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英语课内阅读拓展材料的选择与实践
——以Unit 4 Weekend Lesson 2 He often plays football为例

2022-05-16 08:07王丽敏
英语教师 2022年6期
关键词:语篇学科小学生

蒋 雪 王丽敏

一、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

(一)英语学科的育人观

在2017年以前,很多人提到英语就只能想到它是一种语言技能,跟素养联系不到一起。《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发现,这种观点是片面的,它只注意到英语作为一种语言的价值,并没有看到英语作为一门学科的育人价值。英语作为一门学科,除了使学生学习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之外,还可以促进他们在心智、情感态度、思想品德、社会责任等方面的发展。它不仅仅是交流的工具,更是思维的工具,还与英语国家的文化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学生学习英语的过程是接触其他文化、形成跨文化理解意识与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促进自身思维能力进一步发展的过程(程晓堂、赵思奇 2016)。只有了解了英语学科的育人观,才能理解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

(二)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四要素

《课程标准》提出,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教育部 2020)。

1.语言能力

语言能力是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核心,包括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其中,教师特别关注语言技能方面,即学生对语篇作出的反应,也就是他们在读完一个语篇后不应只停留在理解上,还要对语篇的内容有自己的思考、理解、判断和分析。

2.文化意识

文化意识指学生对中外文化的理解和对优秀文化的认同,是他们在全球化背景下表现出的跨文化认知、态度和行为取向(教育部 2020)。学习英语可以使学生了解其他民族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文化是可以教授的,而教授的重心在于学习者通过对获取的信息加以思考,为不同文化信念寻找合理性解释,从而增补、丰富自己的知识信念系统(程晓堂 2015)。

3.思维品质

思维品质指人的思维个性特征,反映其在思维的逻辑性、批判性、创造性等方面所表现出的水平和特点(教育部 2020)。用英语进行理解和表达,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而且有利于他们在用英语表达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独有的思维方式和能力。

4.学习能力

学习能力指学生积极运用和主动调适英语学习策略、拓宽英语学习渠道、努力提升英语学习效率的意识和能力(教育部 2020)。教师认为对小学生谈学习策略有些深奥。因此对小学生而言,所谓学习能力更多指对英语学习的认识和态度,如有持续的学习兴趣,能积极主动学习英语等。

二、基于单元主题的课内话题探讨

以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以下简称“鲁科版”)出版的小学《英语》四年级(下)第四单元的主题Weekend为例进行分析探讨。单元主题的意义为合理安排周末活动,劳逸结合,尽可能安排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第二课的话题是“野餐”,谈论了李明(Li Ming)和皮特(Peter)家人的周末活动,旨在让学生通过学习学会运用核心词汇和目标语句谈论自己及他人的周末,并合理安排周末活动。其中,对话的信息获取主要集中在皮特身上。皮特来自加拿大,随父母现居中国,作为外国人周末进行哪些活动成了讨论的焦点。然而,第二课的话题不仅讨论外国人周末进行了哪些活动,还要引导学生仿照对话综合已有知识和经验询问并描述身边人的周末活动。描述周末活动的学习任务并不能达到反映不同思维层次的目标,也无法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分析和判断。从教师的生活经验及在班级内的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小学生的周末活动千差万别,有些学生的周末活动是单调、乏味的,如在家里看电视、吃零食或者玩电脑游戏;有些学生的周末活动虽然种类比较多,但是疲于奔走在各种兴趣班之间;有些学生的周末活动丰富多彩,安排合理且劳逸结合。到底哪一类周末活动是小学生真正需要的,哪一类周末活动是需要避免的?如何安排才是合理的?由于教材中出现的文本并不能满足引导学生思考、分析和表达的需求,教师选择了基于课内话题延伸的阅读材料作为补充,旨在引导学生阐释和评价阅读语篇中的主要信息和观点,培养其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三、课内阅读拓展的意义及其必要性

