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澳青年的国家认同:现实困境、影响因素与路径构建

2022-05-25 04:37李娜
北方论丛 2022年3期
关键词:国家认同政治认同多元文化

[摘 要]国家认同具有多维内涵,其中政治认同是构建国家认同的核心内容和本质要求。多元文化语境下港澳青年面临身份认同的困境、本土意识的异化与极端、多元文化思潮的冲击、西式民主认同的挑战等四方面的现实困境。对国家的政治信任、社会支撑系统、政治合法性、内地青年对港澳青年的态度是影响港澳青年国家认同构建的重要因素。从政治制度建设、组织工作、教育培养、文化价值重塑等四个层面可有效提升港澳青年的国家认同。

[关键词]多元文化 国家认同 政治认同 港澳青年

[基金项目]2020年度山西省统战理论政策研究立项课题(2020SXTZ124)

[作者简介]李娜,  山西社会主义学院讲师,  法学硕士(太原 030032)

[DOI编号]10.13761/j.cnki.cn23-1073/c.2022.03.005

全球化带来的多元文化冲击正日益成为中国乃至全球的关注焦点。在多元文化的影响下,国家认同越来越成为世界性的难题。中国作为一个民族多样、文化多元且政治上实行“一国两制”的国家,国家认同的形势直接关乎“一国两制”的生命力以及国家的安全稳定与繁荣发展。本文选取港澳青年国家认同为研究对象,从梳理国家认同的多维内涵为切入点,运用国家认同理论深入剖析港澳青年国家认同的现实困境与影响因素,探寻在多元文化影响下国家认同的有效构建路径,以期对港澳青年摆脱潜在的国家认同困境提出可供参考的建议。

一、国家认同的多维阐释

国家认同作为一个政治概念,一般是指公民对自己与国家共同体同一性或一致性关系的确认,是公民对所属国家的归属意识[1]。国家认同具有多维内涵,主要包括政治认同、民族认同、文化认同、历史认同、地域认同等[2],其中政治认同是国家认同的核心内容和本质要求。

(一)政治认同是国家认同的核心内容和本质要求

政治认同是国家稳定的基本前提,对国家认同的构建意义重大,影响着国家认同的实现程度和路径。政治认同主要是指民众对国家的政治体制、政治制度、政治道路、政治目标等的确认、接受和配合程度,被认为是国家认同的核心内容和本质要求。国家认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看作政治认同的内涵延伸和外延拓展。政治认同与国家稳定密切相关,呈现正相关的关系。政治认同度高的国家在面对国际国内局势的变动和挑战时,表现出更强的社会稳定性,民众对国家的信任度和支持度普遍较高,相信国家决策的合理性和有效性,更愿意配合执行国家的应对政策,表现出更强的国家向心力和凝聚力。相反,政治认同度低将会严重影响一国的社会稳定,影响民众对国家的信任和政府施政的效率,对构建国家认同非常不利。

(二)民族认同是国家认同的现实基础

民族认同一般是指民族内成员对其所属民族的语言文字、风俗习惯、民族历史、民族文化传统等方面的认可和接受程度[3]。民族认同是国家认同的重要维度。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是国家认同得以构建的重要现实基础。

首先,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是共生依赖的关系。学者肖恩·凯里(Sean Carey)认为:“民族认同是国家认同的前提,国家认同保护且认可民族认同。”[4]

其次,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是分属两种不同层次的认同。国家认同属于较高层次的认同,民族认同是低于国家认同的较低层次的认同。费孝通指出:“高层次的认同并不一定取代或排斥低层次的认同,不同层次可以并存不悖,甚至在不同层次的认同基础上可以各自发展原有的特点。”[5]较高层级的国家认同并不排斥较低层级的民族认同,但是较低层次的民族认同不能超越、取代或影响较高层次的国家认同,这是在理解国家认同与民族认同关系时的关键所在。可以说,国家认同与民族认同是具有包含关系且有次第顺序的辩证统一关系。

最后,国家认同的实现有赖于民族认同的转化与升华。民族中的成员通过认同自己的民族身份拥有民族认同,同时又作为国家公民,把对本民族的认同扩展或转化至对所在国家的认同。两者是并行不悖的关系。中国作为多元一体的统一多民族国家,56个民族是一家,共同构成中华民族共同体。也就是说,民族成员对所属民族的认同可以发展到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同,进而上升至对整个国家的认同,从而实现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和谐共生。

