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林行居 六胜构景*
——延庆冬奥村景观设计探析

2022-05-24 07:46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杨宛迪滕依辰关午军
城市建筑空间 2022年2期
关键词:山居延庆山林

文/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王 悦 杨宛迪 滕依辰 关午军

1 自然起点

延庆冬奥村位于海坨山脚下自然形成的一块冲积台地平原内,北部、东部毗邻松山自然保护区。用地范围内的山体高差关系复杂,高程位于900~983m,南北高差约42m,东西高差约30m,最大水平距离304m,平均坡度约10°,位于场地内的小庄科村是晚清时期的村落遗址(见图1)。场地原生植被茂密,生态基础良好,山林遍布核桃楸及大果榆的混交次生林。通过对场地树木的调研,初步统计:乔木层共有15科17属23种,木犀科、桦木科、榆科较多,其中圆叶丁香、暴马丁香、大叶白蜡、黑桦、白桦、裂叶榆、大果榆较多;灌木层主要有20科34属41种;草本层共有34科80属127种;西侧沟谷为杂灌丛,散生着胡桃楸和水榆花楸等保护树种(见图2,3)。

图1 冬奥村原始地形分析

图2 现状小庄科遗址

图3 场地原有林木

为响应绿色办奥理念,呼应赛区“山林场馆群、生态冬奥园”的总体概念,延庆冬奥村从总体规划布局到建筑空间设计、景观设计,皆提出以“自然”为起点,生态保护和生态修复为基础的设计理念,融入中国人文山水意境,在最大程度满足赛时功能需求的同时,为赛后转换为山地滑雪旅游度假酒店预留空间(见图4,5)。

图4 冬奥村鸟瞰

图5 冬奥村实景

2 生态为基

在满足冬奥村建设的前提下,如何最大限度保护冬奥村周边及内部的现状树木是景观设计的核心目标之一。从景观生态学、风景园林学双重视角出发,最大限度地保留原生植被群落,是保护生态基底、保存生物多样性、保证景观效果的最佳手段。

在延庆冬奥村总体规划前期,景观专业即针对场地开展全面的调研工作。对场地现状山林进行详细的植被调研,从生态群落、树种特征、景观美学特征、施工难度等方面出发,建立原状植被的综合评价体系,为总体建筑布局提供生态基础资料。结合建筑初期功能规划布局,最终划定场地内2.32hm2既有林地以及313棵既有大树作为保护对象,明确既有林木的保护范围,同时提出既有林木以“原地保护优先、近地移栽为辅”的保护策略。

从景观生态学角度出发,梳理场地内需尽量保留的“廊道-斑块”生态系统结构及树木点位,为布局深化与专业配合提供科学性参考依据,例如建筑围合关系、场地设计、道路设计、室外管线综合等均以保护树为前提,进行合理避让与方案优化。由于施工场地局促,设计进一步研究施工过程中因施工组织铺设的临时道路、堆料场地以及场地平整、建筑主体结构基坑开挖导致的原状土变化等对现状树木的不利影响,最终形成系统的《冬奥村树木移植保护实施方案》,并以此为依据出具伐移证明,建设方、设计方、施工方、监理方四方签字监督,开展树木保护移植工作(见图6)。同时提出《场地平整期间树木保护实施方案》,从多种场平实际情况出发,提出原状树保护方法及支护方案,包括基坑支护、梯级挡墙支护等。由于冬奥村建设周期较长,提出树木养护管理方案,保证原生保留树木的高成活率。在原地保护树木树池的设计中,依据就地取材原则,采用现场挖掘的石材,沿用传统砌筑方法,变废为宝,使其融入自然(见图7~9)。

图6 现状植被保护策略

图7 保护树木树池做法分析

图8 原地山石加工为树池

图9 观众主广场林木保护效果

3 山居立意

延庆冬奥村在赛时为全世界的运动员提供优质的居住、交往空间,是向全世界展示中国文化的重要载体。延庆冬奥村坐落于群山之间,坐拥山林之胜,利用层层坡顶、平台和院落组团,与周围山形水势形成对话。房屋的台地化和半开放式策略使建筑与山林相互融合,园林因山就势,形成相对自由的布局,是“独与天地精神相往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的山居佳作。山居文化是中国古代园林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浓厚朴素的生态思想与文化意趣,从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诗句中可见一斑;王维《山居秋暝》对山中美景一咏三叹,唯美之至。延庆冬奥村园林景观将“山居”作为主题立意,营造具有山林行居、田园雅居、士人园居的园林气质,体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师法自然的中国古典山水园林特色(见图10,11)。

