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性涵养:语文新课程阅读教学的必然选择

2022-05-30 10:48吴成查
格言 2022年9期
关键词:开放性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吴成查

在教育“社会化、信息化”特质不断加深的大背景下,校园教育的开放性程度在不断加深和加快,时至今日,已形成一种强烈的发展态势。有业内人士指出:“语文与生活同在,两者的外延是完全相等的。”这就是说,语文知识及其学科活动应自觉接受以“生活链接”为主开放性元素的涵养和滋润,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显现它的丰富内涵和应有价值,切实体现“工具性教学与人文性教育”有机统一的基本特点。在学校教育中,阅读教学是语文学科活动体系中的“重头戏”,认真开展开放性阅读教学活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就初中语文学科活动而言,开放性阅读有什么意义?如何构建“核心素养”下的初中语文开放性阅读教学模式呢?

简析开放性阅读教學的内涵、价值和意义

“万丈高楼平地起,人生聪明阅读始”,从古到今,阅读一直享有“教育之本、学习之母”的美好盛誉。在学校教育中,阅读是语文学教学活动中不容忽视的有机组成部分,而且长期拥有无可替代的地位。就语文阅读而言,大体可以分为“封闭性阅读”和“开放性阅读”两大基本类型。顾名思义,这里的“封闭性阅读”就是指课堂教学形态下的“教材文本阅读”;而所谓的“开放性”语文阅读,则是指在创造性“利用教材文本”形态下,通过以“生活链接”为主的一系列开放性活动,在“延伸与拓展”环节中,不断走向“更宽、更广、更深、更厚”的一种教与学阅读活动。总体说来,“开放性阅读”涉及理念、目标、模式、评价等方方面面。在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开放性阅读教学的意义集中地体现在“三个有利于”:一是有利于更好地培养阅读情趣,增强学生阅读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二是有利于更好地优化阅读教学的结构和过程,为学生创设优质良好的阅读氛围;三是有利于更好地支持个性化阅读,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意识和习惯,不断地拓展阅读面、拓深阅读量。“让学生变得聪明的办法,不是课外补习,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彩,足以长才。”

对初中语文开放性阅读教学基本模式的构建

“应用之妙,存乎一心。”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阅读内容和学生发展等实际需要,通过各类途径和方法,引导开展丰富多元的开放性阅读活动,着力构建熟能生巧的有效基本模式。

善于在“深度挖掘”中引领开放性阅读活动

从教材阅读中不难发现,在这些极具经典性或精髓性特质的“例子”语篇中,或隐或显地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省、缺、遗、漏”现象。教师在语文教学实际过程中,认真挖掘这些“空白之处”并开展与之相应的“填补”阅读活动,不仅有利于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进行学习与理解、体悟与内化,而且有利于不断“激活”他们的深度挖掘意识和开放性阅读能力。以《皇帝的新装》为例。这篇童话结尾处写道:在听到所有百姓都说没穿衣服的时候,皇帝有点儿发抖。那么在这场游行大典结束后,皇帝及其大臣们究竟是“如何想”或者“如何做”的呢?文中没有进行交代。教师以此为抓手提出上述问题,立即引发了全班学生学习与思考的情趣,他们在联系课文内容和实际认知的基础上展开了合理化想象。既可让学生在深度挖掘中更好地走向文本主题和作者内心,又能更好地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学科特点。

善于在“生活涵养”中引领开放性阅读活动

无论从知识起源与发展而言,还是从学科构建与丰富来说,语文活动始终离不开社会生活元素的丰富涵养和有效滋润。所谓“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所强调的正是这种道理和现象。在学校教育中,教师善于把语文学科活动自觉主动地投放到社会生活大背景下,不仅有利于促进学生更好地学用结合,帮助他们切实感知语文学习的价值和意义,而且有利于在与生活互动中为教学注入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源源动力。比如,在《春》《济南的冬天》《雨的四季》等课文教学中,通过“自然生活”丰富涵养来开展阅读活动;在《秋天的怀念》《散步》《我的母亲》等课文教学中,通过“家庭生活”丰富涵养来开展阅读活动;在《纪念白求恩》《新闻两则》《最后一次演讲》等课文教学中,通过“历史生活”丰富涵养来开展阅读活动……而这些对开放性语文阅读来说,既是“必需品”又是“滋养品”。

