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引导与转变农村留守儿童的自卑心理

2022-05-30 14:15屈虎
基础教育论坛·上旬 2022年8期
关键词:自卑心理留守儿童

屈虎

摘  要: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使外出务工人员越来越多,导致农村留守儿童数量逐年增多。由于家庭亲情的缺失,留守儿童的生活现状令人担忧,行为习惯较差;心理上也变得更加脆弱和敏感,更容易产生自卑心理,性格孤僻、扭曲,对他们的身心健康成长产生了不良影响,同时也给社会的和谐发展增添了隐忧,成为我们无法回避的社会问题。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有责任了解农村留守儿童的生活、心理状况,并及时引导和转变他们的自卑心理,让他们与其他孩子一样有精彩的人生。

关键词:留守儿童;自卑心理;引导与转变

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到城市打工,而自己留在农村生活的孩子们。他们一般与自己的父亲或母亲中的一人,或者与上辈亲人,甚至父母的其他亲戚、朋友一起生活。近几十年来,我国的社会经济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农民工大量外出务工,大部分留守儿童由祖父辈监管,导致父母与孩子的感情渐渐疏远,在孩子们心目中父母的爱是极为模糊的,以至于“隔代亲”“隔代教育”成为了留守儿童的现状。留守儿童严重缺乏幸福感和安全感,从而产生了很多的心理和行为问题,不利于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也成为了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

一、农村留守儿童生活及心理发展现状

1. 农村留守儿童生活现状

父母外出务工,导致留守儿童的生活质量或多或少有所下降。孩子从小就跟祖辈生活,由于祖辈行动能力减弱,对待新鲜事物的观念也有一定的固化性,甚至不愿意接受新生事物,生活习惯已经与社会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差距。祖辈更多的是重视孩子能否吃得饱、穿得暖,作业是否完成等这样一些表面的问题,对于孩子吃、穿的质量怎么样等更高层次的需求却较少关注。在“隔代亲”“隔代教育”的影响下,留守儿童在生活质量、自理能力、文明礼仪、卫生习惯和学习习惯等方面相较于非留守儿童都有明显的差距。

2.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发展现状

根据人的知、情、意、行发展的过程来看,认知是基础。相关研究表明:虽然遗传是孩子性格形成的一个因素,但是环境对人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而恰恰在认知这样心理发展非常重要的阶段,留守儿童的父母缺席了,对于他们的心理发展产生了极大的不良影响。

(1)自卑心理严重。

儿童心理发展具有稳定性和可变性。由于留守儿童从小便缺乏父母的管教,尤其是在刚刚认识纷繁复杂的世界时,在最需要父母给予帮助和指导时,最亲近的人却不在身边,孩子天生的依恋性被硬生生地阻断了。另外,单亲家庭的留守儿童数量也在逐年增加,这些留守儿童的心灵更是烙上了深深的伤痕。长此以往,造成了他们的自卑心理。

孩子在心理发展期是很脆弱的,也是很敏感的。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来看,生理需求是最基本的需求,这一层需求基本可以得到满足。而第二层次是安全需求,对于大部分留守儿童来说是无法充分满足的。留守儿童从小就离开了父母的怀抱,他们在潜意识中已经形成了一种“被遗弃”的心理,缺乏安全感。生活和学习中也会遭到同龄人的嘲笑,无处将自己的烦恼和心中的悄悄话倾诉与宣泄,只能默默地留在心中。自卑心理严重,导致留守儿童在人际交往、语言表达、学习能力、思维活动,甚至行为习惯和价值观等方面都产生了一定的偏差。

(2)逆反心理较强,性格产生缺陷。

由于长期处于自卑的心理状态,祖辈忽视了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而父母远在外地,他们也没办法及时将自己的问题与父母沟通,从而感觉没人在乎自己,亲情在他们眼中也变得渐渐模糊。当父母或者教师去要求、管理留守儿童时,他们会产生心理不平衡现象。久而久之,他们心理上势必会产生逆反心理,也形成了孤僻、说谎、心胸狭隘、抑郁焦虑等性格上的不良表现。

