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人心:“政治是骨骼,经济是血肉,文化是灵魂”

2022-05-30 03:50
今古传奇·人物版 2022年11期
关键词:大省南湖红船

“我们踏着来自历史的河流,受着一方百姓的期许,理应负起使命,至诚奉献,让我们的文化绵延不绝,让我们的创造生生不息。”

在浙江工作期间,习近平把加快建设文化大省纳入“八八战略”大布局中予以谋划和部署,提出浙江文化建设的顶层设计,体现出对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高度自觉。浙江发展先进文化的探索与实践,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贡献了智慧,提供了重要经验。

首次提出并阐释了“红船精神”

2002年10月22日,习近平履新浙江的第11天就去了嘉兴。南湖,便是第一站。

在红船、湖心岛、烟雨楼、南湖革命纪念馆,习近平一边听讲解,一边参观。有工作人员提出:随着研究的推进,不断有重要的史料和珍贵的物品被收集到纪念馆中来,目前馆内空间有限,参观效果受到限制,纪念馆正打算扩建或者另辟新址。

“革命传统教育十分重要,要不断扩大影响。”习近平表示支持。他感慨地说,我们的党员同志能够来到南湖看一次展览、听一次党课、学一次党章、观一次专题片、瞻仰一次红船、重温一次入党誓词,就能得到“精神传承、思想升华”。

传承和弘扬“红船精神”这件大事,一直萦绕在习近平心头。2005年2月16日,春节后的第一个工作日,习近平带领浙江省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成员,又一次来到南湖之畔。3月,嘉兴市秀城区委印发通知,要求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组织开展以“精神传承、思想升华”为主要内容的“红船精神”大讨论,并向社会公开征集“红船精神”表述语和内涵诠释。

在数次瞻仰南湖红船、深刻把握党的精神锻造史的基础上,结合大讨论的情况,习近平亲自撰写文章,首次提出并阐释了“红船精神”: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

习近平在文中指出,红船起航于浙江,这是浙江的光荣,也是推进浙江发展的精神力量所在。他写道,红船所代表和昭示的是时代高度,是发展方向,是奋进明灯,是铸就在中华儿女心中永不褪色的精神丰碑。

当时,光明日报社浙江记者站负责人,是文章的较早读者。读到这篇文章后,他敏銳地意识到文章有着重大的理论价值,便马上与光明日报社一位副总编联系。2005年6月,《光明日报》在第三版要闻版,以通栏大标题形式刊发了这篇5000余字的《弘扬“红船精神”走在时代前列》。正是在这篇文章中,“红船精神”被提升到中国革命精神之源、党的先进性之源的高度和历史地位。

作为传承“红船精神”的重要载体,南湖革命纪念馆新馆建设工程,也在习近平的关心下有序推进。

2006年6月28目,在中国共产党成立85周年前夕,南湖革命纪念馆新馆破土动工,习近平亲自参加奠基仪式。仪式上,他深情地说,85年前,我们伟大的党从南湖红船起航。浙江人民为浙江成为党的诞生地而倍感自豪和骄傲。在这种自豪和骄傲之中,我们最不能忘怀的是革命先辈们为党和人民建立的丰功伟绩、为国家和民族振兴开辟的正确道路、为我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红船精神”同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一道,因其固有的先进性,而共同构成了我们党在前进道路上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不断夺取新胜利的强大力量。

此后,在纪念馆的建设过程中,习近平多次作出指示,要求浙江省、嘉兴市将南湖革命纪念馆新馆工程抓紧抓好。2011年,作为献给中国共产党90华诞的厚礼,南湖革命纪念馆新馆建成开馆。

2017年10月31日,党的十九大闭幕仅一周,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带领新一届中央政治局常委,专程前往上海和浙江嘉兴,瞻仰中共一大会址和南湖红船。“小小红船承载千钧,播下了中国革命的火种,开启了中国共产党的跨世纪航程。”习近平表示,要结合时代特点,大力弘扬红船精神,让红船精神永放光芒。

总结提炼与时俱进的浙江精神

与时俱进的浙江精神,是习近平认真总结提炼,为浙江人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2016年9月,G20杭州峰会顺利召开。峰会结束后,习近平勉励浙江干部群众“秉持浙江精神,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

习近平很早就注意到了浙江人的精神特质。“浙江老百姓聪明,干部精明,出的招数很高明。其背后是浙江的人文优势,是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浙江精神在起作用。”2003年7月10日,在浙江省委十一届四次全体(扩大)会议上,来浙江还不满一年的习近平,已经洞察到这些特点。他还说:“浙江人的这种‘文化基因,一旦遇到改革开放的阳光雨露,必然‘一有雨露就发芽,一有阳光就灿烂,迸发出巨大的创造力,极大地推动浙江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

