“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把进一步培养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增强学生自主学习传统文化的能力作为重要教学任务,是当今初中语文教师理应具备的教学理念。由教变学,把语文课堂作为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空间,而不是教师灌输知识的领地。

近年来,翻转课堂成为语文课堂的新宠,却仍有不少教师存有抵触情绪,这在传统古诗文教学课上表现得尤为明显。通常,教师总是担心学生无法读懂文字而不敢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实际上,以古诗文为例,学生在小学已有感性认识,初中教材中的古诗文又属于浅易古诗文,学生利用已有的感性认识再通过自主预习,是可以自主获取一些知识的。让一部分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在课堂上呈现自己的学习成果,讲述自己的学习历程,这对于其他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有着很好的带动示范作用。

(二)教学模式的转型

总体而言,为了更好地发挥传统文化渗透作用,教师要改变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将传统诗文知识的传递者身份转变为传统文化的传播者、引领者和学生学习传统文化活动的组织者身份。具体来说,要重视一下几个方面的教学模式运用。

1.重视综合学习活动的开展。多元学习探究活动是初中语文教学渗透传统文化的重要策略。例如,在学习 “有朋自远方来”,学生可以以小组为单位搜集与“交友之道”有关的诗词文章、名言警句、成语典故、名人故事等资料,并通过制作手抄报、宣传海报等形式做成学习产品。

2.重视多媒介跨学科的融合。时代的发展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更广阔的空间,也为语文教学提供更便利的技术支持。教师要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引入不同媒介的教学素材,帮助学生理解传统文化。比如在文言字词知识的讲授中,可以利用字形演变视频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汉字文化,了解汉字演变历程,深入理解我国语言文化的变迁,同时还能让学生从中感受到汉字所蕴藏的传统文化精髓。这样的媒体介入,对学生理解字词、感受文化、理解文化,从而对传统文化产生浓厚兴趣有着积极意义。

3.重视依时宜地的校本课程开发。依时,指的是依托时令。宜地,指的是借助本土文化资源。中国传统文化现象常与时令相关,比如二十四节气,古人就留有大量与之相关联的诗文。春分时,让学生读一读朱熹的“迟日江山丽”;冬至日,让学生品一品张炜的“坐看儿童拜节回”。一年四季,三百六十五天,学生在直观的物候变换观察中及时应景学习古诗文,体验传统文化现象,既有趣又有效。

4.重视阅读程序的指导和阅读习惯的培养。为了渗透中华传统文化,在文学阅读的程序性指导和习惯培养上,要特别注意学生知人论世意识的强化。具有中华传统文化因子的文学篇章或文学名著,常因其传统文化元素与学生生命体验的距离,使学生在阅读上存在一定的障碍。教师提供必要的资源支持固然重要,而教师选定的资源是经过教师选择过的,直接提供资源对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是存在局限性的。故而,教会学生查找资料,用探究的眼光对待传统文化文本,对培养学生积极主动走向传统文化有着重要的指向意义。

三、结语

综上所述,教师在将初中语文教学内容与传统文化精髓融合的过程中,可以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对推广传统文化产生积极的作用。最重要的是,教师通过在语文教学中加入传统文化的教育,营造传统文化的氛围,可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习中华五千年流传下来的精神内涵,促进学生“三观”的正确树立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冯猷祥.浅析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途径[J].亚太教育,2020,(5):131-132.

[2]马秀英.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华传统文化的策略[J].中华活頁文选(教师版),2020,(25):81-82.

[3]史艳霞.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措施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7(1):113-114.

猜你喜欢
传统文化初中语文教学策略
基于“教、学、评”一致的初中语文作业一体化实践模式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初中语文片段写作的实践路径
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比较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