(一)阅读拓展的意义

阅读是自主学习和认知的一种重要过程。英语教材中出现的知识有很强的基础性,仅仅满足中等学习水平学生的学习需求,而真正发散学生思维、陶冶学生情操、见证学生综合语言运用用能力的知识更多地体现在拓展教学课程中。通过组织学生学习拓展的阅读语篇,不仅可以帮助他们积累更多的语言知识,还可以培养其形成良好的语感,提升其口语表达和写作表达等技能,也有助于其学习习惯的养成,从而促使其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

课内拓展阅读是在教材内容的基础上进行的相关话题的拓展,是对课内话题教学的补充和延伸,不仅能丰富学生的英语学习,拓展他们的学习空间,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还能促进其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二)课内阅读拓展的必要性

鲁科版教科书的结构为每一册书六至七个单元,每个单元为一个独立的话题,每个话题下涉及四课时的内容,其中包含三课时新授课和一课时复习课。每个课时基本结构为Part1Listenandsay、Part2 Let’s talk、Part 3 Let’s do,相当于新授、练习和拓展运用。大多数语篇比较简单,学生能轻松理解语篇表达的意义。语言知识的学习任务、语言技能的练习任务的要求比较低,学生能在较短时间内完成学习任务。这样的课时结构很难使学生保持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也不利于培养他们主动参与语言实践的习惯。基于此,教师寻找契合课内话题的语篇进行补充教学,旨在培养学生自我思考和分析的能力。希望通过补充的语篇教学引导学生阐释和评价语篇中的主要信息和观点,使其思维层次更上一个台阶。

四、课内话题阅读拓展材料的选择与讲解

阅读拓展材料指教材文本内容之外的、对文本内容进行延伸和拓展的文字类材料。这些材料或是为了补充教材文本,或是为了运用课堂上所学知识和技能,它与教材文本不是完全脱离的,而是有机的整体(纪雪梅 2019)。学生的学习如果局限于教材内容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加入有效的阅读拓展材料是相当必要的。如何选择课内话题相关阅读拓展材料?教师认为应从以下方面着手进行。

(一)阅读拓展材料的选择

1.要考虑所选材料的难易度

对小学生来说,如果他们总是读不懂阅读材料,或者阅读材料中有很多生词,就会打断阅读思路。根据小学生认知和心理发展特点可知,如果这种情况得不到及时调整,他们很快就会失去阅读的兴趣。因此,教师在选择阅读拓展材料时,要考虑到语篇的难易度,最好把生词控制在5%左右,让学生稍微“跳一跳”就能“摘到葡萄”(纪雪梅 2019),有兴趣继续阅读。

2.要考虑所选材料的内容

既然选择的是与课内话题相关的阅读拓展材料,那么首先要考虑的是材料与课内话题的同步性,不仅涉及语言同步,如单词、句型、语法方面的同步,还要与学生所具备的知识经验和理解能力同步,更重要的是阅读材料的话题要与课内话题的内容密切相关。例如,由于鲁科版小学《英语》四年级(下)第四单元第二课所讨论的话题焦点是weekend activities,教师所选的阅读拓展材料也应是weekend activities,既可以是具有正能量的activities,又可以是具有反面作用并与课文内容形成强烈对比的activities。这样的材料能激发学生主动思考与评价,引导他们阐述主要信息和观点、分析与比较,并根据自身经验提出合理化建议。

其次,要考虑所选材料的趣味性。“克拉申(Krashen)认为,理想的输入应‘既有趣又有关(interesting and relevant)’,要使语言输入对语言的习得有利,必须对它的意义进行加工,输入的语言材料越有趣、越有关联,学习者越会在不知不觉中习得语言。”(梁泉 2020)小学生的最大特点是活泼好动,自控能力比较差,注意力集中时间不长。因此,教师在选择阅读拓展材料时要特别注意内容能否吸引小学生,是否图文并茂,是否生动、喜闻乐见。只有选择学生感兴趣的阅读材料,如童话故事、笑话、小幽默等,才能让他们在轻松的状态下内化所学知识。

