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OH协同Ni/碳催化解聚木质素制备芳香化合物的研究

2022-05-27 02:46王文锦周列吕微徐莹王晨光马隆龙
应用化工 2022年3期
关键词:木质素芳香收率

王文锦,周列,吕微,徐莹,王晨光,马隆龙

(1.中国科学院 广州能源研究所,广东 广州 510640; 2.中国科学院 可再生能源重点实验室,广东 广州 510640;3.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 100871)

木质素作为一种可再生资源,占木质纤维素质量的 15%~35%[1],由C—O和C—C键连接而成[2-3],具有巨大的利用潜力,但是复杂的结构使其转化利用面临挑战[4-6]。

常用的木质素解聚催化剂包括均相催化剂和非均相催化剂[7-9]。均相催化剂主要包括H2SO4、NaOH、KOH和路易斯酸/碱等,对木质素醚键断裂具有一定的催化活性,但结焦严重[10]。非均相催化剂一般具有加氢/氢解活性,如Pd、Pt、Ru、Ni、Co等金属[11-15]。近年,研究团队开展了均相催化剂作为助催化剂,与非均相催化剂共解聚木质素的研究。团队前期,也开展了路易斯酸与Pd/C催化剂共同解聚木质素的研究[16]。

本文选取Ni为催化剂活性中心,开展了不同的酸/碱均相催化剂协同Ni/碳催化体系共催化解聚木质素制备芳香化合物的研究。

1 实验部分

1.1 原料与仪器

无水乙醇、无水甲醇、NaOH、KOH、Na2CO3、Ni(NO3)2·6H2O、AlCl3、MgCl2、ZnCl2、1,4-丁二醇、浓硫酸均为分析级;去离子水,实验室自制;木质素(HSL),参照实验室前期研究[17]制备而得。

BRUKER AVANCE Ⅲ 共振谱仪;SI-MP-10/pore Master33型全自动独立多站比表面和孔隙度分析仪;PANalytical X射线衍射仪。

1.2 催化剂制备

多层石墨碳材料(MLG)的制备:冷冻处理98%浓硫酸1 h,加入69 mL冷冻后的浓硫酸于500 mL圆底烧瓶中,加入2 g石墨,匀速搅拌30 min;缓慢加入8 g高锰酸钾,得到墨绿色溶液(保持温度低于20 ℃)。转移溶液至35 ℃水浴锅中搅拌12 h至溶液呈棕褐色;加入276 mL去离子水,搅拌2 h至溶液呈褐色(保持温度低于35 ℃)。加入25 mL 30%过氧化氢,搅拌2 h至溶液呈黄色。在高速离心机中以8 000 r/min的转速离心10 min ,收集固体。用5%(质量分数)HCl和去离子水分别洗涤3次,-45 ℃冷冻干燥24 h,得到MLG载体。使用传统浸渍法制备得到10%Ni/MLG催化剂。

1.3 木质素解聚反应

木质素解聚实验在配有机械搅拌的100 mL不锈钢高压反应釜中进行。取0.5 g HSL、0.1 g Ni/MLG催化剂、0.166 mol/L均相催化剂和30 mL乙醇加入反应釜后密封。用氢气置换釜内空气3次后,将氢气压力升至2.0 MPa,在400 r/min的转速下升温到280 ℃温度,后反应5 h。反应结束后自然冷却至室温,取出釜内所有物质进行分析。

1.4 分析仪器和方法

反应液体中单体产物使用TRACRE 1300ISQ GC-MS、GC-2014C进行分析。使用1260LC系统对样品进行凝胶渗透色谱分析。在共振谱仪上记录木质素异核单量子相干核磁共振谱谱图。采用全自动独立多站比表面和孔隙度分析仪测试催化剂孔道信息。催化剂的物相通过X射线衍射仪测定,扫描范围5~80°。通过高分辨率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观察催化剂微观结构。

1.5 木质素转化率及产物收率计算方法

各组分的收率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WL为加入木质素质量,WUL为未反应木质素质量,WR为反应后固体残渣的质量,WC为固体催化剂质量,WA为芳香化合物的质量,单位均为克(g);YC为木质素转化率,YL为液化率,YA为芳香化合物收率。