3. 学习积极性低,学习习惯差

留守儿童长期处于一种孤独、自卑、缺乏安全感的环境中,他们体验不到学校生活的乐趣,失去了学习自信心,在教师面前表现为顺从、听话,其实内心则是抵触的。这样留守儿童的学习积极性自然不高,如此反复,也越来越不爱学习,具体表现在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不能按时完成作业等不良的学习习惯。

二、多措并举,引导与转变留守儿童的自卑心理

教师要充分掌握留守儿童存在的自卑心理,集社会、学校、家庭等各方面的力量,及时疏导他们的自卑心理,让他们尽快树立起学习、生活的信心,健康成长。

1. 促进新农村建设,加快消除城乡差距

解决留守儿童诸多问题的有效途径是减少孩子与父母的分离。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消除城乡差距,鼓励和吸引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或就业;进一步保障外出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完善社会制度,鼓励和帮助有条件的外出务工人员带着孩子去务工城市就近入学。从根本上解决家庭结构不完整、亲子關系缺失的现状,从而构建政府、学校、社区、家庭共同关爱留守儿童的网状格局。

2. 建立留守儿童档案,成立留守儿童之家

留守儿童自卑心理的产生并不是个例,如果学校不重视这一特殊群体的教育问题,势必会加深留守儿童的自卑心理,严重影响其学习效果。久而久之,留守儿童的性格扭曲,对未来的发展也会产生不良影响。学校每年可以和社区或者社会组织对留守儿童进行摸底排查,建立档案,成立留守儿童之家。在平时的管理和教学活动中,班主任和科任教师可以更有针对性地对留守儿童进行教育。学校定期利用留守儿童之家开展活动,让留守儿童的生活丰富多彩,心理上消除他们的孤独感;社区逢年过节,可以去看望这些孩子,给他们送温暖,让留守儿童感受到社会的温暖。

3. 教师、家长齐抓共管,弥补亲情缺失

留守儿童自卑心理形成的主要原因就是亲子关系缺失,让其有一种被遗弃的感觉,教师和家长要想办法弥补这段缺失的亲情。学校和教师可以利用留守儿童之家的便利条件,做好与家长的沟通工作,与留守儿童家长经常利用钉钉、微信、QQ等沟通工具,向他们展示孩子在学校的实际表现,拉近父母与孩子心理上的距离,让他们经常关注孩子的情况,也让留守儿童感受到父母一直都在关注他。教师还可以定期进行家访活动,引导留守儿童的监管人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长。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尤其要注意教育方式,多发现留守儿童的优点,及时对他们提出表扬,多与他们沟通交流,倾听他们的心里话,给予他们生活上的帮助,使他们找回缺失的亲情。

4. 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留守儿童自卑心理的产生,主要原因之一是长期压抑的情绪无法宣泄,越积越久让他们学会了隐忍。长期的封闭生活,使他们不愿意与其他人交往,总是感觉很孤单。为了打破留守儿童封闭自我式的生活,学校可以在大课间举行曳步舞活动,飘逸的舞步和着强烈的音乐节奏,让他们快乐地跳起来;组织诗歌朗诵会,让留守儿童也展示自己优秀的一面,激发出留守儿童活泼的天性,增强学校生活对他们的吸引力,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三、结束语

每个人或多或少都存在自卑心理,但是留守儿童表现得更脆弱、更敏感。教师要懂得去引导他们融入生活、融入集体,学会与人沟通,疏导他们的心理障碍,让农村留守儿童的生活也一样精彩。

基金项目:武威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课题——农村留守儿童心理自卑感的疏导方法研究(WW[2020]GH089)。

参考文献:

[1]颜刚威. 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与对策研究[J].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20(3).

[2]徐风利. 试论班主任对留守儿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J]. 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7).

[3]李晓惠. 农村留守儿童自卑心理的表现及教育措施探究[J]. 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2).

猜你喜欢
自卑心理留守儿童
单亲家庭儿童自卑心理的表征及形成原因分析
个案工作方法介入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研究
体育舞蹈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干预效应的实验研究
论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工的生存写照与人文关怀
学生的个性发展与教育
在教学中激发中职生的学习动机
浅析高职学生自卑心理产生的原因
小学体育课中如何帮助学生克服自卑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