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写作生活化教学的研究

2022-05-30 10:48朱彤
作文成功之路·教育前言 2022年8期
关键词:生活化课文作文

朱彤

语文学科的知识大多源于生活,所以写作教学也应该依托生活,确保学生能写出丰富多彩且有真情实感的作文。

一、加强生活经验的积累

首先,可以从阅读入手。初中生的生活经历和社会阅历相对简单,主要通过阅读书籍拓宽知识面和眼界。教师应指导学生课外阅读,让学生在阅读中充分感受和体会生活的多彩,并且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

例如,教学《夜雨寄北》,教师可以运用对比分析的方法,引用李商隐的其他古诗词,并讲解诗人的生平和背景等,让学生理解诗人不同时期诗词意境和思想情感等方面的差异。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多角度分析诗词的写作手法和语言表达,让学生感知文学世界的丰富多彩,并将其作为写作的重要参照。再如,学习教材中的名著片段时,除学习其中运用的修辞手法等写作技巧外,教师还要指导学生在课外阅读该名著,充分理解名著的内涵和意境等,以养成持续学习的良好习惯。

其次,从阅读感受入手。学生在思考视角与认知水平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阅读文章的感受也各有不同。教师应该指导学生从写作角度深入分析,让学生分享学习感受,包括学习课文的感受和运用写作手法的技巧等,以不断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例如,以“感受自然”为话题写作.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学会观察,抓住景物的主要特征,表达独特的感受;在观察与欣赏中学会与他人交流。在激趣环节,教师可以安排“找不同”的游戏,让学生明白写景或写人一定要抓住人物或景物的主要特征,而观察是抓住人物或事物主要特征的前提。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回顾和分析所学的课文,如朱自清的《春》从哪些方面描写了春风的和煦。学生认真阅读后得出答案,作者从听觉、视觉和触觉等感官角度描写了春风的和煦。教师应该让学生意识到观察不仅体现在视觉上,还可以运用味觉、嗅觉和听觉等感官,充分发挥各种感官的功能,以更加全面地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在这一基础上,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讨论文章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感受修辞手法的妙处。然后,让学生充分调动感官,在抓住景物特点的基础上,合理运用修辞手法,感受大自然的魅力。教师要带领学生走出教室,深入到生活与自然中,通过亲密接触认识自然,并提升发现生活美的能力。对美景的赞美和描写,能陶冶学生的情操,让学生感受到美好的情感。学生掌握了科学的观察方法,就能细致深入地观察生活,还能在生活的再现与描述中抒发真情实感。

最后,从背诵的角度分析。初中生的记忆力较强,教师可以让学生背诵精美的文本和片段,以便为日后的写作奠定良好的基础。记忆可以拓展写作思路和丰富语言表达,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对于记忆文本的灵活使用,能让学生逐渐摆脱文本固定句式的模仿,逐步形成独特的写作风格。

例如,《狼》运用了倒装句、省略句及反问句等特殊句式,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在摘抄好词好句的同时,灵活转换表达方式与写作风格等,使句意更符合写作主题。

二、联系生活

首先,要立足教材,掌握课文中的写作手法。课文中的描写手法很巧妙,随着情节的推进,文章的思想情感和内涵更加深刻。课文是学生学习写作的参照模板,教师可以立足课文进行读写结合的训练,为实现生活化写作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

