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强国建设背景下中职艺校英语核心素养培养的对策思考

2022-04-29 19:49翟春干
校园英语·上旬 2022年3期
关键词:英语核心素养

摘 要: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加强国际文化交流,中等职业类艺术学校需要发展学生英语核心素养,培养拥有国际视野和进行国际文化交流的德艺双馨型人才,但中职艺校英语教学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培养显得尤为重要。我校通过优化英语课堂教学、挖掘英语教材的课程思政元素、加强学生自身修养、搭建英语语言形式的表演平台等,达到英语核心素养培养与艺术专业学习的高度融合,以培养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所需要的复合型艺术人才。

关键词: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中职艺校;英语核心素养

作者简介:翟春干,江苏省扬州文化艺术学校。

中等职业类艺术学校肩负培养未来的文艺工作者的使命,他们将以各种艺术表现形式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解码中国的发展和成功秘诀,同时肩负着加强与国际文化交流的使命。而在中职学校所开设的学科中,英语不只是一门课程,更是学生进行艺术表现的一种语言形式,是至关重要的文化交流工具,学生学好、用好英语,有助于发挥文艺工作者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历史使命。

一、中职艺校英语课程核心素养培养的意义

(一)符合国家和社会对文艺人才的培养要求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下,社会主义文艺事业繁荣发展,为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中职艺校需要培养思想政治坚定和德技并修全面发展的艺术型人才,在继承发扬民族文学艺术的同时,能坚守艺术理想,在追求德艺双馨中成就人生价值。英语作为基础性文化学科,具备学科的育人价值,有助于培养拥有品德高尚和技艺一流的艺术人才。学生通过学习中外优秀文化,形成对外国文化的正确认识,以开放包容的心态理解多元文化,坚定文化自信,促进文化传播,成为具有国际视野的文化传承人,达到建设文化强国所需的文艺人才培养要求。

(二)有利于促进中职艺校英语教学的深化改革

1.立足于生源特点,教学内容更具有针对性。职校艺术生虽然形象气质佳,但部分学生家庭教育和内在修养缺失,而且文化基础相对薄弱,尤其英语学科,普遍存在基础弱又不够重视的情况。因此,英语作为文化学科的组成部分,其教学内容就需以综合素养培养为主,挖掘课程核心素养元素,转变传统的教学策略和方法,有针对性地进行语言感染和文化熏陶,既能弥补语言知识中的不足,又能培养有文化自信和担当,能展现新时代精神气象的文艺工作者。

2.立足于专业性质,课程设置更趋于科学合理。国务院要求职业学校树立学科融合理念,完善课程设置,而中职艺校需要将艺术课程与文化课程有机结合,强化文化课程的实践性,开设体现职业教育特点的拓展性文化课程。中职艺校的英语课程,帮助学生进行语言知识积累的同时,更应发挥其应有的语言实践功效,通过开设英语拓展性课程,变传统的知识传授课型为围绕艺术表演而进行的课程设置,呈现学科不一样的实用价值,达到与艺术专业的高度融合。

(三)响应国家政策,提升职校学生文化素质,促进职业学校高质量发展

为促进中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与国际职业教育接轨,政府出台了一些政策以加强职业教育,强化职业教育育人特点,突出职业能力和素养,并且升入本科院校的中职生,将获取的职业本科与普通本科学位证书具有同样效力,在学士学位授权、学位授予标准等方面,拥有一定的质量保障体系。中职艺术学校属于中国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国家政策,文化成绩是否达标成为艺术人才的重要衡量标准,所以,中职艺校生需要兼顾艺术修养的提升与文化知识的学习,文化知识的学习又需兼顾各门学科,包括英语学科,综合发展文化水平和提升艺术修养,才能顺利进入高等艺术学府。

二、中职艺校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英语基础薄弱,缺少语言学习能力和实践机会

根据目前中职艺校学生的实际情况,他们喜爱学习舞蹈、音乐表演或戏曲表演等艺术,大多数学生拥有一定的专业基础,但文化基础薄弱,尤其表现在英语学科上,对英语学习心理上存在畏难情绪,不能很好地掌握语言特点及其运用规律,缺少一定的英语学习能力和语言实践机会。

