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心育课程资源模块化体系实践探索*
——以河南省郑州市为例

2022-04-28 10:25尚新华
江苏教育 2022年32期
关键词:心育模块化心理健康

尚新华

课程资源按照功能特点可以划分为条件性资源和素材性资源两大类。本文提及的“中小学心育课程资源”属于素材性课程资源。

一、中小学心育课程资源建设的意义

(一)落实国家相关政策

2021年7月,教育部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学生心理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中第一条就要求“加强心理健康课程建设”。中小学要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要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校本课程。《通知》还要求“中小学要在班主任及各学科教师岗前培训、业务进修、日常培训等各类培训中,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必修内容予以重点安排”和“在家长学校中将青少年发展心理学知识列为必修内容”。可见,国家面向全体师生和家长均有明确的心育课程及内容设置要求。早在2001年,教育部印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对学校就明确提出了“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的要求。新时代背景下,开发面向学生、教师、家长三类群体的实用、好用的心育课程资源成为中小学校和心理健康教师落实国家相关政策的重要一环。

(二)满足学生现实需求

疫情期间,频频发生的青少年心理问题更加突出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众多实施途径中,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重要、有效的组织形式之一。中小学心理课以活动为主,符合《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中对心理健康教育“全体性”“发展性”“防止学科化倾向”“培养积极心理品质”等要求。其凭借“活动中体验,体验后感悟,在彼此的感悟分享中促进学生心理成长和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的独特“魅力”,成为中小学心育工作的主阵地。这使得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需要大量富有“时代性”和“地域性”的课程资源,以满足学生对高质量心育服务的需求。

(三)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已有不少研究证实,课程资源建设和教师专业发展之间是互相促进、相辅相成的。其中,课程资源建设促进心理健康教师专业发展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优化专业知识结构,包括心理学科的本体性知识、非心理领域知识的积累以及具体开发过程中积累的实践知识;提升专业能力,包括教学能力、研究能力、实践反思能力等;提升专业理念,包括专业自主发展意识、合作意识和自我效能感等;拓宽发展空间,对不同主题的心育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可拓宽心理健康教师的视野,帮助他们深刻地融入社会与生活,改变其发展时间与空间。

二、地方参与中小学心育课程资源建设的必要性

国家、地方和学校三个主体在中小学心育课程资源开发方面各有利弊。

(一)国家层面

国家层面的心育课程资源开发依据我国基础教育的一般状态进行,开发出来的资源具有全国统一性和普适性,如依据《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国家委托专业机构围绕包括心理健康等5个领域的核心要点开发数字资源,供教师选择使用。但由于我国地域广阔,各地区学情相差甚远,需要由地方因地制宜地对国家课程资源进行二次开发,以解决符合当地学情的“针对性”问题。另外,中小学心理课目前不属于国家课程,没有国家课程标准。实际上,相关课程资源开发的重任更多由地方和学校承担。

(二)学校层面

心理健康教育具有较强的专业性,通常由专职心理健康教师开发校本心育课程资源。但是,中小学专职心理健康教师普遍存在的“一校一人”且“来源复杂”的窘境使得系统开发心育课程资源的任务成了地方必须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三)地方层面

为解决国家开发课程资源缺少“针对性”,学校开发课程资源难以保证“系统性”和“专业性”等问题,地方在面对中小学心育课程资源建设和教师队伍建设等多项心育工作重任时,可依托区域教研活动,构建基于学生、教师和家长三个群体的心育课程资源体系,积极开发相应的课程资源,并形成配套的综合解决方案。这可能是问题的“最优解”。

三、郑州区域心育课程资源模块化体系探索与构建

(一)解决的主要问题和成果

2003年,郑州区域在全面推进中小学心育工作时面临的现实问题是“实用、好用”的心育课程资源严重匮乏与学生日益增长的高质量心育服务需求之间的矛盾。为此,需要思考构建什么样的心育课程资源体系有助于解决心育供需矛盾。体系的模型顶层设计关系到课程资源开发和实践的方向,这是问题解决的最大难题。模块化指解决一个复杂问题时自顶向下逐层把系统划分成若干模块的过程,每个模块都是一个独立的、具有自身内在逻辑的“单元”。所有模块按照某种方法进行组合,成为一个整体,完成整个系统所要求的功能。心育课程资源模块化是将心育课程资源按照三维要素(如学段、心育主题、心育策略)拆分成若干子模块,这些子模块又是一个有机整体。在多年的实践探索中,郑州区域构建了基于学生、教师、家长三个群体的模块化课程资源体系,逐步形成了“目标体系化+组织策略化+操作流程化+载体多样化+评价多元化”的“五化”综合解决方案。

