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辨证治疗脾胃气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效果观察

2022-05-14 06:58张雨
现代养生·上半月 2022年5期
关键词:气虚功能性脾胃

张雨

【摘要】  目的  分析在脾胃气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治疗期间应用中医辨证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9年1月- 2021年1月医院收治的90例脾胃气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组间性别、年龄、病程等基本资料均衡可比的原则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45)和对照组(n=45)。对照组使用西药治疗;观察组应用中医辨证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表现和治疗效果。结果  经治疗,观察组治疗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临床症状评分均有所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均有所提升,且观察组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医辨证治疗在改善脾胃气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临床症状评分,提高生活质量方面优于西药的常规治疗,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  脾胃气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治疗方法;中医辨证治疗;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  R25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0223(2022)09--03

消化系统疾病包括脾胃气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且患病人数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主要是由于现今人们饮食习惯改变,造成功能性消化不良[1]。患者患病期间,临床症状表现为嗳气、早饱以及腹部胀痛等,需要在临床治疗中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保障患者临床预后效果[2]。中医主张通过辨证治疗的方式治疗该病,有利于针对性的治疗疾病。本研究对脾胃气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应用中医辨证治疗,对其临床效果进行探索,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19年1月- 2021年1月医院收治的90例脾胃气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组间性别、年龄、病程等基本资料均衡可比的原则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45)和对照组(n=45),分别采取中医辨证治疗和西药治疗。观察组患者中男30例,女15例;年龄27~54岁,平均年龄40.62±2.45岁;病程12~47个月,平均35.14±2.27个月。对照组患者中男28例,女17例;年龄28~55岁,平均年龄40.92±2.52岁;病程14~52个月,平均35.42±2.63个月。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治疗方法

1.2.1  對照组  使用西药治疗,药物选用枸橼酸莫沙必利片,餐前口服,剂量5mg/次,3次/d,持续治疗2周。

1.2.2  观察组  应用中医辨证治疗,主要内容如下:

(1)中药治疗:干姜2g,广木香4g,炙甘草7g,半夏、厚朴、槟榔各10g,白术、麦芽、茯苓以及党参各12g,将上述药材用水煎制后去渣取汁服用,一天一副药。

(2)中医针灸治疗:针灸选穴为公孙、气海、三里、中脘、内关以及阳陵泉,1次/d,持续治疗2周。

1.3  观察指标

(1)治疗效果:分为显效、有效以及无效;显效表示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有效表示临床症状有所改善,无效表示症状未消失甚至严重。

(2)临床症状评分:涉及的指标包括腹痛、腹胀、嗳气、早饱以及反酸,得分越高表示症状越明显。

(3)生活质量:采用问卷调查,得分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好。

(4)不良反应:包括腹痛、腹泻、呕吐以及便秘。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组间率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检验水准α=0.05,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治疗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临床症状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临床症状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两组患者临床症状评分均有所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比较

经治疗,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均有所提升,且观察组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  讨论

作为消化系统常见疾病之一,功能性消化不良往往可对患者消化系统造成较大的影响。现阶段,临床领域对于该病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部分医疗人员认为,其与患者胃肠运动功能障碍和不良饮食习惯有关[3]。在该病治疗问题上,西医采用莫沙必利、吗丁啉以及潘立酮等治疗,此类药物的治疗效果较为有限,基于此,在医疗研究的引导下,部分中医工作者结合中医理论知识对患者治疗方法进行了调整。中医认为,该病与患者七情失和、食滞中焦、脾胃失调以及表邪入里具有密切的联系[4]。从临床症状的角度来看,该病患者可出现纳差、早饱以及嗳气等问题。与此同时,其大便相对溏软。中医辨证疗法采用中药和针灸进行联合治疗,其中,半夏、炙甘草以及茯苓可以促进胃排空,同时提升肠壁的吸收力,对于腹胀、气滞以及食积等具有缓解作用[5]。与此同时,在方剂中,广木香含有大量的木香碱和木香酯,有利于肠道功能性的刺激,对于胃排空具有积极价值。槟榔具有导滞消积的功效,对于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可以有效改善其便秘症状。此外,中医针灸具有温经散寒、活血通络的作用,有利于改善患者嗳气与腹胀等问题,对于患者预后健康的保障具有积极价值[6]。另一方面,针灸疗法对患者脾胃功能的改善具有良好的促进意义。从治疗安全性的角度来看,与西药治疗相比,中医疗法对患者造成的毒副作用相对较小,从而合理实现了治疗安全性的保障[7]。中医辨证治疗模式对于脾胃气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临床症状的减轻具有积极价值,且经该疗法治疗后,患者胃肠道功能水平相比于西药治疗得到了合理改善。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与西医治疗相比,经中医辨证疗法的患者治疗有效率得到了合理提升,且其临床症状均得到了更好的缓解。基于此,患者预后生活质量明显改善。与此同时,在治疗安全性方面,中医疗法的不良反应相对较少,从而证明了该疗法的安全性更高。

综上所述,中医辨证治疗在改善脾胃气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临床症状评分,提高生活质量方面优于西药的常规治疗,值得推广应用。

4  参考文献

[1] 陈丽娟,王向群,余杨桦,等.旋覆代赭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及对胃肠激素影响的临床观察[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9,37(2):417-420.

[2] 闫素芳.柴枳理中汤联合多潘立酮片治疗脾胃气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观察[J].中国民间疗法,2021,29(6):91-93.

[3] 于策.黄芪建中汤加味治疗脾胃气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对外周血胃动素水平的影响[J].四川中医,2021,39(1):80-83.

[4] 郝眸嘉.半夏泻心汤与针灸联合应用于脾胃气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治疗的效果观察与分析[J].智慧健康,2020,6(23):182-184.

[5] 祁志娟.香砂六君子汤联合四联疗法治疗脾胃气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观察[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20,20(9):23-24,85.

[6] 郝眸嘉.半夏泻心汤与针灸联合应用于脾胃气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治疗的效果观察与分析[J].智慧健康,2020,6(23):182-184.

[7] 薛峰.中药配合针灸治疗脾胃气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60例[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20,12(3):148-150.

[2021-10-26收稿]

猜你喜欢
气虚功能性脾胃
中医外治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研究进展
自拟芪龙头痛汤治疗气虚血瘀型偏头痛的临床观察
中医辨证治疗脾胃气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研究
中医辨证治疗脾胃气虚型胃痛的临床疗效探讨
心理干预对学生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治疗作用分析
亚洲丰系列功能性肥料
中医专家谈养胃之道
黄精治乏力
浅谈《格致余论》中顾护脾胃思想
防治功能性消化不良药膳两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