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优化小学英语作业设计策略

2022-05-01 13:47何雪芝
中学生报·教育教学研究 2022年19期
关键词:作业设计双减小学英语

何雪芝

[摘要]作业设计是“双减”政策落地的重要抓手之一,作业数量做减法、质量做加法是作业设计的根本导向。本文从英语作业设计应该注意的问题、优化作业设计培养和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两大方面阐述了在“双减”背景下如何优化作业设计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减轻学业负担,培养成良好的习惯,培养综合语言能力、自主探究能力、合作精神和思维品质,树立文化自信和发展文化认同,提升核心素养。

[关键词]小学英语;作业设计;策略

一、前言

学业负担过重是“双减”政策颁布显性原因之一,而书面作业“量”与“质”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在最新公布的教育部基础教育司2022年工作要点中,明确提到了要提高作业设计水平,举办作业设计大赛等,提高作业布置的针对性、有效性。《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则指出:“学生需要适量、有益的课外作业辅助其英语学习,作业是帮助学生巩固课堂知识的重要手段,是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途径。”作业应当是学生在巩固课堂所学的基础上,联系生活实际,提升语言技能,发展思维,建立正确文化意识,发展自身听、说、读、写综合能力的有效手段。教师应当结合教材实际,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特点设计符合其年龄特征并能发展其核心素养的作业,达到减量提质的目标。

二、小学英语作业设计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一)依据教材内容,有的放矢设計作业

作业的最终目的是在完成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培养和发展学生听、说、读、写、看各方面的能力,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在设计课后作业的时候必须是根据教材内容的实际设计的,而且是指向明确的,有的放矢。教材中的重点内容练习的次数应该相对多一点,难点内容要突出练习,容易混淆的内容要进行对比练习。例如,在学习PEP三年级上册Unit Two Colours时,为了锻炼学生分辨blue,black和brown;区分red,black和white的发音及形态,笔者布置了以下的口头作业:以3人小组为单位,A同学读单词,B和C用同一本书为道具(图1),快速指出A同学所读的单词,看哪个同学指得又快又准。指出正确次数多的同学可以获得相应的积分奖励。同样的操作可以运用在发音和形态相似的单词的区分上。

(二)尊重学生差异,分层分段设计作业

学生学习英语的的方法和程度不尽相同,所做的课后作业的广度和深度也将有所不同。如:在教学四年级上册Unit 1 My Classroom时,笔者让学生根据课文提供的素材(图2)完成相应的作业。在这个作业中,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笔者分层布置了不同的作业方式。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选择相应的作业去完成。A.先按照Mike的描述把图片图上正确的颜色,然后按照图片内容增加文章信息。B.模仿Mike的文章进行平行写作,把颜色替换成自己课室的实际布置,然后进行写作。C.重设对话的情景,结合Let’s talk的内容,根据自己教室的实际改编短文,对内容进行增加(加上big,small,nice,bright,cool等形容词、物品的位置或加上物品功能等)。这样的分层作业可以运用在以后类似单元的学习中,为学生以后的写作练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样,在阅读课中,对于“吃不饱”的学生,笔者提供与课文内容相联系的课外阅读,让学生运用阅读技能完成语篇的阅读并完成相应的“Book Report”(图3)。这样,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完成此项作业,使语言运动的能力、学习能力和思维品质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升。

(三)兼顾有效和有趣,联系实际设计作业

教师设计作业的时候应该减少机械的读背和抄写练习,根据教材的不同设计有效的、有趣的课堂练习。比如,现在是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学生对机器人的概念已经不陌生。有些学生家里甚至有好些协助学习的小机器人;在餐馆,我们也能看到协助人们送菜的机器人。所以,在PEP四年级上册Unit3 My friends(图4)的学习后,笔者让学生发挥他们的想象力,设计自己喜爱的机器人并对机器人进行相关的描述。在设计过程中,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运用到了目标语言“He/She has...”。课后,笔者把学生设计的机器人设计图张贴在教室,增加学生的自信心和荣誉感。

