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绿色低碳,塑冬奥品质
——2022冬奥崇礼主城区空间品质提升项目

2022-05-24 07:46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李存东
城市建筑空间 2022年2期
关键词:主城区崇礼风貌

文/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李存东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路 璐 邸 青

0 引言

“十三五”以来,我国的生态环境保护实现历史性、转折性、全面性的跨越,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变为实践,“绿色办奥”理念变为行动。北京冬奥会成为迄今为止第一届“碳中和”冬奥会,绿色低碳理念贯穿于2022冬奥崇礼主城区空间品质提升项目的全过程。

崇礼地处河北省西北部,与北京市相距约200km,是环京地区重要的交通节点和特色旅游小镇。作为2022冬奥会雪上项目的主要竞赛举办地之一,崇礼迎来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为提高崇礼主城区城市风貌水平、助力冬奥会相关建设,崇礼区政府开展了一系列空间品质提升项目,总面积约423hm2,设计团队通过总设计师制度保障、多专业一体化设计、绿色创新的探索实践、全设计流程伴随式服务等重要举措,为项目提供专业保障和技术支持。

1 总设计师制度保障

依据住建部、发改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与建筑风貌管理的通知》(建科〔2020〕38号)[1]和住建部建筑节能与科技司《关于组织推荐城市总建筑师试点城市的通知》(建司局函科〔2020〕45号)有关要求,先行先试建立总建筑师制度,崇礼区委、区政府聘请李存东教授为“崇礼主城区空间品质提升总设计师”,其主要任务包括技术咨询和设计总控(见图1)。

图1 总设计师工作任务框架

1.1 技术咨询

在城市风貌建设方案上拥有一票否决权;负责把控城市风貌的发展方向;组织评估总体规划、专项规划、建筑设计、景观设计的成果,参与城市设计的审查工作;严格把控政府主导的各专项规划编制工作;对项目规划和建筑、景观方案设计成果质量进行把控;对城市建筑风貌设计方案进行最后的监督和审核;全力支持政府相关部门的规划工作,为崇礼区风貌建设工作决策提供专业咨询服务。

1.2 设计总控

充分发挥总设计师及其团队在工程设计方面的主导作用,总设计师依托中国建筑学会及中国建设科技集团接受政府委托的建设任务,牵头组织、聘请最适合的设计单位组成设计技术团队,并统筹把控设计过程阶段性成果及最终设计成果,促进规划设计理念的融合与升华,直至落地建成效果的总体控制。

2 多专业一体化设计

崇礼主城区空间品质提升项目秉承“心象自然”设计理念[2],通过认识自然、解读自然、心象自然的方式协调人与自然之间的平衡关系,将城市融入自然山水之中。在总体规划中,整体打造崇礼主城区“十景、一河、两路、多点”的城市风貌空间结构,实现冰雪之城与森林之城交相辉映的设计愿景(见图2)。 具体建设内容包含景观空间、交通空间、建筑空间三大板块、共计20项实施内容(见图3)。

图2 崇礼主城区城市风貌空间结构

图3 崇礼主城区空间品质提升项目库

2.1 景观空间

景观空间品质提升专项包含崇礼主城区南部片区景观提升工程、商贸新区提质改造工程、头道营桥景观及亮化工程、清水河沿线景观提升及城区边角绿地整治工程、湖心岛方案设计、高速南出口山体窑洞及周边景观设计等。立足生态斑块破碎、公共开放空间缺失、工业用地拆迁后再利用、地域特色模糊等城市问题,通过重塑“青山相夹、碧水掩映、绿树葱茏”的自然生态基底,激活发展受阻、人气不足的商业街区,延续崇礼当地窑洞与民居民巷的人文乡土记忆,点亮崇礼门户与城市重要景观节点,引进太阳能光伏、3D打印等高新技术,呈现生态友好的人居环境和城景相融的整体风貌(见图4)。

图4 山湾观名——崇礼南高速出口迎宾湖建成实景

2.2 交通空间

交通空间品质提升专项包含道路交通集成规划、道路沿线廊道景观规划设计、无障碍设计及停车场规划设计等,致力于解决城市道路交通拥堵、市政基础设施不足等城市问题,一体化考虑道路断面空间布局,统筹布局各类交通设施,配合提升整体街道风貌,构建绿色高效、生态便捷的交通体系(见图5)。

