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地区农产品流通效率测度及其时空分异研究

2022-04-22 10:59陈少华王郁涵梁聪慧
山东纺织经济 2022年2期
关键词:流通农产品效率

张 丽,陈少华,王郁涵,梁聪慧

(吉首大学 商学院,湖南 吉首 416000)

1 引言

2021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打造农业全产业链,推进公益性农产品市场和农产品流通骨干网络建设,形成梯次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格局。西部地区多数省市位于内陆与边疆,地缘广阔且物产丰富,形成了一大批特色农牧产业;然而,流通基础设施落后、市场发育缓慢等因素长期制约着西部地区农产品流通业发展。农产品流通效率是衡量农产品流通现代化的重要衡量指标[1],农产品流通效率的发展水平既是当下经济社会发展的结果,又是决定未来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准确描述农产品流通效率的演变轨迹及时空分异特征,是推动西部地区农产品市场高效运转,进而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一项基础性研究工作。

学术界主要从评价体系构建、测度方法与影响因素几个方面展开对农产品流通效率的研究。在评价体系构建上的研究上,林翊,吴碧凡从市场、产业和企业三个层面上构建评价体系[2]。李丽、胡紫容从投入产出角度,运用Malmquist指数分析法对北京农产品流通效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3]。在测度方法的研究上,主要有主成分分析[4]、数据包络分析模型[5,6]与随机前沿法[7]等方法。在影响因素的研究上,何小洲、董晔卉等人主要从电子商务、市场整合等视角探讨其对农产品流通效率的影响[8,9]。

综上所述,我国对农产品流通效率的研究在理论与实证方面都已经取得了丰硕成果,为本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同时也存在些许不足:(1)现有研究主要针对全国或者某一省域,对区域差异性的研究不足,尤其是针对西部偏远地区的研究更少;(2)现有研究较少涉及农产品流通效率的精确时序分析与空间格局识别。因此,本研究运用Super-SBM模型对西部地区2008-2019年12个省市农产品流通效率进行测度和评价,可有效降低测度农产品流通效率时的误差;同时结合泰尔指数及其分解指数,深入分析挖掘西部地区区域差异出现的本质缘由,以期为实现西部地区农产品流通现代化和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基础和决策依据。

2 研究设计与数据来源

本文采用Kaoru Tone(2002)[10]提出的Super-SBM模型,该模型不仅能有效解决传统DEA模型中的松弛变量带来的弊端,而且可有效解决决策单元相对效率的排序问题。

在指标体系的构建上,本文借鉴李丽、胡紫容[3]的研究成果,投入变量主要选取农产品流通劳动力人数、农产品流通固定资本投入,结合实际情况,再加入交通营运里程这一变量;产出变量主要选取农产品流通总产值(表1)。其中居民消费率为居民食品消费占总消费的比例。

表1 农产品流通效率评价指标体系

本文选取西部地区2008-2019年间12个省的农产品流通投入、产出的数据对农产品流通效率进行测算,数据主要来源于2008-2019年《中国统计年鉴》、《中国贸易外经统计年鉴》与《中国商品市场统计年鉴》。

3 西部地区农产品流通效率时序变化特征分析

根据Super-SBM模型,选取投入导向,规模报酬不变,运用DEA Solver pro13软件对西部地区2008-2019年12个省份的投入与产出数据进行计算,得到各省市12年的农产品流通效率(见表2)。

由表2可见,从总体来看,西部地区农产品流通效率在2008-2019年间呈现波动上升状态,2008-2019年间整体农产品流通效率平均值为0.795,处于中低效率水平,与有效前沿面相比存在极大地改进空间。从区域来看,西南地区农产品流通效率均值(0.817)普遍高于西北地区(0.696)与整个西部地区农产品流通效率均值(0.795),推测主要原因是随着我国长江经济发展规划、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推动,西南地区经济结构得以不断调整优化,云南、四川、贵州的农产品流通效率在12年间得以显著上升;从传统经济效率看,广西、重庆、贵州3省(区、市)常年处于农产品流通效率前沿面,而西藏与青海两省(区)农产品流通效率常年低于0.5,由此可见西部地区农产品流通发展不均衡现象较为明显。整体而言,评价结果与各省市社会经济发展情况基本一致,相对无效率的省份远多于相对有效率的省份。

表2 2008-2019年西部地区农产品效率测算结果

4 西部地区农产品流通效率区域差异分析

为识别西部地区的农产品流通效率的区域分异格局,本文将西部地区分为西南地区与西北地区,使用Stata15测度农产品流通效率的总体泰尔指数及其分解,具体指数变化趋势见图1。

图1 2008-2019年西部地区农产品流通效率泰尔指数及其分解

首先,2008-2019年间总体泰尔指数先降后升,结合表2中宁夏、甘肃、西藏与青海农产品流通长期处于超低效率状态,且甘肃、宁夏呈现逐年恶化的趋势可知,西部地区农产品流通效率区域分异程度加剧,总体呈现明显的非均衡空间分布格局,推测主要原因是地缘偏僻,农产品流通基础设施落后,从业人员综合素质较低,虽有技术的不断革新与使用,但区域辐射能力仍处于较弱的状态。其次,西南与西北地区的组间差异越来越大,推测主要原因是临近东中部地区的内蒙古、四川、重庆、云南、广西等地与西北偏远地区相比始终保持着绝对优势,这几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高,消费市场潜力较大,更有利于农产品流通业发展。最后,从西部地区组内泰尔指数可知,区域内部差异较小,农产品流通效率发展较为平衡。总体而言,导致西部地区农产品流通效率出现区域分异严峻的因素是西南地区与西北地区间流通效率差异过大,2008-2019间其对总体区域分异的贡献度达到96.09%。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研究发现:(1)2008-2019年间西部地区农产品流通效率时序变化呈现波动上升状态,但总体长期处于中低效率水平,西南地区农产品流通效率均值普遍高于西北地区。(2)2008-2019年间西部地区农产品流通效率的总体区域不均衡性在不断增加,且西南与西北地区之间的分异程度加剧,其是导致西部地区总体农产品流通效率逐渐增加的主要原因。

5.2 建议

针对上述研究结论,本文认为应考虑以下建议:

5.2.1 加强落后地区基建投资与人才培养

一是针对贫困且地处边缘地区,政府方面应加大流通基础设施资源的投入量,加强地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与完善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深入推进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前瞻布局农产品运输线路,缩短运输时长,提升流通效率。二是农产品流通企业应完善科技人才培养与保障制度,边疆或偏远地区强化农产品流通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建立多层次多结构培养体系;同时实行有效的激励机制,以吸引更多流通行业技术及人才涌入,提升农产品流通行业的运行质量。

5.2.2 平衡地区发展,缩小区域差距

西北地区应注意学习吸收先进技术与管理办法,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发展具有当地特色的农产品流通新业态、新模式。西南地区应积极探索新的农产品流通模式与流通渠道,在发挥优势中服务全局,在率先发展中带动周边,以点带面,从区域到整体,实现整个西部地区农产品流通行业效率的提升。

猜你喜欢
流通农产品效率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富“鳜”逼人!标鳜最高38元/斤,订单去到39元/斤,流通商疯狂抢订!这条鱼成“抢手货”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提升朗读教学效率的几点思考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圣物的流通——蕃尼古道上的尼泊尔鎏金铜佛流通考察
“流通空间”的中西方比较
跟踪导练(一)2
农产品争奇斗艳
“钱”、“事”脱节效率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