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下如何有效引导学生开展群文阅读

2022-05-30 17:38王卓
天津教育·下 2022年8期
关键词:秋思群文双减

王卓

《语文课程标准解读》明确规定把学生阅读素养作为学生必备的核心素养之一,这是语文学科性质所决定的,是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关键因素之一,也是提升学生思维品质的重要手段。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切实提升学校育人水平,持续减轻学生课业负担,2021年7月24日,国家出台《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为广大教育工作者在新形势下如何进一步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提升学生阅读素养指明了方向,这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既要减轻学生学业负担,又要想方设法全面提高学生的阅读素养,让阅读贯穿学生发展的全过程。阅读教学既要不违背“双减”政策的相关规定和要求,又要在正常的教育教学时间内增加学生阅读量、开阔学生视野、保质保量完成阅读教学任务,作为教师,要认真思考、总结经验,在传统的单篇阅读教学的阅读经验基础上,探寻一种适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贴近学生阅读实际的新型阅读教学模式—群文阅读。笔者根据近年的阅读教学经验,并借鉴当前国内外群文阅读教学的最新研究成果,就“双减”政策下语文教师如何有效指导学生开展群文阅读浅谈自己的一些经验和心得体会。

一、“双减”政策下开展群文阅读的现实意义

传统的阅读教学是针对单篇阅读教学而言,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对文本内容进行一篇一篇的阅读来完成阅读任务,以此实现阅读教学的目的。国家出台“双减”政策以来,传统的阅读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国家教育发展的新形势,也不能适应语文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要求。针对传统阅读能否适应时代发展要求和学生阅读实际这一问题,语文教育工作者要立足于传统语文阅读教学的基础上,敢于打破传统又要有所创新,要从传统单篇阅读教学的藩篱中走出,寻找一种既符合“双减”要求又行之有效的阅读教学方法,群文阅读这一教学模式有效解决了如何全面提升学生阅读素养的问题。

群文阅读是近年来国内外专家学者在总结以往单篇阅读的经验基础上探索、尝试、发展起来的一种适应语文教育教学改革要求的创新型阅读教学模式。这种阅读教学模式是教师依据群文阅读教学目标,将文本内容和课外阅读资源按照一定的“主题”进行科学、系统的整合,然后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深入阅读,并通过讨论、交流等方式让学生获取阅读信息,拓展阅读量,拓宽知识面,以此达到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升学生阅读水平、提高学生审美素质和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目的。

二、“雙减”政策下教师如何指导学生科学高效开展群文阅读

在“双减”背景下,教师既要减轻学生学业负担,为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又要科学高效指导学生开展群文阅读,让学生真正在群文阅读中学习阅读方法策略、提取阅读信息、培养审美情趣、提升阅读素养。为此,作为语文教师,在“双减”背景下如何引导学生有效开展群文阅读,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充分发挥教师在学生群文阅读中的指导性作用

群文阅读是近年来语文教育专家、学者在语文教学改革尤其是阅读教学改革中推出的一种新型的阅读教学实践活动,它既是对传统阅读教学的传承,更是对传统阅读教学的创新和发展,群文阅读是教师根据文本内容和课外拓展阅读内容恰当合理选择阅读资源,文章的选择应根据师生实际,多角度地进行科学搭配,注重层次与整体效果,使文章的选择更趋合理,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阅读资源,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掌握最基本的阅读方法,把握阅读技巧,进而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使学生语文阅读素养得到进一步提升。在群文阅读活动中,教师如何发挥在学生群文中的指导作用?作为教师,首先,要站在教育发展的时代前沿,密切关注当前语文教育教学改革的先进理念和教改成果;其次,在指导学生开展群文阅读时,教师一定要认真学习《语文课程标准解读(2011版)》,精准把握《语文课程标准解读(2011版)》中对阅读教学的建议和要求,熟悉教材,吃透文本内容,了解课外阅读资源内容;最后,教师要事先根据所选文本确定确定阅读目标,选择合适的“议题”,指导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让学生在阅读中思考,在阅读中培养学生把握阅读内容和捕捉、提取阅读信息的能力。如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朱自清《春》这篇散文时,先给学生确定阅读“议题”——《春》如何将写景和抒情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时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春》,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习文章的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和作者的情感体验等,并在学生阅读过程中培养学生形成自己独特的认知和体验,然后教师还可以将朱自清的《绿》《荷塘月色》这两篇散文也拿来让学生认真阅读,让学生通过朱自清《春》的阅读方法和理解技巧,再去自主学习《绿》和《荷塘月色》这两篇散文,通过三篇文章的学习,学生就能很好地把握朱自清散文的写作风格和作者在文章中的情感体验。

