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象棋术语“将军”看“将”的三重意义

2022-05-30 17:20张清禹
中华瑰宝 2022年8期
关键词:将水棋局陆军

汉字『将』有三种读音,分别代表三种不同的意义。大多数人或许觉得这三者之间毫无关联,但事实是,三者均由同一个意义演化而来。

在象棋术语中,只有吃对方将(jiànɡ)或帅的时候叫作“将(jiānɡ)军”。“将军”如果成功,就“将”死了对方,赢得棋局胜利。在这里,“军”的意义十分明确,即指对方的整个军队,包括卒、象、仕、马、炮、车和帅等。那么,动词“将”的意思是吃、吞并吗?它和表示将(jiānɡ)要的“将”有什么关联?和“将进酒”的“将”(qiānɡ)有什么关联?“将”的本义又是什么?

象棋“将军”之意

参照《汉语大词典》的“将军”词条,“将军”主要有以下三种用法:

其一,官名,在先秦时期,“将军”指统领军队的将官,如《墨子·非攻》有语“昔者晋有六将军”。这里“六将军”就是六位统兵的官员,“将军”与现代用法无异。上古时期,贵族以从事军事活动为荣耀,孙诒让《墨子间诂》讲“六将军,即六卿为军将者也。春秋时通称军将为将军”。“六将军”即“六卿”,当时以卿大夫统兵。

其二,石硫黄的别名,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曰:“硫黄……含其猛毒,为七十二石之将,故药品中号为将军。外家谓之阳侯,亦曰黄牙,又曰黄硇砂。”这里的“将军”由将官义引申,把石硫黄比作“率领”阳性药物的“军事统帅”,“阳侯”“将军”都是暗指石硫磺的强阳性药理作用。

其三,象棋术语,可简称为“将”,指吃对方的帅或将,从而赢得整盘棋局。

《汉语大词典》认为象棋中的“将军”和“照将”可以互相替换,对这一点有人有疑义。“照将”指双方的将和帅正好相对,中间的格子上没有任何棋子相隔。在此意义上,“照将”只是一条规则,违反这条规则即判负。“将军”则是着子策略。从形式上看,“将军”的“将”是动词,而“照将”的“将”是名词,两者存在明显的区别。

值得注意的是,“将军”还有动宾词组的用法,表示“率领军队”。《汉语大词典》没有列出这一义项,因为在这一用法中,“将军”代表两个词,属于动宾短语,文献中出现的两字间往往夹有其他修饰成分,如“将水陆军”(《宋元诗会》)、“将御林军”(《全相平话》)等用法。

“将水”是带领水上军队完成军事任务。此处,“将”意为“带领”,独用时专指我方带领的军队能胁迫对方主帅从而影响整个棋局的一着。“要将”有两种分析方法:一种视“将”为名词,指“要了对方的将或帅”;一种视“将”为动词,“要将”为动词宾语结构,指“想要将对方的军”。

由此可见,象棋术语的“将军”和“将水陆军”意义大致相同,象棋中的“将军”起初就是率领军队以完成军事任务,而在固定的语境中,“将军”的动宾词语形式逐渐固定为双音节动词形式,专指吃对方的将或帅,从而赢得整盘棋局胜利。在这里,“将”有持拿、率领的意思。

然而,象棋术语“将军”和“将水陆军”仍然有一定差别。两者中的“将”虽然均有持拿之义,但也有细微不同。“将水陆军”中的“将”带有捧奉、捧持的恭敬的意思,统帅执掌的印信来自君主的授予;而象棋中“将军”的“将”则没有恭敬的感情色彩,反而因为“带领军队捉拿对方将领”而带有胁迫、威逼的语义色彩。正是由于象棋中“将军”的这一层语义特点,生活中也会用“将某人的军”来指代威胁、胁迫,如“你这是在将我军吗”。

那么,“将”的持拿之义又是从何而来?

