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生活情境的创设活化小学语文课堂的课例研究

2022-05-23 23:04王丹凤
小作家报·教研博览 2022年14期
关键词:课例研究情境创设小学语文

王丹凤

摘要:如今,小学语文教学深化改革,情境教学成为当下比较流行的教学方式,特别是生活情境教学,能够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果。因此教学中教师可创设生活情境,将生活植入课堂,让学生更直观深刻地感知语文。一言以蔽之,教师在课堂上应用生活情境能改变传统的单一语文教学的模式。在生活情境中学生的眼前会出现精彩的画面,他们的双手会参与情境的操作,他们的大脑会闪现情境的人与事。可见,生活情境能吸引学生的好奇心,使他们更容易聚焦课堂,进而提高学习效率。

关键词:小学语文;情境创设;素养生成;课例研究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新課标的实施以及教育改革的深化,对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越来越多的教学新理念以及新方法得以出现和应用,生活情境教学法正是其中的一种。语文作为一门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的学科,合理运用生活情境开展语文教学活动,不仅可以改善课堂教学氛围,提升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和学习专注度,还可以加深学生对课堂学习内容的理解和记忆[1]。

一、小学语文生活情境教学法的特点

(一)“情切”特点

小学语文教材内容是经过精挑细选的,囊括了不同类型、不同时代的优秀文章,蕴藏着丰富的思想情感,生活情境教学法提倡让学生在更加生动、鲜活的氛围中学习语文基础知识[2]。教师在备课环节除了要根据课堂教学内容合理创设教学情境,还要在教学过程中灵活运用语言引导、肢体动作甚至眼神,一方面是为了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悟文章中的思想情感,另一方面则是为了更好地引发学生的内心情感共鸣,在培养学生丰富内心情感的基础上,促进学生正确观念的形成。

(二)“意远”特点

教材文本不仅蕴藏了作者的精神思想和内心情感,也通过文字描绘了或磅礴或秀丽的意境,但小学生受文学底蕴较浅以及认知能力较弱等因素的影响,很难清晰、深入地感悟文章中的意境,这会对学生的文本理解带来一定影响。如果教师根据文本内容以及学生实际情况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并通过语言引导学生联系实际生活对文本内容进行联想,一方面可以给予学生更加强烈的感官冲击,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更加全面、直观的方式带领学生感受文章中的意境,并加深学生对文章内涵的理解和体悟。

二、以生活情境的创设活化小学语文课堂的策略分析

(一)实时更新教学理念,发挥学生教学主体地位

为了更好地创设生活情境教学,教师必须实时更新教学理念,注重发挥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语文课堂的真正主人[3]。例如,在讲解《春夏秋冬》一课之前,教师可以创设一些与生活相关的问题:一年有多少个季节?每个季节有多少个月?每个季节都有哪些不同的特点?等,帮助小学生了解春夏秋冬每个季节的变化。在教学结束后让学生讨论四季的变化,这种教学方式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便于学生记忆,同时提升语文课堂学习效果。

(二)运用多媒体使课本情境场景化

一般来说,作者在文本中展示的内容大多比较贴近生活,但这些生活离学生现在的生活状态也是比较遥远的。教师可通过多媒体将教材中的情境展示出来,也就是说将文本的表述以场景化的画面形式呈现出来,从而让学生亲近文本情境,进而理解作者的表达。

《穷人》中有这样的一段描写:“屋外寒风呼啸,汹涌澎湃的海浪拍击着海岸,溅起一阵阵浪花。风掀起她的围巾,卷着被刮断的什么东西敲打着邻居的小屋的门。”教师就先给学生展示寒风呼啸、海涛拍岸的场景,学生说这样的场景真是太壮观了,这样的景色真的太美。显然,学生没能将情境与文本的理解对接起来。接着教师将镜头转换,学生看到的是海涛拍打着岸边的一间小屋。学生突然觉得这样的生活环境太难了,他们慢慢能感知文本渗透出来的情感。再接着教师又将镜头转到浪花里出没的小船,学生十分惊讶,这样恶劣的天气之下渔夫仍然冒险出海打鱼?教师问对着这样的情境能发现什么,学生说,这样的情境还去打鱼,说明这户人家真“穷”。可见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地运用多媒体资源使课本情境更加场景化、生活化,以此来让学生进行更直观的思考。对教材情境的创设能让学生真实地感知文本中人物所处的境遇,进而也更好地理解了文字。同时教材情境的创设也丰富了学生对生活的认知,进而也能让他们更好地理解作者在文本中呈现的相关人物的生活。

(三)创设绘画情境,激活学生描绘生活的热情

教师在教学语文时经常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好好上课的孩子突然在下面画着画,他们画的大多也都与这课的内容有关,最多的就是将人物的插图进行二度创作,给予教材文本更符合当下生活的再度描绘。教师其实可以将学生在绘画上的天赋运用到教学情境的创设上,让学生以自己的绘画呈现文本中的生活化情境,进而从他们的画作中体悟他们对文本、对生活的理解。

还以“穷人”这课为例,文中这样描写穷人一家的一次艰难决定,“渔夫皱起眉,他的脸变得严肃,忧虑。”“嗯,是个问题!”他搔搔后脑勺说,“嗯,你看怎么办?”一般地,教师都会问这样的问题:渔夫的脸为什么严肃?他忧虑些什么?这样问旨在让学生能与人物进行对话。教师问学生能不能将渔夫的样子画出来,能让别的人从画面中就能看出他当时的心情。其实要让学生画出渔夫,他们就需要整体上感知文本,就需要对相关的内容进行想象。比如说,学生就认为渔夫是一个身材高大的人,渔夫有着黝黑的皮肤,此时渔夫的目光是严肃的,但一定是温暖的、坚定的。因此,学生将渔夫画成这样的形象,一边眺望着大海,一边将目光对着别人家的孩子。教师将学生的作品展示出来,通过这些作品,别的学生能从多个方面对教材文本进行生活化的理解,当然也能让观看的学生更好地描绘生活。

结束语

总之,基于生活情境创设的小学语文教学是教师教学机智的充分展现,教师实行的是一种开放教学模式,他们基于对学生的了解,对教材的认知,对自身能力的挖掘,对小学语文课堂进行了有效的构建。生活情境唤醒了学生去建构生活与语文的联系,让他们在情境的体验中感知课堂的重难点,提升学生对新旧知识的勾连,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贾默涵.利用生活情境创造小学语文高效课堂[J].中华辞赋,2019(10):203.

[2]张调霞.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生活情境的创设与应用[J].长江丛刊,2019(28):94-95.

[3]马彦平.情境教学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应用[J].南国博览,2019(09):234.

猜你喜欢
课例研究情境创设小学语文
关注细节?灵动分享?打造生态课堂
依托课例研究 成就高效课堂
基于课例研究下的高校英语教师学习反思
情境打动孩子心灵,提高阅读感悟效果
幼儿在体育游戏时情境创设的实践与思考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情境创设分析
小学数学课堂选择生活情境的误区及对策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