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乳腺全容积成像在非肿块型乳腺癌中的应用价值

2022-05-14 06:58陈峰
现代养生·上半月 2022年5期
关键词:超声乳腺癌

陈峰

【摘要】  目的  研究自动乳腺全容积成像(ABVS)在非肿块型乳腺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2月- 2021年8月在医院治疗的42例疑似非肿块型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对这些患者行常规超声检查及ABVS检查,对比两种检查方式的检测结果。结果  42例疑似非肿块型乳腺癌患者中,手术后病理检查结果有30例为非肿块型乳腺癌患者,12例为其它类型乳腺癌或者乳腺良性病变患者。30例非肿块型乳腺癌患者中,有17例导管原位癌、12例浸润性导管癌,1例浸润性小叶癌。以手术病理为金标准,乳腺钼靶诊断灵敏度为66.67%,特异度仅有25.00%,乳腺钼靶的诊断结果与病理结果无一致性(Kappa=-0.08),无临床使用价值。ABVS诊断灵敏度为96.67%,特异度91.67%,诊断结果与病理结果高度一致(Kappa=0.883),具有临床使用价值。结论  相较于乳腺钼靶,ABVS检测在诊断非肿块型乳腺癌中价值更高。

【关键词】  乳腺癌;自动乳腺全容积成像;非肿块型;超声;手术病理

中图分类号  R737.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0223(2022)09--03

乳腺癌是全球范围内女性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占所有恶性肿瘤的8%左右,每年有几十万乳腺癌患者死亡,它也是导致女性癌症死因的第一位。乳腺癌的发病率逐年上涨,且越来越年轻化,而乳腺癌早期治疗可更好的改善预后。如何在乳腺癌早期就能被诊断出,是医学研究的重点。现有医疗诊断技术下,主要还是依赖各种影像学检查方法[1]。乳腺钼靶是检查乳腺癌的主要方式,它在X线下表现为微钙化,但对于亚洲女性乳腺组织及非肿块型乳腺癌的诊断敏感性较低,相较之下,核磁共振成像(MRI)对乳腺软组织分辨率很高,不受乳腺腺体致密程度影响,但此检查方式价格昂贵[2]。CT在乳腺癌诊断中需要行静脉造影,很多人对造影剂过敏,应用价值不高。超声检查因价格实惠、无创在乳腺检查中应用广泛,可对乳腺肿块进行检查,但对微小钙化不敏感,受操作者经验及手法的影响,主观性比较强。自动乳腺全容积成像技术(ABVS)是一种新的检查技术,该设备具有一款新的高频自动探头,可获取乳腺横断面、纵断面、冠状面等图像信息,有效提高诊断的精确度[3]。通过临床实例,分析ABVS在非肿块型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医院2019年2月- 2021年8月收治的42例疑似非肿块型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均为女性,年龄32~65岁,平均年龄51.56±5.82岁。所有患者均在术前行乳腺鉬靶及ABVS检查,将手术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

1.2  检查方法

1.2.1  乳腺钼靶检测方法  常规消毒铺巾,取患者仰卧位,充分暴露双侧部位,采用X线设备进行检查,摄片操作时,电压维持在125kV。

1.2.2  ABVS检查  可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检测中,将自动乳腺全容积成像系统启动,扫描乳腺内外侧及中间位置。仪器选择:Siemens Acuson Oxana2 ABVS系统,探头18L5BV,频率5.5~18MHz;嘱咐患者呼吸保持平稳,给探头适当加压,以患者能忍受为宜,对双侧乳腺的正中位、内侧位、外侧位进行基本扫查,还可进行上、下位扫查,每次扫查,获取15.4cm×16.8cm×6.0cm容积数据,层间距:0.5mm。扫查结束后,将数据传入Workplace影像数据处理系统,获得乳腺横切面、矢状面、三维重建后的冠状面图像,冠状面“汇聚”征为周边条索状高回声和低回声相间,且向中心汇聚,根据病灶内回声及分布特点,进行判断。

1.2.3  术后病理检查  将切除的病灶固定于10%中性甲醛中,石蜡包埋,切片成4μm厚,行苏木精-伊红染色法(HE)染色,由高资年的医师进行诊断。将术后病理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

