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自然·巧因借
——2022北京冬奥会及冬残奥会延庆赛区总体生态修复规划设计

2022-05-24 07:46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史丽秀关午军朱燕辉
城市建筑空间 2022年2期
关键词:延庆赛区冬奥

文/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史丽秀 关午军 朱燕辉

1 项目概况

延庆赛区作为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三大赛区之一,其核心区位于北京市延庆区燕山山脉军都山以南的海坨山区域、小海坨南麓山谷地带,南邻延庆盆地,邻近松山国家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赛区所在位置山高林密,风景秀丽,谷地幽深,地形复杂,建设用地狭促。延庆赛区主要举办高山滑雪、雪车雪橇2个大项、21个小项的比赛,产生21块冬奥会金牌,约占冬奥会金牌总数的1/5;产生30块冬残奥会金牌,约占冬残奥会金牌总数的3/8。延庆赛区用地面积799.13hm2,其中建设用地面积76.55hm2,总建筑面积26.90万m2。延庆赛区核心区将集中建设2个竞赛场馆,分别为国家高山滑雪中心、国家雪车雪橇中心,2个非竞赛场馆,分别为延庆冬奥村、山地新闻中心,以及大量配套基础设施,是最具挑战性的冬奥赛区(见图1,2)。作为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重要遗产,延庆赛区功能定位围绕打造国际一流的高山滑雪中心、雪车雪橇中心和国家级雪上训练基地,树立体现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工程典范,以及建设北京区域性集山地冰雪运动、休闲旅游及冬奥主题公园于一体的服务空间展开。

图1 延庆赛区核心区布局结构

图2 延庆赛区总体规划平面

2 生态修复策略

延庆赛区总体规划设计围绕“山林场馆,生态冬奥”,即“山林掩映中的场馆群+绿色生态可持续冬奥”的理念展开,通过建筑设计、景观设计和赛道设计联合创新,力图打造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赛事场馆,最大程度丰富运动员参赛体验,提升观众观赛感受;最大限度减少工程建设对既有自然环境的扰动,使建筑景观与自然有机结合,在满足精彩奥运赛事要求的基础上,力图建设一个融于自然山林的绿色冬奥赛区。

因此,延庆赛区生态修复成为赛区建设的重要工作之一。赛区生态修复面积214hm2,包括国家高山滑雪中心、国家雪车雪橇中心、延庆冬奥村、山地新闻中心、观众集散广场及市政配套设施等。延庆赛区生态建设践行新时代生态文明思想,遵循自然生态规律,提出“近自然,巧因借”的总体规划理念,结合中国传统山水文化意境,采用系统的生态环境建设规划,打造北京高海拔地区生态修复的典范(见图3)。

图3 延庆赛区航拍

在赛区动“第一锹土”之前,设计团队就与林业、水土、生态、地质灾害等专家踏勘赛区每寸土地,先期开展全区生态环境本底调查,对山体、土壤、水文、动植物情况等进行详细调研,用身体丈量大自然的绿色基底,为后续开展生态系统保护和制定修复规划提供科学决策的依据;并以此调研成果为依据,严格划定赛区生态红线,明确植被保护范围(见图4)。在维护生态安全格局稳定的前提下,以低干扰的态度使奥运设施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降至最低。

图4 延庆赛区生态本底调研

为将生态理念贯穿赛区建设全周期,设计团队“伴随式”深度服务赛区生态建设达6年之久,其中驻场设计2年,全面、科学、严谨、精细地逐步推动赛区生态建设工作。同时,以生态团队规划初期编制的“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环境保护措施矩阵表”作为总体生态建设纲领,以《北京冬奥会延庆赛区生态本底调查》《北京2022冬奥会及冬残奥会延庆赛区裸露边坡生态修复技术方案》《北京2022冬奥会及冬残奥会延庆赛区亚高山草甸保护与恢复技术方案》《北京2022冬奥会及冬残奥会延庆赛区森林生态系统经营技术方案》《北京2022冬奥会及冬残奥会延庆赛区动植物资源保护技术方案》《北京2022冬奥会及冬残奥会延庆赛区植物保护小区及近地保护小区方案》《绿色建筑方案策划书》《北京2022冬奥会及冬残奥会延庆赛区高山滑雪中心、雪车雪橇中心、配套基础设施、冬奥村及媒体中心生态环境修复规划》为依据,提出“六大生态修复措施”,并紧贴框架,逐一落实。

2.1 与自然共谋——表土剥离、复垦回用

表土被喻为原生种子基因库,是保持原生生态资源的最佳介质。根据先期调查与试验所得数据,赛区阔叶混交林区域土壤中含有23科40属49种灌木、草本植物种子。区内剥离表土的利用主要集中在生境保护、边坡工程和景观营造3个方面。建设初期需对建设区内表土进行剥离,收集保护表土资源,利用剥离的表土进行后期赛区内造地复垦,以开展生态重建与修复(见图5)。

图5 表土剥离

2.2 故土难离——亚高山草甸恢复

赛区所处的小海陀海拔1800m以上区域分布大面积亚高山草甸。为保护这一珍稀草甸生态系统,在施工前期对草甸进行剥离。施工时将草甸放在影响区外集中存放,施工完成后进行草甸回铺。剥离的草皮最适合的规格是35cm×40cm,厚20~25cm,以保证所取草皮的厚度大于根系深度,从而避免切割根系,保证回铺后草皮的存活率和生长效果,移植总面积2400m2,如图6所示。