例如,《猫》主要描写了作者家三次养猫的经历,表达了作者和家人对猫的喜爱之情。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理清三只猫的不同命运,深入感悟作者的人生感慨和心路历程,联系生活感受身边善待平凡生命的举动。然后,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模仿课文的写作顺序和语言风格等,仿写以小动物为题材的片段。仿写训练要求学生在理解与把握范文中心思想及写作方法的基础上,根据生活经验与对事物的认识,写出近似范文形式又富有个性的作文。仿写形式多样化,包括固定句式的仿写和片段的仿写,还有全文的仿写,通过仿写达到拓展训练的目的。除仿写外,还可以运用续写、改写及扩写等练习方式,如说明文的缩写与课本剧的编写及故事内容的续写等。扩写属于常见的材料作文形式,围绕一段话或简要的内容等,扩展生发成篇幅较长、内容丰满的文章。扩写训练不能一蹴而就,需要忠于原作,不能改变文章的中心意思;需要突出中心,扩充值得扩展之处。情节发展要合乎逻辑,做到人物性格的前后统一。不同体裁文本的扩写,着重点不尽相同。尤其是对文本留白处的扩写,要先了解文章的整体内容,再结合生活展开联想和想象,把文章情节扩写得既具体又生动。但是扩写不能凭空想象,最好以现实生活为基础,围绕明确的中心写作,确保扩写后文章的整体结构更加严谨。续写是原文的延伸,续写前要先熟读原文,充分理解和掌握故事情节、人物性格和全文旨意。续写是事件的自然延伸,不能改变叙述人称与中心事件。针对写人物的文章,续写的人物性格特征與原文要保持一致,即使是结合生活经验进行的人物性格发展变化,也需要做到合情合理。

例如,《皇帝的新装》改编自西班牙的民间故事,嘲弄了皇帝的愚昧、大臣的虚伪和阿谀奉承等。为了帮助学生理解童话,掌握通过想象与夸张反映生活的写作方法,教师要带领学生在感知文章内容和理清故事情节的基础上,深入分析童话故事,鼓励学生把课文结局作为续写的开端,进行内容的延伸。有的学生写皇帝识破了骗子的谎言,不再像以前那样爱慕虚荣,更关心国家大事和百姓的疾苦,努力做个好皇帝。有的学生写皇帝让其他大臣穿上新装,终于相信了小孩儿的话,严惩了骗子。改写是根据原文的内容改变其表现形式的写作手法,改写的方式多种多样,包括改变体裁、叙述方法以及人称等,但这些都需要在不改变原文意思的前提下进行。改写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还要有分析和综合的基本功。改写包括了解改写要求与读懂原文,还要展开合理的想象,推敲代词与名词的使用等,如对原文细节与情节的增补,对人物的语言、心理、外貌和行为等方面的细致刻画,或是对气氛、场面及环境的充实、渲染等,使其成为符合要求的记叙文。在读写结合教学中,学生不仅要了解课文内容和借鉴写作手法,还要调动及融合生活经验,让作文的构思更加巧妙,尤其是新写法和新体裁的运用,能保证作文更加出彩。

其次,重视阅读。阅读与写作密不可分,教师要指导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提升欣赏、品鉴和提问的能力,以便不断提升写作能力。阅读能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而且生活化的阅读教学,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写作时遇到熟悉的话题,也会激发学生再次回顾课文进行阅读的欲望,以实现写作对阅读的反哺。阅读与写作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写作中运用到的内容法、环境法及咨询法等,都要重视以课文为中心和以写作为目的的阅读教学。生活化教学是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相结合的切入点,能让写作教学更有指导性和针对性。教师可以在范文阅读教学的基础上,教授学生写作的结构,联系生活实际,丰富作文内容和思想情感;再指导学生比较作文与范文,发现写作技巧的巧妙之处,这样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教师也可以适当安排课外阅读训练,如教学《猫》时,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与动物相关的文章阅读,并且做好读书笔记,以便日后与其他同学分享。通过课外阅读的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拓宽知识面,并且能让学生了解不同作者在描写动物时有哪些异同,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把握。教师也可以让学生仿写摘抄的内容,或者选择自己喜欢的文章仿写,以产生学习兴趣,不断提高学习能力,还能为日后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安排生活化教学活动

