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陶瓷材质语言下的装置艺术与现代雕塑的关系

2022-05-25 09:30杨欣萌
江苏陶瓷 2022年2期
关键词:陶艺家景德镇雕塑

杨欣萌

(景德镇陶瓷大学,江西景德镇 333400)

陶与瓷有着两种不同触感的泥性,因基本材质都属于柔软可塑的粘土,统称为陶瓷。以陶瓷材质的艺术形式越来越多,这主要得益于陶瓷的特性及优越性。(1)泥性:粘土具有一定的可塑性,可以模仿木纹、皮革等材质,陶艺家们可以通过泥条盘筑、拉坯、捏塑、泥片等成型,通过不同的成型方式或是表面肌理、釉色的处理感悟泥性。(2)丰富性:陶泥的粗质、气孔大等特性与瓷泥的细腻光滑的特性截然不同,陶艺家们结合创作理念选择粘土,装饰技法的多样性包括肌理处理、颜色釉、化妆土、刻划贴印等加减法等。(3)耐造性:粘土在经过高温的磨练下硬度发生变化,经得住风吹雨打而不变色、变形,以此能与公共艺术产生缘分。

1 陶瓷在装置艺术中的运用

装置艺术作为一种较为新潮的新型艺术表现形式,以其独特的表现形式吸引着广大观众与各领域的艺术家们,主要构成可以分为人、物、空间(环境)。装置艺术的发展起点可以看向杜尚,这一在西方现代艺术史中有着不可忽视地位的重要人物,他在年纪很轻的时候就已经看破这个喧闹世界表皮下的荒谬之处,对于艺术的陈旧与拘泥不屑一顾,拿一件小便池向艺术发难,也让世人看到艺术创作下的另一扇大门,便是用现成品进行艺术创作,这也是后人将“泉”认定为世界现代史上一件不可缺少的代表性作品之一。在杜尚因这一刺激性行为提供的新无染无着的自由世界中,“现成品”艺术也就是装置艺术的前身开始被人关注,并促使了西方美术史的改朝换代。

装置艺术作为后现代主义艺术形式之一,其发展年轻并以极其汹涌的势头发展开来。装置艺术的特征可以分为以下几点:(1)装置艺术是由“现成品”艺术演变而成的艺术表现形式,并不是物品的简单挪用、使用、摆放。60年代,随着装置艺术的再次“流行”,装置艺术作品也多为表达社会现象,反映作者个人思想的顺手艺术形式。(2)一次性。装置作品与展览地点相关,一般为短期展览。(3)装置艺术是一个三维空间,装置艺术需要一个独立的空间,因视觉、听觉等的多重参与,独立的空间可以使得不受其它作品干扰,能或主动、或被动地将观众参与进作品的整体,物、空间环境、观众共同组成一件作品。(4)装置艺术有着一颗广阔的包容心,雕塑、陶艺、绘画等传统架上艺术形式都能与音像、新媒体等高科技结合。

在观念为重的当代,陶瓷介入装置艺术的趋势越来越猛。装置艺术以其包容心之大的特性,吸引着各个领域的艺术家们纷纷前来尝试,其中也包括不少陶艺家们。在装置艺术中,陶艺家不再只关注作品的肌理装饰、造型设计,也关注于陶瓷作品与整体环境或是其它媒介物之间的配合关系,使得艺术表现形式新颖而多样。陶瓷装置艺术表现形式可以简单分为:中国传统符号的结合、新媒体的加入、社会人文的思考。

中国传统符号的结合:“中国写意NO.44”是吕品昌代表作之一(见图1),将铜像的自雕像与陶瓷结合。铜像用着放大镜仔细专注地看着地上残缺不全、从古窑遗址挖掘出的陶片、瓷片,雕塑的形象与陶瓷片的背景看似简单组合,却将本是残缺品的陶瓷片成为一件艺术品。还有蔡国强的“鸟云”、“花瞬”等,蔡国强是将火药与陶艺玩转得得心应手的一名艺术家。火药作为中国四大发明之一,火药与陶艺的结合使观者增强了民族自豪感。“鸟云”由万只手工制作的不同造型的鸟儿在火药爆破后组成,其布展现场也颇有万里长城建成之意,即使再过熟练,一天悬挂也最多40个。“花瞬”是在洁白无暇的瓷牡丹上进行爆破,制作精致造型、巧夺天工的白瓷作品在火药的沾染后晋升成艺术品。

图1 中国写意NO.44

新媒体的加入:科技的发展造福着如今的我们,同时也可以参与进艺术作品当中。陶瓷装置与新媒体的结合使得陶瓷装置表现手法丰富,也更能直观表达作者的想法。陆斌的“大悲咒”是典型的音像结合的陶瓷装置作品,陶艺与新媒体的表达方式会使陶艺家们将重心更多地放在观念与材料的表达上,这一新方式打破原有的艺术观赏体验,有着比以往艺术形式更丰富的艺术体验,在这影像获取越来越便捷的时代,影像介入陶艺仿佛是非常自然的过程。

