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背景下小学科学品质课堂的构建

2022-05-30 17:38陈凤静
天津教育·下 2022年8期
关键词:科学实验双减效率

陈凤静

“双减”政策指的是教师要减轻中小学生的作业压力,家长要减少课外辅导班对学生产生的学习压力,进而为学生创造出更加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并使其在这样的环境中提高学习的效率和质量。对小学科学课程来说,学生在学习时本应该带着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而进行学习,应是在教师科学的引导下进行更系统的知识探索,并且,通过接触更广阔的世界收获到更多的知识。但是,由于大部分教师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太深,使他们只能用题海战术帮助小学生记忆知识,而这种方式给学生造成了较大的学习压力。“双减”政策的实施就是为了改善这一问题,它会促使教师把教学活动回归到课堂中,并且成了为提高小学生的学习质量而进一步完善课堂教学的手段,提高教学的效率。本文根据“双减”政策的要求,探究构建小学科学品质课堂的有效策略。

一、“双减”政策背景下改善小学科学实验的具体策略

(一)注重实验设计,增强实验乐趣

“双减”政策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减轻小学生的学习压力,因此,科学教师在创设实验活动时要遵循“寓教于乐”的原则,所设计的实验内容和实验方式都要具有一定的趣味性,这样才能有效激发小学生主动参与实验的积极性,让他们把科学实验看作是一项探索知识的趣味性活动,而不是为了完成学习任务被迫参与的一项认知活动。小学科学教师为了达到这样的教学效果,就要改变实验教学设计的观念,要用小学生的视角对教材内容和实验内容进行分析,然后再根据当前学生的实际实验能力、认知能力、操作能力、合作能力、兴趣爱好、个性特点等因素创设与之相符的科学实验活动。另外,教师还要有意识地把趣味性元素融入实验过程中,比如,教师可以引导小学生使用一些独具特色的实验器材,也可以利用有趣的事物改造实验室的环境,还可以直接设计一些有趣的科学实验,以此来调动小学生参与实验的热情,激发他们的内在动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实验效率。

以教科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不同的季节”这节课为例,教师为了增强小学生参与科学实验的兴趣,可以利用身边的趣味性素材创建有趣的实验活动。例如,教师为了让学生更清楚地了解秋天对地球家园所产生的变化,可以让他们观察不同树木的落叶。老师先让小学生收集各种类型树木的落叶,然后把它们放在显微镜下进行观察,研究不同树叶的脉络走向,使学生在丰富植物知识的同时感受到秋天的气息。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让小学生用多种多样的花瓣来装饰班级,以此来营造出春暖花开的氛围,并让他们在这样的环境中进行科学实验,这样不仅可以减轻小学生的学习压力,还能使他们充分感受到实验的乐趣,从而更好地提升科学实验的效率,提高学生参与实验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设置问题实验,引导学生思考

对小学生来说,他们正处于思维能力形成与发展的关键时期,而提出问题、解答问题正是锻炼思考能力、优化学习思维的最有效方式,同时,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动力的最佳手段,因此,小学科学教师为了提高实验教学的效率,减轻小学生参与实验活动的压力,可以合理地创建问题实验项目,以此激活他们的好奇心,提高小学生求知的欲望,并借此促使他们对问题、对实验进行思考,从而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小学科学教师在创设问题实验活动时,要坚持“以学为主”的原则,要通过引导和鼓励的方式让小学生对科学知识或实验活动提出问题,勇于表达出对某一科学现象的质疑,并大胆说出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和观点,然后再让学生通过科学实验对其加以验证,并得出最终的结论。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根据科学实验的内容和目的,以及小学生当前的思维水平和认知能力设置实验问题,然后再利用这些问题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启发和训练,并借此引导他们对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索,用科学实验的方式找到问题的答案,这样既可以帮助小学生加深对科学问题的理解和记忆,改善他们的學科思维能力,还能有效提升老师实验课的教学效率。

