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转型背景下思政教育融入创新创业教育的路径

2022-05-30 06:23马娟
大学·课外阅读 2022年8期
关键词:高校转型创新创业教育思政教育

摘  要:思政教育承担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的重任,创新创业教育是理论实践性教育,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具有创新创业意识的高素质人才,是现阶段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近年来,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不断加强,部分高校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忽视对学生人生价值观的引导,探索高校思政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路径非常必要。文章概述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政教育融合理论意义,探讨高校转型下思政教育融入創新创业教育路径。

关键词:高校转型;思政教育;创新创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2)24-0112-04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战略支撑,随着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各级政府部门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高度重视。近年来,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取得积极进展,但部分高校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忽视对大学生创新意识等方面的培育,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方法等滞后于素质教育要求。思政教育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学科建设实践创新具有深刻意义,如何实现思政教育与创新创业融合是高校面临的重要课题。思政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可提高思政教育实效性,高校转型背景下,探索思政教育融入创新创业教育路径具有重要理论及现实意义。

一、高校转型下思政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分析

当今经济全球化时代,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创新创业教育是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重要途径,李克强总理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后,近几年,思政教育与“创新创业”成为国家重要会议的高频词,将思政教育融入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对落实创业带动就业战略要求具有重要意义[1]。高校要深刻明确思政教育与双创教育融合的理论内涵,全面认识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政工作融合的重要意义,积极探索两者有效融合发展的创新路径。

(一)高校创新创业与思政教育内涵

教育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思政教育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重要部分,承接对大学生进行价值观教育的重要任务。思政教育是随着社会阶级产生出现,指社会群体对成员施加影响,使其形成符合阶级所需思想品德的实践活动[2]。教育部出台《关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意见》中指出,管理学生自主创业,需要在学校专业基础上提升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能力。

创业是不断开创新事业、积累财富的过程,广义上指为开创新事业从事社会实践互动,狭义上指主体以创造价值为目的,为社会提供优质产品服务的经济活动。创业是有计划及复杂系统的社会实践活动,创业教育是培养具有开创精神的人,以开发青少年创业素质为目的,在普通与职业教育领域实施具有独立性的教育体系,广义上的创新教育关键是将创新能力与综合素质作为核心要素[3]。创新创业教育是新型的教育理念模式,主要任务是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综合素质。狭义上创新创业教育是为解决大学生的就业创业问题进行的教育改革活动。创新创业教育指政府、高校与社会协同育人下激发学生创造潜能,把学生培养成为开创型人才。创新意识是创新创业思想形成的发端,创业精神是创新教育发展的动力。

(二)高校思政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的意义

创新创业教育目标是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能力,创新创业教育突出教育内容实践性与教育模式灵活性等特点。高校思政教育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创新创业教育要借助思政教育成功经验指引其发展[4]。高校思政教育与双创教育融合是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中引领大学生思想观念、增强其创新创业信心能力、实现教育社会与个体功能的统一。创新创业与思政教育目标具有一致性,二者融合具有可行性与必要性。

高校思政教育在大学生双创教育中具有导向激励调节育人功能,思政教育导向功能体现在指引政治方向、引领价值取向,激励作用包括构建动力机制、增强创业自信,调节作用有外在人际关系与内在心理状态,育人价值分为培养人文精神与道德品质。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政教育具有内在统一性,但在教育目标方式等方面存在差异性,二者培养目标各有侧重点。思政教育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发挥重要作用,体现在以诚信教育养成创业基本素质、以理想信念教育培养创业精神、以职业道德教育培养大学生创业观、激发大学生创新创业主体意识、培育特色创新创业校园文化[5];创新创业教育有利于增强思政教育实效性,拓展思政教育的内容,实现思政教育目标。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关系到人才培养这一核心问题,高校思政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依据,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有利于实现大学生社会价值[6]。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政教育融合有利于落实课程思政理念,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7]。思政教育是解决社会矛盾的主要途径,双创教育是对思政教育内涵的丰富,二者融合发展对高校教育起到重要作用,有助于推动创新驱动战略的实施。思政教育包含创新创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有助于丰富大学生思政教育内涵。

二、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与思政教育融合的现状

如何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是高校面临的重要课题。习近平总书记在高校思政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把思政工作贯穿于教育教学过程,教育部《关于推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意见》中指出,创新创业教育要以更新教育观念为先导。在国家的高度重视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取得良好成效,随着高校转型发展,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政教育与创新创业融合面临诸多挑战,要全面分析创新创业与思政教育融合的困境,探索有效融合路径。