(三)文化认同是国家认同的思想基础

文化是国家的灵魂。文化认同主要是指民众对国家现有共同文化以及自有文化传统的认可和接受程度。文化认同影响着国民的思想道德水平和认知体系,关乎国家意识形态领域的安全和建设。从个人层面说,文化认同表现为个体对共有文化的了解、接受程度和在思想行为上对共有文化的坚定程度。在国家层面,文化认同是一个国家的民众对所拥有的文化在情感和行为上的接受和支持程度,是国民思想和行为的重要影响因素,是国家认同的思想基础。文化认同度高的国家,大多数民众在认知、态度和行为上的相似度高,在思想上更易统一,对国家的发展理念和发展方向表现出更强的接受度,在态度上对国家行为表现出更深的理解和支持,在行为上对落实国家政策的配合度更高,更有利于国家的稳定和发展。文化认同是国家认同在思想领域的关键一环。

(四)历史认同是国家认同的情感保障

历史认同主要是指民众对本国或本民族的历史发展过程及历史史实的认可和接受程度。历史是国家的根,对本国历史的尊重和了解是民众确认自己“来处”和“身份”的重要路径,是民众情感归属的重要影响因素。历史认同是构建国家认同的重要情感支撑和保障。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发展史,历史厚重、文化璀璨,中国人民对共有历史的共知共觉延续至今。对本国历史的集体记忆与认可对凝聚国家力量、增进国家认同具有促进作用。中华民族在大部分历史时期,民众只要在满足基本生活需求的前提下,对内社会稳定自足,对外以不被欺侮为原则,鲜少地表现出侵略性和扩张性。所以说,历史认同度高的国家,民眾在情感上更安定,行为上更稳定,更愿意接受国家的统治和管理,对国家的认可程度更高。

(五)地域认同是国家认同的物质基础

地域作为一个国家的基本构成要素和客观存在的地理范围概念,是国家存在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地域认同一般是指民众对国家所属领土范围、面积、疆界等的认可和确认。领土疆域是国家主权的重要象征,它不仅是人民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还是国家行使主权的物理空间。领土主权和领土完整是国家独立的重要标志,因此,国家领土神圣不可侵犯。地域认同作为自然形成的社会意识,影响着个人和群体对自身生存空间的情感归属和忠诚程度[6]。民众对本国领土的认可和确认对提升自身安全感和归属感具有积极意义。地域疆土完整可使民众对祖国产生归属意识和依赖情感。所以说,地域认同是国家认同构建的重要物质基础。

二、港澳青年国家认同的现实困境

多元文化语境下港澳青年面临身份认同的困境、本土意识的异化、多元文化思潮的冲击、西式民主的挑战等四方面现实困境。

(一)身份认同的困境

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作为“一国两制”下实行资本主义制度的地区,因其特殊的殖民经历,在文化传承、生活经历以及社会形态等方面都与内地有着明显的差异。港澳青年大多出生于回归之后,既未经历殖民政府治理的时代,也未与祖国内地建立更紧密的连接,这使得他们在“我们是谁”“我们来自哪里”“我们与他们为什么不同”等身份问题上存在困惑。身份认同问题困扰着他们,成为他们行为遵循的一个重要障碍。对自身身份认知的模糊容易导致港澳青年过分强化自己的本土身份,弱化甚至排斥其国民身份,极端情况下还会表现出一系列异常过激的行为问题。所以,身份认同的困境是港澳青年构建国家认同需要首先面对的问题。

(二)本土意识的异化

本土意识是个体对所属区域的认同意识,其核心是民族或地域内部意识。适度合理的本土意识有利于地区稳定和团结,对国家认同的构建可以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如果过分强化本土意识,甚至异化本土意识,把本土意识凌驾于国家意识之上,容易削弱国家对该地区的合法管理权,弱化本地区民众的国民身份认同,非常不利于地区和国家的发展与稳定,极端情况下还可能影响国家政权在本地区的有效运行。港澳本土意识是指港澳民众对港澳地区生活方式、消费理念、文化观念等一系列以港澳为家的意识[7]。香港回归前,香港本土意识是一个文化意义而非政治意义上的香港集体想象,往往只包含文化认同和历史认知[8]。香港回归后,香港本土意识处于激荡状态,驱动政治取向不同的社会主体趋向于集体行动[9]。有些港澳青年在身份认同模糊的情况下分不清本土意识和国家意识的界限和关系,把本土意识上升至国家意识层面,公开挑衅国家主权和政府权威,导致非常严重的极端化行为,对进一步在港澳青年中构建国家认同造成了很大的威胁和挑战。