在学习四年级科学上册“声音”这章的知识时,教师可以引导小学生提出与声音有关的问题,例如,有的学生会问“我们是如何听到什么声音的?为什么有的人听不到声音?”还有的小学生问老师“声音是通过什么方式传播的?为什么会有声音产生?”等,然后教师再根据这些问题开展科学实验活动。以“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这节课为例,教师可以让小学生观察膜的振动,先用玻璃杯和气球皮做一个“鼓膜模型”,然后让学生用音叉在此模型前方进行敲击,并细致观察“鼓膜”的变化,通过不同力度的敲击可以发现鼓膜的振动频率和幅度也有所不同,由此得出“物体的振动产生了声音”这一科学理论。教师通过创设问题实验教学方式,不仅提高了小学生学习的效率,还锻炼了他们的学科思维能力,使其能在实验过程中进行有效的思考,从而实现了高效的学习。

(三)借助游戏教学,吸引学生注意

对小学生而言,他们最大的特点就是个性比较活泼,思维也比较灵活,而且,对外界的事物充满了好奇心,任何一件新奇的事情都有可能引起他们的注意,因此,这也使这个年龄段的学生难以长时间把自己的注意力放在某一个单调的事物或某项枯燥的事件中。对此,教师为了让科学实验能快速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并使他们能长时间保持这样的状态,可以创建游戏实验教学模式,利用学生最喜欢的方式开展科学实践活动,这样不仅能满足当前小学生的求知需求,还能让活动氛围变得更加欢乐,从而真正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教师在创设游戏实验活动之前,要认真研读教材内容,这样才能更好地设计出符合教学要求的、具有娱乐性质的科学实验活动。而在游戏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提高学生参与的热情,减轻他们实验的压力,可以引导小学生用一些简单的游戏方式完成实验操作,这样不仅可以帮助他们加深对科学实验的印象,促使他们更扎实地掌握科学知识,还能增强学生实验操作的专注度,提高学习的效率。

在学习一年级科学下册“观察一种动物”这节课时,教师可以创建模仿演绎教学活动,让小学生对自己所观察的动物的形态和行为进行模仿,而其他学生则要根据这些行为猜测出是哪种动物。比如,有的小学生观察的是小猫,那么她在表演时就要展现出小猫的特点,可以模仿猫走路的样子,脚步要轻,身形要稳,而且要走直线,还可以模仿小猫清洁猫爪的样子,这些都是猫科动物比较有特点的行为,也更便于他人猜测;有的学生观察的是水獭,这种动物在日常生活中并不常见,但是它们却因为有着比较独特的生活习惯而被人们所熟知,大部分水獭都喜欢平躺在水中休息,有时还会躺在水中饮食,小学生只要能演绎出这个行为,其他同学猜对的概率就会更大。教师通过创建趣味性的游戏教学模式,使小学生能更积极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而且,这些趣味性元素还能有效改善它们学习的心态,使其能在更放松的状态下吸收学科知识,进而提高学习的效率。

(四)鼓励课外实践,丰富生活体验

“双减”政策的实施其主要目的不仅是减轻小学生的学习压力,而且让他们能有时间、有心情、有精力走出校园,走到现实世界中去体验生活,并且在真实的生活日常中得到快速有效的成长。对此,小学科学教师要真正理解“双减”政策的含义,并在此基础上合理地开展课外拓展性实验活动,通过实际体验的方式强化小学生的认知水平,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小学科学教师在设计课外实践活动时可以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关联,从现实生活中找寻一些简单的、有意义的、有趣的实验素材,与此同时,教师还要让科学实验的步骤和内容更具有常规性、普适性特点,这样才能更利于小学生自行开展实验活动,从而提高他们的自主实践能力。另外,教师所设计的生活化科学实验活动还要具有较强的实用性特点,这样小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才能够自然而然的将其与现实生活联系在一起,进而提升他们的知识运用能力,并真正达到减负增效的教育目的。

以三年级科学上册“观察云”课程为例,教师可以创建课外观察体验活动,让小学生通过观察现实生活中云朵的变化,加深对此节课知识点的理解。在开展课外实践活动之前,教师要先利用多媒体设备给学生展示“积云、卷云、层云”三种云朵类型的图片,并让他们通过观察和分析记住每种云朵形态的特点,使其能具有基本的识别能力,然后再在有云的天气带领小学生到校园观察天空的云朵,并根据云朵的形态和样式判断其类型。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改善了小学生学习的环境,缓解了他们学习的压力,还能有效增强他们的生活体验,进而提升知识应用的能力。

