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背景下的高中班级德育探析

2022-05-05 07:39妥军利
教育·读写生活 2022年3期
关键词:立德教师应德育工作

妥军利

高中不仅是学生强化自身能力的关键时期,同时更是其发展的重要阶段,这一成长环节中,学生与社会的联系越发密切,所以也更容易被不良风气影响。此种教育背景下,高中教师应加以重视,着重突出素质教育,同时应注意严守立德树人理念,时刻将其视为前提,有计划地对高中生展开德育教育。以立德树人为教育背景,其目的是让高中班级内道德育人风气十足,并促使高中生在此情境下将自身道德素养不断提升,以此确保其成为高素质人才。

一、当前高中生群体思想道德形成现状

对高中生进行道德品质调查可发现,大部分学生自身已具备较高社会责任意识,在生活中能够时刻做到尊老爱幼、严守法律法规等社会要求,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首先,对自身的防护意识明显不足。该问题指的是学生发展与生命两方面,一方面,高中生对身体健康情况并未加以重视,饮食及作息极不规律,尤其是寒暑假期间熬夜、三餐不足等情况常有发生;另一方面,面对学习,部分学生表现出消极态度,其主观意识上认为学习仅是为了完成考试,并未立足于自身后续发展进行思考,这正是导致高中生在学习阶段缺乏自制力的主要原因之一。其次,家庭责任不足,目前高中阶段独生子女是常见的家庭模式,该类型家庭中,父母对子女过于宠爱,从而导致其基本生活能力不足。家长认知中单纯认为子女的首要任务是学习,其他并不重要;也有部分学生日常生活中与家长相处时呈现较为极端的状态,具体表现为两大主体间经常发生言语过激的争吵行为,甚至少数学生无法对自身错误有正确认知,也不会根据自身行为主动道歉。无论哪种情况,皆会导致高中生主体道德形成有所偏颇。除此之外,高中生对德育教育存在一定抵触心理,该教育阶段正是学生心理较为敏感的时期,也是叛逆行为高发阶段。高中生面对德育教育,会呈现极为强烈的排斥心理,导致该心理现象形成,第一是因其认为德育仅是理论知识,对学习这类知识没有兴趣;第二是部分学生认为教师所讲授的德育内容皆是毫无根据的道理,所以不需花费大量时间学习,而学习思想政治这一课程时,大部分学生也仅是以考试内容为主,机械化背诵和刷题,并未真正对教材中所体现的道德教育意义、理论知识内涵展开深入分析。

二、立德树人背景下高中班级落实德育工作的原则

基于立德树人在高中班级内将德育工作有效落实,校内领导及教师应时刻坚守三项原则。首先,以人为本原则。关于该项原则,教师应明确社会发展中高素质人才一直占据主要地位,其作用极为突出,而社会所需人才绝不仅仅是要求其具备较强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更为看重的是个体道德品质。鉴于此,为确保人才培养方向精准,高中学校领导、学科教师及班主任都应在进行管理工作任务时将德育教育放在首位。“以人为本”主要是要求其进行德育教育时能够时刻做到尊重学生,了解其主体需求,也应对其综合能力提升加以重视,并且在实际教育环节中,可通过一系列育人措施满足高中生学习及生活的个性化需求,做到关心、爱护学生。其次,科学发展原则。在高中落实德育工作,班主任与学科教师应将当前社会经济形势与之结合,将生活中的真实案例作为德育教育的突破点,以此实施具体教育工作。这一原则要求在制定德育目标时,从长远发展角度进行分析、策划,只有长时间将科学发展理念作为班级德育教育的前提,才可充分满足高中生后續的成长需求,并由此实现在高中班级全方位渗透道德教育。最后,实事求是原则。立德树人背景下,班级德育工作实施一定要以高中生主体情况为基础,并在教育工作开展时对实事求是原则全面贯彻与执行,对学生个体生活及在学习环节所遇到的常规性问题及不良风气对学生的影响等进行综合分析,针对性制定德育目标和育人方法,以确保高中班级德育影响力能够大幅提升,也可确保整体德育教育效果有所增强。

