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欣赏课“四觉”教学策略探究

2022-04-21 18:54赵悦李欢
中小学教学研究 2022年2期
关键词:音乐欣赏小学音乐教学策略

赵悦 李欢

摘 要 有效的教学策略能够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小学音乐欣赏课需要运用有效教学策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音乐欣赏之中。结合课堂案例的研究,通过调动学生听觉、视觉、运动觉、语言知觉这“四觉”的有效参与,让学生在听、看、动、说中理解音乐要素,构建音乐形象,强化音乐感知,表达音乐情感,进而提高学生的音乐能力,为小学音乐欣赏的有效教学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小学音乐 音乐欣赏 教学策略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提出:“感受与欣赏是音乐学习的重要领域,是整个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1]音乐欣赏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各种音乐能力,而且还能拓展其音乐视野,丰富音乐情感,从而建立正确、多元的音乐文化观。在进行小学音乐欣赏教学时,教师首先应考虑怎样调动学生更好地参与到音乐活动中,要根据学生认知发展的特点,通过生动的教学方式,使学生有效学习音乐作品,在体验中不断激活其对音乐欣赏的兴趣,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但是,目前小学音乐欣赏课中普遍存在以下现象:一是学生不知道如何去听,对音乐作品深层解读不够,不能有效发挥听觉的作用;二是教师借助课件教学时只起到了激发学习音乐兴趣的作用,却没有实现学生对音乐作品深层理解的目标;三是在动作教学上,教师通常会直接教授某段音乐运用哪种声势、舞蹈动作,易使学生产生固定思维,使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千篇一律;四是在欣赏课上依然是以教师的理论讲解为主,学生缺乏音乐实践的机会,不利于学生音乐素养的提高。基于以上现象,本文提出“四觉”有效教学策略,即充分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运动觉、语言知觉参与到音乐欣赏中,有效吸引学生欣赏的注意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并思考,鼓励学生勇敢表达,从而实现高质量的音乐欣赏教学,更好地促进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提升。

一、调动学生听觉的有效参与

学生理解音乐最直接的方式就是聆听。教师应“引导学生去聆听,使其心灵与音乐产生共鸣,体会音乐所表达的每一种情绪和美感”[2]。在音乐欣赏课上,教师应积极调动学生的听觉进行反复地、有效地聆听。学生只有通过不断的聆听,才能深层次、多角度的理解音乐,才能与音乐产生情感共鸣。

(一)启发式聆听

启发式聆听是指针对要学习的音乐作品,教师提出具有相关性、启发性的问题,调动学生听觉,发挥审美功能,积极参与欣赏。例如,欣赏《森林狂想曲》时,教师先让学生听音乐作品,然后回答都听到了什么声音。教师再次播放音乐,引导学生回答音乐作品的速度、情绪、力度等问题,调动学生注意力,并且教师及时对提出的问题进行讲解,让学生通过对教师启发式问题的积极思考,参与到音乐欣赏中。

(二)对比式聆听

对比式聆听是指对同一作品的不同乐段进行对比,听辨速度、节奏、音色等音乐要素的差异。例如,《森德吉玛》这一音乐作品是蒙古族管弦乐曲,通过对两段相同的旋律根据音乐要素进行的不同处理,创造出情绪不同的两种音乐形象。这样,教师通过调动学生听觉对比两段音乐,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感受草原牧民的朝气蓬勃。

(三)专注式聆听

专注式聆听是指单纯的聆听,将眼睛闭上,不受任何外界的打扰,只运用听觉去感受音乐。例如,欣赏《摇篮曲》时,让学生闭眼去聆听音乐,会使他们自始至终处于安靜柔美的意境中,通过专注式聆听可以让学生用心去感受音乐表达的情绪,为之后的音乐欣赏教学作铺垫。

二、调动学生视觉的有效参与

奥尔夫在《论儿童的音乐和非专业的音乐》一文中说:“儿童最初对乐谱的记录不应单单是音符,还应有词汇和图画,儿童在记录音乐的过程中,有助于对音乐作品的整体感知,从而维护他们心中的整体世界。”[3]在音乐欣赏课中,视觉传达有助于营造与音乐相适合的环境氛围,加强音乐艺术的感染力,并且能提升音乐的吸引力。

(一)借助多媒体技术

借助多媒体技术是指运用视频、投影、制作课件等形式直观地展现音乐作品,采用多元的教学方式来完善整个教学设计。例如,欣赏《草原放牧》,教师可以先播放准备好的“草原英雄小姐妹”的视频,通过视频使学生更好地体会这首音乐作品表达的龙梅和玉荣小姐妹为了保护集体的羊群与暴风雨奋力搏斗的情绪情感。