作为经济大省,浙江吸引了不少省外的领导来考察。看过工厂,走过企业,习近平还会告诉兄弟省区市的同志,学浙江的经济,其中很重要的是要分析浙江的文化,不然是学不到的。

2006年2月5日,习近平在《浙江日报》头版发表署名文章《与时俱进的浙江精神》,明确提出,要与时俱进地培育和弘扬“求真务实、诚信和谐、开放图强”的浙江精神。文中写道:“浙江精神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在浙江的生动体现,是浙江人民在千百年来的奋斗发展中孕育出来的宝贵财富。浙江精神世代传衍,历久弥新,始终激励着浙江人民励精图治,开拓创新,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和创造力。”

同年3月,习近平在接受《光明日报》采访时,阐述了与时俱进的浙江精神的时代内涵及实践意义:进一步培育和弘扬遵循规律、崇尚科学的“求真”精神,求理论之“真”,求规律之“真”求科学之“真”;进一步培育和弘扬真抓实干、讲求实效的“务实”精神,要清醒认识浙江先发遭遇的新挑战、先行遇到的新问题,作出符合浙江实际的战略抉择;进一步培育和弘扬诚实立身、信誉兴业的“诚信”精神,要把诚信作为现代社会文明之基,不仅要弘扬传统的“诚信”美德,更要大力推进以个人为基础、企业为重点、政府为关键的现代“信用”建设,要把诚信作为公民安身立命之本、企业兴旺发展之道、政府公正公信之源。

无论是出访欧洲,还是统筹抗击台风工作,或是给学生作报告时,习近平都多次提到浙江精神。与时俱进的浙江精神,滋育着浙江的生命力,激发着浙江的创造力,培植着浙江的竞争力,激励着浙江人民以永不自满、永不停息的状态不断开拓新局面。

红船精神和与时俱进的浙江精神,都是习近平从浙江历史文化中汲取丰厚营养并高度凝练而提出来的。习近平曾对浙江文化有过这样的表述:“千百年来,浙江人民积淀和传承了底蕴深厚的文化传统。这种文化传统的独特性,正在于它令人惊叹的富于创造力的智慧和力量。

也正因如此,习近平尤其重视将浙江历史文化发扬光大。对文化遗产保护,从宗旨到细节,从内涵到外延,习近平都有着持续、系统的思考。

2006年6月10日,习近平在“文化遗产日”调研时说:“城市化率的提高往往意味着‘建新拆旧,意味着农村变城市,意味着现代化的过程。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也隐藏着对文化遗产进行破坏的危险,在现实中就存在着对城市文化个性的轻视甚至埋没,造成文脉的断裂,造成‘千城一面的现象。”在浙江任上,习近平对“大禹陵祭祀”、良渚古城遗址、西湖、大运河的申遗工作做了大量努力。良渚古城遗址申遗成功前,习近平两次到良渚调研,七次就良渚遗址保护和申遗工作作出重要指示。

“习书记主政那五年是浙江文化建设大步跨越迈入前列的五年”

习近平对浙江省文化建设的重视和作出的贡献,曾任浙江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的杨建新感触很深,他说:“习书记主政那五年是浙江文化建设大步跨越迈入前列的五年。”

2003年初,杨建新到浙江省文化厅任职,多次在不同场合同习近平聊到文化工作。杨建新回忆:

有一次习书记问我:“到文化厅工作有段时间了,感觉怎么样?有没有什么困难?”我向他汇报了文化系统摊子大,人员多,政企、政事不分,历史遗留问题不少,导致上访人员较多。习书记听了以后非常重视,马上表态:真没想到文化系统也有这么多上访人员,我把问题带回去好好研究一下。

习书记说到做到,在他的重视支持下,省里陆续采取了一些有力的措施,文化系统不仅上访问题得到了比较妥善的解决,更重要的是从发展规划到软硬件条件,全面迎来了文化建设的“春天”。

习书记对文化建设的重视,我是感受很深的。他的人文情怀和文化自觉,既是发乎内心的,更是建立在对文化建设重要性的科学认识之上的。

在他的治省方略“八八戰略”中,其中一大战略就是进一步发挥浙江的人文优势,积极推进科教兴省、人才强省,加快建设文化大省。事实上,浙江是在2000年出台《建设文化大省纲要》的。习书记到浙江任职后,并没有另提口号,也没有另搞规划,而是继续扎实推进浙江文化大省各项建设工作,用实际行动真正做到了“一张蓝图绘到底”。

