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在课堂

2022-05-18 19:34蓝卫兵
中学生学习报 2022年24期
关键词:静心桂花语文课

蓝卫兵

摘要:在“双减”政策下,小学语文课中,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把课堂还给学生,使学生静心阅读文本,质疑问难,畅所欲言,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起来,养成自主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效率,真正实现“双减”背景下减负增效的教育目标。

关键词:“双减”政策主体地位静心阅读质疑问难主动思考自主学习减负增效

2021年下半年,国家为整治教育内卷的乱象,理顺教育关系,使教育回归公益属性,开始实施“双减”政策。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指出:语文课,思维能力是判断学生语文自学能力和语文运用能力的重要标准。学生自主学习、独立钻研的能力和习惯,更是是“双减”背景下学生必要的素养。课堂是教育的主阵地,要养成学生这些能力和习惯,首先在课堂。那么小学语文课中怎样才能让学生思考起来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作了一些思考和探究。

一、尊重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有主动思考的动力。

立足于小学语文课程改革的新形势,积极转变教育教学观念,语文课堂变“教”为“学”,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创设一个民主、和谐、活跃的课堂氛围,营造学生主动思考的空间,鼓励学生独特的见解,大胆发言,创设“争鸣课堂”的学习模式,激发学生主动思考的内动力。比如,在教学部编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一课《白鹭》一文时,我结合课文第一句“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提问白鹭“精巧”体现在哪里?为什么说是“诗”?请自由阅读、思考、做批注,然后上台展示,可回答形式,也可以朗读的形式来展示你的答案。学生经过课前预习,经过8分钟左右的阅读思考做批注,班级学生畅所欲言,人人参与。优生可抓住关键词句来回答,而后进生也可以以读代答,声情并茂地朗读。对学生的表现,老师要给以鼓励,激励更多的学生来踊跃展示。而且通过读诗,让学生了解散文诗这种文体,使学生知道“原来散文也可以读出诗的韵味”。这样就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逐渐形成主动思考的习惯。

二、充分让学生静心阅读,给学生思考的空间。

我们看到,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有时老师上课的时候,往往几个问题布置下去,只有短短的两三分钟,便让学生反馈。或者有的课堂中过多使用课件,把文本碎片化,而忽视了课本的整篇阅读。这种思考很多的时候只是形式,没有深层思考、深入感悟。部编小学语文教材主编温儒敏教授说,“滥用多媒体,是语文课的“繁琐病”,是一种灾难。多媒体给学生提供了各种画面、音响与文字,目迷五色,课堂好像活跃了,可是学生的阅读与思考被挤压了,文字的感受与想象给干扰了,语文课非常看重的语感也被放逐了。”[1]

所以,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应该让学生充分静心阅读,深度阅读,走进文章世界,与文章、与作者形成共鸣。有了深度的阅读,学生才会有深度思考和想象。比如,部编语文教材五年级上册吴冠中的《父爱之舟》一文,这是一边文质兼美的散文,类似于朱自清先生的《背影》。在课堂中,我分别让学生紧紧围绕三个课后习题,或默读,或轻读,或文中查找,独立思考,独立作旁注,給学生以静心思考的时间和空间,细细品味文语,接受文学艺术的熏陶。在这里,结合课后习题是一个很好的途径,课后习题渗透了编者落实语文要素的意图,非常有目标的指向性,课堂中一定要结合运用。同时,这是篇文质兼美的文章,文字的内涵是十分丰富的,透过文字有更广阔的世界。因此,多媒体运用要少些,补充些情景画面,展现那个时代特色即可。

三、巧妙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1.教师提问要指令明确,指向清晰,让学生知道要具体如何做。教师提出问题后,还需要停顿一定的时间,给足时间让学生思考、讨论后再交流、回答。如教学《桥》中,最后一句“她来祭奠两个人,她丈夫和她儿子”,老师可设计:读到这句解开谜底的话,再回读课文,你会怎样有怎样的感受呢?围绕问题给予学生阅读思考的时间,从而引导学生体会老汉的人物品格。

2.教师的问题提问方式应该经过精心设计,能够充分启迪每个学生的问题思维,激发每个学生的课堂学习活动兴趣,使每个学生都能全身心地投入课堂学习中去。避免总是提一些肤浅的“对不对”、“是不是”的问题。

3.提问问题要做到形式多样,时机得当。老师在课堂教学中通常应该针对课堂教学中的重点和学习难点进行提问,引导每个学生在有价值而又有发展目标的教学问题上多去动脑筋多去思考。

四、养成学生质疑问难的习惯,促进学生思考

有篇课文让我记忆深刻,小学六年级课文《我最好的老师》讲到:“我”小时候的科学老师怀特森先生故意让学生出错,从而养成学生大胆质疑、不迷信权威的科学精神。语文课文《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有一句名言: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些都告诉我们,大胆质疑敢于想象是发明创造的源泉。科学发明发现如此,语文课堂亦如此。语文课堂中,要提倡用学生自己提问、自己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

例如,学习部编五上课文《桂花雨》一文,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香。”老师可引导:读到这里,你有什么疑问呢?学生就会质疑:杭州这处小山,全是桂花树,花开是那是香飘十里,为什么没有家乡的桂花香呢?进而引导思考,杭州的桂花与家乡的桂花有什么不同呢?最后懂得了家乡的桂花倾注了母亲的深厚情感和美好的回忆,桂花代表了故乡。课堂中往往简洁的提问更能激发学生思考,不需过多解释。

有的时候一句深刻的话,有的时候一个题目,就能带给学生无数的兴趣和疑问,引发学生的思考。学生会提问了,说明学生去思考了。在语文教学中老师要注意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习惯,尊重学生的好奇心,促进学生的思考。

课堂是语文学习的主阵地,是引导和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场所,因此“双减”在课堂。提倡以学生自学为导向的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效率,把学生积极引导到自主学习的学习方式上来,让学生养成爱思考、爱钻研的学习习惯,为终身学习打下良好基础,真正实现“双减”背景下减负增效的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温儒敏《如何用好部编语文教材》

[2]黎奇《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课堂教学策略》

猜你喜欢
静心桂花语文课
桂花
语文课文
拿出一天时间
最快乐的一堂语文课
静心阅读,做一名有内涵的教师
语文课代表的病假条
桂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