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22-05-30 12:20赵琪李瑶
中国军转民·下半月 2022年9期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高校

赵琪 李瑶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科学领导以及全国各族人民的艰苦奋斗下,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的胜利,并凝练出了伟大的脱贫攻坚精神。在新时代,将脱贫攻坚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之中,是时代之需,也是时代之要,其对于激发高校大学生的奋斗精神,坚定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有重要的意义。脱贫攻坚精神既要纳入思政课教学,也要融入高校文化建设,将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结合起来。

关键词:脱贫攻坚精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说道:“脱贫攻坚伟大斗争锻造形成了上下同心、尽锐出战、开拓创新、攻坚克难、精准务实、不负人民的脱贫攻坚精神。”思政课是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具有特殊的使命,是育人、协调、激励三者协作的桥梁[ 1 ],将脱贫攻坚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于激发高校大学生的奋斗精神,坚定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具有重要的意义。如何将脱贫攻坚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这是本文研究的重中之重。

一、脱贫攻坚精神的内涵

(一)上下同心、攻坚克难的团结精神

团结精神是中华民族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共产党继承和发扬了团结精神,在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战胜了前进道路上的风险挑战,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伟大奇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政军民学劲往一处使,东西南北中拧成一股绳”[ 2 ],深刻诠释了团结精神的实质。在脱贫攻坚过程中,在党的领导下,坚持全国一盘棋,充分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形成了全国各族人民上下同心、攻坚克难的壮举,为脱贫攻坚注入了强大力量。

(二)尽锐出战、开拓创新的进取精神

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的百年奋斗历程彰显了不畏艰难、勇于尝试、不断开拓的进取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重视发挥广大基层干部群众的首创精神,支持他们积极探索,为他们创造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环境和条件”[ 3 ]。在脱贫攻坚的斗争过程中,党和人民所面对的困难是难以想象的,党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调动全国各族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各种政策、谋略来激发他们尽锐出战、开拓创新的进取精神,提高他们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

(三)精准务实、不负人民的科学精神

“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党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科学谋略,提出精准扶贫战略。从“六个精准”到“五个一批”,精准扶贫战略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同时,在新时代的征程上,科学的扶贫战略也为世界发展提供了借鉴,为世界反贫困贡献了中国力量。

二、脱贫攻坚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

脱贫攻坚精神既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具体体现,也是中国人民优秀品质的生动展现,为脱贫攻坚事业取得全面胜利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也为培养新时代新人、促进高校大学生发展指明了方向。将脱贫攻坚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当中,是時代之需,对于激发高校大学生的奋斗精神、坚定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激发高校大学生的奋斗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 4 ]。脱贫攻坚精神所蕴含的顽强拼搏、艰苦奋斗的精神内涵,为激发大学生的奋斗精神提供了材料。

在新时代,把脱贫攻坚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能激发大学生的奋斗精神,也能帮助他们树立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优秀品质。奋斗是极其艰苦的,没有艰辛就不是真正的奋斗。在党的领导下,党和人民上下一心,劲往一处使,艰苦奋斗,啃下了一个又一个难啃的硬骨头,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伟大的奇迹。脱贫攻坚这一伟大胜利能够激发高校大学生为实现自身抱负而顽强拼搏、努力奋斗的精神品质,可以使他们在困难和挑战中磨炼品质、坚定意志、净化自己的心灵,为实现自身理想而努力奋斗。在新时代,将脱贫攻坚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能够使高校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鼓舞他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奋斗、拼搏。

(二)坚定高校大学生的文化自信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脱贫攻坚摆到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构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政策、工作和制度体系,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减贫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这是中国共产党用生动实践为脱贫攻坚事业书写的新篇章。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憧憬美好、共同富裕的生活,无论是“小康社会”“太平盛世”还是“大同社会”,都体现了人们想要摆脱贫困,过上幸福、安逸生活的美好愿望。在当今时代背景下,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实现了这一梦想,既体现了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承,也体现了民族精神的赓续。新时代,将脱贫攻坚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高校大学生在学、思、践、悟中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