图10 山地园林空间

图11 山地空间

4 “六胜”构景

“六胜”指宏大、幽邃、人力、苍古、水泉、眺望。《洛阳名园记》有载:“洛人云,园圃之胜,不能相兼者六,务宏大者,少幽邃;人力胜者,少苍古;多水泉者,难眺望。兼此六者,惟湖园而已”。古人认为兼有“六胜”的园林即为绝美园林。冬奥村的景观设计将“六胜”之意契合于运动员居住组团,形成两两组团的园林主题对仗之意。

1)水泉与眺望 依势造园,凡流水经过,常在庭院谷底之处。寻溪仰望,多有拾级而上或高山仰止的空间意境(见图12)。

图12 观景平台

2)人力与苍古 遗址区保留原生风貌,苍劲古朴之感与组团庭院的人工造园之美形成对比组景(见图13)。

图13 片石假山与村落遗址交相呼应

3)深邃与宏大 建筑夹出的廊道打造空间通幽感,与自然山林园路和周边大山大景形成对比组景。

由中国古典园林的游线系统组织串联原生环境、建筑庭院、景观园林组团,将交通流线转化为体验式游园路线,形成可行、可望、可游、可居的山居园林景观,创作出既具自然之趣,又富诗情画意的现代山居园林体系。

5 古址成趣

小庄科村是晚清时期的村落遗址,遗址区面积约3300m2,反映特殊历史时期山区人居特色,是展现地方生活聚落的重要实物。北京市文物局组织专家实地踏勘,一致认为该遗址资料完备、历史信息丰富、保存形态完整,符合文物的三大价值标准,建议认定为一般不可移动文物,并提出要做好该遗址的登记和公布工作,加强遗址的本体保护,重点做好遗址的展示工作,向国内外游客展示遗址价值,增加冬奥人文内涵。遗址构成包括7处院落和3处道路,主要遗存年代为1900年前后至1942年(见图14)。

图14 小庄科遗址三维扫描

冬奥村的遗址景观设计以保护遗址原有风貌为出发点,最大限度地保留遗址的“苍古”感,在邻近遗址区的景观设计上,运用古朴的设计材料并结合现代的设计语言打造超尺度的片石假山以展现“人力”。在树林密布的环境中,遗址区的景观风貌整体呈“苍古”与“人力”的强烈对比,意境上又相互融合,新景观烘托遗址的历史之美(见图15)。

图15 片石假山

在具体设计中,遗址景观顺应既有村落格局,植入景观游园系统,对遗址墙体原状保留并进行必要加固,在原有竖向的基础上开辟游览路径,开阔处梳理铺装广场,用于举办室外活动。补充整个遗址区排水与照明设计,有利于遗址的长期维护。遗址区本底植被繁密,对既有植被进行适当梳理,保留上部大乔木,清除底层杂木,不再新增其他植被。在节点处添加形式各异的标识及小品等,增加游览体验乐趣。赛后可植入儿童活动设施,通过夜间灯光和音响效果,增加趣味性和探秘感(见图16,17)。

图16 村落遗址展示空间

图17 小庄科遗址展示空间

6 结语

延庆冬奥村以“自然”为起点,生态保护为基础,“山居六胜”为人文命题,运用景观建筑一体化的手法构建具有“山居”特色的现代聚落空间,契合“山林场馆群、生态冬奥园”主题理念,向全世界展现绿色冬奥精神,并提供生态和人文样本。

项目位置:北京市延庆区

规划面积:13.8hm2

生态修复面积:8.4hm2

总建筑师:李兴钢

景观专业:史丽秀、关午军、王 悦、杨宛迪、戴 敏、管婕娅、李和谦、韩 迅

景观给排水:曹 雷 刘子贺

结构: 张 璐 马玉虎 许亚琦

建设单位:国家高山滑雪有限公司

影像团队:张锦影像工作室

图片来源:图2,图3,图8,关午军;图5,张司藤;图9~13,张锦影像工作室;图14,图15,图17,北京市文物所

猜你喜欢
山居延庆山林
山居图
高质高效完成冬奥会延庆赛区工程建设保障任务
延庆“文旅力量”护航冬奥盛会
枫 叶
山居秋暝
两岸皆故土 山林寄乡愁
【第八十九辑】8 9延庆话『机密』是明白
山居图
如果相爱
延庆区京津风沙源治理二期工程2016年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