图5 迎宾大道(裕兴路)建成实景

2.3 建筑空间

建筑空间品质提升专项包含建筑立面提升和标识牌匾改造等。为解决现状街道立面破旧繁杂、单调无序的问题,在整体上注重崇礼当地气候条件和城市文化特色;在细节上以街道为单位,突出每条街道的特征,根据建筑功能及业态作出相应调整,通过模块化的店铺门头设计,塑造简洁大气、稳重协调的建筑风貌(见图6,7)。

图6 迎宾大道(裕兴路)建筑立面、标识牌匾改造后实景

图7 建筑立面提升后实景

3 绿色创新的探索实践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完善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体制机制和政策措施的意见》(发改能源〔2022〕206号),重点强调大力推动能源领域碳减排是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以及加快构建现代能源体系的重要举措[3]。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以3D打印、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等新兴技术重构现有的制造业技术体系,推动制造生产方式的变革,智能制造代替重复和一般技能劳动成为大势所趋[4-6]。崇礼主城区空间品质提升项目通过水下太阳能光伏水景、一体化广场铺装、3D打印景观构筑物、极寒地区植物选种及反季节种植养护等技术的应用,集中展现冬奥小镇的生态、科技与人文之美,是落实“碳达峰”“碳中和”国家战略和绿色办奥理念的重要探索。

3.1 水下太阳能光伏水景

崇礼十景之一“小镇烟柳”中的水下太阳能光伏水景在国内首次应用水下碲化镉光伏技术,在崇礼极温-37.4℃的条件下,营造皑皑雪林与潺潺春水交相辉映的冬日盛景,展现生态环保、科技节能的冬奥崇礼新风尚。

水景池底铺设600mm×600mm×110mm碲化镉光伏发电地砖共计420块,单块光伏地板砖的功率为46W,项目总装机容量为19.32kW,预计年发电量25000kW·h左右,每年可实现减排二氧化碳量2.25万t。通过全年光伏发电量实现并网发电,回补水景冬季开启时段电加热、喷泉、艺术照明等消耗的电量。在水景模式下,水体深度控制在5~9cm,水温控制在5℃左右,在冬季水与冷空气接触瞬间形成大量水蒸气,加上水下炫彩程控灯光与喷泉的点缀,成为崇礼城区一道亮丽的风景。在旱喷模式下,水景成为互动景观装置,市民与游客可登上水景区域的光伏板开展亲水活动(见图8)。

图8 小镇烟柳——水下太阳能光伏水景建成实景

3.2 一体化广场铺装

崇礼十景之一“小镇烟柳”中的半圆广场区域充分依托原有场地条件,保留现状雕塑,将裕兴路两侧环形建筑围合出的圆形场地作为整体进行考虑,通过广场、人行道与车行道一体化铺装打造极富视觉冲击力的广场景观。

在铺装设计中,运用菱形砖体组合出不同灰度的雪花状模块,4种颜色的雪花状模块形成由圆心向外的渐变式铺装,表现“春去冬来,雪飞云起”的景观意向。在材料选择上,根据车行道路和人行广场的不同荷载要求,分别采用石材和砂基透水砖,同时保证不同材料之间颜色和形态的自然衔接(见图9)。

图9 小镇烟柳——一体化广场铺装设计与建成实景

3.3 3D打印景观构筑物

崇礼十景之一“冬奥荣荫”中3D打印景观构筑物由5个环形拱门组成,象征奥运五环,最高环顶标高13m,在庆典广场的入口处形成新老冰雪博物馆的时空对望,通过框景手法将视线聚焦于崇礼城区新的地标性建筑物——崇礼冰雪博物馆。

通过3D打印技术制作景观构筑物,是新工艺、新材料在景观设计专业的成功探索,其采用ASA复合材料塑造出拱门高度复杂的几何造型和巨大体量,又因材料可回收,故更经济环保。此外,在制作过程中通过3D打印预制组件进行现场拼装,使设计沟通与方案优化更便捷,相较于传统方式,其可行性更高,更具成本效益(见图10)。

图10 冬奥荣荫——庆典广场3D打印景观构筑物

3.4 极寒地区植物选种及反季节种植养护

在植被专项研究中,针对崇礼地区森林系统破碎,山体、浅山与城市之间缺少植被过渡和延续的现状问题,发挥可保留的植被基础条件和乡土植物资源的开发潜力,提出“恢复本底、重塑格局、丰富种类、优化群落、提升风貌”的总体策略。