再次,要考虑所选材料的真实性。对学生来说,英语是一门外语,他们没有学习英语的环境,因此教师要创设真实的情境辅助他们的英语学习。教师选择的阅读拓展材料不仅要与生活息息相关、能激起学生的浓厚兴趣,而且要帮助他们学到实用的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并使他们在生活中熟练运用。

最后,在选好阅读拓展材料后,还有一个问题值得思考,即所选材料是否适合小学生阅读?因为小学生词汇量少,理解能力有限,对阅读方法的掌握不足,所以教师应对所选材料进行改造和加工,使其适合小学生阅读。比如,教师可以降低阅读材料的难度,在设计思考问题和练习题时由简入难,注意层次性,让他们学有所得。

3.要考虑所选材料的途径

教师在选择阅读拓展材料时,要筛选大量的资料,其中包括各大出版社引进的分级阅读材料、原版经典和系列绘本、美国小学英语教材、其他地方英语教材、英文少儿百科全书、日常生活阅读资源(如英文标语、海报、日用品上的说明等),使其成为学生的阅读材料。

(二)阅读拓展材料的讲解

教师在讲第二课时所选的阅读拓展材料来自苏教译林版小学《英语》五年级(上)Unit 7 Cartoon time的一个小故事,结合单元主题weekend及课文话题weekend activities进行了改编。首先,为了契合课文话题,教师把阅读材料发生的大背景改成at weekends,把其中出现的summer、autumn改成了Saturday、Sunday,最后留下了 spring,因为主人公想去野餐,而野餐发生在spring合情合理;其次,把语篇中出现的学生不熟悉的、不太容易识记的萨姆(Sam)、博比(Bobby)、比利(Billy)等人名改成 Cat、Rat、Pig等,使人物更直观、形象;其他关于活动的表达基本没有动,采用了原文(见图1)。这样,改动后的阅读材料话题与课文话题十分契合,生动、有趣,且阅读材料的内容与课文内容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有效促进学生思考与评价,使其有主动参与语言实践活动的意愿,形成主动学习的习惯。

由于是课内阅读拓展材料,是课文的补充和延伸,教师在执教过程中选择了在同一课时内完成,把阅读材料的处理放在教材文本处理之后。改编后的阅读材料简单、直观,生动、有趣,与课文内容形成了强烈的对比。通过强烈的对比,引发学生思考,实现教育的意义。然而,教师认为既然是补充材料,就不能喧宾夺主,也没必要花费太长时间详细处理。因此,教师利用此语篇内容设置问题,激发学生主动思考、判断,引导他们进行评价并提出建议(见图 2)。

教师发现,学生对改编后的阅读材料非常感兴趣,主动学习、表达、参与语言实践的欲望十分强烈。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和学习经验,通过思考作出评价,并提出合理的建议。改编后的阅读材料促进了学生思维能力的进一步发展,使整堂课教学反映出不同的思维层次,符合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理念与要求,也取得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结语

课内阅读拓展材料必须为完成课文教学任务服务,不能为拓展而拓展,也无须随意加大阅读量。教师在选择阅读拓展材料时要考虑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所教年级、学生差异、理解能力等方面。围绕课内话题进行拓展阅读会成为一个新的教学趋势。由于篇幅有限,对阅读拓展材料的选择途径和教授方式等问题没有深入分析,有待进一步研究。希望有更多的基础英语教育界同行关注课内阅读拓展,为基础英语教育教学献计献策。

猜你喜欢
语篇学科小学生
【学科新书导览】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新闻语篇中被动化的认知话语分析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超学科”来啦
我是小学生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
从语篇构建与回指解决看语篇话题
语篇特征探析
语篇填空训练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