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万计划”建设背景下高校青年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调查研究

2022-04-21 00:56
山西青年 2022年8期
关键词:青年教师信息化评价

李 景

河套学院,内蒙古 巴彦淖尔 015000

一、问题的提出

信息化的发展引领了教学改革,催生了多种形态的在线课程,教育部为提升教育质量提出了“双万计划”,要求淘汰“水课”,打造“金课”。这就对高校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处在职业发展初期的青年教师,对信息化教学的认识还不够全面,仅仅停留在简单地使用网络教学平台等信息化技术的使用上,造成信息化教学能力得不到最大的发挥。基于此,本文通过对现状的分析,并针对分析结果提出一些措施。

二、结果与分析

(一)研究目的

本研究通过问卷了解现状,针对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提升策略,帮助高校青年教师在教学工作中找到相应教学策略,提高信息化教学能力。

(二)研究方法与对象

依据研究目的遵循研究者方便取样原则,在内蒙古地区选择高等院校共5所,具体包括呼和浩特市、鄂尔多斯市,巴彦淖尔市、乌兰察布市共计200名。采用问卷进行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200份,回收问卷200份,剔除8份,得到192份,有效率为96%。

(三)高校青年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描述性分析

“双万计划”建设背景下探讨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影响机制和提升路径,对于教学经验薄弱的高校青年教师有指导意义。因此,本研究文采用李克特“五点量表”从设计、实施、评价三个方面进行研究。[1]结果如下:

1.设计方面

在李克特“五点量表”中,题目得分越高,说明该项能力越强。通过对问卷的分析发现高校青年教师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每一个题目的得分都在3.26以上,均值是3.54,说明被试教师具有很强的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具体情况,见表1。

表1 设计方面

其中,针对第一题有80.96%的被试教师选择了3(基本符合)、4(比较符合)和5(非常符合),表明大部分被试教师在能够依据内容与学习者特征,利用信息技术设计教学策略来设计教学,但是这一部分的平均值是最低的,说明被试教师在一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题5有96.32%的被试教师选择了4(比较符合)和5(非常符合),表明了大部分被试教师能够利用信息化资源进行设计,通过访谈发现青年教师随时关注各种信息化资源,并且能够应用于教学过程中;题2有55.69%的被试教师选择了4(比较符合)和5(非常符合),有14.78%的被试教师选了2(比较不符合)和1(非常不符合),说明了部分被试教师利用工具来进行教学需要加强;题3有86.36%的被试教师选择了4(比较符合)和5(非常符合),说明了被试教师在教学活动设计方面运用能力很强;题4有84.09%的被试教师选择了4(比较符合)和5(非常符合),说明了大部分被试教师具备利用信息化进行教学的能力。总的来说,大部分被试教师的设计能力都在平均水平以上,但就设计能力的具体某些方面来说,还有一部分教师略有不足,需要加强进行能力的提升。

2.实施方面

2020年教育部提出“双万计划”建设,要求教师具备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并转化为教学能力,这成为高等院校有效实施线上教学的前提条件。在实施能力方面,它包含有四个题项,其均值均在3.54以上,均值越高说明实施能力越高。具体,见表2。

表2 实施方面

在表2中,题目1有56.81%的教师选择了“非常符合”和“比较符合”,选择了3(符合)有28.41%,选择了“非常不符合”和“比较不符合”有14.78%,而且平均分和标准差都是最大,这就表明了有部分被试教师在利用现代化信息设备进行沟通与交往的能力不足,而且两者之间的差异也是比较大的,说明高校青年教师信息化教学实施能够存在两极分化的情况;2题有88.81%的被试教师选择了“非常符合”和“比较符合”,表明了被试教师中大多数能够使用信息化设备,并进行课堂教学;3题有71.59%的被试教师选择了“非常符合”和“比较符合”,有17.05%的被试教师选择了3(符合),选择了“非常不符合”和“比较不符合”有11.37%,表明了多数教师能够熟练使用信息化设备,但少部分教师需要提高,通过访谈得知,是由于学校新引进的电脑设备没有进行系统的培训,导致年龄较大的青年教师对于信息化设备的使用不够熟练;题4选择了“非常符合”和“比较符合”有84.09%,表明了能够提供信息化自主学习的教师占多数。

3.评价方面

现代化教育体系影响着青年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各种传统模式的改变,青年教师只有会评价自身信息化能力的水平,才能更好地促进高校青年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提升。在能力维度的分量表中有四个题项,其均值均都大于3.34。1~4题分析情况,见表3。