(三)多元文化思潮的冲击

当今世界各种文明形态、文化思想并存,出现相互影响、交汇、融合、再创造的情形。文化多元发展是当今世界的基本文化形态。港澳地区因其地理位置和特殊的历史经历,处在多元文化思潮的中心地带,是东西方文化的交汇地和集合地。多元文化思潮的汇集必然会对港澳青年的思想产生一定的影响。再加上,国家主流文化思想尚未在港澳地区形成广泛的影响力。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国家主流文化思想在港澳地区的缺失或不足,港澳青年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更易被其他文化所左右,尤其容易受到西方文化和价值观的影响。文化认同的程度不高,构筑国家意识的思想基础就不牢固。在这种情况下,港澳青年容易对国家主流文化造成误解甚至排斥,影响其国家主体意识的建立,难以与国家建立有效的文化和情感连接,非常不利于国家认同的构建。

(四)西式民主的挑战

当前,西式民主在民主政治制度塑造中仍然具有一定的影響力,在全世界拥有相当的话语权,也一直影响着港澳地区民众的思想和行为。港澳地区由于长期殖民统治,受西方意识形态的影响很深,民众在思想和行为上更倾向于欣赏西方式的民主政治制度。由于西式民主对我国人民民主的诋毁和不认可,导致部分港澳青年对我国人民民主产生误解甚至排斥,极端化的情况下还会上升到对政府和国家制度的质疑。再加上,受西方舆论宣传的影响,香港一些极端分子自怀政治优越感,一直做着“西式民主梦”,排斥我国人民民主,幻想香港能够走西式民主那样的道路,公然挑衅中央权威,与政府对抗,表现出一系列极端行为,严重破坏和影响了香港地区的安全稳定和进一步发展。但民主从来都不是固定的一种模式。《中国的民主》白皮书强调,民主是历史的、具体的、发展的,各国民主植根于本国的历史文化传统,成长于本国人民的实践探索和智慧创造,民主道路不同,民主形态各异。《“一国两制”下香港的民主发展》白皮书强调,香港特别行政区民主的发展,应当积极探索多种民主形式,开拓更多民主渠道,提升民主质量,追求实质民主。因此,如何使我国人民民主在港澳地区拥有更多的话语权和主导权,影响港澳青年的民主思想,对于在港澳地区构建国家认同具有重要作用。

三、港澳青年国家认同构建的影响因素

政治信任、社会支撑系统、政治合法性和内地青年对港澳青年的态度等四个方面构成影响港澳青年国家认同构建的重要因素。

(一)对国家的政治信任

政治信任是公众对政治体系所持的一种积极评价,高度的政治信任意味着政府得到了公众更加广泛且稳定的支持,获得了更加从容的施政空间和试错时间,有利于维护政治稳定、促进社会发展[10]。政治信任一般包括对政治制度和执政理念的信任、对施政主体的信任以及对执行机关和公务人员的信任等。政治信任水平是国家治理效能和政府治理能力的重要体现。当前大部分港澳青年对国家的政治信任水平较高,但仍有部分港澳青年对国家和政府怀有不理解甚至敌意,表现出政治信任度低的一些情况,对港澳稳定和发展产生了不利的消极影响,使港澳地区潜在的国家认同危机风险上升[11]。所以,有效提升港澳青年对国家的政治信任对国家认同的构建会产生积极作用。

(二)社会支撑系统

社会支撑系统一般是指社会可以提供给社会成员支持的制度、规则、机构设置、思想形态、文化力量等一系列的社会支持体系,其是影响国家认同的一个重要因素。社会支撑系统完善会使个人对社会的适应性较高,使个体可以免受不利环境的影响,或者在不利环境中更愿意相信社会公平正义,面对矛盾和冲突时倾向于采取温和有序的态度和方式解决问题。社会支撑系统欠佳时会增加社会成员的不安全感,使其对社会的适应性较差,成员彼此之间信任度不高,对社会和政府容易产生不满情绪,出现矛盾后更倾向于采取激进和进攻的方式解决冲突以实现自我保护。因此,进一步完善港澳社会支撑系统对构建港澳青年国家认同具有积极意义。