(二)充分发挥学生在群文阅读过程中的主体性地位

阅读活动是学生、编者、文本、教师之间的对话,阅读的过程,其实也是学生走进文本、走进作者心灵的一场旅行和真情对话,让学生真正成为群文阅读的主体,要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去挖掘、去体悟、去感受作者在文章中表达的情感体验、领略中国语言文字的神奇魅力和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文化感染力。教师在进行群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根据群文阅读“目标”和“议题”设计阅读“导学案”,让学生在上课前按照“导学案”自己尝试阅读相关内容,将基本的阅读问题搞清楚,这种导学案要有层次性和梯度性,让学生在把握阅读基础知识的基础上,使学生的阅读水平和阅读能力再上一个新台阶。教师不能代替学生去阅读,教师要做的且唯一要做的就是在学生阅读过程中进行及时而到位的点拨。例如,在学习唐代边塞诗派杰出诗人王昌龄的代表作品《出塞》时,让学生根据教师预先设计的导学案开展自主阅读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将古诗中不理解的地方做好“圈点批注”,作为教师,除了在“导学案”中设计《出塞》阅读问题外,还可以将王昌龄的《塞下曲.其一》《塞下曲.其二》和《从军行》学习内容也加进去,这样学生在自主预习《出塞》后,可以再让他们尝试阅读《塞下曲.其一》《塞下曲.其二》和《从军行》等诗篇,这样学生通过多篇诗作的自主预习,可以较为完整的掌握诗词的内容、写作特色和作者的情感态度等,上述群文阅读案例是从同一作家的不同作品来展开阅读,教师也可以根据不同作家相同题材让学生展开群文阅读,让学生更广泛地积累阅读知识,提高阅读水平。在群文阅读活动开展前,教师选择两三篇题材相同但作者不同的文章让学生开展比较性地阅读,这样学生就有了更独特的理解和体悟。例如,在阅读元代散曲作家马致远的《天净沙 秋思》时,教师还可以为学生组篇宋代词人范仲淹的名作《渔家傲 秋思》和唐代诗人张籍的诗歌《秋思》共同学习鉴赏,这样一来,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阅读《天净沙 秋思》,将这首小令中的意象找出来加以分析,然后根据作者的情感来进一步理解这首小令营造的悲凉意境;当学生理解了《天净沙 秋思》这首小令的主旨后,可以指导学生按照阅读《天净沙 秋思》的方法技巧尝试阅读范仲淹的《渔家傲 秋思》和张籍的《秋思》,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找出相关的意象和意境,然后再分析后两首诗歌的主旨和作者的情感,最后,教师根据学生的阅读结果,让学生自主讨论交流,谈谈自己对这三首诗歌的体会和理解。长此以往地进行这样的阅读活动,学生可以从阅读资源的横向和纵向进行比较性的理解,学生不仅阅读量增加,而且在阅读的质上面也有很大的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也会有不同程度的提升。