首先,创设写作情境。初中生思维活跃,教师应该遵循陶行知先生的六大解放思想,解放学生的大脑和学习时间等,减少学生在沉闷的课堂氛围中受到的限制和束缚。也就是说,写作教学不能局限于教材和课堂,因为这样不利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创设写作情境时,教师可以课堂为出发点,安排丰富多彩的活动,营造开放、轻松、愉悦的写作氛围。如安排朗诵比赛与演讲比赛及课堂小游戏等活动,丰富学生的实践体验,拓宽学生的写作思路,指导学生多角度看待问题。除此之外,教师在课堂上应该给予学生更多时间,让学生自主思考。

例如,教学“写出人物的精神”,本单元的主题是讲述名人故事,让学生感受名人风采,把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结合起来,围绕人物描写,做到读写结合。写人记事是初中生写作的重点,在“写人要抓住特点”的基础上,学习如何写出人物精神。教学目标包括指导学生利运用议论、描写及对比等方法,写出人物的内在精神和外在特点,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通过读写结合,学习课文作者展现人物精神的方法;让学生用心观察和理解身边的人,捕捉有趣和有意义的瞬间,记录感受和体验等。在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写入要抓住特点”的内容,让学生绘制思维导图,整理写人常用的方法,包括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等,不断完善知识结构体系。教师可以从《邓稼先》的范文人手,围绕奥本海默与邓稼先,让学生意识到,除描写人物的外貌外,还需要描写人物的精神。在此基础上,可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讨论并总结《邓稼先》与《孙权劝学》等课文描写人物精神的手法,包括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生动传神的细节描写、对比描写、借助议论与抒情进行点睛式概括人物精神品质等描写手法。教师可以组织故事会等活动,指导学生围绕自熟悉的人物进行外在特征和内在精神的描寫。在取材过程中,要了解人物鲜明的个性特征,思考这些特征在哪些事件中的表现最突出。还可以组织作文评价活动,在教师评价中,教师要运用生活化的语言,言简意赅地指出学生作文中的问题,让学生明确自身的不足。除此之外,还可以运用学生自评与互评的方式,为优化作文提出建设性的意见,让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写作经验和方法,以实现取长补短和优势互补。

其次,教师应该组织学生积极参加校园活动。校园活动中蕴含着丰富的写作资源,有利于触发学生的写作灵感,是实现生活化写作教学的途径。比如课间玩耍与操场游戏活动等,都能成为写作的源泉。教师要加强对学生感受和体会生活的指导,让学生用笔写下亲身经历和真实体会。

例如,教学“怎样选材”,在讲解“选材要真实”的内容时,教师指导学生以“课间活动”为话题选择写作素材。教师先要指导学生寻找写作素材,有的学生找到了“课间和同学一起跳绳、踢毽子、跑步”“大家被篮球场的欢呼声吸引后驻足观看”等写作素材。但素材一的语言平淡,缺乏感染力与吸引力;素材二原汁原味,生活气息浓厚,感染力与吸引力都较强。在讲解“选材要小巧”的内容时,教师指导学生以“学校的环境变化”为话题寻找写作素材。有的学生找到了“学校楼房的颜色与周围建筑等的变化” “教学设施越来越智能化,教学环境也更加安全”等写作素材。素材一属于较大事件,会因感受不深等因素的影响,出现作文内容空洞与肤浅等问题;素材二由于切入点较小,更容易写出内容具体的作文,感情也更加真实。讲解“选材要新颖”时,教师可指导学生以“幸福”为话题选择写作素材,有的学生找到了“课间运动受伤后不能上学”“课间活动被误解后又被表扬”等素材。素材一比较陈旧,不利于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素材二对比误解与表扬,以乐景写哀景,反映了歧视调皮捣蛋学生的问题,视角比对独特,吸引力更强。把课间生活融入到写作教学中,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写作欲望。

运用生活化的写作教学方法,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和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等具有重要意义。教师要重视写作教学和生活的关联,把学生从传统的写作教学中脱离出来,让他们更加重视写作,并潜移默化地提升写作能力。

猜你喜欢
生活化课文作文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背课文的小偷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背课文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