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人才建设:开源,蓄势,重塑

2022-05-21 08:25彭冬林
中国眼镜科技杂志 2022年1期
关键词:眼视光职称眼镜

文 彭冬林

22021年,对于眼视光行业从业者而言,发生了两件影响其职业发展的大事:一是国家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将于2022年起在初级(师)和中级考试中增加眼视光技术,医学视光技术专业职称系列开始启动;二是首批退出国家职业资格目录水平评价类职业的眼镜验光员、眼镜定配工,在第三方社会评价体系下,各项工作逐渐趋于完善。这两件大事,无疑让眼视光行业从业者看到了职业发展的曙光。

当前,在政府部门及社会各界的持续关注下,我国的近视防控事业开启了大步迈进时代,而在各地近视防控工作的不断推进中,由验光人才短缺引发的儿童青少年验光不准、眼视光知识科普教育普及力度不够等问题,再度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视光人才,源头活水不断

据国家卫健委统计,2020年,中国眼科医师在册数量约为4.48万名,虽已达世界卫生组织“每5万人中至少有1个眼科医生”的规定,但由于我国青少年视力问题突出,现有验光人才仍难以满足庞大的患者群体对精准验光的需求。

事实上,我国验光人才短缺由来已久,其主要原因在于专业眼视光人才长期处于总体供给不足的状态。2015年前,我国仅有1所五年制、20所四年制视光学专业学校,每年毕业的专业视光人才极为稀缺;进入2017年,温州医科大学、天津医科大学、南京医科大学、山东中医药大学、安徽医科大学等12所大学相继开设了五年制眼视光医学专业,另有27所学校招收四年制眼视光专业学生。在眼视光人才总量有限的情况下,囿于工作条件、薪酬待遇、发展空间、社会地位等现实因素,人才培养青黄不接、眼视光人才断层等问题成为了制约眼视光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专业眼视光人才的稀缺,引发了各大眼视光企业的抢人大战,不少眼镜企业开始从源头上切入,通过校企合作、联合培养的方式提前介入争抢优质人才。如2021年,宁波明星科技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携手天津职业大学、天津职业大学眼视光技术工程学院共建工程技术中心、明星科技(天津)技术培训中心,进一步深化仪器设备领域的校企合作、产教融合。

近年来,随着国家政策的倾斜,加上市场需求的正向反馈,眼视光人才培养在源头上有所好转。尤其是2018年教育部等8部门向各省级人民政府联合印发《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以来,在政策支持、市场需求双重背景下,眼视光专业迎来高速发展,视光专业的不断增设,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长期以来专业视光人才严重匮乏的局面。2021年,为加强近视防控人才培养培训,教育部支持21所高校开设眼视光医学专业,37所高校开设眼视光学专业,86所高校开设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在高职学校设置眼视光技术、健康管理等专业点645个,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年轻学子成为近视防控事业的生力军。随着“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学校与医疗机构落实、社会参与”的近视防控工作格局基本确立,专业眼视光人才培养体系也在不断建立健全,未来,会有更多的优秀眼视光人才涌入市场。

探索眼视光人才发展体系

目前来看,要解决眼视光人才源头供应不足的问题,尚需一段时间,而眼视光行业在人才建设方面还面临着更为严峻的问题——如何为行业从业者提供更健全、更有尊崇感的职业体系,让从业者有“盼头”。

2021年11月3日,在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专业设置论证会上,国家卫健委人事司专业人才处处长李林表示,由于眼视光技术人才没有合格资质从事初级眼保健工作,严重影响了这部分人员的培养和工作积极性,不利于人才队伍的建设与社会发展,与人民群众的眼健康需求不相适应,因此,建立眼视光技术职称序列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意义。

眼视光职称的设定避免了以往专业技术人才无法针对专业领域实现评定的局限性,正如温州医科大学眼视光医院、北京大学眼视光学院院长瞿佳教授所说,“增设眼视光技术(中初级),对眼视光技术从业者是福音,解决职称问题化解了从业者的苦恼,工作中有了上升通道。”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眼视光中心副主任李岩则认为,眼视光专业职称的设立标志着国家对于眼健康工作日益重视,为了真正为保障眼健康工作提供专业队伍,在考核工作和职业技术规范操作方面都形成了有效机制。

如果说眼视光职称侧重于眼视光行业的医疗服务,那么眼视光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则更加偏向于实操技能,涵盖的范畴更大、受益人群更多。

随着眼镜验光员、眼镜定配工于2020年9月30日前正式退出国家职业资格目录,眼视光行业技能人才评价制度、人才体系建设也迎来了破局重建的新机会,以企业、技工学校、行业组织、社会培训评价机构等组成的第三方评价机构,对眼镜验光员、眼镜定配工的职业认定体系在实践中进行了更多元化的探索。

需要指出的是,随着第三方评价机构的不断增加,由第三方评价机构发出的眼镜验光员、眼镜定配工等职业技能认定证书的权威性、专业性及公正性等问题,成为了业界普遍关注的焦点。从第三方评价机构角度,需要严格把关,做到公平公正,不断提升所发证书的含金量;从用人单位角度,眼镜零售更强调专业性和服务性,要求精准地为顾客提供眼健康服务,应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按照高标准在内部构建一套完整的职业体系,提升企业竞争力,助力行业发展。

提高从业者专业能力,走出“验光不准”困境

2021年9月27日,半月谈网发表了一篇名为《6家门店3个结果?验光不准加剧青少年视力问题》的调查文章,其指出,市场化验光环节不规范、医学验光人才缺口大等因素,正在加剧青少年严峻的视力问题。对于眼视光行业而言,要想改变“验光不准”这一现状,需要从从业者的专业素质提升、改善验光环境、规范使用验光仪器等方面入手,其中,从业人员的专业化水平无疑是重中之重。

在直接为消费者提供视光及专业服务的过程中,眼视光从业者的专业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大众对整个行业专业化的评价。除了上文提及的职称、职业等级认定考核外,在从业人员的培养、考核方面,行业协会通过开展职业技能竞赛等方式,以赛促练,对提升眼镜行业验光整体水平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也增强了各眼镜制、配企业间的沟通和交流,挖掘出了一批爱岗敬业、本领过硬的优秀人才,促进了各地眼镜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整体而言,眼视光行业的人才建设在2021年迎来了新的曙光,随着眼视光职称考试工作的启动,以及眼视光职业技能等级认证工作的不断深入开展,眼视光从业者在身份和职业认同感、归属感方面会有很大的改善。随着专业眼视光人才总量的增加,眼镜行业如何在专业人才竞争中获得先机,进而提升整个行业的专业属性,还需要时间去沉淀。

猜你喜欢
眼视光职称眼镜
眼镜布不是用来擦眼镜的
六部门:职称评聘向乡村教师倾斜
学术造假将被撤销职称并记入诚信档案
《职称评审管理暂行规定》让学术造假撤销职称有法可依
培养实用型眼视光技术专业人才途径的思考
从天而降的眼镜
国内外眼视光学对比研究
神奇的眼镜
职称
走内涵式发展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