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幼儿园教育活动有效性的方法

2022-05-14 16:26杨静
幸福家庭 2022年2期
关键词:游戏幼儿活动

杨静

近年来,社会各界对于幼儿教育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对幼儿教育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学前教育阶段,幼儿教师要重视幼儿综合素养的提升,合理设计每日活动的内容,采用寓教于乐的方式,激发幼儿学习知识和参与活动的兴趣,使幼儿的认知水平得以提高,知识储备得以丰富,各方面能力得以发展。教师要从教学语言、教学形式等方面入手,调整活动内容,使幼儿在教学活动中学习知识,以提高幼儿园教育活动的效果。

为了提高幼儿的学习主动性,教师要丰富教学内容,改变教学形式,增强教学活动的趣味性。实物观察有助于锻炼幼儿的观察力,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教师在设计活动时,要改变单一的教学活动方式,结合当地资源,丰富活动材料,将活动场地由室内拓展到室外,对幼儿进行合理的引导。在活动中,教师应该关注幼儿情绪的变化,通过调整活动开展方式,增加幼儿对活动的兴趣,以达到锻炼幼儿思维、提升幼儿动手能力的目的。

例如,在带领幼儿学习美术知识时,教师可以先利用多媒体设备向幼儿展示与活动相关的视频、音频,通过丰富多样的内容吸引幼儿,然后整理活动场地,分两个阶段进行美术教学。在第一阶段,教师可以让幼儿在户外采风,观察周边的植物,使幼儿放松身心,感受生态化的户外环境。教师在引导幼儿观察户外的植物时,需要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问题,让幼儿细致观察植物并自主记录自己观察到的内容,促使幼儿有意识地为后期的绘画活动准备素材。在第二阶段,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回想自己之前在户外活动中看到的植物,要求幼儿在参考已有资料的前提下绘制植物。在幼儿绘制植物时,教师可以对幼儿进行适当的干预和指导。教师要在绘画活动中为幼儿提供表现自我的机会,为每名幼儿安排2分钟左右的时间向其他同伴展示自己的作品。在作品展示环节,幼儿可以介绍作品的主要内容,讲解自己的绘制思路。此种方式有助于激发幼儿的创作欲望,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

除此之外,为了进一步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热情,教师还可以组织主题竞赛活动,引入激励机制,根据幼儿的活动表现进行计分,并对表现优秀的幼儿进行奖励,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热情。这种方式有助于激发幼儿参与游戏活动的积极性,锻炼幼儿多方面的能力。

在以往的学前教育活动中,部分教师的教学方式单一,安排的课程内容较为枯燥,难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教师要坚持寓教于乐的教学观念,调整教学内容,合理更改游戏形式,提高教学的趣味性。教师可以以游戏活动的方式进行教学,以形象、趣味的方式展现教学内容,提高幼儿对课程学习的兴趣,增进幼儿对知识的理解,以获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例如,考慮到幼儿容易对数字学习感到枯燥,教师可以在带领幼儿学习数字时将数字学习与游戏相结合,设置拍球游戏。教师可以将班级内的幼儿分为多个小组,让每个小组的幼儿轮流拍球。在开展游戏活动前,教师要引导幼儿熟悉游戏规则。在活动进行一段时间后,教师可以更改游戏形式,增加组间对抗的游戏环节,以激发幼儿参与游戏的积极性,提高幼儿对数字的敏感度。教师开展集体性活动能为幼儿带来更多乐趣,提高幼儿的团队协作能力,引导幼儿形成团队意识。

此外,教师需要在活动中深入每个小组,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记录幼儿拍球的次数,及时发现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对幼儿进行适宜的干预和指导,促使幼儿掌握数数的方法。在活动中,教师还要注意让幼儿严格遵守活动规则,以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促使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游戏活动的教育效果。

