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诊预约挂号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2022-05-10 23:44陈博焦娣李晨李林
智慧健康 2022年4期
关键词:挂号门诊规则

陈博,焦娣,李晨,李林

(郑州市骨科医院 信息科,河南 郑州 450000)

0 引言

为推进医疗卫生服务“最多只跑一次”改革举措,建设以人民为中心的智慧型医院,加快医疗信息化的发展变得越来越重要[1]。现如今,移动医疗理念深入人心,门诊预约挂号系统便是移动医疗服务当中一个很重要的环节[2]。门诊预约挂号是为了让患者能够自主选择合适的就诊时间,有针对性、目的性地去医院就诊,并且可以自主选择就诊医师[3]。本文选择某大型三甲骨专科医院为例,围绕着解决患者过去“就医难、挂号难、排队难”等问题,针对院内实际情况设计开发模块化全面预约挂号系统。该系统采用“实名制”的方式进行预约,旨在维护预约挂号秩序,节约患者排队候诊的时间,为提升医院的医疗服务质量提供参考。

1 系统网络架构设计

为了给患者提供更多的预约渠道,医院已将院内预约平台接入至河南省预约平台。院内平台接入省平台主要是为解决预约数据同步的问题。但对医院端来说,首先要考虑其连接方式[4]及外部平台调取数据范围是否符合信息安全标准[5]。图1所示为医院与省预约平台之间的网络拓扑图。在医院端,服务端会将当前所有预约信息及号源信息实时推向前置机,前置机作为省预约平台到医院内部数据提取中介,通过网闸与预约平台服务器的数据库连接。再由特殊的传输机制将信息传递给省预约平台,实现数据的同步。为了确保医院内部网络安全,在院内网络的路由出口处部署边界防火墙和入侵防御设备,作为对外部请求数据流量监测与过滤,防止外部入侵。省平台与院内前置机之间采用卫生专网对接,两地在数据传输过程中采用HTTPS加密方式,提升数据传输的安全性。

图1 医院与省预约平台连接拓扑图

合理的网络安全管理体系是提高业务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的重要保障[6]。对于网络环境越来越复杂的情况,需要不断通过对拓扑结构、端口状态、链路变化、流量大小等进行监控管理,才能为业务系统的正常运行提供可靠的网络环境[7]。

2 系统模块设计

图2所示为预约系统的模块架构。该架构是由多个功能模块集成,从功能上主要分为院内信息、号源管理以及后台管理三个部分,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三个模块的主要功能。

2.1 院内信息

院内信息主要分为机构管理和院内信息维护两个部分。机构管理是分诊台操作员对科室、医师、设备管理及设备项目管理进行管理和统计。其中,科室管理和设备管理是指后台运维工程师根据前置机中的视图获取到的设备名称、科室名称等基本信息,并对这些数据进行维护,供患者看到设备开放号源时间以及位置等信息;医师管理主要是提供预约医师的简介,供患者查阅。医院信息维护主要是关于科室、医师、检查、检验等项目的简介,用于向公众展示医院的检查项目的用途和方法,告知患者注意事项。

2.2 号源管理

号源管理是预约系统的核心部分,是患者能够有序就医的重要保障。该模块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即:号源池管理、预约规则设置及预约平台流程。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三个部分的主要功能。

2.2.1 号源池管理

号源管理是由后台运维人员进行维护,其维护项目主要包括诊疗号源池,挂号号源池,门诊手术号源池及检验号源池等。患者之所以能通过第三方渠道看到可预约的信息,主要依赖于号源池与省平台之间数据互通机制。图3所示为医院端号源池数据与省平台之间调取与传输示意图。从图中可以看出,该预约系统号源提取可分为线上号源提取和现场预约取号两个部分。其中,线上部分首先由数据库根据排班时间生成医师坐诊号源,然后将抽取部分号源作为线上号源,通过webserver以加密的方式上传至省预约平台及其他可信的第三方平台。另一部分号源则作为现场预约号,供患者现场预约使用。另外,如果当现场号源不够时,预约系统数据库将根据预约规则再次生成号源,并将信息及时同步至线上部分,避免出现患者在正常工作时间无法取号的情况。

图3 号源池数据调取与传输示意图

2.2.2 预约规则设置

当号源池环境搭建完成后,下一步将进行预约规则设置。预约规则设置主要是由分诊台人员进行维护,目的是为安排医生次日坐诊信息。其具体流程如下:①清空系统中前一天所有数据,包括号源信息和医生排班信息等;②根据医生的排班信息生成通用号源规则,并按照上下午时间分别设置号源信息;③生成单个医生号源规则,覆盖该医生之前的通用号源信息;④安排医生上班。

