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培养

2022-05-09 19:06刘娇
中学生学习报 2022年19期
关键词:教学探究思维能力小学数学

刘娇

摘要:在农村小学教育教学水平不断提升,基础教育环境与教育资源储备愈发完善的驱动下,小学数学教学逐渐呈现新的发展态势,其在数学知识传导的基础上,对学生思维能力培养愈发重视,旨在促使其全面转化课程知识,深刻理解数学思想。故以此为背景,探究思维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的培养价值及其教学瓶颈,揭示相应教学培养途径。

关键词:小学数学;思维能力;教学探究

前言:小学数学作为义务教育阶段为学生奠定数学学习基础的重要课程,其在新课程逐步推进落实影响下,更侧重引导学生从多种思维视角出发,全面思考转化数学知识内容,并尝试应用各类数学思想处理分析实际问题。因此,思维能力作为支撑上述教学工作的重要素养,其在实际教学的培养策略具备一定研究价值。

一、渗透逻辑思维意识

在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教师首先应当重视在课堂中渗透逻辑思维意识,让学生在学习、应用数学知识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感受逻辑思维。即教师应当重视对学生逻辑思维过程的引导,在课堂中,引导学生梳理、掌握数学算理,引导学生感受数学推导,分析数学题目中的各类数量关系等,都能够让学生无形地受到逻辑思维的熏陶,形成一定的逻辑思维意识。例如,在教学“方向”时,教师可为学生出示一张日出的图片,引入接下来的话题,让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太阳从东方升起;接着,教师运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展现一幅这样的图片:学生在操场上,面对太阳升起的东方站立,背向西方,此时,学生所站位置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就已经显而易见了;接着,教师要求学生结合自己所在校园的实际情况,指出校园中的建筑物,如图书馆、体育馆、教学楼在图片中的位置,提升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运用能力。在这一教学过程中,学生的逻辑思维始终处于教师的良好引导中,这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而言十分有利。

二、传授逻辑思维方法

小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形成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在渗透逻辑思维意识后,教师还应当重视为学生传授科学的逻辑思维方法,以此调动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运用逻辑思维的习惯。教师可以通过数学概念教学,向学生传授逻辑思维方法。例如,在教学数学概念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概念展开比较与分类、抽象与概括、分析与综合、判断与推理,让学生感受、运用多种逻辑思维方法,进而形成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2]。例如,在教学“长方形面积公式”时,教师可以先为学生展现生活中常见的长方形物体,如板擦,引入本节课的知识内容。接着,教师可将这一物体拓在黑板上,形成一个长方形,让学生估计这一长方形的面积,再用自己的方法求一下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此时,部分学生会形成运用单位为1平方厘米的小方块填充长方形的意识,再通过数出填充长方形的小方块的数量,得出长方形的面积,这属于一种简单的间接测量方法。教师可将学生的这一思维逐渐延展、深化,让学生展开实践操作活动,在实践活动中推演逻辑思维,最终归纳出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思维会经历探究问题、发现规律、归纳方法的全过程,逐渐得出结果,这是一个较为典型的运用逻辑思维的过程。总之,教师应当加强在课堂中为学生传授科学的逻辑思维方法,引导学生对问题与知识展开探究,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

三、丰富教学情境,提升思维活跃性

小学生尚不具备足够的数学认知与数学知识储备,在实际学习中需要借助一定的课堂引导,帮助其从已有的认知经验或数学知识储备出发,合理延伸思维并构建知识联系。因此,基于学生思维特性与发展规律的教学情境内容,是提升其课堂学习中的思维活跃性,强化思维能力教学培养效果的关键。在现代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学情境在思维培养工作中被赋予了更多功能,其在展示功能的基础上,还可从学生生活经验出发引入相应生活元素,促使其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相应数学问题或数学概念,在强化其数感时,也便于学生在具体事物与抽象数学知识转化的过程中,合理应用数学思维分析问题,有效提升自身数学思维能力。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教学情境可融问题情境、实物情境、探究情境等内容为一体,为学生提供多种思维延伸途径,便于其针对特定数学问题进行全面思考分析,在课堂学习中有效发散数学思维,思考探究课时知识内容的本质及其内在数学规律,实现思维能力培养工作与课程教学工作的有机结合。

四、合理设置问题,优化思维逻辑性

在思维能力成长过程中,合理的问题设置能够促使学生在合理的学习节点产生认知障碍,驱使其主动思考探究问题,以此逐步延伸自身思维。基于学生认知发展规律与学习差异性的课堂问题设置,成为思维培养工作中全面强化学生思维逻辑性的重要保障。与针对特定知识点的问题设置不同,在思维能力培养视域下的课堂问题设置,更侧重从学生在课时学习过程中的思维发展过程出发,遵循循序渐进的教育理念,引导学生从整体数学认知角度出发,思考课时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的联系,进而在问题节点生成相应认知障碍,使其认知障碍在整体上与课程知识递进顺序契合,便于其通过自主思考探究问题,不断应用数学思维转化课时知识内容,在借助问题引导完成知识迁移时,在多次运用数学思维的影响下强化思维能力。新的课堂问题设置结构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合理的思考梯度,使得各数学学习能力层级的学生都可参与到课堂问题探究活动中,以此提升思维培养工作的全面性,降低学生学习差异性对其造成的不利影响。

结语:综上所述,教师应重视思维能力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作用,进而结合课程教学内容与学生自身思维发展规律,综合优化课程教学机制与内容,为学生提供兼具现代化与多元化特征的數学学习环境,促使其在多重教学影响下全面提升自身思维能力,为整体数学学习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姜萍.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9(42):42-43.

[2]李林红.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J].学周刊,2018(13):53-54.

猜你喜欢
教学探究思维能力小学数学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高中作文教学中的几点尝试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