2 结果与讨论

2.1 木质素原料分析

1,4-丁二醇木质素(HSL)中的木质素、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含量根据美国可再生能源实验室方法(NREL/TP-510-42618)测定,其组成及元素分析结果见表1。

表1 HSL成分分析Table 1 The content analysis of HSL

由表1可知,制备的HSL中不含有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灰分较少;主要含有碳、氢、氧元素。

HSL的官能团和链接键结构分析见图1。由核磁图谱可知,HSL主要由愈创木基、对羟苯基、紫丁香基单元结构组成(图1a);而单元间的连接键包括β-O-4键、β-β键、β-5键等(图1b)。

图1 HSL HSQC NMR谱图Fig.1 HSQC NMR Spectrogram of HSLa.芳香区;b.连接键区

2.2 催化剂表征

孔道分析测试表明MLG载体的比表面积分别为 138 m2/g,孔径的大小为 2.13 nm,孔容为 0.32 cm3/g,具有介孔的特性。负载Ni活性中心后,催化剂比表面积和孔径大小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Ni/MLG的比表面积分别下降至94 m2/g,孔径大小下降至1.93 nm。Ni/MLG的微观形貌的透射电镜(TEM)见图2。

图2 Ni/MLG及其载体的TEM图Fig.2 TEM images of Ni/MLG and support

由图2可以直观看到Ni颗粒分散在催化剂中。由于MLG载体孔道的不规则性,Ni/MLG催化剂上Ni颗粒的粒径呈现出大小不均的现象。Ni/MLG的XRD图谱见图3。

图3 Ni/MLG的XRD衍射图Fig.3 XRD results of Ni/MLG

由图3可知,在 25.5°处的衍射峰是由该催化剂碳载体的石墨化所导致,在44.5,51.8,76.4°处的衍射峰分别归属于Ni的(111)、(200)和(220)晶面,与标准卡片(PDF 01-070-1849)一致,说明Ni成功负载于MLG载体上。

2.3 不同酸碱协同Ni/MLG对木质素解聚产物的影响

2.3.1 不同催化剂对木质素的解聚效果 使用不同均相催化剂协同Ni/MLG催化解聚HSL木质素,木质素转化率、液化率和芳香化合物收率见表2。

表2 催化剂对HSL木质素解聚效果的影响Table 2 Effect of catalyst on HSL depolymerization

由表2可知,Ni/MLG与ZnCl2、MgCl2或AlCl3三种路易斯酸协同时,HSL转化率、液化率和芳香化合物收率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变;芳香化合物收率在与MgCl2、AlCl3共催化时分别提升至20.6%和23.9%。当Ni/MLG与碱Na2CO3、KOH、NaOH协同时,芳香化合物收率更是提升为17.8%,25.5%和36.9%。而且,NaOH协同Ni/MLG时,其转化率达到97.4%,液化率为91.0%。实验结果表明NaOH与Ni/MLG协同催化能促进木质素解聚得到芳香化合物。

2.3.2 可挥发性产物分析 可挥发性产物主要通过气相色谱和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定量分析,不同均相催化剂协同Ni/MLG反应液体中可挥发性产物分析见表3。Ni/MLG作为HSL解聚催化剂时,可挥发性产物中芳烃类、苯酚类、苯醇以及愈创木酚类收率分别为0.1%,2.9%,0.1%,2.9%。当使用路易斯酸协同Ni/MLG时,苯酚类和愈创木酚类产物收率提升。当在Ni/MLG催化剂中添加NaOH协同解聚HSL时,芳烃类产物的收率由0.1%提升为 11.0%,也优于单独NaOH作用时芳烃收率。同时,NaOH协同Ni/MLG催化剂解聚HSL的苯醇类产率为7.2%,高于NaOH、Ni/MLG单独解聚时的6.1%与0.1%。另外,使用碱性较弱的Na2CO3协同Ni/MLG解聚HSL时,得到 5.1% 苯酚类产物,高于NaOH或者KOH协同Ni/MLG时的2.1%与2.8%。这可能与弱碱性条件下更有利于木质素解聚生成苯酚类产物有关[18]。

表3 催化剂对HSL解聚芳香化合物收率的影响Table 3 Effect of catalysts on aromatics from lignin depolymerization