(三)充分发挥群文阅读目标的正确导向和指引作用

过去,学生在阅读单篇文本内容时,往往从文本的作者、写作背景、文章结构、语言特色等方面按照既定的阅读目标和阅读要求,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具体而细致的阅读,学生往往能将一篇文章读懂、读透、能针对这一篇文章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但是,教师必须要明白,学生阅读的是单篇文本内容,这种单篇阅读文本因为篇幅短小、内容简单等因素,因此这类文本没有横向和纵向的对比性,一篇文章阅读完以后,学生的理解只能停留在一篇文章上,不能很好地进行阅读资源的整合,也不能在阅读内容和情感体验上进行融会贯通和潜移默化,这就难以提升学生语文阅读素养。“双减”政策下,群文阅读要求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阅读大量的文本内容,不但要阅读课内文本,而且还要阅读大量的课外拓展文本,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扩充学生的知识量、拓宽学生阅读的知识面,这就要求学生在进行群文阅读前,教师要做好扎实有效的准备工作,让学生更好地在群文阅读过程中把握阅读资源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这样一来学生在群文阅读过程中阅读目标就更加明确了,阅读思路就更加清晰了。当教师正确地认识了“双减”政策下群文阅读教学有别于传统阅读教学的本质后,教师才能在尊重学生主体性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的群文文本,科学地采取教学策略,最大限度地发挥群文阅读教学的优势,实现多层次、全方位的语文能力培养。例如,在阅读小说时,学生要学习人物描写的方法,这时,就不能将所有文章逐字、逐词、逐句、逐段地去阅读,应该把组篇文章中描写人物的词语、句子和段落认真阅读就可以了,读完以后在师生共同交流探讨下让学生自主掌握描写人物的方法和技巧;又如在阅读散文时,学生要学习借景抒情的写作方法,这时,学生就应该认真阅读组篇文章中出现的景物描写的句子,读完后及时进行交流探讨,让学生掌握景物描写的方法,让学生学会句子赏析并能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优美、生动的句子表达自己的情感,让学生将阅读后的收获运用于自己的写作实践活动中,让学生沉浸在“群文阅读”活动中,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习、感悟、体验、收获、提升、成长。

(四)努力培养学生在群文阅读中形成大胆质疑和创新发展的良好习惯

群文阅读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积极展开的一种自主探究性阅读活动,学生要阅读哪些文本内容?如何开展与读活动?采取哪些阅读策略?这些都是教师要思考的问题,为此,在群文阅读中,教师和学生都要阅读,都要积极思考事先预定的问题和假设,学生有自己的见解和看法,就要在阅读过程中做出圈点批注,等完成相关的阅读任务时,先进行独立思考,如果通过独立思考仍然不能解决问题,那就要将自己不懂和质疑的问题在小组或者全班进行交流,如果这一问题还存在分歧,不能形成统一的看法,作为教师,在这时候切不可为了仓促完成阅读任务而直接说出问题的标准答案或者自己权威性的理解,教师应听取每个学生的发言,和学生就疑难问题展开热烈而不失分寸的讨论,然后把问题的相同答案和不同见解进行有效整合,再进行交流探讨,最终使问题得以解决。在问题质疑环节中,每个学生都会依据已有的经验,展开想象的翅膀,迸发思维的火花,发表不同的见解,这是学生创新意识和发散思维的直接体现。在群文阅读过程中,教师要及时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这样学生就会在长期的阅读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形成自己对问题的独特的理解,这样学生机能积累文本知识,又能迅速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并提升自己的创新发展能力。

(五)将学生在群文阅读中的收获运用于具体的写作实践中

語文课程重在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重在提升学生语文综合素养。阅读素养又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双减”政策下学生开展群文阅读,不仅仅是让学生停留在读了多少书、扩充了多大的阅读量、开阔了多大视野,阅读的根本目的是要学生学会学以致用,就是让学生将在阅读中所学到的文本内容、文章写作特色、作者情感体验和学生独到的观点和见解等内化为自己的东西并运用到自己的写作实践活动中,让学生在阅读中提升写作水平,在写作实践中巩固和提升群文阅读的成果。

三、结语

随着各级各类学校和语文教育工作者对国家“双减”政策深入贯彻落实和“群文阅读”教学在教育教学领域中的深入推进和发展,如何在“双减”政策下科学高效地实施群文阅读教学,是当前和今后所有教育改革专家、学者和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需要解决的一个难题,也是全面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热点话题和焦点所在。立足新时代,奋斗新征程,广大教育工作者要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落实国家“双减”方针政策,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充分尊重学生群文阅读的主体地位,最大限度发挥学生在群文阅读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尽情地品味阅读、享受阅读,在阅读中快乐学习、健康成长,让群文阅读伴随学生的人生全过程并绽放出绚丽多姿的光彩。

(刘  芸)

猜你喜欢
秋思群文双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秋思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秋思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初中群文阅读的文本选择及组织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本期推荐主题 秋思