(三)政治合法性

政治合法性是政治学的基本问题,一般是指政府实施统治在多大程度上被民众视为合理的和符合道义的[12]31。当大多数民众认为政府实施管理是理所应当和符合民众需求时,我们就认为该政府具有合法性。在此情况下,该政权是稳固的,民众愿意服从政府的管理,政府的个别过错或政策失误不会引起政权动荡,民众对政府的包容性较大。相反,当大多数民众认为政府管理不具有合理性或者不符合多数人的道义标准时,我们就认为该政府不具有合法性,这时民众对政府的态度会比较敌对,矛盾聚集到一定程度就有可能引发社会冲突,严重情况下还会影响政权稳定。政府合法性是构建国家认同的重要影响因素,二者是相互促进的关系,政府合法性越高,民众的国家认同感就越强,相同地,国家认同感越高,民众对政府的支持度也就越高。所以,提升政府在港澳青年心目中的政治合法性,对国家认同的构建具有积极意义。

(四)内地青年对港澳青年的态度

内地青年和港澳青年同根同族,同属一家,都是祖国未来的希望和国家发展的支撑力量。内地青年对港澳青年的态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港澳青年的自我认知和身份定位,影响港澳青年对祖国的态度和情感。当前,广大内地青年对港澳青年饱含期望,尤其希望香港青年能够认清现实,理智看待存在的问题,共同维护香港局势稳定,确保香港良好发展前景。内地青年的积极态度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帮助港澳青年缓解焦虑,消除误解,增加信任,引导他们对国家形成正确认知,主动与内地青年一起投入到祖国的发展中来,共同建设国家。促进内地青年与港澳青年进行对接,加强两岸青年的交流交往,对构建港澳青年国家认同将产生积极影响。

四、港澳青年国家认同的构建路径

从政治制度建设、组织工作、教育培养、文化价值重塑等四个层面可有效提高港澳青年的国家认同。

(一)政治制度建设:从国家制度层面探寻提高港澳青年国家认同

政治制度建设是国家的顶层设计,对国家的发展和建设起统领作用,构建港澳青年国家认同,首先应从政治制度层面去探寻。在坚持“一国两制”基本国策和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的前提下,可以探寻创造更多的制度环境来帮助港澳青年提升国家认同感。

第一,进一步制定政策推动港澳青年参与内地事务,以此建立港澳青年主体意识。港澳青年对内地事务的进一步深度参与可以使他们更加全面、客观地了解内地的真实情况,在对内地事务参与中不断增强他们的国家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以期建立港澳青年的国家主体意识。

第二,进一步鼓励港澳青年赴祖国内地旅游寻根。鼓励港澳青年回内地旅游寻根,可以给他们提供更便利的条件和更宽松的环境回内地游玩,使之增进对祖国、对原籍、对祖先的了解。

第三,进一步创新港澳青年赴内地工作学习制度。进一步扩大、提高内地高校对港澳青年招生和访学的范围和力度,可以重点拿出一些优势学科,比如中医学、传统文化、武术、书法、航空航天科技、技术制造等特色专业吸引港澳青年赴内地学习深造;创新港澳青年赴内地工作的相关制度,可以从职业晋升、子女教育、养老、医疗等方面给予政策引导和支持,真正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吸引更多港澳青年愿意到内地工作和生活。

第四,制定港澳青年赴内地服兵役和任职公务员的权限制度。可通过制定政策向港澳青年提供回内地服兵役和任职公务员的渠道和平台,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投入到祖国的建设中来,为祖国服务,以此增强他们的国家认同感。

第五,建立与港澳媒体和学校教师的沟通互动机制。舆论宣传和学校教育对港澳青年的思想建设至关重要,是港澳青年了解祖国文化历史与现实的重要渠道。抓住舆论宣传和学校教育这两个思想领域的关键点,通过建立沟通互动机制,增进与港澳媒体和学校教师的交流互信,使港澳媒体和学校教师首先对祖国内地形成正确认知,进而通过他们的工作引领和影响港澳青年的国家认同。

