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为”到“无为”的德育管理

2022-05-16 22:16刘荣奇
锦绣·下旬刊 2022年1期
关键词:无为德育管理核心

刘荣奇

摘要:无为就是顺应万物本性,不人为地强制和干涉,德育管理更亦是如此,但“无为而治”并不排斥任何管制行为,而是要把握好组织行为的性质和程度,在遵循自然、顺应万物本性的原则下,因势利导,实现有为到无为的转变,从而促进学校的发展。

关键词:无为;不为;核心;德育管理

民国时期的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针对教育管理曾有一说法和比喻,他说在教育管理中,他就是一个京剧中的“帽子王”,在舞台上看起来十分威风,而真正“唱念做打”演戏的是那些生旦净末丑。在德育管理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用自己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来引领学校的发展,因势利导,促進事物的发展。“无为”而“无不为”方是德育管理的至高境界。“无为无不为”是“无为而治”施治艺术的集中体现,是指管理行为中的超脱、适度、感化。“无为”不是“不为”,而是要求管理者用最少的行为达到最大的管理效果,用超脱的手段达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功能,实现由“集权统一”到“宽松民主”的转变,由“强行推动”到“自动化管理”的转变,实现有为到无为的转变。

一、德育管理前提:人才储备

无为就是顺应万物本性,不人为地强制和干涉。德育管理更亦是如此,但“无为而治”并不排斥任何管制行为,而是要把握好组织行为的性质和程度,在遵循自然、顺应万物本性的原则下,因势利导,促进学校的发展。而人才的储备应该是“无为而治”的前提和基础。

正如华为总裁任正非在接受采访中谈到,德国、日本战后经济建设之所以快速得到恢复,源于他们的人才储备。所以,他总结说:一切失去了、不能失去的是“人”,人的素质、人的技能、人的信心很重要。就今天而言,人依然是第一位的。未来,如果我们没有更多高端人才的涌现,在更高领域的科技竞争中我们就无法获得优势。华为之所以能够淡定,说到根上,就华为企业而言是进行了充分的人才建设和储备。所以,人才是第一位的,而企业管理与教育管理有很多相通之处,在教育管理中要真正实现无为而治,人才的储备应该是前提和基础,没有人才,一切都就无从谈起。

二、德育管理手段:民主协作管理

1、“如水”“若谷”是德育管理的核心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学校的管理者应具备水的品性,拥有水一般的管理艺术——贵柔戒刚,虚下守弱:即处世像水一样,善于保持沉静,滋润万物而不与相争,愿处下位,随物成形,顺应自然;工作像水一样,崇开导,尚熏陶,戒重压,少惩罚。德育管理要达到“无为而治”,管理者必须做到以下两个方面:首先,影正自明,律己达人。其次,豁达开朗,宽容雅量。由此可见,“无为而治”不仅是管理艺术的高层次,也是管理者道德品行的高境界。

2、倡导民主协作管理。

何谓德育管理的“民主”?就是德育管理要听取老师们、学生们以及社会的意见,做决策、提问题依据具体实际,多角度思考,广泛借鉴,从而做出正确的方案。商量之中出主意,信任之中出力量,这样的“无为而治”自然顺应民心,能调动一切力量促进学校的发展。在此基础上,还要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实行民主协作管理,让民主在这个环境中充分滋长,和睦共处,自我约束而又自我完善。具体而言:第一,在学校掀起“所有教师是学校最有价值的主人”的舆论氛围,将教师的素养内核框定在教学实绩、科研能力、师德修养三个方面,引导教师用高尚的人格魅力和学术吸引学生。第二,向教师承诺“教师能翻多大的筋斗,学校就搭多大的平台”,鼓励教师建功立业。第三,将业务管理的权限下放,把创造还给教师,让教师充满智慧地进行挑战;把责任还给教师,让教师创造性地整合、拓宽课程;把时间还给教师,让教师将活动与学科教学衔接起来,将学校教育与家庭、社会相联系起来。第四,充分挖掘教师中隐藏的资源,尤其是特长方面的资源,为学校所用。只有建立宽松的、民主的环境才能使教职工相互沟通、相互理解,也惟有这样才能提高管理的效果。

