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落实“五育并举”以理性思维践行“立德树人”

2022-05-18 23:32姚善英
中学生学习报 2022年24期
关键词:综合发展五育并举劳动教育

姚善英

摘要:《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向学校和老师提出要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是学校教育的根本目标。笔者作为一名初中数学教师从数学教学的角度阐述了落实“五育并举”的具体做法。

关键词:德育、体育、数学之美、劳动教育、综合发展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办出各自的特色”就要求我们学校和老师在办学和教学中做到“五育并举”。作为一名初中数学教师我认为在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落实“五育并举”,以理性思维践行“立德树人”。

一、发挥数学学科特色,渗透德育教育

初中数学有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学习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我们可以在教学素材中以我国高铁列车等科技发展成果为背景,通过相同的时间内路程的差求速度的差或通过相同的路程内时间的差求速度的差。这样的情境既真实,又具有浓厚的时代气息和鲜明的中国特色,体现了数学在解决现实问题中的实际应用。我们还可以以中国古代数学家、哲学家取得的辉煌成就为背景一起探讨勾股定理、杨辉三角或是刘徽的割补法证三角形面积公式,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积累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获得成功的体验还可以展示不同时空无数先哲留下的灵活、多样、精彩的数学方法,拓展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同时也宣传了中国的传统文化,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合理创设情景,促进体育教育

蓝球、台球在我国非常普及,是大众化体育运动与锻炼的项目,在初学方程时我们可以篮球联赛的积分制度为背景,让学生在分析积分表的过程中学会用一元一次方程去计算胜负一场的积分。在学习轴对称一章时可以斯诺克台球比赛为背景,通过探寻被击小球运动轨迹的过程激发学生学习轴对称知识的强烈兴趣。在学习概率统计知识的时候.我们还可以设置某中学为了解学生体质状况进行体质健康抽样调查的情景,考察学生的抽样调查知识和概率计算的知识。上述情境的设置既展现体育竞赛与数学知识的关联,同时也能潜移默化引导学生热爱体育,加强体育锻炼。

三、结合学科知识,展示数学之美

数学美包括对称美、和谐美、简洁美等。数学在培养学生发现美、欣赏美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在学习平移、轴对称、旋转等章节时我们可以让学生在制作相关主题的手抄报或是自己设计瓷砖图案,宣传图案的过程中体会数学的对称美,运动变换之美。高考数学卷中也曾出现了以著名雕塑“断臂维纳斯”为例探讨人体分割之美的试题,这是在考查学生的美育方面进行大胆探索,有助于引导学生关注美育,培养审美意识。

四、理论联系实际,引导劳动教育

劳动教育的重要作用不仅在于学以致用,巩固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的是可以让青少年在劳动过程中逐步建立家庭责任感、社会责任感,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又可以怎样去引导孩子的劳动教育呢?我们可以商场服务质量管理为背景设计,通过如何提高某种商品的销售量为背景要求,引导学生对中位数、平均数、方差等进行基本概念及运用的探究,体现统计学基础知识的实际应用,倡导高质量的劳动成果。我们还可以以垃圾分类为背景,让学生通过分析垃圾分类活动开展情况的统计图和统计表了解环保意识在国民心中的普及程度以及环卫工人工作的艰辛,引导学生关注劳动、尊重劳动、参加劳动。

五、固本强基,发展综合能力

每一堂课、每一次作业都是知识的有机结合,我们在数学课堂教学和作业设计中应充分遵循由浅入深、逐步推进的原则,努力使接受能力不同的学生都得到充分展示,培养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潜能。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同时也是学习和研究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基本工具。因此数学课堂教学中可以融入物理的运动学、电学,化学的浓度计算,地理的经纬度计算、比例尺的计算等其它学科知识,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

总之教学是育人的工作,它需要坚守和创造。每一位教师只要做到走进学生,欣赏学生,“五育并举”,就一定能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汤丰林. 教育评价改革:从"破五唯"到"立五維"[J]. 新教师,2020(12):9-11.

[2] 韩祥宗. 从"破五唯"看高等教育人才评价改革[J]. 经济研究导刊,2021(29):73-75.

[3] 李鹏. 评价改革是解决教育问题的"钥匙"吗? ——从教育评价的"指挥棒"效应看如何反对"五唯"[J]. 教育科学,2019,35(3):7-13.

猜你喜欢
综合发展五育并举劳动教育
建设教育强国的鸿篇巨制
“五育并举”育新人:开启首都教育新时代
走向“五育并举”的现代学校管理
论新时期如何做好中学生物教学工作
如何激发大学生参加物理竞赛的兴趣
探讨农村小学学生的管理工作
马卡连柯劳动教育思想对儿童劳动教育的启示
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的原则
经济快速发展地区的城镇化发展综合机制研究
重视高中化学情感教学 引导学生综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