社会人文的思考:表达作者观念和对当下人类所处环境、社会现状的关注与反思是装置艺术的特点之一,因此当陶艺家尝试用陶瓷材料介入装置中,最常见的便是人文观念的表达。金文伟在2021年景德镇国际陶瓷艺术双年展中展出的“景德镇·一种方式”,展现了景德镇的瓷业生产,将景德镇瓷业中常见的挑坯板,代表景德镇的青花碗组合在一起,表现了景德镇的小景象和生活方式,也折射出作者对于景德镇的制瓷产业这一传统技艺的传承。

2 现代陶瓷雕塑概述

陶瓷雕塑的概念起于上世纪中期,以陶瓷材质作为媒介塑造或模仿立体造型,常用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艺术形式,陶瓷雕塑始终陪伴着人类文明发展历史进程,承载着人类思想内涵,传递着每代人的审美水平。从新石器时代出土的原始陶器距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进程,期间陶瓷雕塑变更兴盛、衰退变迁,却也为我们留下丰富的学习文物。新中国成立后,人们开始追求精神寄托,现代陶瓷雕塑开始走进人们视线中。现代陶瓷雕塑在吸收传统陶瓷雕塑的工艺技法基础上为陶艺家的创作理念服务。成型方式与传统雕塑大似相同:泥条盘筑、使用工具捏雕等方式成型后,使用模具倒制成型素烧。从一开始的泥性:陶泥粗质古拙,泥土本身空隙大,干燥后不容易干裂;瓷泥紧实洁白、密度高,成瓷后色泽白净细腻有光泽。到表面的肌理纹样或是仿生、仿木、仿皮革造型,颜色釉等色彩装饰:颜色釉与造型体量感的结合,颜色釉的着色方式与色釉本身的流动性相关,流动性较强的色釉通常采用涂釉法。以上元素应在创作之前清晰了解,方便后续创作选择恰当立意目的时,丰富陶瓷雕塑作品所传递的信息。

现代雕塑的特点:(1)立意表达的重要性。对于真实物体的再复制不是现代雕塑作品的核心,而是作者在创作中根据自己的经验与理解对作品赋予的情感。(2)空间关系中的相对自由性。现代陶瓷雕塑对于空间不局限于传统的建筑装饰作用。在日常审美能力和需求的增长中,拓宽现代雕塑的陈设空间范畴,根据作者的表现立意,在创作过程中符合人们的审美变化、日常大众化的审美需求,摆放在适合它的装饰空间中,将现代陶瓷雕塑的审美能力释放到最大化,也因此能在大众生活中被看见的频率增加。

3 陶瓷装置艺术与现代陶瓷雕塑

将陶瓷装置艺术与现代陶瓷雕塑放在一起,因为两者之间有着相似点,又有着细微的差异。相似点:(1)陶瓷装置艺术的起源是1910年代,重新流行时间大约在20世纪60年代,与陶瓷雕塑的概念起源时间接近,并都是为表达作者的观念而战,将作者的意象设计成为实物,是表达社会现象、人文思想顺手的艺术门类。将创作灵感与创作过程中作者对于创作主题的思考、自身的经验学习相结合,使作品更加个性化、整体化,使作品呈现在观众面前是具有生命力和表现力的,增加艺术作品表现手法的浓厚性。(2)在空间体量上也有着相似点,两者都是讲究三维空间,装置艺术和环境空间的关系不言而喻,相辅相成的两者注定了装置艺术是与空间关系密不可分的,其与新媒体、雕塑等的结合也表现了装置艺术需要多维空间的表现形式。而雕塑本身是为塑造视觉与触觉双向享受的立体艺术形象,无论是创作写实性雕塑或是抽象性雕塑,都应在空间体量中找制作作品的整体空间。陶瓷雕塑与装置艺术在具体实物和空间关系中都与架上艺术有所不同,两者之间虽有相似,但也有着些微的差距:(1)独立性不同,雕塑本身已是一件作品,作者细微的感受表达在雕塑上的体现更多,与装置艺术对于空间、作品、观者或是作者之间的关系有些许不同,装置艺术与空间环境、作品、观者、作者之间的关系有着依赖性。虽装置艺术与雕塑都可属于公共艺术,但在展示空间中,独立性是现代雕塑更胜一筹的法器。(2)审美诉求不同,现代陶瓷雕塑创作注重的是三维造型体量关系、刻划线条的装饰技艺与作品的气韵。装置艺术更注重整体环境的氛围感,注重作品对于观者的直面思考能力与三者之间的互动性。总之,陶瓷语言丰富多彩,与装置艺术、现代雕塑的结合是艺术门类之间的相辅相成、互相促成。

猜你喜欢
陶艺家景德镇雕塑
景德镇陶瓷夏令营
巨型雕塑
景德镇御窑博物馆
景德镇明清御窑厂遗址保护区
我的破烂雕塑
写实雕塑
我在景德镇遥望耀州瓷——两个“瓷都”相距千里
自然雕塑
中外现代陶艺家作品
中国当代陶艺家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