(二)借助图谱

图谱的绘画不需要多复杂,学生可以自由选择线条、图画、符号等来表示音乐作品,运用图谱将听觉信息转化为视觉信息。例如,《单簧管波尔卡》是一首曲调热烈的音乐作品,教师首先将自己准备的图谱出示给学生,然后教师跟随音乐在图谱上移动,这使学生很容易就领悟到了这首音乐作品是引子+ABACA的结构。

三、调动学生运动觉的有效参与

奥尔夫教学法、达尔克罗兹教学法、柯达伊教学法这三大音乐教学法在我国小学音乐欣赏课上被广泛应用,其主旨就是让学生积极参与到音乐学习中去,让学生通过运动觉去感知音乐,它们的共同特点就是让学生“动”起来,用身体去感知音乐,能够促进手脚协调的灵活性。运动觉的参与对于音乐感知有强化的作用。

(一)声势

声势是指用身体作为乐器,通过肢体动作发出声响来表现音乐。例如,在进行《三只小猪》一课欣赏教学中,教师首先带领学生熟悉音乐,之后可以将学生分为三组,让每一组用基本声势动作进行小组创编,然后分组表演,这有助于发展学生的音乐创造能力。

(二)体态律动

体态律动是指伴随乐曲或歌曲做带节奏感的身体动作,或按音乐的变化做身体动作反应。例如,欣赏《牧童短笛》,教师先播放音乐,将学生分为牧童组和小牛组进行表演,根据自己的理解用肢体动作来表现牧童与小牛打闹逗乐的场景。通过肢体动作去感受音乐,使学生在律动中欣赏音乐。

(三)柯尔文手势

柯尔文手势能使抽象的音高关系变为直观形象的手势,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音高关系。例如,欣赏《迪克西岛》时,可以运用科尔文手势,选取音乐中的一个乐段,教师用竖笛进行伴奏,让学生跟随教师的速度做科尔文手势,熟练掌握乐段的音高关系,凸显教学目标中知识技能这一维度。

四、调动学生语言知觉的有效参与

在音乐欣赏教学时,应积极调动学生语言知觉的有效参与,不仅包括教师的讲解、提问等语言表达,还需要学生的积极参与。如当教师提出问题后,教师起到的是引领的作用,通过启发使学生参与其中,带动学生积极思考,提升音乐学习的注意力。

(一)表达聆听感受

表达聆听感受是让学生在欣赏音乐作品之后说出自己的感受。例如,欣赏《打起手鼓唱起歌》这首音乐作品之后,让学生描绘在脑海中形成的场景,鼓励他们大胆表达内心的想法,通过描述聆听感受,让他们了解乐曲表现的内容,领悟乐曲表达的情感。

(二)创编歌词

创编歌词是指鼓励学生为无歌词的旋律自由创编加入歌词,例如,欣赏《可爱的家》,在熟悉这首音乐作品的旋律之后,学生可以充分发挥想象力为其创编歌词,如“我的家,可爱的家,欢声笑语在我家”等。通过创编歌词,能够巩固学生对音乐作品的学习。

(三)歌曲接龙

歌曲接龙是指将歌曲分为两段,由教师和学生或者学生和学生共同完成的一种轮唱形式。例如,在《妈妈宝贝》这一课中,采用歌曲接龙的形式进行教学可以由易到难,按乐句进行轮唱,若带有游戏性质的歌曲接龙,更会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综上所述,在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师有效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运动觉和语言知觉的参与,能够使学生从多维度、多层面感受和体验不同音乐作品,让其置身在多元的音乐文化世界,更好地领会其内在的不同情绪。同时,教师根据教学目标不断优化教学方式与过程,能丰富学生多元的音乐文化知识,进一步唤醒学生音乐的内在感知力,推动其音乐能力的发展,从而让学生真正喜欢上音乐欣赏课,更好地提升音乐核心素养。

[参 考 文 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3.

[2]苏珊·朗格.艺术问题[M].滕守尧,朱疆源,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96.

[3]芭芭拉·哈泽尔巴赫.奥尔夫教学法的理论与实践[M].刘沛,译.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14:25.

(责任编辑:武 亮)

猜你喜欢
音乐欣赏小学音乐教学策略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陶冶情操,培养审美
提高学生音乐欣赏兴趣的方法
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开启学生智慧,构建快乐课堂
如何走出小学音乐教学的困境
素质教育背景下音乐欣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