二、“双减”政策背景下改进小学科学知识巩固的策略

(一)创新课程设计,激发探索热情

在“双减”政策颁布之后,教师逐渐意识到要摒弃题海战术,要让教学真正回归课堂中,对此,小学科学教师为了达到这一要求,就要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要把课后作业转变为高效的课堂知识巩固教学,并借此改善小学生对科学课程学习的印象,进而减轻他们学习的压力,提高课堂认知的效率。小学科学课程的知识比较复杂多样,其中包含了物理、生物、科学、地理等方面的内容,对此,教师为了能让小学生更全面地掌握这些知识,可以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让他们通过“互帮互助、取长补短”的方式提高课堂学习的质量,并借用布置任务的方式激发他们主动探索知识的热情。

以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用水计量时间”课程为例,这节课要求小学生了解古人是如何利用水来计量时间的,并且通过观察古代水钟的方式掌握时间计量的工作原理。首先,教师要把小学生按照“优势互补”的原则分成多个合作学习小组,并且,要把学优生和学困生进行平均分配,使每个组都能形成互帮互助的学习模式,然后再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和教材知识点内容给每组布置不同的学习任务。比如,A组要了解古代水钟的结构,以及它的发展历程;B组要通过实验的方式测量水流速度的变化,并制作水流速度记录表;C组要整理出水钟工作的原理。最后每个小组派一个代表把本组的任务结论分享给其他学生。这样的学习方式不仅能提高小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效率,还能有效激发他们主动探索知识的热情,从而消除他们对学习的排斥感,并借此提升教师课堂教学的质量。

(二)优化课程总结,强化知识巩固

随着“双减”政策的逐步落实,小学生的书面作业不断减少,教师把很多课后作业都变成了课堂测试,还有的教师把传统的作业改成了能在课堂上完成的学习活动,并用此种方式帮助学生实现有效的知识巩固。小学科学教师为了达到这样的教学效果,就要进一步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这样才能为学生预留出更多复习巩固的时间,进而提升他们的学习质量。而教师要想改善课堂教学的效率,就要教授给小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要在教学目标中加入引导学生学会自主认知学科知识这部分内容,而不是仅让学生掌握教学材料中的学科知识点。众所周知“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当小学生在自主学习科学知识时,如果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教师还要教授他们自行寻求解决办法的思路,而不是直接帮他们解决,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自主认知的能力,才能真正改善他们学习的效率。另外,教师还要指导小学生学会知识点总结的方法,要锻炼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归纳整合能力,鼓励他们使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梳理教材知识点,进而帮助他们加深对科学知识的印象,提高知识巩固的效率。

在学习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工具和机械”这节课时,教师在减轻学生完成作业的压力的同时,让他们更扎实地掌握学科知识,可以创建思维导图绘制活动。比如,小学可以把“工具与机械”作为思维导图的主体,并在此基础上分支出“认识简单的机械、不同类型的简单机械、简单机械的组合”三个部分,然后再把“认识简单机械”分为概念和作用两个部分,并做简单的注解。而学生要把更多的篇幅要留给“不同类型的简单机械”这个部分,简单机械又可以分支出“杠杆、轮轴、滑轮、斜面”四个部分,小学生要对每个分支进行详细的介绍,而且,对重点知识他们还要列举相应的例子,以便加深他们的理解和记忆。小学科学教师通过创设思维导图教学,优化课程总结的方式,不仅减轻了学生课后复习的压力,还能有效提升他们知识巩固的效率。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双减”政策背景下,对小学科学教师的教学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通过改变教学思路,创新教学手段,优化教学模式的方式提高小学生课堂学习的效率,并借此为他们预留出更多课堂复习和知识巩固的时间,以此來减少课后作业的数量和内容,进而有效减轻小学生完成作业的压力,使其身心能健康地成长。

(刘  芸)

猜你喜欢
科学实验双减效率
“天宫”上的科学实验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提升朗读教学效率的几点思考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中国首颗微重力科学实验卫星将于4月发射
精心准备 科学实验
国际空间站上的科学实验
跟踪导练(一)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