中小学心育课程资源模块化体系是郑州区域中小学生心育课程资源模块群的体系架构,它拥有三维、多级的结构及其中容纳的优质心育课程资源。该体系下的心育课程资源可依据实际需要供使用者自主选择,因地制宜地对模块化资源进行灵活组合,因此简称“心育魔方”。该体系的建设过程是提供配套综合解决方案的过程,也是为区域心理健康教师提供专业发展平台,促进区域心育工作“专业化”的过程,更是通过优质“产品”的打造和使用,促进区域心育工作“全员化”的过程。

(二)建设过程与方法

郑州区域建设中小学心育课程资源模块化体系的过程与方法如图1所示,主要经历了以下4个轮次。

图1 中小学心育课程资源模块化体系的建设过程与方法

1.探索积累——聚焦目标,优化组织。

通过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针对当时心育课程资源“目标模糊、体系离散”的问题,对国内外先进的心育课程资源进行系统学习与总结。首先,学生方面,选定更便于提供精准心理指导服务的“学生心理发展四级指导”工作策略为课程资源建设的突破口。其次,教师方面,选定郑州市构建的“心理导师胜任力模型”中的6个方面为突破口,针对班主任、学科教师、心理健康教师等不同群体进行教师心育课程资源建设。最后,家长方面,选定《全国家庭教育指导大纲》中家庭教育指导内容要点为突破口,与积极心理学的理论、理念、方法、工具有机结合,进行家长心育课程资源建设。

针对心育课程资源开发“人员分散、缺少策略”的问题,统筹创建“四驱动”教研策略,启动主题驱动教研,聚焦中小学心育课程资源模块化体系中三维多级结构的某二级指标,如基于学生群体的“某年级”“某心育子主题”和“某辅导方法”。组织区域心理健康教师按照“目标细化、模块开发、反馈更新、实践检验”的操作流程对区域已有课程资源进行分类整理,积累开发出分散的课程资源。之后三个轮次中模块化课程资源的开发均按照本轮的操作流程,下文不再重复叙述。

2.初步整合——流程操作,反思实践。

通过行动研究法,针对心育课程资源开发“操作不便、缺乏流程”的问题,以任务驱动教研为组织策略,聚焦中小学心育课程资源模块化体系中三维多级结构的某一级指标,如基于学生群体的“某学段”“某心育主题”和“某心育场景”,开发出聚合形态的课程资源。另外,郑州区域创新提出模块化课程资源体系建设的思路,总结提炼模块化课程资源开发的“四轮次”操作流程,编写出版了“全程心理辅导”系列丛书,实现了专业引领。

3.体系构建——打造“魔方”,提炼模型。

通过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以项目驱动教研为组织策略,在实践探索的基础上总结前期经验与成果,梳理问题解决的过程与方法,创新构建基于学生、教师和家长三群体各自的课程资源模块化体系。郑州区域聚焦中小学心育课程资源模块化体系中三个维度的全部一级指标,积极开发三群体成体系的课程资源,出版“基于学生的心育(工具箱)”系列图书、“基于教师的心理导师”成长手册、“基于家长的智慧家长课堂”系列图书。

4.完善拓展——丰富载体,多元评价。

以成果驱动教研为组织策略,聚焦中小学心育课程资源模块化体系的完善和应用领域的拓展,针对心育课程资源“载体单一、形式落后”的问题,借助公众号等新媒体,搭建心育综合服务云平台,不断丰富课程资源载体,逐渐形成共建共享的全场景资源平台(见图2)。针对心育课程资源评价“效果未知、指导性差”的问题,将三个群体的模块化课程资源在郑州市100余所学校及省内外其他单位推广,从心育的“供给方”“需求方”“研究方”三个维度,构建心育课程资源的多元评价体系,检验和完善系列成果,最终形成“五化”综合解决方案。

图2 全场景资源平台

实践证明,郑州区域通过中小学心育课程资源模块化体系建设,在丰富和完善基于学生、教师、家长三群体课程资源模块群的同时,显著提升了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以及教师、家长的心育能力。这对落实国家“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中要求的“重视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提升教师教书育人能力素质”“深化教育改革”有重要促进作用。

时代越是向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就越发突出,心育课程资源建设的地位和作用就显得更加重要。郑州区域将继续探索新时代中小学心育工作的创新发展路径,坚持建设高质量心育课程资源,为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持续贡献郑州力量。

猜你喜欢
心育模块化心理健康
重卡内饰模块化技术
用模块化思维打造组织
心育课程资源建设的区域实践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JGJ/T 435—2018施工现场模块化设施技术标准
山区学校心育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互联网+”背景下云南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发展路径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模块化微流控系统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