(二)组织工作层面:立足解决港澳青年的成长困惑从组织层面来探寻提高国家认同

立足港澳青年的成長困惑进一步加强组织工作是提高港澳青年国家认同的有效路径。港澳青年的组织工作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港澳青年以自身内驱力为主导建立的自组织;二是以社会、政府外界力量为主导建立的他组织。针对港澳青年的自组织,比如港澳青年自发成立的青年社团等,政府应以帮助引导为工作原则,主动与他们展开对话,帮助他们解决与自身发展密切相关的教育、就业、医疗、住房等问题,以实际行动使他们感受到国家的支持和关心,积极引导港澳青年形成正确价值观,不断提升他们的国家意识,增强他们对国家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以社会、政府为主导建立的他组织,应以港澳青年的成长困惑为工作切入点,通过推动相应的帮扶成长政策的落实实施,切实舒缓港澳青年的成长困惑和实际困难。比如香港青年联会,作为香港最大的爱国爱港青年团体,应进一步担负起时代责任,服务祖国发展大局,引导香港青年理性客观看待形势,发挥青联委员的示范引领作用,防止香港青年被别有用心的组织所利用、裹挟,帮助香港青年健康成长。此外,内地青年组织应进一步加强与港澳青年组织的接触交往。通过组织相应的交流活动,增进两地青年彼此了解,彼此信任,共同成长。青年组织还可以通过组织港澳青年多回内地走访交流,进一步消除他们对内地的误解和隔阂,增进他们对国家的认同。

(三)教育培养层面:通过实施“国民教育”培养港澳青年国家认同

第一,抓好国民教育教材编写与审核。教科书是集国家意识、文化传统、历史史实于一体的极其特殊且重要的图书。教科书直接影响着国家的青年一代。对港澳青年而言,“国民教育”教材是他们在成长过程中接触和了解国家的第一窗口。教材内容关系到港澳青年的思想认知和价值走向。教材编写与审核工作是解决港澳青年思想问题的重要抓手,需要从根源上解决港澳的教材“病根”。因此,国家要进一步关注港澳地区“国民教育”教材的编写工作,适时与内地教材进行“对接”,对教材内容进行严格的审核和把关。教材编写应以弘扬爱国爱岗教育为主线,对不适宜的内容进行删减或修正,把好国民教育的第一道关口。

第二,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儒家传统道德体系融入港澳国民教育体系。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是我们在当代应对多元文化冲击的有力思想武器。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儒家道德体系注重对“人”的塑造和培养。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加入教材、开展以传统文化和儒家道德为主题的社团活动、组织港澳青年赴内地传统文化景点参观交流等,可以有效地将传统文化和儒家道德体系融入国民教育体系中,在人格上对港澳青年不断塑造“中国人”的精神特质,以中华文化为引领促进提高国家认同。

第三,加强汉语言文化的普及与学习。语言体现的是思维方式,不同语言是不同文化和价值观的体现。汉语言是中华民族的官方语言,是五千年中华文化传承至今的载体。汉语言文化源远流长、内涵丰富,是中国文化的最佳“代言人”。在港澳地区加强汉语言文化的普及与学习,不仅是国家管理的现实需要,更是让港澳青年接触、了解中华文化的媒介。加强汉语言文化的普及与学习有利于不断提升港澳青年的文化认知水平,增进文化认同。

第四,加强对中国历史的学习。历史是一个民族不可磨灭的印记,是客观存在的史实。“著名思想家梁启超先生早就指出:‘史学者,学问之最博大而最切要者也,国民之明镜也,爱国心之源泉也。’”[13] 香港和澳门虽然与祖国有过一段时间的分离史,但是只要有共同的历史记忆和民族情感就能够维系其认同感,凝聚团结的力量,重新融合。重视对本国历史史实的追寻和传承,构建自己本国的历史话语权,使基于本国历史文化的主流价值观深入人心,对于构建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对本国历史的重视与学习是传承历史史实的重要方式和根本手段。

纵观世界各国,无不强调对本国历史的傳承与延续,通过对本国历史传统、民族自尊的强化,不断增强国民的国家意识,维护本国的国家认同程度。对港澳青年而言,通过学习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增强其“中国人”的身份认同,不断增强港澳青年的国家意识和爱国精神,进而推动国家认同的构建。所以加强对港澳青年的历史教育是构建港澳青年国家认同的有效路径,持之以恒的历史教育,对提升港澳青年的国家认同感将更加有效,“爱国者治港”“爱国者治澳”的基础也将更加牢固。

(四)文化价值重塑:关键在于核心价值的共享与共鸣,重建文化价值共识

港澳地区由于曾经历殖民统治,文化价值取向长期受西方影响,与内地文化价值的明显差异使港澳青年在正确认知政府和国家行为等问题上存在一定障碍。所以,在港澳地区重建文化价值共识,形成核心价值的共享与共鸣是提升港澳青年国家认同的有效途径。