(三)增强高校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帮助和扶持贫困人口,保障他们基本生存权益,引领他们脱贫致富,不仅是党和国家应负的责任,也是社会赋予每个社会成员的责任。在脱贫攻坚战实践过程中,形成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崇高精神,这种精神鼓舞着社会全体成员参与到脱贫攻坚中来。但当今社会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西方文化渗透,无不影响高校大学生的价值观。脱贫攻坚精神是人民在治理贫困实践中形成的伟大精神,将脱贫攻坚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大学生摆脱思想上的困惑、拨开前进道路上的迷雾,指引其健康成长,激发他们的社会责任感。高校老师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引领其为国家的复兴和民族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三、脱贫攻坚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

伟大事业孕育伟大精神,伟大精神成就伟大事业。脱贫攻坚事业孕育了伟大的脱贫攻坚精神,其为高校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新内容、新素材、新资源,也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所以应该积极探索脱贫攻坚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

(一)将脱贫攻坚精神纳入高校思政课教学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就是要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 5 ]。在当今时代背景下,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发挥好思政课主渠道作用,亟需将脱贫攻坚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中。“思政课”是以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在治国理政伟大实践中取得的伟大业绩为生动鲜活教学素材的思政课。脱贫攻坚精神是党带领人民进行脱贫攻坚实践的精神总结,是思政课最鲜活、最生动的教学资源。首先,可以将脱贫攻坚精神编入教材。打赢脱贫攻坚战,意味着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如期实现,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一大奇迹,也是全球脱贫攻坚事业的一大壮举。脱贫攻坚精神内蕴深刻,具有育人功能,应该将其编入思政课教材,实现知识体系向价值体系的转化。第二,将脱贫攻坚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设计过程中。在开展思政课教学中,要主动将脱贫攻坚精神融入当中,引导高校大学生对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内容形成系统的认知,引领他们树立不怕困难、勇于拼搏的价值观,逐步增强他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理论自信、文化自信,既能提高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能提高思政课教学质量。

(二)将脱贫攻坚精神融入高校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是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载体。“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广泛开展文明校园创建,开展形式多样、健康向上、格调高雅的校园文化活动,广泛开展各类社会实践”[ 6 ]。无论是物质文化还是精神文化,都具有导向、熏陶、育人的功能,都在大学生的德育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一方面,要将脱贫攻坚精神融入高校物质文化建设。学校可以在食堂、图书馆等公共场所或者媒体平台播出脱贫攻坚专题纪录片或贴近学生实际的影视作品,让学生充分了解脱贫攻坚的伟大成就,学习伟大的脱贫攻坚精神。还可以与时俱进地应用新兴媒体,将脱贫攻坚精神融入学校网络平台,使其渗透到大学生的日常学习当中,使学习脱贫攻坚精神常态化。另一方面,将脱贫攻坚精神融入高校精神文化建设。高校可以开展脱贫攻坚精神征文、讲座、演讲等比赛活动,也可以举办脱贫攻坚艺术活动,让学生以歌舞、小品等喜闻乐见的形式参与其中,身临其境地体会伟大的脱贫攻坚精神。

四、结语

脱贫攻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极其宝贵的财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高校作为培养时代新人的主阵地,应该不断创建脱贫攻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的路径,深入挖掘脱贫攻坚精神的价值,增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 乔美丽,刘西山.红色基因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价值研究[J].文化产业,2021(4):141-142.

[2] 习近平.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1-02-26(002).

[3] 习近平.习近平扶贫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

[4]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M].人民日报,2017-10-28(001).

[5] 习近平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强调 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N].人民日报,2019-03-19(001).

[6] 倪邦文.适应新的形式 做好“人的工作”[N].光明日报,2016-12-24(007).

(作者简介:赵琪,辽宁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李瑶,辽宁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思想政治教育高校
优化国有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径研究
高职学院大学生信仰迷失的原因及对策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