三、优化作业设计,培养和发展学生核心素养

(一)增加语篇信息,提高学生语言能力

在小学英语PEP教材中,每个单元都有对话板块(Let’s talk)。大多教师针对这些对话板块布置的作业基本是朗读和背诵。这样的作业的完成过程只不过是简单的机械重复,学生很难从中提高语言能力,更别提提高语言技能和语言素养。以PEP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图5)为例,单纯地让学生把对话背下来,对学生能力的发展作用不大。在完成对话教学后,笔者设计了结合语用惯例和图片信息,为对话增加新信息的作业。学生完成作业时需要联系他们的实际生活语境,添加符合逻辑和贴近他们生活的信息,把话轮扩大。

这样的作业让学生把课堂学到的语言知识运用在自己的交往中,训练了他们的语言能力,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运用语言的交际能力。在遇到类似的对话时,学生也能举一反三,根据生活常识和真实的语用环境对文本内容进行有益的补充和完善,让课本内容更贴近学生的生活,达到运用语言的目的。

(二)巧用前置作业,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在我们的印象中,传统的小学英语预习作业不外乎查阅新单词的意思或者听录音预习新内容。在布置前置作业前,教师必须很好地把握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学习情况。前置作业可以是针对某一个学时的,也可以是整个单元内容的预习。合理的前置作业能有效引导学生在学习新知识前进行探究性学习(自主探究和小组探究),以旧知引入新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前置作业也是一个有效的支架,能帮助学生通过自身的学习减少对即将学习的词汇、语法及语篇等外在认知负荷。以PEP四年级上册Unit 5 Dinner’s Ready A Let’s learn部分为例,笔者布置了以下的前置作业(图6)。学生根据学习单预习将要学习的内容。

又如,在学习PEP 五年级下册Unit 3 My school calendar前,笔者让学生完成以下单元内容的前置作业学习单(图7)。

这样的前置作业贴近学生生活常识,让学生在联想中激活已有知识储备,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兴趣,增加学生学习的动力。学生知道了这些英语知识能运用在哪些语境之中,有效降低了学习英语的难度。上课前,在信息沟的驱使下,学生还能交流各自收集到的资料。通过同伴交流,学生的单词量就会像雪球一样越滚越大。当然,教师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引导学生使用恰当的工具进行资料收集。对于学生收集到的资料,教师要进行二次筛选,排除不恰当的内容。

(三)善用思维导图,培养学生思维品质

思维导图是表达发散性思维的有效的图形思维工具,运用图文结合的技巧,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把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记忆链接。思维导图符合人类大脑的运行机制和认知规律,是有效的可视化工具,可以把关键信息以图文的信息链接起来,能有效帮助学生建立起英语知识的架构。在运用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判断出哪个是中心结构,哪些是关键信息和哪些是关联信息。在运用图文信息呈现知识图式的过程中,学生的逻辑思维、创新精神和批判思维都能得到发展,思维品质也能达到整体的提升。低年级的思维导图作业可以是简单的知識点的归类(图8,图9),中、高年级的思维导图作业可以运用到语篇的内容整理和作文的发散思考(图10)。

(四)提取文本内涵,树立文化自信和培养文化认同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该从教材内容中提炼具体的文化价值和文化内涵,遵循文化思辨原则设计作业。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同时进一步理解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树立文化自信,也能在中外文化的对比过程中,互学互鉴,培养文化认同意识。PEP六年级上册Unit One How can I get there?的“Story time”,故事以Zip和Zoom问路为线索,介绍了中西饮食习惯的差异。故事中还介绍了英国著名的建筑物大本钟和著名的河流泰晤士河。课后,笔者布置学生查阅资料,选择以下任一项完成:A.找出佛山的著名建筑物和佛山的著名小吃;B.找出中国的代表性建筑物和中国的菜系有哪些。这样的作业让学生既体会了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又增强了身为中国公民的自豪感,提升了文化自信,学会以包容的眼光看待外国文明。

四、结语

总之,教师若能注意设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整合教材内容,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不同的层次,培养和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作业,在教学中便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版)[S].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2012.

[3]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英语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加拿大灵通教育有限公司.义务教育教科书·英语(三年级起点)[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

[4]姚立新.小学英语课外作业的常见问题及改进策略[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19(9).

[5]李小艳.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英语教学之我见[J].学周刊,2014,2(210):91.

猜你喜欢
作业设计双减小学英语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探讨
新课标下高中化学作业设计探究
趣学理念点亮英语教学课堂探微
英语情境教学中的问题探析
英语语篇教学的策略探讨
寻求英语课堂对话真实性有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