图6 亚高山草甸移植与修复

2.3 山林融合——近自然森林经营

赛区受干扰区域的全域森林生态修复与优化方案涉及修复面积达214hm2,是各赛区生态修复面积之最。设计团队通过对《延庆赛区生态系统本底资源调查报告》的研究,提出“近自然”修复理念,按原有生态系统规律,尽量减少人工痕迹,以保障修复植被群落与现状次生植被群落一致,保证整体景观的完整性。保留原山体植被品种群落特征,栽植蒙椴、蒙古栎、暴马丁香、大叶白蜡、白桦、青杨等植物,建立近自然的人工群落,适当增加冬季常绿植物,以提高建筑周边景观功能和效益,实现自然演替(见图7)。

图7 山林修复与森林经营效果

2.4 斑痕修复——生态边坡修复

结合赛区海拔落差大的特点,在项目初期,根据不同海拔植物的生长习性,制作不同海拔边坡样板段,对植物生长状况进行动态监测试验,收集一手生态数据作为后期生态修复的科学依据,指导后续修复方案调整,以达到最佳景观效果。

针对赛区生态敏感、地质地形复杂、工期紧张等问题,根据不同海拔、功能及立地条件制定全面的“边坡修复模块”,为后期施工提供充足的类型设计依据。同时针对现场面临的不确定性因素,进行“现场设计”,以达到边坡精细化修复效果(见图8)。

图8 边坡生态修复后效果

2.5 山水共生——水域生态修复

充分利用现有水系、湖塘,结合地形条件和土地利用状况,充分考虑水生保护植物和两栖、爬行动物栖息地建设,拟恢复动物栖息地2处,分别为长900,1050m塘坝。塘坝两侧生态坡岸修复依照“近自然”理念,利用生态工法构筑生态水岸。依据坡岸现有植物种类补种沉水植物、浮叶植物、挺水植物和中生植物(乔灌草)等护坡植物巩固坡岸,形成多层次生态防护,同时构建自然野趣的动物栖息地(见图9)。

图9 动物群落监控

2.6 守护为上——动植物资源保护

对赛区内受到扰动的植物进行“一对一”的保护移栽服务,同时为赛区内珍稀植物构建良好的栖息地。通过建立植物保护小区、近地保护小区、迁地保护基地等对赛区植物进行原地保护及移栽保护,其中冬奥村原地保护树木313棵,赛区内迁地移植乔木24272棵,建成迁地保护基地近300亩,移植苗木成活率约99%;近地移植灌草11027株(见图10,11)。

图10 村落遗址展示空间

图11 现状树木保护与景观设计结合

遵照绿色办奥、生态冬奥理念,在制定物种保护与栖息地恢复重建措施过程中,为野生动物营造扩散迁移通道,就地恢复自然栖息地;在提升野生动物保护成效的同时,维护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完整。

绿色办奥是北京冬奥会四大办奥理念之一,也是对国际社会的庄严承诺。目前赛区雪道、技术道路、场馆周边、库区塘坝等所有建设区生态修复已全面完成,达到赛区“绿色全覆盖”,在地植物健康生长,候鸟归林,实现“山林场馆、生态冬奥”的美好图景(见图12),其中D2雪道被国际雪联赞誉为“最美雪道”(见图13)。

图12 赛区生态修复后全景

图13 最美雪道——D2雪道

3 结语

延庆赛区生态修复历时6年,成为北京2022年冬奥会建设周期最长的工程之一。从建设伊始的生态调查到保护标准制定,从“边建设边保护”到生态修复工程的开展,建设者克服了重重困难。延庆赛区生态建设工程已成为绿色办奥最生动、最典型的“北京样本”,而其背后的绿色发展理念也将成为留给这座城市最大、最丰厚的绿色资产和生态财富(见图14)。

图14 国家高山滑雪中心全景

图片来源:图3, 孙海霆、张锦影像工作室;图5,图6,关午军;图7,图8,图10,图11~13,张锦影像工作室;图14,马文晓

工程地点:北京市延庆区

规划面积:1513hm2

生态修复面积:214hm2

总体规划师:李兴钢

生态修复设计主持:史丽秀、关午军、朱燕辉

生态景观专业:王 悦、李 飒、张宛岚、杨贺明、杨宛迪、李秋晨、常 琳、戴 敏、管婕娅、王 龙、申 韬、刘宇婷、李和谦、巩 磊、滕依晨、白建立、韩 迅、赵芸丽、高 宇、李 密、税嘉玲、张桂媛

景观给排水:曹 雷、刘子贺、张 丽

结构:张 璐、马玉虎、许亚琦

生态顾问: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中环博宏环境资源科技有限公司

建设单位:北京北控京奥建设有限公司、国家高山滑雪有限公司

影像团队:张锦影像工作室、李 作

猜你喜欢
延庆赛区冬奥
2022年全国高中数学联赛浙江赛区预赛
高质高效完成冬奥会延庆赛区工程建设保障任务
延庆“文旅力量”护航冬奥盛会
精心保护赛区植物
冬奥进行时
我们的冬奥
喜迎冬奥
悦住冬奥村,保障展新观
【第八十九辑】8 9延庆话『机密』是明白
2016MSI赛程及LPL赛区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