3、鼓励竞争,创建激励奖惩机制。

以评估激励人。教师评估就是运用科学的评价方法,对教师的教育成果予以价值上的判断,就是激励教师奋发进取的有效措施。评估的目的用著名教育评价专家斯塔弗尔比姆的话来讲,是“不在于证明,而在于改进”。正如华为总裁任正非所表示,华为在肯定一个部门或一个员工的时候,不以表扬为主,而是要校正它不正确的地方,使得它往正确的路上走。任正非还表示,奖励表扬员工物质待遇肯定会有具体的措施,主要还是给他们使命感,有做成事的机会,让员工发挥自由度。企业如此,学校的德育管理更亦是如此。因此,在反馈结果时,我们要在充分肯定的前提下,中肯地指出其成败原因,特别是对失败者,更要鼓励他树立信心,奋力进取。以奖惩培养人。奖惩措施有助于强化人的行为。奖励有正面强化作用,而惩罚则反之。运用奖惩措施要掌握好尺度。因为教师有较强的自尊心,应坚持以奖励、正强化为主,处罚方式要较为隐蔽。此外,奖惩要讲究公正性和即时性。引进激励竞争机制,挖掘人才,调动积极性,这就是实现无为而治的强有力的催化剂。

三、德育管理方法:制度结合人情

1、规章制度的建立健全是“无为而治”的基础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一所学校和一个国家一样,必须要有健全的规章制度。但制度的建立必须是科学的,具有人性化的。而制度必须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学校出台各项规章制度,要集思广益,多方讨论形成共识,由教代会讨论通过方可实施,让每个教职工从心理上都能接受,让他们自觉遵守,有章可循,有据可依,一旦有教职工违犯也无需学校领导去执行,教职工们自己会主动反省,按规兑现。建立科学合理的规范制度。无为而治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要实现自我约束。建立科学合理的规范制度是学校走向依法治校的必由之路,也是教学走向依法治教的必然要求。

2、公正公平地处事原则是“无为而治”的核心

坚持公正、公平地处事,有助于学校工作的运转。孟子曰:“以德治人,心悦诚服也。”因此,决策者必须具有令人信服的思想品德修养,作为决策者,坚持严于律己,率先垂范,凡要求教师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凡禁止教师做的,自己以身作则,以实实在在的行为给教师树立榜样。坚持公正无私、平等地对待每一位教师。一视同仁,不厚此薄彼,确立起稳固的权威,有效地领导管理好学校。有了科学合理的制度规范,还应率先垂范,做到在制度面前人人平等。管理者只有身先士卒,以身示范,才能服人。制度规范不仅仅适用于教职工,对管理者也同样起约束作用。正如古谚:“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只有做到这样才能使科学合理的规范制度真正落实到实处。这也是学校“无为而治”的核心所在。

3、学校人性化管理是“无为而治”的具体体现

老子说:“居上谦下。”上,指的是管理者;下,指的是被管理者。老子认为,管理者不能高高在上、趾高气扬,应该谦和宽容地对待下属,因为下属正是管理者存在的基础。学校工作需要每一位教师付出艰辛的劳动,学校管理就是用好教师,充分发挥每一位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每一位教师都力所能及地做好本职工作,这不仅需要学校领导具有独特的个人魅力,还需要全体教师高度的责任意识和工作积极性。从这个层面上来说,作为管理者,需要不断提高个人综合素质和管理技巧,有若谷的胸怀诚恳地对待教师。作为被管理者,就要充分尊重管理者,认真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老子说:“善用人者为之下。”就是说善于用人的管理者会自觉地把自己放在比较低的位置。教师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正因为如此教师往往更看重对其人格的尊重、学识的赏识等,往往一句鼓励的话,一声真情的问候,就可以起到激励的作用对教师的管理更多的是人性的管理,这也是“无为而治”的一个原则

