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心育课程资源建设的区域实践*

2022-04-28 10:25尚新华
江苏教育 2022年32期
关键词:心育心理学维度

张 佩 尚新华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明确提出,要积极拓展心理健康教育渠道,建立学校、家庭和社区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和协作机制。家庭教育,尤其是家庭教育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无疑是一个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目前,国内的家庭教育课程存在的问题是系统性不够、针对性不强、形式单一。因此,科学化、系统化、模块化的家长心育课程资源建设是提高家庭教育服务质量的必要途径。

20世纪90年代,积极心理学在美国心理学界兴起,它倡导心理学的积极取向,以研究人类的积极心理品质,关注人类的健康幸福与和谐发展为内容。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研究家庭教育,或者为家庭教育提供心理学的关怀,是当前家庭教育科学化无法绕开的一个重要内容。为此,郑州市整合区域资源,共享团队智慧,在家长心育课程资源建设中融入积极心理学的理论、理念、方法、工具,结合心理绘画、OH卡牌、沙盘游戏等可操作性强、实用性强的心理技术,构建科学化、系统化的家长心育课程资源模块化体系,开发素材性课程资源模块群,服务于家长和孩子,实现家庭立德树人的职能。

一、家长心育课程资源开发的区域实践历程

郑州区域家长心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实践经过了6个阶段(见下页图1),具体如下。

图1 区域家长心育课程资源开发与实践阶段图

第一阶段是组建团队,梳理课程资源开发构想。郑州市具有优质的专兼职心理教师团队及心理课程资源,实现家长心育课程资源体系建设是团队的构想,积极心理学的理论成为家长心育课程资源体系建设的起点。

第二阶段是编制家长、班主任、学生问卷,了解家长心育现状及需求。为进一步了解家长的家庭教育观、教育方式、教育内容、教育困惑、教育需求以及家庭关系现状,为家长心育课程资源建设提供客观的数据和策略,团队成员查阅资料,编制了家长、班主任和学生问卷,面向实践校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发现,学生、班主任、家长们普遍认为家长需要学习家庭教育知识和技能,如儿童心理发展规律、指导孩子学习的技能、与孩子积极沟通的技能、培养孩子品格及优势能力的技巧。

第三阶段是筛选拥有积极品质的学生,对其家长进行访谈。运用学校心理测评系统,对具有积极品质的学生的家长进行访谈,了解家长培养孩子积极品质的家教故事或者经验,积累相关课程资源。

第四阶段是根据收集到的资料构建家长心育课程资源体系。以大纲为指导,以积极心理学为理论支持,以家庭教育科学发展的时代要求、家长和学生的需求为依据,构建家长心育课程资源体系。

第五阶段是开发家长心育课程资源模块群。按照课程资源体系重新梳理前期积累的课程资源,并结合当下先进的心理技术开发相关家长心育课程资源模块群。

第六阶段是整合课程资源,在实践中优化课程资源。尝试突破讲座、家长会等传统形式,采用工作坊、网上微课堂的形式帮助家长以科学有效的方式助力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长。另外,根据评价结果修订课程资源内容,实现家长心育课程资源的不断优化升级。

二、区域家长心育课程资源模块化体系

积极心理学之父马丁·塞利格曼教授提出了“幸福理论”的PERMA模型,即幸福由5个方面构成:积极情绪(Positive emotiom)、投入(Engagement)、人际关系(Relationships)、意义(Meaning)和成就(Accomplishments)。《全国家庭教育指导大纲(修订)》(以下简称《大纲》)是构建家长心育课程资源体系的重要依据。我们将“幸福理论”的PERMA模型的主要内容与《大纲》中不同阶段儿童的家庭教育指导内容要点进行一一对应后发现,两者具有高度一致性。因此,我们将积极情绪、积极投入、积极关系、积极意义、积极成就作为家长心育课程资源的五大主题,每个主题又包含内容不同的若干子主题(见下页表1)。