2.3.3 不可挥发产物(寡聚物)分析 使用凝胶渗透色谱(GPC)对寡聚物分子量大小及分布进行表征,寡聚物重均相对分子质量(Mw)、数均相对分子质量(Mn)和分子量分布系数(PD)等表征结果见表4。

表4 催化剂对寡聚物相对分子量分布的影响Table 4 The effects of catalysts on molecular weight of oligomer

由表4可知,HSL木质素原料的重均相对分子质量Mw为1 253 g/mol。Ni/MLG为催化剂时,寡聚物Mw降低至804 g/mol。当NaOH单独解聚木质素时,寡聚物的分子量降低程度较低,只有1 017 g/mol,这可能与均相碱催化解聚木质素的特点有关,即在促进木质素解聚的同时,也促进了重聚反应的发生[10]。在Ni/MLG中加入ZnCl2、MgCl2、Na2CO3、NaOH后,产物中寡聚物Mw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说明这几类均相催化剂的加入对于木质素的解聚具有促进作用。特别是加入NaOH协同时,与Ni/MLG或NaOH单独作用下对比,寡聚物Mw的下降明显。这可能与反应过程解聚程度加深、重聚反应程度降低[19-20],导致芳香化合物收率的提升有关,该结论与可挥发性产物收率更高的结果相匹配。

解聚产物寡聚物的元素分析见表5。木质素解聚产物寡聚物主要含有C、H、O三种元素,以及微量的N和S。Ni/MLG单独催化解聚HSL时,固体产物不饱和度分别为4.98。当加入均相催化剂协同Ni催化剂后的解聚反应,大部分寡聚物的不饱和度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表明产物的稳定性有所提升;结合寡聚物分子量的变化情况,添加以上均相催化剂后,分子量均呈下降趋势,不饱和度的降低可能与二者协同具有更强的加氢活性有关。当Ni/MLG与Na2CO3协同催化时,固体产物不饱和度上升,可能与均相催化剂的碱性强度相关。值得一提的是,当NaOH单独催化解聚HSL时,固体产物不饱和度为3.89,解聚产物的不饱和度最低,鉴于该反应条件下,寡聚物的分子量更大,可以推断出该解聚过程中可能有更多的重聚反应发生。当NaOH与Ni/MLG协同催化时,其产物饱和度低至3.80,分子量却为最低681 g/mol,说明NaOH作为助催化剂,提高了解聚效果,并且显著提升Ni/MLG的加氢活性。

表5 寡聚物元素分析Table 5 Element analysis of oligomer

3 结论

本文使用不同路易斯酸和碱均相催化剂协同Ni/MLG催化剂,考察了均相催化剂的种类对木质素解聚反应产物的影响。结果表明,单独以Ni/MLG为催化剂解聚木质素时,芳香类化合物的收率最高为17.2%。通过不同的路易斯酸和碱均相催化剂协同Ni/MLG,有效提升了木质素转化率和小分子芳香化合物收率,并且能调控产物分布。

当使用路易斯酸协同Ni/MLG时,提高了苯酚类和愈创木酚类产物的收率;强碱协同Ni/MLG解聚木质素时,提高了烷烃类和苯醇类产物收率;弱碱协同Ni/MLG解聚,提高了苯酚类产物的收率。其中当使用NaOH协同Ni/MLG作为催化剂解聚木质素时,不仅提高了非均相催化剂的加氢/氢解活性,而且能有效抑制活泼的中间单体产物重聚,提高芳香化合物收率,达36.9%。深入研究发现,在NaOH与Ni/MLG协同作用下,有利于木质素C—O键断裂得到单体类产物,有效抑制中间产物发生重聚反应。该研究为木质素高值化利用提供了一种思路。

猜你喜欢
木质素芳香收率
◎维美德为Mercer Rosenthal公司交付木质素提取生产线
杀菌剂戊唑醇的合成工艺优化
甲醇制芳烃的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木质素在制备子午线轮胎中的应用
新型3-【4-(苯氧基)苯基】-5-【2-甲硫基-4-(三氟甲基)苯基】-1,2,4-噁二唑化合物的合成研究
一锅法合成新型羟基环戊烯酮化合物
木质素基本结构、热解机理及特性研究进展*
芳香甜美的水蜜桃儿
木质素清洁高效分离研究进展
为自己调香,造一座精油芳香花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