(二)教学课堂模式单一,学生成绩提升度不高

艺校学生英语基础普遍薄弱,英语课堂教学模式单一,容易呈现“照本宣科”或“一言堂”,师生互动性不强,学生缺乏应有的学习动力和兴趣,未能有效培养学科核心素养,无法进行与专业相关的话题交流沟通与表演,学生学习效果不佳,学习自信心和成绩提升度不高。

(三)教学内容与艺术专业关联性不强,无法真正吸引学生

中职艺校以培养艺术人才为主,他们的个人成长和发展离不开文化知识的学习和熏陶,基础性文化学科能更好地激发艺术创作,为艺术创作提供文化素材、思想源泉和理论支撑。英语既是一門学科,又是一种艺术表演的语言形式,容易脱离中国艺术的学习与创作,主要在于其教学内容与艺术专业关联性不强,平时课堂所学不能很好地辅助学生的专业学习,培养的英语核心素养与所需专业素养容易脱节,中职艺校英语教学普遍存在与专业需求不匹配的现象,无法真正吸引学生对英语学科的重视。

三、文艺事业发展背景下中职艺校英语核心素养培养的对策

在当今文艺事业发展背景下,结合我校各类表演艺术专业,为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艺术专业学习,我校尝试了以下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策略。

(一)优化英语课堂教学,提升英语学习兴趣和品质,增强英语语言实践运用

英语课堂教学是吸引和提升学生英语兴趣的主阵地,为优化英语课堂教学,满足中职艺校人才培养需求,我校英语教师在以下几方面进行了努力与提升。

首先,专注专业理论学习,指导英语课堂教学。我校英语教师专注专业理论学习,深入研究符合自己教学风格和适合艺校学生的教学方法和策略,进行课堂实践教学。在构建主义教学理念指导下,实施任务驱动、创设情境和以活动为导向等教学方法,师生和学生间展开多项互动的课堂环节,学生用英语进行较真实的情境表演,获取不同语言的思维感知差异,体验不同的艺术形式,增强英语学习的自信心。

其次,参加教研学习和教学比赛,提升教育教学水平。多数艺校教师因精力或能力有限,教学水平不高,正所谓“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我校英语教师积极参与校内外的教科研活动,参加各类英语学科技能比赛,在实战中提升教育教学水平,汲取最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思潮,为创造性地开展英语教育教学工作进行充分的理论准备。

最后,借助现代网络平台,丰富英语课堂教学。中职学校的学生思维活跃,易于接受新鲜事物,热衷于借助网络满足生活和学习所需。我校英语教师与时俱进,了解和关注艺术生感兴趣的话题和网络平台,灵活使用英语App上的学习素材,与学生所学的艺术专业进行融合,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并借助网络平台设计教学环节,比如制作表演微视频,上传微信集赞,即时检验学习和表演效果,提升学生英语学习的热情。

(二)挖掘教材中的课程思政元素,加强学生自身修养,树立良好社会形象

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谱写中华民族的伟大篇章,文艺工作者既要有高超的艺术功底,更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这就要求在核心素养的背景下,对于学生的教育以综合素养培养为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中职艺校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立足核心素养的理念,在课程思政视域下挖掘课程核心素养内涵,发挥英语课堂的育人功效,培养德技并修的专业人才。

如何挖掘课英语程思政内涵,我校英语老师进行了如下探究。

首先,教者充分研究教材,提炼文本教育元素,创新教学方式方法、调整优化教学内容和开发整合教学资源,让课堂教学围绕学生的“演”而活起来,增加课程活力和吸引力。

比如在笔者教授中职第一册Unit 6“The Fountain Square”课文时,为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人生态度,将社会正能量引入课堂,在成果展现环节中,学生通过社会名角——扬剧王子李政成的角色扮演,体会大师“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的敬业精神和人生态度,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对学生的自身修养起到警示和榜样的作用,帮助他们增强树立良好社会形象的意识。

课后任务——采访祖辈父辈,以他们的口吻写一篇文章,记录他们的生活,并上传网络分享。通过采访增进亲子感情,通过文字记录了解我们所处的时代,感恩现在的美好生活。英语课堂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从学生生活出发,挖掘地方特色文化元素,将课堂真正还给学生,重在提升语言学习和运用能力,培养英语核心素养,加强对生活的感知力,让他们学会学习、学会生活,这是英语活力课堂的真谛。

