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影视资源在高校思政育人工作中的运用研究

2022-04-22 08:07田建丰
三悦文摘·教育学刊 2022年6期
关键词:立德树人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

关键词: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立德树人;红色影视资源

一、红色影视资源的思政内涵

红色影视资源是历史的产物,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其本身就具有丰富的精神内容,深层次蕴含着强大精神力量,如果加以有效运用,能够引导当代的青年大学生更加全面地回顾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光辉历史,从而真正做到尊重历史、以史明志。中国红色经典影视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在敬畏历史的前提下传承红色影视文化,有助于坚定文化自信,从而极大地提升广大青年大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增强对国家的认同,助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征程。

(一)是开展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有效载体

红色影视作品本身经历过历史检验具有先进的思想性和现实引领力,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的生动写照和现实缩影,通过艺术的手法予以呈现,生动形象,具有极强的感召力和传染力,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历史、回顾历史、不忘历史,增强民族自尊心和民族凝聚力;将红色影视资源纳入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将进一步丰富教育形式,拓展教育方式外延,帮助新时代下成长起来的青年大学生们更好的了解国情,了解历史,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的在历史和现实进程中的坚强领导能力,也有助于个人在接受熏陶的过程中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二)具有深厚的文化教育价值,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如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大大提升,迫切需要提升人们的文化素养和精神内涵。根据题材划分,红色影视可以进一步细分为理想信念、革命传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以及艰苦奋斗、为人民服务等七大教育类别,这些优秀且丰富的艺术作品集思想性与艺术性于一身,在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培育中具有重大的教育、鼓舞、感染、激励作用。

(三)有助于培养当代青年的爱国情怀

当代青年大学生是21世纪中国社会快速发展背景下诞生的,生长在互联网时代,价值观更加多元,对于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艰苦奋斗的历史缺乏切身体会,对于中国国际国内形势的恶劣环境也缺少体验感,富有个性、政治参与意识不强烈、抗挫折能力较差是他们的共性差距。红色影视作品传递的内容和信息可以弥补新时代大学生的精神空缺,帮助他们加深历史印象,更加珍惜当下来之不易的和平发展局面,更加坚定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将走向胜利的信念。

二、红色影视资源在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开展中的局限性

(一)整體的作品质量整体还有待提高

近年来大量抗日神剧的出现,既违背客观事实,也挑战了影视文化艺术性、真实性的地位,遭到了不少观众尤其是年轻观众的抵触情绪,引发了不好的社会舆论,有失去其思想引领价值的趋向。另外,红色影视作品本身的自觉创新性不足,像07版《亮剑》这样能传递真挚的爱国情怀,引发国民强烈情感共鸣的优质红色影视作品十分珍稀。总体而言,经典的红色影视资源无论是在内容上,还是在形式上都亟待创新和突破。

(二)没有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系统性有机结合

当前,整体而言,高等院校在开展高校思政教育的过程中“育人”的理念和方式都是偏保守的,缺乏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更多的时候仅仅是在第一课堂中简单体现,还没有形成将红色影视用于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大局的意识,很难激起学生学习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这个阶段容易出现两种极端现象:一种情况是照本宣科,课程中完全不引入红色影视文化来丰富课堂内容,仅仅是念完课件上面的内容就算是完成任务;另一种情况是简单的放放视频,内容和课堂教学没有有效关联,同时放视频的时间大大长于课堂教学时间,既不能保证课程的教学质量,也起不到应有的思想引领作用。

(三)缺乏专业研究平台支撑和系统研究及指导

在红色影视资源进课堂的过程中,高校缺乏专业的教学科研机构,高校教师在授课过程中,缺乏科学、系统的指导,面对丰富多彩的红色影视资源,缺乏专业的选材能力,很难真正做到物尽其用。红色影视资源虽涵盖内容较广,但同样面临着作品质量参差不齐的问题,如果高校教师没有统一的选材要求,教师本身在教学过程中又不具备科学研判能力,在选材时便没有标准参照,无法选定出最优质的教学资源,最后呈现出的课堂效果和教学质量自然也自然达不到理想标准。

三、提升红色影视资源在高校思政育人功能的对策研究

(一)优化红色影视资源的传播方法,增强作品的教育影响

通过主题党(团)日活动、主题班团会、红色社会实践教育、机关工会活动等统一组织观看当下优秀的红色影视代表作品,用更贴近生活的方式来开展优秀革命文化和建设文化教育,使广大师生充分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洗礼,在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素养和能力的同时,进一步激发主动进行理论学习的兴趣和动力。从而改变以往传统的单一式、灌输式的粗放教育方式,采取倾向于强调互动性的学习和教育方式来丰富人的精神世界,真正做到入耳入脑入心。