三、高中班级德育教育开展现存问题

围绕当前高中班级德育落实问题展开分析。首先,影响该工作质量的重要原因是,教师的德育教育经验有限。围绕高中生开展德育教育,需要由班主任及学科教师同步执行,但他们并非真正的德育工作者,所以在开展工作时存在诸多不足之处。尤其是近年来各高中陆续呈现教师年轻化趋势,青年教师专业素质过硬,但其自身对心理学和德育教育的了解有限,因此在实际工作中,若仅根据主体经验开展道德教育,必然会导致所采用的教育方法略显单一和直接,长此以往,不仅会使自身精力匮乏,也极易使高中生对德育教育的逆反情绪加重,从而导致校园内整体德育教育效果受到影响。其次,高中教师的精力有限,无法同时将课程讲解与德育教育高度融合。据调查发现,大部分高中教师工作时间偏长,并且面对的是青春期学生群体,该类学生心智尚未成熟,情绪掌控有限,所以极易出现冲动、易怒等过激行为。因此,高中阶段各类型突出事件较多。面对这一情况,进行班级管理及育人难度较大。与此同时,教师需要不断接受教学考核与测评,其心理负担过重,长时间影响下,高中教师极易出现焦虑、紧张等负面状态,而这对在高中班级开展德育的影响极为严重。最后,高中教师的道德教育理念过于落后,育人方法陈旧。高中教育阶段,大部分教师对德育工作意义的认知存在一定的片面性,并且在传统教育模式下,德育工作理念观念革新周期较长,又因教师本身经验不足,所以导致该项育人工作多停留于基础的理论灌输层面,反而对学生地位有极大忽视,而这与“以人为本、立德树人”理念完全相悖。

四、立德树人背景下高中班级德育教育开展具体路径

(一)树立目标,坚定育人信念

围绕高中班级进行道德教育,教师应注意德育环境营造与班级教育目标设置,并且时刻坚定育人信念,以保证学生能够在高质量育人环境下健康成长。目标设置环节,教师可与学生一同进行,以此促使学生对德育的了解更为全面。在社会环境下,高中生极易被其负面文化和风气所影响,从而导致其道德思想形成有严重偏颇。基于此,教师在营造班级德育环境时,需对目标树立加以重视。例如,教师可通过班级整体目标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学习是高中生的主要任务,所以教师可将班级集体成绩作为目标,目标设置前,教师可围绕某次成绩进行分析,找出影响班级成绩的主要因素,随后根据相关信息制定提升目标和解决方案,如可设置互助小组,由学习能力强的成员负责帮助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群体,如此一来,不仅可提高学生的成绩,也可使其将团结互助意识内化于心。除此之外,教师也可通过为班级内每名学生树立独立目标,让其充分感受到教师的关注与关心。

(二)严于律己,突出榜样作用

作为高中班级实施德育教育的关键人物,教师应对自身的引导职责有充分认知,并且日常教育环节中与学生主体接触也较为频繁,所以为了将班级德育的实效性进一步提升,并充分确保班级德育工作顺利落实,教师应时刻做到严于律己,加强自身道德修养,在班级内将榜样作用充分发挥。为使高中生群体能够端正自身人生、道德及价值观念,要求教师三观必须正确,如此才能在班级内为学生做好示范,成为其精神引领者。高中生主体叛逆情绪较为严重,其心理与身体皆未发育成熟,但此时其模仿力较强,面对教师的个体行为和精神皆会无意识模仿,鉴于此,高中教师一定要围绕学生个体特征,严格规范自身德行,为学生树立高大的德育形象。此外,教师除了通过语言对学生进行传道、解惑,也应注意以自身行为渗透德育教育,其目的是让高中生在教师引领下逐渐成长为高文化、高涵养的社会人才。例如,教师可从自身穿着入手,做到所穿衣物与身份相符,整体以朴素大方为主;对语言表达也应加以重视,以融洽、舒适为主;还应做到端正教学态度,绝不早退,如此既可辅助高中生养成正确习惯,也可培养其守时守信的道德品质。对于班级讲台、工作区域等地,教师也应进行打理,以保证该类型区域时刻做到干净、整洁,通过该方式,既可促使高中生自觉维护班级卫生,也可培养其正确生活的习惯,促使其对自身生活合理规划。另外,教师可通过高中班级活动,利用自身情绪和工作态度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其面对学习时能时刻保持高度集中。