幼儿年龄小,会十分在意教师对自己的评价。教师在对幼儿进行引导时,要注意语气与神态,灵活调整沟通方式,注重幼儿在活动中的体验。为使幼儿更快地理解课程内容,教师要调整教学语言,及时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反应,以鼓励性的语言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时,要调整自己的说话方式,从幼儿的角度出发,对其进行引导,利用激励性话语促使幼儿主动参与游戏活动。不同幼儿接受、理解事物的能力不同,教师在组织幼儿进行科学实践活动时,要考虑班级内不同幼儿在成长环境以及个性上的差异,采取个性化的教学方法。例如,对于不爱发言的幼儿,教师应及时发现其优点并进行鼓励,使幼儿逐渐敢于开口表达,引导幼儿积极融入集体。在与幼儿接触的过程中,教师要主动寻找幼儿感兴趣的话题,通过私下沟通了解幼儿的想法,帮助幼儿解决在成长过程中碰到的问题。这对于幼儿的健康成长意义重大。

在实践活动中,教师可以以问答的方式和幼儿沟通,激发幼儿参与游戏活动的兴趣。对于在活动中表现良好的幼儿,教师可以结合其具体表现进行嘉奖,增强其学习自信心,为其他幼儿树立学习的榜样。教师可以引入激励机制,鼓励表现优异的幼儿,激发幼儿的进取意识。例如,教师可以在午餐环节表扬不挑食的幼儿,并邀请幼儿介绍有关饮食健康的知识,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习惯。

教师要多与幼儿沟通,了解幼儿的想法,选择易于幼儿接受的方式进行教学,通过师生互动等方式活跃课堂氛围,让幼儿亲近教师,促使教学工作顺利开展。为了激发幼儿的表现欲,教师在与幼儿交谈时,应该以引导为主,以培养幼儿各方面能力为重点,与幼儿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

为了更好地开展课程活动,教师要提高师生的互动频率,不断丰富活动的开展方式。以经营类游戏为例,教师可以为幼儿创设游戏环境,让幼儿自行选择角色,并鼓励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设计对话内容。在整个活动中,教师要给予幼儿自主权,使幼儿能更好地参与活动。教师也可以扮演售货员或顾客的角色,与幼儿共同合作,引导幼儿主动说话,在游戏中锻炼幼儿的语言组织能力,提升幼儿的应变能力,活跃幼儿的思维,优化幼儿在活动中的体验。此种方式有助于增加游戏活动的趣味性,增强幼儿参与活动的意愿。对于不爱发言的幼儿,教师可以通过表扬的方式鼓励其与其他幼儿互动,使其增强自信心,帮助幼儿在活动中收获更多快乐。

教师应该明确教育对象的年龄特点,确保教育活动的有效开展。为了提升游戏活动的趣味性,教师应该根据幼儿的兴趣需要开展游戏活动,从幼儿角度出发进行游戏设计,提高游戏活动的趣味性,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主动性。在设计游戏活动时,教师要注重把握幼儿的心理需求,激发幼儿的竞争意识。在游戏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幼儿的表现,当幼儿对游戏活动失去新鲜感时,应对其进行适时引导,调整游戏活动的难度,创新游戏活动的开展形式,保持幼儿对活动的新鲜感。

3至6岁的幼儿具有一定的竞争意识,对于需要多名幼儿共同协作的游戏,教师可以将幼儿划分为不同的合作小组,为不同小组编号。教师在游戏活动前要先告知幼儿活动规则,通过播放视频的形式向幼儿展示游戏的玩法。当游戏活动进入中后阶段,教师可以设计倒计时环节,催促幼儿,让游戏活动的氛围变得更紧张、刺激,使幼儿在精神高度集中的状态下完成活动任务。对于获胜的小组,教师可以奖励其一份小礼品,以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为了促使幼儿保持较高的参与游戏活动的热情,教师可以在活动进行一段时间后,适当提高游戏活动的难度,激发幼儿的挑战欲望。

为了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教师应确定好学前教育目标,了解幼儿的能力水平,不断优化教育方式,丰富教育内容,提高师生互动频率,给予幼儿合理的引导,促使幼儿在学习活动中收获快乐并得到良好的锻炼,实现幼儿各方面能力的发展。

(作者单位:

甘肃省定西市渭源县祁家庙学区)

猜你喜欢
游戏幼儿活动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如何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让幼儿的每一天充满阳光——论幼儿自信心的建立和培养
数独游戏
疯狂的游戏
爆笑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