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女回忆杨勇:要求孩子“一律参军”

2022-05-30 14:25
今古传奇·人物版 2022年11期
关键词:杨勇雪球子女

“父亲认为当兵是男儿的天职,也是天底下最有意思的事。”“在他的影响下,我们兄妹四人甚至孙辈都当过兵。”

杨勇夫妇育有三子一女,长子杨小平,次子杨冀平,幼子杨北北和女儿杨菁。在子女们眼中,杨勇既是崇高的军人父亲,也是一个“快乐的又有些顽皮的老头”。

对于父亲杨勇的记忆,杨小平说:“我父亲平生从不写日记,也不写自传,那时候他非常忙,基本不着家。我们读书也是从小就住校,所以能和父亲见面的机会很少。对父亲生前战场经历的了解,还是通过后来组织为他编写的传记得来的。”

尽管很少见面,但杨小平对父亲依然充满敬仰之情。“我最佩服他的地方有两点:一是作战的智慧,二是打仗的勇敢。”

杨小平用“狡猾”二字来形容杨勇的战术。“他是以智取敌,而非胜于匹夫之勇。”杨小平回忆,“我父亲并没有接受过专业军事訓练,但他平时爱看书,尤其是兵书,古今中外的都看,而且能做到活学活用。他常常读《孙子兵法》,学习三十六计的用兵之道,再把所学用在战场上。”

“我父亲大伤小伤无数。”杨小平感叹,“但我从没听过他喊一声疼,平时对平生战绩也是轻描淡写。直到父亲临终前,我们也从未听他支吾过一声。所以在我眼里,父亲是非常崇高的,但同时他又是慈父的形象。在家里,我们都怕妈妈多一点,对父亲更亲,更喜欢。”对此,杨菁有相同的感受。据她回忆:

在我的记忆里,永远铭刻着这样一幅幸福的画面:那是很多年前的一个冬日,下了一场大雪,天还没亮,父亲就把我们全部从被窝里拉出来,带着我们在雪地里滚雪球,一个个雪球越滚越大,到后来父亲、大哥、二哥三个人都难推动了。父亲把我举到雪球上面,我战战兢兢缩成一团蹲在大雪球上,父亲和哥哥们看到我惊慌的样子哈哈大笑。等大家玩够了,父亲喊着号子,大家动手将雪球一个个推到新移栽的果树下。父亲说,等春天雪球化成水,果树会长得更好。

父亲很少休假,但只要能和我们在一起,他就会把所有的爱全部释放出来。小时候,父亲多是在深夜我们睡着了的时候来看我们。如果我们有谁生病夜里哭,只要父亲在家,大多是他把我们抱在怀里走来走去,哪怕抱着走上一夜,他也不会心烦。过春节时,他把我们叫到他卧室里打扑克,时间晚了,我们怕影响父亲休息,准备“转移战场”,但父亲坚决不许我们撤。他能在我们玩牌时的大呼小叫声中很享受地安然入睡。

我上学以后,学校里有不少烈士的遗孤,每次星期天回家,父亲都要事无巨细地向我们询问这些孩子的情况,从饮食起居到学习锻炼。三年经济困难时期,学校食堂伙食很差,有些孩子吃不饱,父亲亲自坐着卡车将部队生产的粮食送到学校,还特地关照要尽量照顾好烈士的后代。部队文工团里,有不少年轻文艺工作者是刚建国时由战士从孤儿院或街头领来的骨瘦如柴甚至生命垂危的孤儿、流浪儿,父亲经常去看望他们,过年过节他们也带着锣鼓乐器到我们家。那真是快乐的时光,家里一片欢声笑语,就像一个有众多子女的大家庭欢聚一堂。这时候的父亲,总是一副很满足的样子。

1971年,大哥和三哥去探望父亲。听哥哥们说,见到父亲后,久别重逢,父子三人有说不完的话。听到我们面对家庭的变故都挺过来了,父亲很欣慰。他从前最担心我们不能自立,现在可以放心了。临别时,父亲突然想起什么,翻开棉衣,从里面的小口袋里取出一叠东西交给大哥,说:“这是我三年来攒下的100元钱,你们带回去吧。”这100元是父亲千方百计节省下来应急用的,我们做儿女的不能为父亲分忧已经让人痛心,怎么能再向父亲伸手。大哥含着泪对父亲说:“您别太操心了,这几年家里生活还过得去,钱您留着自己用吧。看到您身体还好,我们就放心了。”

在教育子女方面,杨勇依然是一个“严父”,“一律参军”是他对子女最严的要求。杨小平说:“我父亲希望我们都能参军报国。当初我爱学文科,父亲不答应,改让我学了导弹。那是1961年,父亲告诉我们,国家现在的装备比不过别人,他希望我们能对国家的军事发展有所贡献。”杨小平在部队中一直从事科技研究工作,曾担任导弹技术组组长、顾问,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通保局局长,少将军衔。

杨冀平六岁时就在父亲的要求下开始练习射击。一开始,他只敢用绳子拴住扳机,躲在远处开火,后来举枪就是十环。杨冀平当兵后第一次实弹射击,卧跪立三种姿势共打了87环,新兵班长惊得目瞪口呆。在军队里,杨冀平从一名普通士兵做起,逐渐升至班长、连长、营长、副团长,机关的处长、副部长、部长,天津警备区副司令,后来任重庆警备区司令,少将军衔。

唐山大地震中,杨冀平作为师作训科参谋随部队抢险救灾。见沿途桥梁和道路几乎都被震坏,跟着第二梯队的杨冀平想到父亲在金城反击战中的迂回战术,向副师长建议绕到唐山北边的玉田、丰润,从那里进唐山。第二梯队比第一梯队早到了七八个小时,杨冀平因此荣立二等功。杨北北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飞行教官,大校军衔。杨菁大学毕业后进入原武汉军区政治部工作,曾任北京对外友协主任,为中外交流作出突出贡献。

杨菁说:“父亲认为当兵是男儿的天职,也是天底下最有意思的事。他这辈子很幸福,实现了干革命的理想,也实现了做职业军人的理想。在他的影响下,我们兄妹四人甚至孙辈都当过兵。至今家里聚会,军事话题依旧是我们家永远聊不完的主题。此外,父亲还教会了我们真实和坦荡,不说假话,不做违心事。这是我们恪守的准则,也是我们杨家的一笔财富。”

(责编/李希萌 责校/陈小婷、赵雪纯 来源/《上将杨勇的侠骨柔情》,杨菁、紫卉/文,《档案记忆》2016年第6期;《杨勇将军之子忆父:大伤小伤无数 曾被子弹刺破头皮》,佚名/文,《法制晚报》2015年8月14日等)

猜你喜欢
杨勇雪球子女
家有萌宠雪球
杨勇书法作品
雪球上的红脚掌
Insights into the regulation mechanism of ring-shaped magnetoelectric energy harvesters via mechanical and magnetic conditions∗
为子女无限付出,为何还受累不讨好?
与子女同住如何相处?
Quantum nature of proton transferring across one-dimensional potential fields∗
农民工子女互助托管能走多远?
一个雪球滚下坡
越滚越大的“爱心雪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