1)在生态型植物群落中,以生态为主,兼顾景观,通过异龄混交、复层混交、针阔混交、速生慢长结合、乡土植物为主的自然式乔灌草复合型结构,实现具有生物多样性保护、净化空气、涵养水源、水体净化等生态效用的功能型群落。

2)在景观型植物群落中,以景观为主,兼顾生态,通过丰富种类、针阔混交、复层混交,形成观赏疏林、疏林草地、花带花丛、滨水群落相结合的季相丰富、空间多维的植被效果(见图11)。在现状调研记录主要原生植被和栽培植被的基础上,针对崇礼的极寒天气特点,筛选耐寒抗风的本土植物品种,并根据局部小气候补充选用适宜生长但尚未引进的部分品种,丰富了崇礼城区景观植被的品种库。

图11 空间多维的植被效果

由于工期紧张,在反季节植物种植与养护过程中,集成创新系列关键技术,保证树木的存活率。在项目施工前、中、后期提供全时技术保障,对崇礼主城区绿地树木开展全过程精准监控和施策,指导后续修复方案调整,以达到最佳景观效果,总体实现“自然生态、彩绿共融、丰富多维、原生乡土”的设计愿景。

4 全设计流程伴随式服务

为保障崇礼主城区空间品质提升项目的顺利推进,在总设计师的指导下,设计团队通过全设计流程伴随式服务,为业主提供解决工程设计技术问题的平台,协调主体设计及各专项设计的设计界面及成果,加强设计的整体性和完整性。

1)选址规划阶段 明确各部门业主需求,协调20余家不同业主单位,梳理工作框架,通过场地研判和深入研究确定规划框架与重点项目库,制定相应的进度节点和管理措施,提高沟通效率。

2)设计实施阶段 组织景观、规划、建筑、结构、机电、交通、市政、照明等专业团队,协调10余家不同设计单位,统筹把控设计成果质量与总体设计效果,注重项目的整体质量和整体效益,保持与城市总体风貌的一致性。针对崇礼复杂的城区环境和城市建设中时刻变化的不确定性因素,在长期驻场工作中对场地进行“贴身式”设计,以达到空间品质精细化提升的效果。

3)后期管控阶段 在总体把控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设计效果,充分满足冬奥会时需要及会后城镇发展需求,实践空间品质提升设计的规划理念。

5 结语

随着北京冬奥会举办,中华文明与奥林匹克运动再度携手,奏响团结、和平、友谊的华美乐章,崇礼小镇呈现一幅绿水青山、城景相融的秀美画卷,以焕然一新的面貌聚焦世界的目光。崇礼主城区空间品质提升项目立足总设计师的高度,体现多专业一体化设计的广度,挖掘绿色低碳技术的深度,坚持全设计流程伴随式服务的时间长度,为业界提供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案例参考,给崇礼留下绿色可持续的冬奥遗产,向世界展现生态人居的城市样本。

图片来源:图1~3,作者自绘;图4,图5,图7,图8,图11,张锦影像工作室;图6,图9,李存东;图10,张云璐

项目位置:河北省张家口市崇礼区南部片区

项目面积:423hm2

业主单位:崇礼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设计单位: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

总设计师:李存东

景观设计:路 璐、刘玢颖、邸 青、冯 然、张云璐、赵金良、任 威、刘奕彤、孙雅琳、柏婧睿、魏晓玉、黄潇以、解 爽、李得瑞、孟 语、侯月阳、颜玉璞、徐 瑞

建筑设计:景 泉、黎 靓、徐元卿、薛 强、沈蓝星、尹安刚、孙宇珊、邢阳阳、颜 冬、王 挺、徐华宇、李函泽、朱 琳

交通设计:洪于亮、赵 林、赵光华、李奕譞、孟令扬、郝世洋、张兴雅、王健彤、杜倩雨、顾文津

项目经理:尤 琳、路 璐

宁之境照明设计有限责任公司

王东宁、滕 昆、于金仓、郭 伟、崔朕玫、

李 鹤、朱丽萍

泛在建筑技术(深圳)有限公司

徐 宁

猜你喜欢
主城区崇礼风貌
包裹的一切
崇礼雪国
崇礼当代词典
品质提升 让城乡风貌各具特色
成都城市空间形态动态特征分析
重庆主城区首次购房按揭财政补助政策延长5年
库车城市风貌
韩国:崇礼门
崇礼雪
泥火的实验和表达理念的个人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