表3 评价方面

其中,针对1题,选择“符合”“比较不符合”“非常不符合”的占样本总数的37.78%,“比较符合”和“非常符合”的占62.22%,标准差为1.136,说明了部分教师在评价过程中对多样化的信息教学评价能力不足;2题选了“比较符合”和“非7常符合”有51.14%,选了“符合”“比较不符合”“非常不符合”有38.86%,可知,充分利用信息化设备,进行教学过程记录的能力不足,但是这部分在信息化教学评价能力的四个题目中,标准差又是最小的,说明高校青年教师在这一方面差异相对较小;在3题中,选择了“比较符合”和“非常符合有68.18%”,超过半数以上,从而说明多数教师能利用线上资源,进行教学和学习效果的评价;在4题中,“比较符合”和“非常符合”的占60.01%,选了“符合”“比较不符合”“非常不符合”有39.91%,而且这一题目平均值和标准差都是最大,说明被试教师在这个方面的差异比较大,通过访谈了解到,青年教师进入岗位不同,对于时间的利用就不同,导致很多青年教师没有时间进行反思。

(四)研究结论

1.总体水平达到合格要求,但不均衡

上述分析表明,研究对象具备了信息化教学的设计、实施、评价能力,但是青年教师在具备各能力维度上又存在不均衡的情况,需要针对教师、学院的不同情况进行提高和加强。

2.存在两极分化现象

通过分析可知,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出现两极分化现象。如评价方面,一部分被试教师对评价和反思网络教学资源的利用情况就比较好,但是有一部分教师就不能及时地进行评价和反思,两者之间的差异很大,存在分化现象;在实施方面,教师在利用论坛、微信等工具进行师生、生生、师师的沟通与交流方面差异性大等等。

3.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总体水平居中等水平以上,但存在某些方面偏弱的情况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高校青年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平均分都在3以上,说明总体水平位于中等水平以上,但是通过对各维度的具体分析发现,教师在某些方面的能力偏弱。如在设计方面,利用网络、多媒体、学习平台等工具创设学习情境,选择学习资源,设计学习策略方面存在不足;在评价方面,青年教师对资源的利用进行评价和反思方面较弱。

三、提升高校青年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对策

(一)提高教师信息化素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信息化素养包含有信息化文化素养、信息化能力、信息化意识与情感。教师要提高信息化素养,才能在教学过程中灵活应用信息化的设备和设施,做到在现代化教学环境中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教师要提高信息化素养就要加强自身的教学应用意识,加强老中青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分享。高等院校应让学院的人才结构更加合理,调动青年教师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充分发挥动机作用,促进能力的提升。要提高高校青年教师的认识,随着现代化教学体系的逐步形成,信息化教学能力成为教师必备的技能之一,只有实现现代化信息与科学的融合,提高教学效率,由教师教变成学生学,提高学习的深度,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现代化社会需要的人才。

(二)高校应进一步完善信息化教学环境,开展内容多样、方式灵活的信息化培训

高校青年教师刚进入工作岗位经常会面临很多的事情,有一种无暇分身的焦虑感,所以,高校进行信息化技术的培训需要运用灵活的方式,并针对不同水平的教师而开展不同模式的培训,做到因材施教,促进教学与技术的融合。现在的高等院校已经配备了信息化教学的硬件设施,引进了很多先进的教学技术设备,如微课、慕课、雨课堂等所使用的设备。硬件设施的进一步完善,满足了物质需要。但是,由于缺乏相关技术人员的支持,还处于有而未用阶段,虽然青年教师对于信息技术有初步的了解,但是离达到灵活应用阶段还有一段距离,需要开展信息化技术培训。

除此之外,还需要具备一定的精神环境。首先,高校应构建信息化教学环境,在教学过程中,使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并在使用的基础上进行学术研究,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与科研水平;其次,高校应激发信息化教学热情,热情可以提高教师的动力,激发其在教学中能够更加主动积极地使用信息化的教学设备和教学手段来提高教学能力;最后,高校应创设信息化教学氛围,形成“人人会用、人人用好”的意识,把信息化教学深入到每一位老师心目中,做到心中有数,进而能够付诸实践之中。[2]

(三)更新观念,树立信息化教学理念

思想是指路的明灯,带领前进的步伐到达彼岸,所以思想应走在行动之前。能力的提升需要先进的理念和观念,观念可以带动行动进而提升能力,所以,要想提高能力,先从思想入手,这就要求高校青年教师应及时更新观念,树立信息化教学理念。更新观念需要青年教师及时关注信息化发展前沿,能够把自身了解的观念落实到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在教学全过程中及时应用信息化教学技术,树立信息化教学理念。[3]

四、结语

随着时代的发展,高校青年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越来越受到重视,这就需要高校及青年教师本人不断开拓创新,促进信息化教学的发展,构建线上线下一体化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

猜你喜欢
青年教师信息化评价
重视“关键事件” 助推青年教师专业成长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结合能动专业地方高校提升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的探索与实践
月“睹”教育信息化
青年教师“赴考”
多措并举,助力青年教师实现教育梦想
“一核三轴”:信息化时代教学管理模式的探索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