(二)提升作品质量,提高准入门槛

针对目前红色影视作品质量参差不齐的问题,国家相关管理部门要切实听取民众呼声,努力打造既符合客观事实,又具有较强观赏性、感染力的优秀红色影视作品。一方面,通过立法方式提供制度约束和制度保障,对于恶意炒作、无底线翻拍、扭曲事实创作的影视文化作品要加强监管力度,对于起不到思想引领作用的作品要禁止走上荧幕舞台,同时还要对恶意商业化的形式做出应有惩处,保障红色影视资源创作的土壤要干净、水源要清澈、空气要清新。

(三)搭建平台,加强资金支持和保障

充分运用现有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现成平台资源,积极搭建各级科研和教学平台,将红色影视资源的优势充分融入思政课堂和课程思政建设中去。在第一课堂中,红色影视作品承载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是思政课程的重要教学内容,也是其他专业课程用以开展“课程思政”的重要资源。[]如电影《建国大业》以抗战胜利建国前期为背景,主要讲述了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确立和建立的过程。还一一重现了重庆谈判、双十协定、三大战役、政治协商、开国典礼等对新中国的建立有重要作用的历史事件。“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电影中的这一句铿锵有力的誓言仿佛将我们带回了那个峥嵘的岁月,现如今回看一遍内心的那股热血和激动之情也久久难以平息。红色影视声行并茂、图文并现,即使故事曲折,也可以通过惟妙惟肖的方式来呈现生动效果,扣人心弦,引起读者的感情共鸣。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通过系统学习和科学研究,熟练掌握将红色影视资源和课堂教学相关联,提升课堂丰富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专业课程教学中,适当引入一些红色影视中的红色人物,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主人公保尔·柯察金、红色故事,如《狼牙山五壮士》也有利于加深当代大学生对行业和岗位新的认识,更加清晰专业的价值和意义,从而坚定专业学习的目标和动力,有助于培育当代青年大学生履职尽责、服务社会、不畏艰险不计个人得失的奋斗精神。

(四)在日常思政教育工作中引入红色影视资源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提出的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要求,这为我们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贯彻育人使命提供了基本遵循。[]高校的学习生活丰富多彩,在课堂之外,第二课堂也可以承担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使命和重担。各高校也要注重将红色影视资源贯穿于日常思政教育工作中,可以通过设立高校红色主题教育日、开展红色影视经典作品展等形式,深化课堂教育成果,激化学生主动思考和创新意识,充分利用好那些久经时代考验仍历久弥坚的红色影视作品。例如,湖北地区的高校,就可以将《武昌起义》《血色红安》《宜昌保卫战》等极具地域特色的红色影视作品融入日常的主题班团会、主题党日活动、学生组织活动等,结合新媒体平台,贴近学生实际,以学生喜欢的方式来吸引广大学生积极参与互動,充实学习效果,以丰富多彩的日常思政教育方式来提升思政育人的实效性。

做好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培养时代新人,就需要切实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素质,将思政工作队伍建好、建强。[]高校要牢牢抓住思政教师、辅导员这只思政教育骨干队伍,通过结对互帮、换岗挂职、听课论课、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素养提升等举措,实现思政课教学与学生日常思政教育工作思想同心、目标同向、队伍共建、资源共享,推动高校辅导员与思政课教师协同育人。

四、结语

在互联网时代,随着大众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信息的传播更为便捷也更加多元化,各类新媒体平台的迅速普及深刻影响着当代大学生的学习习惯、认知方式和基本观念,也给新时期的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红色影视资源在高校育人工作中具有特殊作用,红色资源本身是对历史的现实写照,承载着国家的民族精神、时代精神,是广大党员干部、千千万万奋斗者的智慧结晶,是我们开展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重要载体。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我们要主动把握时代特征,化挑战为机遇,主动借力当下流行的自媒体平台,守正创新高校思政教育方式,能够将喜闻乐见的红色影视资源和高等教育工作相结合,将红色影视资源引入高校育人各环节、贯穿日常思政教育工作的全过程,充分运用红色影视资源所蕴含的强大精神力量,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努力成长成才,早日成长为能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参考文献:

[1]陈娇.新时代下红色影视资源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研究[J].艺术科技,2019(32).

[2]宋荣,贺沙,高进东.基于逻辑学课程的实践育人模式探究——以华中师范大学为例[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21(10).

[3]沈洊.利用红色影视对大学生进行中国梦教育的政治与文化价值[J].经济师,2016(3).

[4]周斌,徐媛媛.红色影视作品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路径探析[J].现代职业教育,2018(13).

作者简介:田建丰(1993-),男,土家族,湖北巴东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就业指导。

猜你喜欢
立德树人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