“将”的持拿之义

汉字“将”分别代表三种音义不同的语素。如作动词时,读“jiānɡ”,意为:取拿;遵行;供养;将近;与。作名词时,读“jiànɡ”,意为:将领;负责指挥的统帅。还有一个动词形式,读“qiānɡ”,意为:愿;请。

从字形上看“将”的意义演变:

《说文解字》曰:“将,从寸,酱省声。”而“酱,从肉从酉,丬(qiānɡ)声”。段注本《说文解字·丬部》云:“丬,反片为丬。读若墙。”可见,“将”的声符是“酱”,“酱”的声符是“丬”。

“将(jiānɡ)”是异体字,其繁体字为“醬”,指一块木板上面放着一瓶盛有醢(hǎi)酱(一种肉酱)的罐子。“将”是沿用了秦系文字的形体,战国时期秦《诅楚文》中始作“将”,把“酉”换成了“寸”“肉”。

因此,从字形上可以看出,“将”的本义是指祭祀时供奉在供桌上的盛有醢酱的罐子。“酉”是罐子,盛放的不是一般的肉,而是经过精制加工的醢酱一类的肉。秦系文字将“酉”写作“寸”“肉”,更突出以手持肉进行祭祀的动作性。

由于这种酱醢是专门用来祭祀的,所以用“寸”字形表示双手捧奉的样子,意味着在这个案板上的酱肉通常不是自己吃,而是恭恭敬敬捧奉给神灵祖先的祭品。由此,“将”从表示所“捧持的祭品”引申为“捧持”这一动作,如“将水陆军”即“持水陆军符节”(符节,古代军队调度需凭借印信,持有虎符者拥有军队调度之权,方可节制军队)。

“将”的捧持之义在《诗经》中有很多例证。如“之子于归,百两将之”(《召南·鹊巢》),是百辆马车一同捧持心爱的人返回娘家;“乐只君子,福履将之”(《周南·樛木》),表示作者希望美好和幸福一同捧持这位仁爱的君子;“王事靡盬(ɡǔ),不遑将父”(《小雅·四牡》),表示没有时间捧持奉养家中的父亲;“日就月将,学有缉熙于光明”(《周颂·敬之》),表示日月星辰的运转如同捧持醢酱行进一样不可逆、不可阻。

后来,由于祭祀仪式的变化和醢酱的神圣地位逐渐式微,“将(jiānɡ)”作捧持的恭敬意义也不复存在,仅表示持拿之义,如唐代李白《侠客吟》云:“将炙啖朱亥,持觞劝侯嬴。”“将”和“持”互文见义,用法并无太大差别。

至于近代白话文,“将”和现代汉语中的处置式有类似之处,如元代史九敬先《庄周梦》第二折载:“〔末云〕:‘将酒来。〔生云〕:‘赐饭足矣。小人酒上不明。”“将”的处置式用法是从持拿义引申而来的,由于“将+动词”的连动结构普遍运用,“将”相当于介词“拿”“把”的意义,如食谱中会说“将米煮熟”。

“将(qiānɡ)”作愿、请的用法,也是从捧奉义引申出来的。古人恭敬捧奉祭品进行盛大的祭祀仪式,是希望祖先能庇佑一方生灵,保佑百姓无病无灾。《诗经》中“将子无怒,秋以为期”即为“祈愿君子不要生气”之意。

至于语音,“将”在普通话“将军”中读为阴平声(jiānɡ)。但是,根据方言音系,象棋中出现的“将”在甘肃靖远方言中是去声调(第四声)。语音是用来别义的,无论“将”是什么读音,在汉语史中都是同源的,声母和声调的差异只是后来分化的结果。

“将”的持拿义与上古时期捧持醢酱祭祀仪式有关,由于酱在上古時期是用来祭祀宗庙社稷的贵重之物,表示持拿义的“将”于是也带有较为庄重严肃的感情色彩。象棋术语的“将军”“将水”都是持拿义的引申用法,“将军”指持拿军队印信完成特定军事任务(吞并并消灭对方军队),“将水”指带领军队在水路完成军事任务。

张清禹,兰州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硕士。

猜你喜欢
将水棋局陆军
陆军海战第一连
上学前
为什么大象用鼻子喝水不会被呛到?
Heat works热水壶
传祺海外新棋局
安凯运游棋局
西咸新棋局
奋进吧陆军
陆军士兵之歌
水中油滴的艺术照惊悚如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