其次,加强与政治和语文老师的沟通交流,关注国家发展新动态和国际重大事件,探讨和把握时事热点,提高政治敏感度,将相关时事话题融进英语课程思政中,同时促进学科间的课程思政融合,帮助学生顺应时代和国家发展潮流,加强未来文艺工作者自身修養,建设积极向上的文艺行风。

(三)结合本校办学特色,展开校本活动,搭建展示平台

我校作为中等职业类艺术学校,需要结合当今时代背景,做好讲好中国故事的准备,随时向世界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就此我校结合办学特色和地方特色,为培养时代所需的复合型艺术人才,我校开展了以下尝试性的英语核心素养培养的举措。

首先,利用好重要时间节点,开展有特色的英语“听、学、演”活动,突破艺术表演的英语语言关。

学校课间播放经典英文老歌,鼓励学生进行模仿,参加演唱比赛;中午午休期间,LED显示屏投放社会名角英语采访,对学生进行耳濡目染的语言熏陶,借助名人的榜样示范作用,帮助学生树立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学校组织每周一次的英语角和每月一次的校园文化节,搭建艺术表演和英语操练的平台,帮助学生克服语言学习的心理障碍,培养学生语言学习的自主能力,发挥英语的语言实践功能,将英语真正融入艺术表演中,提升学生英语语言表演信心和经验。在毕业季的汇报演出中,面对全校师生、学生家长和用人单位等,学生利用已有的语言基础和舞台表演经验,呈现出风格各异,兼具中英文特色的舞台艺术表演。

其次,借助社会力量,融合地方特色文化,合力培养特色人才。

为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展现扬州地方特色文化,我校借助社会力量,邀请高校英语教师和艺术名家,进校研讨艺术创作理论,商议创新艺术形式,专业教师和文化课教师齐心合力,将特色人才的培养融入地方特色文化,努力进行如下尝试。

一方面,改编英语校本教材。邀请高校英语教师改编扬州经典剧目,比如《扬州小调》《史可法》《板桥道情》等,形成具有学校特色和地方特色的校本教材,学生用英语学习传唱,感受另一种艺术表现形式,进行国际艺术学术交流演出,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另一方面,创作编写英语校本教材。邀请名家编写体现扬州地方特色的戏曲曲目或歌曲,并改编成英语版本,用作专业学习的校本教材,挖掘英语学科的职场语言沟通功效,实现其语言实践功能。

(四)整合有效资源,展现英语语言融入的艺术形式,加强对外交流

我校目前仍是以培养舞蹈、器乐、音乐表演和戏曲等艺术人才为主的中职类学校,无法充分满足戏曲人才成长成才的需求。为给在校学生创造更高更好的学习平台,一方面,在省内我校积极响应发展政策,整合有效资源,积极参与江苏省戏剧学院的筹建工作,为江苏省文化建设工作贡献力量。在此背景下,我校艺术人才的培养与高校教育体系接轨,部分艺术专业学习融入英语语言,注重培养拥有国际交流能力的复合型人才,走在了同类型艺术类中职学校的前面。

另一方面,在国际上,我校加盟“百所华校云牵手”,与海外华校缔结友好学校,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合作交流、携手共进的平台,借助汉语和英语两种语言形式,进行更丰富的教育教学交流活动,加强艺术文化形式的交流,促进对西方文化的了解,增进与国际学校的友谊。

四、结语

中职艺校学生肩负着用英语语言形式进行文艺创新,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把艺术创造力和中华文化价值有机融合起来,塑造更多为世界所认知的中华文化形象的历史使命,从而真正助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英语课程标准(2020年版)[S].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

[2]曹媚.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中职英语信息化教学设计——以《Listening &Speaking-order the food》为例[J].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2020(1):126-132.

猜你喜欢
英语核心素养
高中英语核心素养培育中的跨学科可能性研究
基于英语核心素养的小学英语“八环八步”导学案教学模式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英语写作教学探索
基于英语核心素养培养的教学实例
浅谈高三学生英语核心素养的培养
任务主导的英语阅读课模式新探
借助选修教材与现代教育技术培养高中生英语思维与人文底蕴的应用与反思
构建英语生命课堂,提高学生核心素养
英语核心素养在初中教学中的体现
翻转课堂模式下高中英语核心素养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