习近平在推进浙江文化大省建设过程中,深入系统地进行了多次调查研究。

2005年5月,习近平到绍兴市杨汛桥镇调研,第一站就是新落成的文化中心。“习书记不去工厂、企业,来文化中心做什么?”文化中心外,好奇的人们伸长脖子向内张望;文化中心内,兴奋的村民们更是围到习近平的身边。

习近平一边饶有兴致地察看文化中心,一边嘱附身边的人,现在群众生活逐渐富裕起来,对精神文化生活提出新的更高要求,我们在抓好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要高度重视精神文明建设。

杨汛桥的这场调研,只是当年省委关于文化建设系统调研的其中一站。习近平带领的考察组在一周内跑了40多个单位。此外,习近平还通过全省宣传文化系统调研座谈会、省政协文化大省调研课题汇报会等渠道了解更多信息。

2005年7月,浙江省委十一届八次全体(扩大)会议召开,会议通过《关于加快建设文化大省的决定》,提出实施文化建设“八项工程”,开启浙江文化建设新征程。

“八项工程”中的文化研究工程,是一项需要耐得住寂寞、沉得下心来的长期工程,这项工程的指导委员会主任正是习近平。“文化研究工程是基础,是源头,抓好了,就能带动其他工程。”时任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党组副书记、副主席蓝蔚青说,“习书记十分重视文化建设,而文化涉及的方面太多了,所以他就抓‘牛鼻子。”

在习近平的领导下,文化研究工程完成了《宋画全集》,不仅填补了中国宋画整理汇编的空白,也是迄今最权威、最完整的宋画集成。在挖掘整理古代史料的同时,文化研究工程也聚焦省情国情研究。

2005年6月,习近平率领浙江代表团,访问中国社会科学院,商讨浙江省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开展全面合作事宜,双方签署合作意向书。从此,这个省院合作建立的哲学社会科学“智囊库”,不断为浙江的文化建设发挥重要作用。一年半后,一套6卷本、140多万字的《浙江经验与中国发展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社会建设在浙江》在杭州首发。

让该项目课题组组长刘迎秋及其带领的60多位专家学者格外感动的是,习近平不仅抓方向,更为大家提供思想引领。在书籍编纂期间,习近平专门会见课题组全体成员,分析浙江的发展成就和面临的挑战。此后,浙江省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再次合作,启动“中国梦与浙江实践”等重大课题研究,硕果累累。

“今天,我们踏着来自历史的河流,受着一方百姓的期许,理应负起使命,至诚奉献,让我们的文化绵延不绝,让我们的创造生生不息。”习近平在《浙江文化研究工程成果文库总序》结尾的深情展望,正转化为可触可感的现实。文化研究工程充分发挥了认识世界、传承文明、创新理论、资政育人、服务社会的重要作用。

习近平在推动浙江文化大省建设过程中,牢牢地把握住了文化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

在越剧诞辰百年纪念大会上,习近平说过一句很有深意的话,他说:“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人民群众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与经济发展交融贯通、相得益彰,影响着浙江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

习近平不止一次在会上引用毛泽东的一句话:“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而愚蠢的军队是不能战胜敌人的。”在习近平心中,文化建设事关人的全面发展,事关一个国家民族综合竞争实力的强弱,从来都是一个战略问题。他还引用一位哲学家的话说:“政治是骨骼,经济是血肉,文化是灵魂。”

习近平关于文化建设的重要论述和重要部署,构建了浙江文化建设的“四梁八柱”,十多年来,不断指引浙江文化建设取得丰硕成果。如今的浙江,正以全面实施新时代文化浙江工程为抓手,加快打造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省相适应的新时代文化高地,为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奋力打造“重要窗口”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和强大精神动力。

(责编/张超 责校/李希萌,赵雪纯 来源/《干在实处 勇立潮头:习近平浙江足迹》,本书编写组著,人民出版社、浙江人民出版社2022年6月第1版;《习近平在浙江》(上下两册),中央党校采访实录编辑室著,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21年12月1日第1版)

猜你喜欢
大省南湖红船
红船
南湖之春
雕红船
南湖的船
在南湖,我画下幸福时光
红船向未来
一叶红船
加快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跨越 争当农业现代化建设排头兵
传统农业大省如何走现代化道路
区域文化产业发展视角下黑龙江边疆文化大省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