(三)用心交流,真诚对待学生

立足立德树人,开展高中班级德育,教师应加强与学生群体间的交流、沟通,且要深刻认识到学生是班级主体,更是德育工作的重心,所以只有实现与学生的贴心互动,才能真正了解其实际所想、所要。高中生的学习压力较大,主观思想较为沉重,教师在与之交流时,应从平等角度出发进行沟通,如此既能辅助教师进一步增加对学生的了解,也可促使其与学生实现无障碍交流,而这种班级氛围也正是教师实施班级德育教育最好的契机。教师通过真诚可打动学生,并让其主动与自己分享苦恼和压力,此行为对重构师生关系极为有利。随着彼此关系拉近,教师在根据学生行为提出建议时,也更容易获得高中生的认同。例如,考试后,教师为帮助学生提高成绩,可将此作为沟通机会。首先,选择退步较为明显的学生,与其一同分析原因,该过程中,教师应以鼓励为主,避免指责,同时需针对其学习弱点提供帮助,提升其个体自信。其次,面对班级内成绩进步明显的学生,教师应与之展开沟通,告诫其切勿骄傲,而是应保持这一状态,稳步前进。通过与高中生不断深入交流,既可让学生感受来自教师的尊重与关怀,也可以此提高德育的影响力,促使学生脚踏实地,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四)开展活动,加强学生体验

高中德育工作绝不仅仅是要求教师进行简单理论知识讲解,其所强调的是让高中生能够真正做到将德育知识内化于心,并在其主体行为上充分彰显。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所以教师应对德育实践活动开展给予重视,并通过多种德育活動体验让学生充分感受德育教育及更为强烈的情感渗透,同时学生也可将自身道德修养与品德认知进一步提升。例如,高中教师可立足于具有重要含义的节日或纪念日设计主题性的教育活动,以此对全班学生渗透思想道德教育。以“5·12”为例,教师可通过相关活动让高中生铭记自然灾害的危险及群众之爱,活动前,教师可通过网络搜索相关视频内容向学生播放,随后教师可引导其联系新冠肺炎疫情,让其对武警官兵、医护人员及基层志愿者的高尚品质有充分了解和感悟,最后可让班级学生以“灾难无情”为主题自行准备短篇演讲稿。通过此方式,可有效加强学生的爱国意识和精神,并让其养成尊重他人劳动、乐于奉献的道德品质。教师也可以劳动节为契机开展主题活动,带领学生一同进行班级扫除,如此既可让学生直接感受劳动成果,也可增强其主观自信,这一方式对培养高中生的劳动意识与能力皆有极大帮助;国庆节期间,班级也可开展“我和祖国”竞赛活动,由教师选择与国家发展相关的重大事件出题,而学生则以组为单位分别回答,这一方式既可增加高中生对祖国的了解程度,也可将爱国教育更深层次渗透,此外,竞赛比拼这一形式不仅可激励学生参与,也可提高其民族自信;假期里,教师可带领班级学生去敬老院帮助年长者,增强学生主体责任感的同时,让其学会尊老爱幼,提升其人文关怀意识。

(五)加强宣传,实现铸魂育人

宣传工作是高中班级落实德育的基础和前提,更是保证德育教育质量的根本所在,其原因是通过宣传可使高中生对德育有重新认知,并且可能对其思想观念树立产生较大影响。而教师在宣传德育工作时,应注意模式的灵活性,除了传统讲座、对话形式,还可依托游戏设计、情境创设和多媒体等多种方式同步落实,以确保学生可在宣传教育中树立正确的三观。例如,班级德育活动设计时,教师可利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教育意义丰富的电影,电影结束后,教师需带领学生将整个故事情节重新阐述,也应围绕电影内某一人物行为或该电影中所表现的社会问题进行互动讨论,以保证高中生可根据电影剧情产生联想,并通过趣味性较强的德育活动提高自身的思想品质。以《邻里情》这一电影为例。该影片所讲的是小女孩与“空巢老人”互帮互助的故事,尽管实际相处时两人也存在较大的误会与摩擦,但最终通过了解彼此邻里情越发浓厚。该电影时长偏短,不易引起高中生观看疲劳,但电影故事能为其带来强烈的思想冲击,尤其是通过班级讨论,在强烈的价值观影响下,可辅助高中生正确成长。不同宣传方式下,所能带来的影响也有一定的差异,但无论哪种模式,皆能够为学生后续发展做好精神奠基。

综上所述,立德树人背景下,良好的品德素养是教师执教的根本所在,而高中阶段教师作为接触学生最为频繁的群体,应该将班级视为德育教育的主阵地,时刻将学生放在首要地位,了解其个体需求,与之真诚沟通,并以多种道德教育方式促使高中生主体能够对道德素质教育的重要性进行全面了解,同时可使其在德育引导下全面成长。

猜你喜欢
立德教师应德育工作
“双减”政策下教师应做好高效课堂的践行者
谈初中化学教育的立德树人
教育“内卷”如何破解?——教育工作者谈立德树人
巧化课堂意外 践行立德树人
例谈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的立德教育
浅析提高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的对策
高中文言文教学刍议
教师应如“水”
教育部下发关于印发《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的通知
探讨如何提高新时期德育工作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