(一)大学生创新创业与思政教育融合中的问题

近几年,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得到快速发展,多数高校开设创新创业教育相关课程,思政教育与双创教育融合实践取得积极成果。但由于受多方面因素影响,目前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中存在许多问题,创新创业与思政教育融合受到多方面因素制约[8]。大学生思政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存在发展观念模糊、缺少创新性教学模式等问题,表现为大学生思政工作者对创新创业教育认识不到位、对创新创业教育实践研究不足、思政工作中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力度较小。

现阶段,高校思政教育融入创新创业教育存在教育方法单一、理论与实践脱节、未形成学校家庭与社会教育合力等问题,体现在思政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度不够、对营造创新创业校园文化氛围重视不足。马克思主义原理课堂中教学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较少,形势与政治课堂教学效果不佳,大学生创新创业扶持政策本应成为教学的重要内容,但很多学生不了解创业环境,大部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停留于对重点学生的创新创业技能培养方面。青年大学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者、传播者,部分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时对学生理想信念等方面重视不足。高校要在创新创业教育中拓展教学思路,培育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其运用思政教育理念明辨是非。

(二)高校思政教育融入创新创业教育问题分析

我国高等教育实践中长期存在“重智育、轻德育”的问题,思政教育实效性不足,导致师生对思政教育实用性功能存在质疑。市场经济发展滋生功利化价值观,制约思政教育在“双创”教育中作用的发挥。目前高校思政教育融入创新创业教育面临教育者对创新创业教育重视不足、学生对创新创业认识存在误区、社会环境对创新创业教育支持度不足等方面困境,主要原因是创新创业教育认知模糊,大学生认知偏差弱化“双创”教育成效,创新创业教育育人体系不完善。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主客观因素制约思政教育价值,客观上“双创”教育与思政教育关系脱节,主观上高校双创教育认知偏差,主客观因素挑战对创新创业教育造成冲击。高校对创新创业教育主观认识模糊,影响思政教育的价值,表现为目标设定功利化、评级体系定量化。创新创业教育学科定位不准确,与思政教育融合未形成系统理论。大学生是创新创业教育主体,学生主体认知的强弱有赖于思政教育意识形态功能的发挥,思政教育面临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等现实冲击,功利化也影响着创新创业教育。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起步较晚,创新创业教育育人体系建设程度不同,大部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建设层次单一、实效性有待提高等问题。

目前高校思政工作融入创新创业教育受到功利主义价值观阻碍思政教育改革、传统教育模式制约创新创业教育开展、“人本”办学理念贯彻落实不够等方面挑战,主要由于思政教育融入创新创业教育理论研究不足,融合教育机制尚未完善优化。由于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目标不明确,社会环境推动力不足等导致思政工作与“双创”教育融合不足。大学生对思政教育融合“双创”教育认识度偏低,部分学生缺少拼搏精神与抗压能力,缺少创新创业精神。家庭成员价值观也对学生树立创新创业意识具有重要影响,当代大多数大学生来自独生子女家庭,家长固守传统思想观念,不希望孩子创业,淡化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

三、高校转型下思政教育融入创新创业教育路径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以思政教育引領大学生创新实践,对解决我国增长动力转换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当前我国高校面临服务创新型国家转型发展的新形势,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是高校转型发展的关键环节,高校思政工作融入双创教育具有理论可行性与现实必要性。近几年,各地高校积极探索双创与思政育人融合发展并取得阶段性成效,新时期思政教育融入创新创业教育要发挥校园德育功能,拓展产学研合作平台,从课程师资等方面构建衔接互动机制。

(一)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融合思政工作思路

新时代创新驱动发展成为主旋律,高校创新创业与思政教育融合要提升高校教师主导认知,强化大学生创新创业主体认知水平,从课程评价机制等方面完善“双创”育人机制。教育主体应发挥思政教育作用,突破工具化教育模式制约因素,必须深刻认识“双创”教育中思政工作的重要性,确立“双创”教育中“立德树人”的教学目标理念。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政教育融合需要明确人才培养目标,随着社会对人才要求的提高,思政教育要帮助大学生建立正确价值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中心环节。创新创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创新创业教育需要发挥思政教育的价值引领功能,注重对学生政治道德品质的培养。高校要落实课程思政理念,探索教育目标教学内容与社会实践融合策略。习近平总书记在高校思政工作会议上指出,各类课程要与思政理论课同向同行,高校应将各门课程与思政教育融合,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是高校课程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思政教育与“双创”教育融合是贯彻课程思政的体现。高校要重视对学生价值观的引导,构建“三全育人”思政工作格局,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教育理念。