表1 家长心育课程资源主题

郑州区域以学段维度、主题维度、技术维度为依据构建了家长心育课程资源模块化体系,具体内容如下。

家长心育课程资源模块化体系以子女所处的学段为第一维度;以5个积极心育主题——积极情绪、积极投入、积极关系、积极意义、积极成就为第二维度;以6种实用的家庭心育技术——积极语言、家庭雕塑、角色扮演、家长互助、家庭会议、心理绘画为第三维度。其中,学段维度关注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与家庭心育侧重点的结合;主题维度关注家庭心育的重点内容;技术维度关注当下科学、实用的心理辅导方法,借由角色扮演、家庭会议等灵活多样的方式更新家长的教育观念,让他们收获科学的养育方法,从而助力孩子健康成长。家长心育课程资源可以按照3个维度中的要素拆分成若干子模块,这些子模块又是一个有机整体。

总体来说,家长心育课程资源模块化体系为开展家长心育课程提供了便利。教师在运用课程资源时可根据实际需要从学段、主题、技术3个维度中任一维度出发,就像查字典一样,快速锁定目标资源模块,如“高一—认识情绪—绘画法”模块,或“高三—做孩子的压力‘缓冲垫’—角色扮演法”模块,从而进行灵活组合,开展家长心育创新实践工作。

三、区域家长心育课程资源的运用与实践

郑州区域前期开发了系统性的家长心育课程资源模块群。作为实践校的郑州101中学与郑州市第六初级中学进行了多种形式的家长心育课程资源实践探索。

1.专题课程。

以专题课程的形式带领家长学习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更新家教观念。如,郑州101中学针对不同年级学生家长开展的心育专题课程(见下页表2)。

表2 郑州101中学开展的家长心育专题课程

2.工作坊课程。

工作坊课程是一种体验式、参与式、互动式的学习模式,具有主题鲜明、时间紧凑、形式灵活、效果显著的特点。通过家长工作坊聚焦家教技巧训练,提升家长的家庭教育能力,参与人数30人左右。如,郑州市第六初级中学开展了8期家庭教育工作坊课程,该课程主要针对遇到家庭教育困惑的家长,运用角色扮演、心理绘画、家庭雕塑等心理技术,通过体验性、互助性活动将积极心理学的理论融入课程,让家长获得系统的家庭教育知识和技能,从而培养孩子的积极心理品质,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3.网上家长心育课堂。

网上家长心育课堂将家庭中的心理健康教育作为起点,借助互联网远程在线互动平台,为家长提供有效的网络培训环境,向家长普及和传播科学的家庭心育观念和有效的家庭心育方法,从而提高家长素质,助力家长成长。郑州市第六初级中学的网上家长心育课堂(见表3)充分发挥网络的灵活性和受众广等优点,将心理学理论与家教实践有机结合,既有专业知识的讲解与学习,又有学生家长的经验分享,以解决家庭教育中的实际问题为目标,实现家长心育课程资源的共建共享。

表3 郑州市第六初级中学网上家长心育课堂主题

四、反思及展望

郑州区域将积极心理学融入家长心育课程,对积极心理学中的核心理论进行提炼,构建了家长心育课程资源模块化体系。该体系使得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有据可依,为课程的专业化、系统化奠定了科学的基础。目前,该体系中的课程资源还不够丰富。如何充分把握国内外家庭教育课程资源开发的研究动向,综合运用积极心理学领域的前沿研究成果丰富家庭教育课程资源,完善评价体系,是我们未来努力的方向。

今后,我们将致力家长心育课程资源体系的不断升级,继续以服务家长、服务学生为最终目的,立足于开发实践层面的家长心育课程资源,为家庭教育工作的开展贡献力量。

猜你喜欢
心育心理学维度
“没有用”的心理学
心育课程资源建设的区域实践
理解“第三次理论飞跃”的三个维度
认识党性的五个重要维度
浅论诗中“史”识的四个维度
山区学校心育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互联网+”背景下云南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发展路径
跟踪导练(二)5
人生三维度
打喷嚏个性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