1.3  评价标准

ABVS判定标准由3名超声医师根据超声影像表现以及工作经验判断,收集非肿块型乳腺癌影像特征数据,将BI-RADS分级作为诊断分类标准;BI-RADS分级1~4a级倾向为良性病变;BI-RADS 4b~5级倾向恶性病变。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传入SPSS 24.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计算百分率,组间率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病理诊断结果

42例疑似非肿块型乳腺癌患者中,手术后病理检查结果显示,发生非肿块型乳腺癌患者30例,其它类型乳腺癌或良性疾病12例。30例非肿块型乳腺癌患者中,导管原位癌有17例,浸润性导管癌12例,浸润性小叶癌1例。

2.2  乳腺钼靶的诊断结果

以手术病理为金标准,乳腺钼靶诊断灵敏度为66.67%,特异度仅有25.00%,可见乳腺钼靶诊断的漏诊率和误诊率均较高,尤其是误诊率高达75%,乳腺钼靶的诊断结果与病理结果无一致性(Kappa=-0.08),无临床使用价值,如表1所示。

2.3  ABVS的诊断结果

以手术病理为金标准,ABVS诊断灵敏度为96.67%,特异度为91.67%,可见ABVS诊断的真实性极高,漏诊率和误诊率均较低,尤其是漏诊率不足4%,并且诊断结果与病理结果高度一致(Kappa=0.883),具有临床使用价值,如表2所示。

3  讨论

乳腺癌发病率很高,呈逐年上升和年轻化趋势,可导致上肢功能障碍,随着病情的进展,对患者身心带来严重的危害,影响其生活质量[4]。有研究表明,若在乳腺癌早期筛查并及时治疗,乳腺癌5年生存率可达到95.00%以上,且导管原位癌的20年相对生存率可达到97.00%,因此,早期诊断对延长患者生命周期有着积极的意义。根据乳腺癌瘤体形态可分为肿块和非肿块型,超声典型特征为肿块型,而较多乳腺癌并非表现为肿块或结节,不具备乳腺癌乳头溢液、乳房肿块的典型临床表现,而是以非肿块样(弥漫性)病变为主,在两个不同方向上扫查时,并未出现空间占位效应。因此,常规超声在诊断此类乳腺癌时,诊断准确率不高,常被误诊为增生、乳腺良性病变,甚至漏诊[5]。

非肿块型乳腺癌病变呈弥漫性改变,不具有明确的边界,缺乏典型的肿块超声特点,声像图可表现为腋窝淋巴结构异常、局限性结构扭曲、导管或导管样低回声区、可伴或不伴微钙化等,最常见的为低回声区[6]。低回声区可分为导管样和非导管样,导管样低回声区指的是病灶在导管内生长,可为单支,也可多支。有研究表明,导管样低回声区是乳腺穿刺活体组织检查的适应证之一,单导管低回声区,尤其是单支的存在也有可能是良性病变。非导管样低回声区是指在两个不同方向扫查时,并没有发现明确边界和形态的低回声区,此区域表现和周围腺体组织不同,也与对侧相同区域的腺体存在差异,不对称性病变大多提示恶性可能,因此,进行双侧乳房的扫查是非常必要的。局灶性非导管低回声区是病变分布在同个象限内低回声区,所涉及的病变尖端指向乳头,恶性程度较高,激素改变或正常变异而导致弥漫性、多发低回声区、双侧,触诊异常,導管原位癌多表现为低回声区。

微钙化的直径通常低于1mm,现有的影像学检查技术无法代替乳腺钼靶对微钙化的检出,但随着设备分辨率的增加,超声在微钙化中的诊断价值有所提高,但超声往往低估微钙化的程度和范围。随着超声技术的发展,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三维成像、ABVS的出现,使超声探头分辨率越来越高,可多切面、多角度的提供全面的视觉信息,在乳腺癌的诊断中也越来越有价值,对于乳腺内无明确占位效应的非肿块型乳腺癌也可以检测出来[7]。