第一,运用“命运共同体”理念来巩固“一国”政治认同基础,塑造港澳与内地命运共同体意识。政治认同是国家认同的核心内容,是国家认同构建的本质要求。运用“命运共同体”理念巩固政治认同基础,要先在思想上重塑港澳青年的价值取向,帮助他们正确认识内地与港澳的关系,不断塑造他们的命运共同体意识。运用命运共同体理念引导港澳青年主动投入到祖国的建设和发展中来,以实际行动进一步打造内地与港澳命运共联、荣辱与共的命运共同体。

第二,共建核心价值的共享与共鸣,还原历史与现实,重建文化价值共识。文化具有统领思想的作用,文化认同是国家认同的思想基础。港澳地区文化价值与内地存在明显差异,如果没有共同的核心价值作为引导,不利于统一思想、增进共识、凝聚力量。我们可以通过还原大量的历史史实与现实事件,引导港澳青年融入到核心价值共建中来,重塑港澳与内地的文化价值共识,实现核心价值在港澳地区的共享与共鸣。

五、小结

受各种内外复杂因素影响,港澳青年国家认同问题依然突出。本文以港澳青年国家认同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国家认同的多维构成进行整理和阐释,从现实困境、影响因素和路径构建三个视角全面探究了多元文化语境下港澳青年国家认同的现状与未来,以期有效提升港澳青年的国家认同感,化解潜在的国家认同困境,实现港澳青年认知、情感和行为的有机统一,进一步增强港澳青年的国家意识和爱国精神。现阶段,提升港澳青年国家认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港澳青年国家认同的有效构建,不但可以帮助港澳地区在未来经受住更多来自各方面的风险挑战,维护特别行政区社会大局稳定,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促进国家安全,还能够进一步落实“爱国者治港”“爱国者治澳”,确保我国“一国两制”实践行稳致远。

[参 考 文 献]

[1]赵琼.国家认同建构中的历史记忆问题——以对共有祖先的追述为视角[J].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14(3).

[2]乔明珠,李倩.从民族认同走向国家认同: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路径探析[J].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20(1).

[3]罗大文.民族国家认同与中华民族凝聚力问题研究[J].广西民族研究,2012(2).

[4]Sean Carey. Is National Identity an Obstacle to European Integration?[J].European Union Politics,2002(4).

[5]费孝通.简述我的民族研究经历和思考[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2).

[6]李占录.现代化进程中族群认同、地域认同与国家认同之间关系探讨[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3).

[7]馮庆想.香港本土意识与青年国家认同——基于内地与港澳学界的文献分析[J].青年学报,2020(1).

[8]马杰伟.市井国族主义——重划大陆与香港的文化版图[M]//吴俊雄,吕大乐,马杰伟.香港·文化·研究.香港:香港大学出版社,2006.

[9]马杰伟,吴俊雄,吕大乐.蜕变中的香港文化政治[M]//马杰伟,吴俊雄,吕大乐.香港文化政治.香港:香港大学出版社,2009.

[10]宋艳玲,杨荣罡.新时代中国政治信任建构的新探索[J].学习与探索,2020(8).

[11]Qingxiang Feng and Lijun Chen.Construction of Hong Kong and Macao Residents'National Identity Path under“One Country, Two System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cial Science and Education Research,2021(6).

[12]岳天明.政治合法性问题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13]吴志良.以历史教育增进港澳青年国家归属感[N].光明日报,2021-08-10(7).

[责任编辑 于光大]

National Identity of Youth in Hong Kong and Macao:Realistic Dilemma, Influencing Factorand Path Construction

LI Na

Abstract:National Identity has multi-dimensional connotation, among which political identity is the core content and essential requirement of constructing national identity. Under the multi-cultural context, the youth of Hong Kong and Macao are confronted with the dilemma of identity, the alienation and extreme of local consciousness, the impact of multi-cultural ideological trend and the challenge of western-style democratic identity. Political trust to the country, social support system, political legitimacy and the attitude of the youth in the mainland towards those in Hong Kong and Macao are the important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youth’s national identity. From four levels of the political system construction, organization work, education training and cultural value remolding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national identity of the  Youth in Hong Kong and Macao.

Key words:Multiculturalism National Identity Political Identity Youth in Hong Kong and Macao

猜你喜欢
国家认同政治认同多元文化
全球化会削弱国家认同感吗
国家认同视域下的核心价值观构建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思想重要意义的政治学分析
如何增强政治认同和道路自信
论教育与多元文化的关系
价值观视角下的政治认同
论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的和谐关系建构取向
浅析BJD人偶的艺术性
现代室内设计的多元文化表现探究
大学生政治信仰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