思政教育融入“双创”教育是国家经济结构转型的必然要求,是促进毕业生融入社会进行工作的重要动力,是高校深化教育改革创新的必然方向,是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必要条件。“双创”教育与思政教育教学体系相互依托,二者价值取向具有高度契合性,教学方法具有相通性,思政教育融合创新创业教育要实现价值引领,构建课程内容衔接机制,建立师资队伍协作机制。高校管理需要采取有效的激励措施,从而为思政创新创业教育参与主体提供动力。“双创”教育成果与思政教育是隐性联系的,高校要合理把握激励约束,让参与主体迅速得到反馈,抓住思政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参与主体真实需求。

(二)高校思政教育融合“双创”教育措施

高校“双创”教育与思政工作融合要明确方向目标,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建立健全组织管理机构,拓展思政教育在“双创”教育中的途径,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开展“双创”教育,建立人才培养模式适应的“双创”教育机制,强化思政教育对大学生“双创”教育指导;以思政教育促进创新创业教育要坚持个人发展与社会需求统一,要丰富价值引领载体,构建思政双创课程师资与实践融合机制。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政工作的整合要明确培育大学生创新意识、提升大学生的创业能力、增强大学生创业心理素质的目标;通过建立全方位师资培养体系,构建全程衔接评估机制,明确创新创业教育职责,提升“双创”教育融合质量;从增强校企合作、倡导社会担当与推进师生共创方面提升思政教育融合力度;贯彻创新创业教育融入机制,要成立校级实体部门,建立指导委员会,保证思政教育与“双创”教育有效融合。创新创业教育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能力素质等,思政教育融入“双创”教育必须更新教育观念,从多方面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及创业能力,培养出高质量创新创业人才。高校层面应成立领导小组全面开展融合工作,要发挥辅导员、班主任的引导作用,辅导员要时刻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变化,根据学生的特点帮助其找到适合的创新创业项目。

大学生思政教育融入“双创”教育要树立创新型人才培养理念,通过思政教育培育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能力品质,通过加强校园创新文化环境建设,将思政理论课融入“双创”教育等措施拓宽“双创”教育融合路径。创新创业教育是复杂的系统工程,校内外齐抓共管才能深化“双创”教育改革。要发挥高校、家庭、政府与企业协同育人优势,发挥职能部门协调联动作用。教师在创新创业教育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开展“双创”教育要加大场地建设等方面的保障力度,要健全思政教育融合“双创”教育师资队伍,不断创新大学生“双创”教育保障机制。评价激励约束机制有利于对“双创”教育评价内容不足方面及时调整,高校要建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长效机制,坚持思政教育渗透理论,需要不断完善长效运行监督机制,明确各部门工作职责。

四、结语

新时代背景下,推进高校教育改革非常迫切。随着“雙创”教育不断深入发展,做好“双创”教育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推动作用。目前思政教育存在教学模式单一等问题,“双创”教育融合思政教学有利于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创新创业教育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路径,为创新型国家建设提供人才支持是高校的重要历史使命。充分发挥思政教育优势带动“双创”教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当前高校转型背景下思政工作与“双创”教育的整合面临诸多困境,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政教育融合需要明确人才培养目标,构建融合衔接机制,加强组织管理机构保障,拓展实践平台路径,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 陈星,王怡媛,刁妍,等. 应用型本科高校思政元素融入创新创业教育中的路径研究[J]. 科教导刊,2022(11):134-136.

[2] 代砚春,孙美玲.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价值意蕴与实现路径探究[J].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1,4(21):1-3.

[3] 万芷吟. 高校思政教育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路径[J]. 科教导刊,2021(10):79-81.

[4] 蔡强. 基于CiteSpace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研究进展的可视化分析[D]. 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21.

[5] 王磊,张同贺.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优化路径探索——以威海市部分高校为例[J]. 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20(06): 13-16.

[6] 周雅安. “互联网+”视域下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的路径探究[J]. 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11):76.

[7] 赵娟,张钱. 高校创新创业课程融入思政教育的路径探索——以铜仁学院为例[J]. 智库时代,2020(09):158-159.

[8] 栾阿诗,刘迪. 新时代背景下思政教育融入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路径探究[J]. 科技创业月刊,2019,32(03):70-73.

(责任编辑:陈华康)

基金项目: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思想政治工作专题项目“升本转型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徐州幼专个案研究”(项目编号:2018SJSZ660)。

作者简介:马娟(1984—),女,博士,徐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音乐教育。

猜你喜欢
高校转型创新创业教育思政教育
高校转型背景下的跨文化应用型人才培养
新媒体在理工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影响因素及路径探索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民办高校大学英语师资队伍优化改革
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中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