本研究结果显示,术后病理检查结果显示非肿块型乳腺癌以导管原位癌及浸润性导管癌为主,只有1例为浸润性小叶癌。在ABVS表现为腺体结构紊乱,腺体增厚,呈片状低回声区,边界不明确,或伴密集簇状微钙化,或出现部分导管扩张,可单独发生,也可多种伴发,病变范围有小片状,也有多个象限,还可累及整个乳腺,若皮肤、皮下淋巴管被癌细胞浸润,可出现皮肤增厚,皮下水肿或淋巴结肿大。ABVS具有一个高频宽探头,对乳腺进行自动扫查,扫查结束后,将全容积图像信息传输至工作站系统,进行图像分析及后处理,可获得连续的厚度仅仅为0.5mm的断层图像,与常规超声比较,ABVS可提高乳腺内微小钙化的检出率,特别是在病灶低回声下更容易显示。微小钙化形成的机制至今尚未达成统一,可能与肿瘤细胞形成代谢有关,肿瘤细胞不断分泌钙质,病灶局部营养缺乏、坏死。无论发病机制是什么,微钙化的出现,尤其是簇状微小钙化的出现,是诊断乳腺癌的重要征象。本研究由1例呈不典型“汇聚”征,被误诊为术后瘢痕,考虑与术后原瘢痕出现的不典型“汇聚”征有关。本研究结果还显示,ABVS在非肿块型乳腺癌的检出率、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明显高于乳腺钼靶检查,说明ABVS对非肿块型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更高。总结ABVS在临床应用的经验,有以下几个方面:①可采集到全面三维冠状面图像,可保留常规超声连续扫查特点,清晰的显示整个乳腺结构,图像分辨力更细微化,可对肿瘤定性。②ABVS检查快速、准确,不依赖医生的经验及检查手法,患者心理上更为舒适;③ABVS对乳腺病灶可清晰的显示,包括微小病灶以及乳腺边缘、腋尾等病灶。④病灶向周围组织浸润可牵拉周围组织,冠状面上表现为肿块周围“汇聚”征,此征比较典型,在乳腺疾病的鉴别和诊断中作用很大。但在ABVS检查乳腺疾病时,需要2次超声检查,主要是发生病变时,ABVS不能进行探头加压,CDFI及弹性成像,对腋区组织无法显示,临床上,可通过结合超声检查及弹性成像检查,来提高诊断的准确率。

综上所述,在非肿块型乳腺癌的诊断中,采用ABVS,具有更高的准确率,可作为诊断此类乳腺癌的检查手段。

4  参考文献

[1] 黄佩佩,朱张茜,潘高云,等.自动乳腺全容积成像在致密乳腺中对早期乳腺癌的诊断价值[J].浙江临床医学, 2018, 20(6):1118-1120.

[2] 孔迅,赵建新,邵玉红,等.自动全容积成像在乳腺疾病诊断中的应用:附173例报告[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2016, 25(5):764-768.

[3] 徐皙婷,韦舒静,魏均羽,等.自动乳腺全容积成像冠状面图像特征在乳腺病变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临床新医学, 2019, 12(2):175-179.

[4] 刘海珍,李照喜,郁春红,等.自动乳腺全容积成像在非肿块型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2018, 20(4):244-246.

[5] 骆圣娟,刘艳,赵穗琼,等.自动乳腺全容积成像技术对乳腺导管原位癌定位诊断的临床价值[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7, 27(16):60-61.

[6] 沈春云,秦信,汪珺莉,等.自动乳腺全容积成像联合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早期乳腺癌诊断价值研究[J].皖南医学院学报, 2018, 37(5):489-492.

[7]  荆露霞,黄备建.自动乳腺全容积成像在乳腺癌中的临床研究进展及前景[J].肿瘤影像学, 2020, 29(1):44-49.

[2022-01-27收稿]

猜你喜欢
超声乳腺癌
不开刀治疗乳腺癌
什么是乳腺癌的内分泌治疗?
别逗了,乳腺癌可不分男女老少!
男性也应注意乳腺癌
太干净的女性易患乳腺癌
健康体检中超声诊断甲状腺结节的应用价值
甲状腺结节与甲状腺癌的临床评估和处理
超声评价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与胆囊改变的关系
超声引导下股神经阻滞的临床观察
MCF—7乳腺癌细胞的国内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