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Logistic回归分析颅脑外伤去骨瓣减压术后患者发生脑积水的相关因素

2022-05-19 01:38彭兆龙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22年2期
关键词:骨瓣脑积水脑室

彭兆龙

河南南阳南石医院神经外科 南阳 473000

颅脑外伤是神经外科临床的常见病,其中最为重要的是重型脑损伤。患者因脑组织严重挫伤、水肿,以及颅内血肿形成等原因常导致颅内压升高,严重时可并发脑疝形成,具有较高的病死率和致残率。需及时行去骨瓣减压术,以有效清除颅内血肿、降低颅内压、控制临床症状,拯救患者的生命[1]。但去骨瓣减压术会对脑组织造成一定程度的损伤,存在较高的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2-3]。其中脑积水是去骨瓣减压术后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可引发颅内压持续升高,导致患者脑组织代谢异常以及神经功能紊乱,进一步加重病情,延长康复时间,降低手术效果[4]。因此,探寻颅脑外伤去骨瓣减压术后患者发生脑积水的相关因素十分必要。基于此,本研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颅脑外伤患者去骨瓣减压术后发生脑积水的相关因素,旨在为临床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20-01—2021-01我院神经外科行单侧去骨瓣减压术治疗的160例颅脑外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标准:(1)依据病史、临床表现,以及头颅CT扫描检查确诊为重型脑损伤。(2) 均及时送至我院行去骨瓣减压术,手术进程顺利。(3)患者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4)患者术后均能定期返院至少接受6个月的随访。排除标准: (1)有颅脑手术史者。(2)先天脑血管畸形者。(3)开放性颅脑损伤者。(4)行双侧去骨瓣减压术治疗的患者。(5)合并脑出血、脑梗死等其他脑血管疾病者。(6)合并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心血管疾病者。(7)随访期间病死的患者。

1.2方法

1.2.1 脑积水判定标准 所有患者术后6个月内定期返院行头颅CT复查,并参照《中国脑积水规范化治疗专家共识(2013版)》[5]中脑积水相关标准进行诊断:(1)CT显示侧脑室以及三脑室扩大,尤其三脑室变圆,额角变钝,伴脑室外周渗出性改变。(2)去骨瓣减压术后患者意识好转后,意识障碍再次进行性加重,并伴有共济失调、尿失禁、记忆下降等临床症状。(3)脑室穿刺测压高于正常值(80~180 mm H2O)。(4)侧脑室前角最大距离与同一层面最大颅内横径比值≥33%。将符合上述标准的患者判定为发生脑水肿。

1.2.2 基线资料采集分析方法 设计基线资料调查表,询问并统计研究所需基线资料:包括性别(男、女)、年龄、骨窗面积、受伤至手术时间、血肿量、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ale,GCS)、术后昏迷时间、瞳孔反应(正常、消失)、脑室积血(有、无)、颅内感染(有、无)、损伤部位(额叶、颞叶、其他)、高血压(有、无)、糖尿病(有、无)、术后硬膜下积液(单侧、双侧、半球间)。高血压参照《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8年修订版》[6]中的诊断标准。糖尿病参照《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年版)》[7]中的标准。

2 结果

2.1颅脑外伤去骨瓣减压术后患者脑积水发生情况全部患者术后均获6个月随访,160例颅脑外伤去骨瓣减压术后患者中有43例发生脑积水,发生率为26.88%。

2.2发生、未发生脑积水患者基线资料比较发生组患者的骨窗面积、术后昏迷时间、脑室积血、颅内感染与未发生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的其他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发生、未发生脑积水患者基线资料比较

2.3颅脑外伤去骨瓣减压术后患者发生脑积水相关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将颅脑外伤去骨瓣减压术后患者脑积水的发生情况作为因变量,发生赋值为“1”,未发生赋值为“0”。纳入表1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骨窗面积、术后昏迷时间、脑室积血、颅内感染)作为自变量,变量赋值说明见表2。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骨窗面积大、术后昏迷时间长、脑室积血、颅内感染是颅脑外伤去骨瓣减压术后患者发生脑积水的影响因素(OR>1,P<0.05)。见表3。

表2 自变量赋值情况

表3 颅脑外伤去骨瓣减压术后患者发生脑积水相关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3 讨论

脑积水是颅脑外伤去骨瓣减压术后常见的继发性损害,可导致患者临床症状以及神经功能持续恶化,影响其康复进程和预后效果[8]。本研究经术后6个月随访,结果显示,160例行去骨瓣减压术后的颅脑外伤患者中有43例发生脑积水,发生率为26.88%。充分表明颅脑外伤去骨瓣减压术后患者的脑积水发生风险较高。因此,明确术后脑积水发生的相关因素十分必要。

本研究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骨窗面积大、术后昏迷时间长、脑室积血、颅内感染是颅脑外伤去骨瓣减压术后患者发生脑积水的影响因素。分析原因在于:(1)骨窗面积大。脑脊液主要依靠蛛网膜颗粒吸收,而骨窗面积较大患者的颅内脑脊液积累较多,蛛网膜颗粒向外引流脑脊液较少,骨窗内留有脑脊液含量较高,从而易形成脑积水[9]。基于此,应于手术前针对骨窗面积较大的患者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术中加大脑脊液的输出,降低术后脑积水发生风险。(2)术后昏迷时间长。术后昏迷时间长的患者往往遭受到的颅脑创伤更为严重,颅内脑脊液的吸收以及循环平衡破坏程度更大,脑脊液自主传递功能较差,进而引发术后脑积水。故应加大对术后昏迷时间长患者的监测力度,并采取腰穿释放脑脊液试验以降低脑积水风险。(3)脑室积血。存在脑室积血的患者颅内血凝块体积较大,且流入蛛网膜下腔的血流量更多,容易导致中脑导水管和蛛网膜颗粒处发生不完全堵塞;加之术后炎症反应,使脑脊液循环出现障碍,增加脑积水发生风险。建议采取穿刺后放置引流管,以减少脑室内积血量,降低术后脑水肿发生风险。(4)颅内感染。存在颅内感染的患者,可引发脑组织水肿,导致脑脊液循环系统障碍,脑脊液无法排出,进而形成脑积水[10]。因此,术中应严格按照无菌操作流程,术前及术后应用敏感抗生素干预,以降低感染风险、降低脑积水发生率。

综上所述,骨窗面积大、术后昏迷时间长、脑室积血、颅内感染是颅脑外伤去骨瓣减压术后患者发生脑积水的影响因素,临床可根据上述风险因素制定针对性干预措施,以降低术后脑积水发生风险。

猜你喜欢
骨瓣脑积水脑室
为什么开颅去骨瓣减压术后不建议做有创颅内压监测
成人幕上脑胶质瘤切除术中进入脑室相关并发症的回顾性分析*
改良外伤大骨瓣手术在重型脑外伤患者治疗中的应用
脑室镜清除脓苔及术后脑室灌洗、引流在脑室感染中的应用
Ommaya囊与腰大池介入对结核性脑膜脑炎并脑积水的疗效对比
裂隙脑室综合征的诊断治疗新进展
浅析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术在颅脑损伤治疗中的临床效果
整体护理预防脑室外引流术后颅内感染的作用分析
双侧标准大骨瓣开颅去骨瓣减压术与双额冠状切口开颅去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疗效比较
揭密:脑积水的“水”哪来的?该怎么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