四、德育管理内容:校园文化精神建设

学校是师生“实现生命意义的地方,展示才华的场所,追求幸福的家园”。学校文化管理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应立足于“人本”,着眼于文化化人。所以,一个理想的学校,应是一个关注师生共同成长的精神港湾,关注师生和谐发展的民主舞台。学校文化管理不单单是学校文化建设,更重要的是一种学校文化精神的塑造,用文化的魅力去浸润人,用文化的品位去提升人,让学校成为弘扬文化的圣地、张扬个性的乐土、净化心灵的家园。校园文化是一个学校的重要标志,作为一种无形资产,也是学校实现“无为而治”的一个大有可为的领域。校园文化包括四个层次:物质层面、行为层面、制度层面和精神层面。学校文化作为教育的重要载体,具有内涵丰富、形式多样、潜移默化、渗透性强的特点,要构建、完善有鲜明特色的文化育人体系。追求文化育人的效果,就是要努力做到致力文化传承,实践文化创新,营造文化氛围,形成文化特色。注重学校文化传承形成最强的惯性推动力,整合学校文化资源形成最广的浸润渗透力,打造学校强势的文化品牌形成最大的聚焦震撼力,实践学校文化创新形成最强的品质生命力。

五、德育管理体系:构建职责明确、富有成效的体系

战国时期道家名篇《心术·上》说:“纷乎其若乱”,“强不能遍立,智不能尽谋”,因此,“心之在体,君之位也;九窍之有职,官之分也”,这样,“官得守其分”,自然也就可以有条不紊,做到“无为而治”了。管理就是使一群平凡的人做出一番不平凡的事业的过程。相对于学校来说,要如道家学说中的“治大国如烹小鮮”一样。小鲜就是小鱼,京制小鱼的时候要一条一条烹制,不能一下都倒进锅里,那样就会相互干扰,不能牵制。放在锅里不要频繁地翻动,管理学校也是一样的,要精,要静。它有两层意思:一是减少政府管理机构,提高工作效率,不要挤上一堆,也办不成事。这样做是为了避兔人浮于事,交叉管理。交叉管理容易出现要么ー件事人人管,要么一件事无人管,出了问题推址皮无人承担。一是精简政今,政令不能名目繁多,这样就会冲淡中心工作,使人忙于应付,要与民于静,使之专心做好本职工作,才能突出业绩。学校管理中也需要“精兵简政”,提高各部门的办事效率。管理过程中尽量减少对教学的影响,突出重点,使教师专心做好教育教学工作,这是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保证。

《淮南子·说山训》:“人无为则治,有为则伤;无为而治者载无也,为者不能有也;不能无为者,不能有为也。”这是在说明一个道理,明智的统治者和管理者要有超脱的境界,有所为而有所不为,要顺应社会发展的规律,靠思想和道德来教化社会、教化人民。而在当今学校管理中,问题是从行政层面到学校层面,层层管得太具体,越位指挥调度,不放心别人,一竿子插到底;事无巨细,发号施令,事必亲躬。领导成了事务篓子,学校和教职工积极性和创造性都发挥不出来,影响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学校育人质量的提高,影响了名师的造就和杰出人才的培养。

因此,在现代德育管理中,科学而合理借鉴古人的文化精髓和管理思想,不仅为我们又打开了一个观察问题的视角,也为我们解决某些实际问题提供了一种思维方式和操作技术。所以在德育管理中要努力做到有所为,而有所不为,逐步达到无为而治的管理境界。

參考文献

[1]《道德经》第8章、第41章.

[2]《淮南子·说山训》.

[3]《心术·上》.

[4].2019年5月21日华为总裁任正非接受媒体访谈录.

猜你喜欢
无为德育管理核心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以问题为核心上好初中几何复习课
老子“无为”思想的价值研究
试析小学德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办法
基于以人为本的高职德育管理艺术
道家思想对当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加强德育管理提高教学质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