善于在“优化整合”中引领开放性阅读活动

以朱自清笔下的《春》文为例。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本着“不同作者、相同题材”的指导思想,引入其他一些描绘“美妙春景”的经典语篇,有巴金笔下的《春天里的秋天》,有老舍笔下的《大明湖之春》,有张晓风笔下的《春之怀古》,有温皓然笔下的《写在春天的文字》。通过“求同巧拓宽、求异谋深入”的形式,引导学生开展“多文本”下的类比阅读活动,既可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景物和情感中领略不同笔法的“绘春”风格,又能让他们深刻体悟作品中的人文性元素。再以《变色龙》一文为例。教师在课堂教学环节中,把作者契诃夫主要生平和这部小说的创作背景向学生进行必要性介绍。通过语文与历史知识“跨学科整合”的形式,让他们更好地学习与理解小说的主题内涵和丰富情感。此外,教师善于引领学生开展与之相应的“阅读与写作”良性互动,有利于不断地放大开放性阅读活动效应。

善于在“个性释放”中引领开放性阅读活动

“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一广为人知的信条式舶来语,深刻地揭示了“个性化”状态下语文阅读活动的客观性现象。由于心智发育、学习能力和意志品质等因素的影响,在众多个体构成的班集体学生中,不可避免地存在“个体差异性”。这既是开展“因材施教”的客观性基础,又是强调“个性释放”的实质性需要。不仅如此,这种“个性释放”下的语文阅读活动,对于它的“开放性发展”能够从根本上发挥无可替代的“正强化”作用。以老舍笔下的《骆驼祥子》阅读教学为例。教师提出问题:文中主人公命运呈现出了“积极向上—不甘失败—自甘堕落”的“曲线”过程形式,究竟有哪些因素导致他的“蜕变”了呢?有人认为归因于“社会”因素,有人认为是他自己的“内在”主因,还有人认为是上述两种因素的共同作用。针对“见仁见智”观点,教师应倍加珍视和必要性保护。

善于在“自主体验”中引领开放性阅读活动

与传统教育理念不同,新课程活动下的学生不仅拥有无可置疑的“主体学习”地位,他们的“进步与发展”还是检验教学质效的根本标准。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善于把阅读活动切实有效地投放到学生的“自主体验”状态下,才能真正迎合生动活泼的学习状态,进而引导他们真正走向“求取真知、学做真人”的实事求是之路。比如,在教学《我的叔叔于勒》时,引导学生就“主人公是‘我、是‘我的叔叔于勒还是‘菲利普夫妇”,开展相互之间的研讨与辩论活动;在教学《范进中举》时,组织学生就“范进现象”与时下中老年人“回炉深造”“圆大学梦”等现象进行演讲和辨讨活动;在教学《岳阳楼记》时,引导学生通过“读写互动”形式,开展“我与范仲淹跨越交流”活动。此外,还有喜闻乐见的“课本剧”表演和“走进社会,走进大自然”等体验式活动,都是“开放性阅读”的优质平台。

总之,开放性阅读是教育理念与教学行为的和谐统一。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善于以“深度挖掘、生活涵养、优化整合、个性释放、自主体验”等活动形式为基本抓手,并在熟能生巧中构建有效活动模式,把开放性阅读引入更远、更深和更高的发展方向。

猜你喜欢
开放性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例析三类开放性问题的解法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
初中英语开放性探究式阅读教学策略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寻求开放性道路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
如何进行初中英语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