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的价值、现状和实践路径研究

2022-05-09 13:35王梦茜
中学生学习报 2022年19期
关键词:劳动教育新时代大学生

项目:湖北师范大学2020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专项研究课题,课题名称: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研究,项目编号:2020SZA05,项目负责人,王梦茜。

摘要:百年以来,中国共产党继承和发扬了马克思主义劳动学说,高度重视劳动教育。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给大学生劳动教育带来新的挑战,一些的错误劳动观仍占据一定地位。新时代必须重视劳动教育的作用,多措并举,将大学生劳动教育推向深入。

关键词: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

新时代,党和国家对高校教育和人才培养提出更高要求。2018年9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1]。劳动教育首次被纳入党的教育方针,得到极大重视。

一、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的价值

大学生劳动教育主要包含两方面重要内容,其一是提高劳动素养,其二是树立正确劳动观。劳动教育对大学生个人和对社会集体都有重要意义。

对大学生个人,一方面,劳动教育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的劳动素养。劳动素养是劳动技能和劳动习惯的总和,高校教育是知识教育和技能教育的结合,二者不可偏废,而劳动教育就是将知识转化为技能的重要途径。另一方面,劳动教育有助于大学生全面成长。时代新人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时代新人的培养必须坚持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育五位一体,“劳动可以树德、可以增智、可以强体、可以育美,具有综合育人价值。”[2]以劳动教育促进全面发展是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的重要价值追求。

对社会集体,一方面,劳动教育有助于形成崇尚劳动的社会风气。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导致一些错误的劳动观念仍有一定的滋生土壤,必须以劳动教育促进正确劳动观的树立,最终形成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的社会风气,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劳动教育有助于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培养时代新人。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劳动教育,幸福是奋斗出来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也需要一代又一代劳动人民的不懈努力,劳动教育是时代新人培养的题中之意。

二、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的现状

党的十八大以来,劳动教育在思想和实践层面都取得了一定进展。然而,新的经济社会条件也给劳动教育提出新的挑战。

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取得了一定成果。思想层面,习近平高度重视劳动和劳动教育。2013年4月28日,习近平在同全国劳动模范代表座谈时指出:“必须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让全体人民进一步焕发劳动热情、释放创造潜能,通过劳动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3]2018年9月10日,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重申了这一观点,并将劳动教育纳入党的教育方针。实践层面,2020年颁布《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系统规划了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发展方向。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引领下,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仍然面临一些问题。在教育主体方面突出表现为“弱化”、“软化”。“弱化”即思想意识淡薄,一些高校不能正确认识劳动教育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上的积极作用,片面认为高校教育就是知识教育,轻视技能教育。

“软化”即体制机制软化,没有硬指标,没有强要求,主要表现为课程体系不健全、人员结构不合理、考核目标不明确。作为教育对象的大学生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劳动观有失偏颇,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新兴行业的兴起对大学生正确劳动观的树立产生了一定消极影响;二是劳动素养亟待提高,部分大学生忽视劳动技能训练,导致劳动技能低下,毕业后难以快速适应和胜任工作岗位。

三、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的实践路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对大学生劳动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培养时代新人必须加强劳动教育。

第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习近平关于劳动和劳动教育的重要论述为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提供了精神指引和行动指南。习近平指出:“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是奋斗出来的。”[4]深刻阐述了劳动的重大意义。必须不断提高对劳动教育的重视程度,切实将劳动教育落实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一环。

第二,健全高校劳动教育体制机制。首先,健全高校人才培养体系,将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提高劳动教育在高校教育中的地位。其次,完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一方面单独开课,开设劳动史、劳动观等专门课程,另一方面,将劳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育结合起来,挖掘专业课程中的劳动教育意义,并在提高实践课程占比的基础上寻求增加社会实践机会。再次,建立劳动教育考核体系,以考核促发展,使劳动教育发展有迹可考。

第三,引导提高大学生接受劳动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首先,塑造崇尚劳动的校园文化,使劳动精神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培养。其次,寓教于乐,在丰富多彩的各类活动中锻炼大学生的劳动能力,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消费观。再次,以创新创业为中心,开展与专业相结合的实习实训活动,帮助学生积累职业经验。最后,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勤工助学和志愿服务,在劳动中实现个人价值。

参考文献

[1] 张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N].人民日报,2018-09-11(001).

[2] 陈宝生.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大力加强新时代劳动教育[N].人民日报,2020-03-30(012).

[3] 习近平.在同全国劳动模范代表座谈时的讲话[N].人民日報,2013-04-29(002).

[4] 习近平.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0:4.

猜你喜欢
劳动教育新时代大学生
第十六届大学生年度人物
大学生就业趋势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探讨农村小学学生的管理工作
马卡连柯劳动教育思想对儿童劳动教育的启示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的原则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