图4所示为预约规则设置示意图。从图中可以看出,医生的号源规则设置与患者取号规则主要是在预约平台完成。患者通过现场预约或在线预约成功后,其信息将会在分诊台中显示,分诊台操作员就会根据预约情况和医生号源排号分诊。此时,该分诊信息会通过预约平台数据库传至号源维护数据库中进行号源分类,并根据系统维护人员的排号信息生成特定的号源规则,最后该规则会根据患者发来的请求进行响应返回给预约数据库,产生患者就诊号源。

图4 预约规则设置示意图

2.2.3 预约流程

图5所示为预约挂号流程示意图。该示意图遵循预约规则设置,为患者提供现场预约和线上预约两种渠道。现场预约包括窗口预约、电话预约、自助机预约。线上预约包括在支付宝公众号,微信小程序以及省市平台等。线上预约采用实名制的形式,患者可在网上自行填报个人信息进行预约。当患者填报信息后,该信息会发送到院内预约服务器中,经分诊台操作员核实情况后在平台上发布。如果遇上繁忙时间段,操作人员会根据预约的先后顺序,与时间相对较晚的预约患者取得电话联系,并与患者沟通考虑改约事宜。当所有预约信息备案成功后,患者可到分诊台领取排号前去就医。

图5 门诊预约挂号流程图

2.3 后台管理

后台管理部分主要是为了规范预约环境及分析考核指标而建立的,该功能模块是由调剂中心、履约管理、预约监管三个部分组成。调剂及履约管理主要是为解决患者特殊情况不能履约或者约束某些恶意抢占号源行为[8]。预约监管是按照河南省医疗系统实施“患者满意提升工程”工作要求[9-10],将门诊预约诊疗率和门诊患者预约后等待时间作为考核指标,每天上报至省预约挂号系统绩效考核平台,通过指标分析对比,有针对性地解决系统或规则中的缺陷,改善医疗资源使用分配,提升医疗服务质量[11]。

3 系统应用成效

患者平均预约诊疗率和患者预约后平均等待时间是评价预约挂号系统可用性的重要指标[12]。本文选取某大型三甲骨专科医院的预约挂号系统,使用近一年时间观察数据作为研究,并对该系统的应用成效比对分析,其结果如图6、图7所示。

图6 预约诊疗率

图6所示为该医院近一年来的门诊预约诊疗率柱状示意图。图中横轴代表观察时间,左侧纵轴代表每月门诊患者总人次,右侧纵轴代表门诊诊疗率。蓝色柱状图代表当月总预约人数,橙色代表当月总履约人数。图中折线代表近一年来患者门诊预约诊疗率。其中,门诊预约诊疗率=总履约人数/总预约人数。从图中可以看出,该诊疗率在近一年来预约率维持在80%左右。由于节假日等原因,在今年1月份预约率较低,门诊患者量相对较少,预约诊疗率有所偏低。但从总体来看,随着预约总人数及履约人数不断增加,预约诊疗率基本保持在较高水平,说明越来越多患者愿意接受预约看病所带来的便利。

图7所示为预约后平均等待时间。图中左侧纵轴代表患者等待时间,单位是分钟。横轴代表观察时间。从图中统计的结果可以看出,在近一年来的预约量中,患者平均等待时间约为10min。对医院而言,相较于过去现场分诊时间大为缩减,患者无需焦急地排长队等候就医,只需要根据自己预约的时间点前去候诊即可。同时,此状况也缓解了坐诊医师的压力。

图7 患者预约后平均等待时间

4 结语

随着移动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接受预约就医的模式,预约诊疗率也在不断提升。未来,随着5G技术、物联网及大数据技术的发展与成熟,预约服务将更加精细化地服务于每一位患者[13],预约检查的流程也会更加完善[14]。高质量的医疗服务离不开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如何让信息技术更好地融入医疗活动中,为患者带来更加人性化的移动医疗体验,将会是下一步建设的重点[15]。

猜你喜欢
挂号门诊规则
门诊支付之变
撑竿跳规则的制定
移动『黄牛』
奥斯卡的规则变了!
移动“黄牛”
挂号:看病的敲门砖
让规则不规则
TPP反腐败规则对我国的启示
汉字小门诊系列(四)
汉字小门诊系列(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